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训练24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_第1页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训练24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_第2页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训练24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_第3页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训练24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_第4页
2018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训练24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训练 24 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 任何社会意识都会有其社会存在的根源。 ()2. (2016 浙江4月选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4. 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5.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 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6. 现代社会里“几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不复存在, 如何陪伴老人, 让父母变老的过程不再孤独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或许我们无力改变“分离两地”的状态, 但我们可以经常与父母联系 , 在老人的日常生活中“刷”出存在感, 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慰藉。这告诉我们

2、()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一定的物质原因 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社会意识应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反作用A. B. C. D. 7. 为了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 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 根据宪法 ,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制定了民法总则(草案 ) 。这反映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A. B. C. D. 8. 随着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的印发, “三权分置”成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 为农民增收提供了

3、制度保障。实施“三权分置”的哲学依据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 B. C. D. 9. 为美德点赞, 向模范学习。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启动以来, 各地群众踊跃参与, 越来越多的典型人物被推选出来, 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一盏盏明灯。材料表明 ()A. 道德模范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B.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坚定力量C.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D.道德模范的精神贡献大于物质贡献10 .马克思说 , 人是历史的剧作者 , 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下列

4、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人与社会的矛盾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发展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人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A. B. C. D. 11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 补齐发展短板, 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树立群众观点 联系具有客观性, 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调整生产关系 , 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调整上层建筑, 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A. B. C. D. 12 .荀

5、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知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荀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强调法律对于治国的重要性,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把“君子”当作“法”的本原 ,是可贵的唯物主义思想正确揭示了君子和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主次关系 看到了国家治理要处理好德治和法治的辩证关系A. B. C. D. 13 . “厉害了 , 我的人民 ! ” 人民的名义 刚播出 , 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 文艺当与时代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 反腐败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内容 , 成为牵动人心的时代命题。以人民的名义 ,是反腐的动力 , 更是反腐的意义。从唯物史观看()A.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

6、共产党根本的宗旨B.人民群众是推动反腐成败的领导力量C. 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D.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14 .“神舟十一” “洪荒之力” “蓝瘦香菇”这些热词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当今社会、文化以及人们心态的变化。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这体现了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 , 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A. B. C. D. 15 . 人民日报 2017 年元旦献词指出 , 我们追求改革的“过程自觉” , 久久为功解决长期存在的难题 ; 也讲究改革的“落地效益” , 让改革的尺寸之功都能凝结为人民群众

7、的获得感。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基于 ()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 能推动社会进步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 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群众创造历史 ,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A. B. C. D. 16.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 , 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 必须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 其依据在于()A.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促进生产力发展C.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消除社会基本矛盾D.人们应该尊重规律、利用客观规律17.跟上大时代需要大胸怀大事业,

8、 解决大问题需要大智慧大思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世界发展大势的科学判断, 对中国发展方略的深邃思考 , 体现了党中央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的智慧韬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属于社会意识 , 它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具有相对独立性, 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是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 最主要内容是生产方式A. B. C. D. 18.2017 年 4 月 4 日 , 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 , 中国今后 5 年将推进老年健康促进与教育, 健全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持续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

9、这表明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坚持了人民的主体地位社会基本矛盾得到根本解决A. B. C. D. 19.2017 年 , 浙江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从服务、政策、制度、环境等方面优化政府供给,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 , 达到百姓、企业和政府共赢, 这一改革 ()彰显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变革的要求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A. B. C. D. 20.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 是国家监察制度的顶层设计。 在北京市、 山西省、浙江省及所辖县、市、市辖区设立监察委员会, 行

10、使监察职权。从历史唯物主义看, 设立监察委员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和制度保障完善上层建筑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A. B. C. D. 21.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要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 主动适应时代变化 , 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有凝聚改革合力增进改革共识 , 全面深化改革 , 才能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 才能

11、更加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结合材料 ,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相关知识 , 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汇聚全面深化改革正能量”。22. 央企是国企的主力军。加大央企红利上缴比例 , 不仅有利于形成倒逼机制 ,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 而且有利于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人说 , 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 激发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结合材料 , 运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的知识 , 分析“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这一说法的合理性。专题训练 24 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 .T2

12、.T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可见,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 .F 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作用 , 不仅要看它是否适合经济基础, 还要看它是不是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 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4 .F 社会历史的发展由社会发展自身的规律决定。5 .F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和面貌。6 .B 现代社会里“几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不复存在, 如何陪伴老人, 让父母变老的过程不再孤独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一定的物质原因 , 社会意识应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 符合

13、题意; 违背了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 ; 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反作用 , 错误。7.C 民法总则 (草案 ) 的修订是为了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 , 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 , 这主要体现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 上层建筑应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故入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8.C 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分置办法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 这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 同时说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 符合题意;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 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错误 ;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民群众是

14、社会历史的主体 , 错误。9.B10.D 马克思说 , 人是历史的剧作者, 又是历史的剧中人, 说明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同时也说明人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条件的制约,故入选。表述错误,人与社会的矛盾影响社会的性质和面貌。与题意无关。11.B题干强调主动适应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体现了树立群众观点,入选。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是在调整生产关系,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12.B 法制是国家安定太平的起点 , 而君子是推行法制的本原。所以有了君子, 法律再简略, 也足够用在一切方面。荀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强调法律对于治国的重要性, 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正确揭示了君子和法

15、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主次关系,故入选。表述错误。“以德治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排除。13.D 14.A15.D 讲究改革的“落地效益” , 让改革的尺寸之功都能凝结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从唯物史观看 , 这是基于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 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符合题意; 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 改革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 正确的能推动社会进步, 错误的会阻碍社会进步, 错误 ;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 错误。16.B17 .A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属于社会意识, 它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 同时它又具有相

16、对独立性,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故符合题意。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说法明显错误。18 .C 19.A 20.C21. 答案 (1)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 (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改革能够使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改革能进一步调整上层建筑中不合理的环节, 使其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巩固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4) 党坚持改革, 就是为了改革不适应时代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 使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社会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