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蓝印花布工艺的现状及其发展探析_第1页
桐乡蓝印花布工艺的现状及其发展探析_第2页
桐乡蓝印花布工艺的现状及其发展探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桐乡蓝印花布工艺的现状及其开展探析 桐乡蓝印花布工艺的现状及其开展探析 摘要:蓝印花布是我国古老的手工印染纺织品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笔者通过实地考察,探究了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及保存现状,并找出其衰弱的原因,借此提出开展桐乡蓝印花布工艺的相关建议,旨在使蓝印花布工艺得到更有力的保护与开展。 关键词:蓝印花布 开展 制作工艺 蓝印花布是传统的镂空版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终日采蓝的诗句。而在-民丰出土的汉墓中那么发现了蓝白印花布实物残片,可见其历史已十分悠久。蓝印花布是用天然石灰、黄豆粉做印花防染剂,在纯棉织物上印染桔祥图案。在民间不仅作为衣料,

2、还被制成门帘、头巾、帐幔、床单和饰品,和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 裱纸、设计纹样和刻花版 1.裱纸:以前做花版的纸是用桃花纸做的,桃花纸是用桑树纤维做成的,桃花纸很薄,而花版需要有一定厚度,所以一般用五六张纸裱制而成,裱制时用柿子汁把纸粘在一块,等纸粘牢后,给纸版刷上桐油,上油后的纸质会更耐水,更耐刮。而现在的制版很简单,直接用牛皮纸。 2.设计纹样:传统的纹样都以桔祥为主题,以真、善、美为设计方向,据灵安赵师傅介绍以前的图案并不多,可能就五六十个图案,比方龙、凤、牡丹,仙鹤、石榴等,后来他们觉得单调,又参加了小白兔,萝卜,熊猫等小动物,纹样就更丰富了。 3.刻花

3、版:镂刻工具一般是自制的刻刀,刻刀有单刀、双刀和圆口刀三类,分别对应刻面、线、点。一张1.5*1.5平方米的蓝印花布花版要刻三四天。 刮防染浆 防染浆是由黄豆粉和石灰粉按照一定比例调和而成,根据天气变化有所调整,比方在枯燥的时候用2:1的比例,潮湿的时候用1:2。那为什么要用黄豆粉呢?因为黄豆粉是一种植物蛋白,它对布料有很强的吸附力,它的分子式的分子量是非常大的,所以能产生很大的分子间作用力,如果直接用石灰粉,它的分子量很小,很容易在染色时脱落防染浆。但石灰粉有好处,具有氧化作用,能使浆料变硬。 刮浆时得考虑排版问题,有些大的花型接版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纹样的美观性,而双面的花形对版要准确,否那么

4、就是次品,这表达在纹样的构图上,是上下、左右、斜角对称,还是四方连续,二方连续等。 印染 蓝印花布上的蓝色是因为采用了植物染料靛青,由板蓝根的叶子提取,印染的辅料还有酒糟,火碱。那为什么要用酒糟呢,因为防止出现“死缸的现象,酒糟是悬浮物,它可以使染料在水中分布均匀;那为什么要用火碱呢?因为火碱可以使布料变得柔软。染料准备好后,把刮了浆的布下缸印染,经过四十分钟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染好后的布料了。 刮灰 染好的布匹先用离心机把布甩干,然后用塑料纸包裹七八天,让石灰发热,到时防染浆就很容易刮落了。在刮防染浆时用刀倾斜45°刮去灰浆,刮去防染浆的地方就是白色的,而没有防染浆的地方就是蓝色的,

5、这样就形成了蓝白相间的蓝印花布。 二、桐乡蓝印花布工艺衰落原因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桐乡地区的蓝印花布作坊在逐渐减少,造成桐乡地区传统蓝印花布手工艺衰落的原因可归结如下: 科学技术逐渐取代原始手工技艺 传统手工艺品是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手工劳动的产物,而科学技术的开展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传统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过分低下,无法和机器化大生产相竞争。在芝村,蓝印花布染坊就200平方米,而同一村上的同辉纺织印染厂的面积是133500平方米,可见开展之悬殊。 西方文化入侵转变审美理念 如今,西方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慢慢地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人们觉得蓝印花

6、布很土,就两种颜色白色和蓝色,而且它的图案都是龙凤等桔祥图案,在很多人眼里意味着保守、落后,人们需要色彩鲜艳的,款式新潮的,更能调动人感官的饰品,服装。 蓝印花布手工艺传承受限 通过调查显示,能够熟练掌握蓝印花布全套工艺的人年龄普遍偏大,而且整体人数不多。主要原因是从艺人的待遇太低,年轻一代存在很大的经济压力。比方,在灵安赵宝荣的东仁和染坊本来有一位云南小伙杨飞,在店里已经打工七八年,全套的工艺已根本掌握,但现在也是迫于生计另谋出路了。另一个原因是现在的年轻人怕吃苦,因为制作蓝印花布各道工序繁琐辛苦,与工厂的机器化生产相比,他们更愿意选择机器化生产的工厂。 三、开展桐乡蓝印花布工艺的对策探析

7、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有关部门应制定用于保护、扶持蓝印花布传统工艺的相关政策。因为在调查中发现,创新出来的图案,款式很容易被山寨,这样严重打击了从艺者的创新积极性;另外对蓝印花布的生产企业和个体户在税收上予以优惠,对民间的传承人发放一定的补助;我们还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存记录最原始的蓝印花布制作工艺,并通过展览会让人们对蓝印花布的文化内涵有重新的认识,拓展蓝印花布的生存空间。 拓宽技艺传承渠道 1.培养行业感情,让工厂的年轻人了解蓝印花布的人文价值,从心里真正认可和喜爱蓝印花布。在调查中发现有好多年纪大的从艺人员,因为他一辈子都是在从事蓝印花布的制作,所以对蓝印花布有着深厚的感情,如果不是出于对它

8、的喜爱早就另寻出路了。 2.提高待遇,蓝印花布的从艺人员的工资与从事皮鞋生产的工作人员差距太大。 3.与学校合作,让艺术学院的学生参观蓝印花布厂,使他们对蓝印花布产生兴趣,有心去研究这门传统工艺。 进行产业链整合 现在是一个竞争剧烈的社会,而我们民间工艺的保护和挖掘最好的方法是让它走进市场,并建立合理、完善的产业链。桐乡的蓝印花布在染料制作上,应当降低制造天然染料本钱、改良工艺、增加色牢度,这是产业链的上游;在产品设计上要从日用性向装饰性转变,从低物价值向高物价值转变,这是产业链的中游;在销售上,要利用乌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开门店,通过零售来获得市场的消费需求,这是产业链的下游。 参考文献: 【1】鲍小龙.中国蓝印花布纹样赏析及其现状的思考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96-98. 【2】穆慧玲.中国民间蓝印花布的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