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上25.《好的故事》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六年级上25.《好的故事》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六年级上25.《好的故事》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六年级上25.《好的故事》教学设计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本课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语言晦涩难懂,所以本课教学的起点便 是让学生通过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偏旁猜想等途径理解难懂的字词,在此基 础上,带领学生徜徉梦境,乘坐关键词的小船,探寻梦境的美丽、幽雅和有趣, 抵达作者的心灵深处,那便是一份与黑暗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的对美好事物的憧 憬。课文简析: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创作于1925年,当时的白话文与现在的 语言差异较大。当时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切身感受到社会的黑暗, 就像处于异常“昏沉的夜”。鲁迅在梦境中看见了远方故乡的美丽风景,但这一 风景转瞬即逝,表现出他的惆怅和失望,而课文中对梦境里那“好的故事”的描 绘,

2、则表现出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学目标:1. 会写“搁、综”等13个生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能借助 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联系“错综、骤然、蒙胧”等词语。2. 能够通过抓关键词句、联想等方法来感受梦境的美好。3. 能结合“阅读链接”和补充资料等方式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感受作者的 情感,感知文字背后鲁迅的形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板块一:谈话导入有人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像一粒茴香豆,不好嚼,因为太硬了,但是使劲 嚼,便会发现越嚼越有味,回味无穷。上一节课,我们嚼了鲁迅先生的少年闰 土,今天,我们来嚼嚼看鲁迅先生的另一篇文章一一好的故事,看看我们能 品出怎样一番风味。板块二

3、:聚焦难懂字词,扫除阅读障碍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读完后用一句话说说 你对这个故事的整体印象。预设:这是一个难懂/很乱/朦胧/很美好的故事。2. 这篇文章作于1925年,处于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过渡时期,语言上还保留 了一些文言文的特点,和我们现在用的普通话差异较大,所以这篇文章可能会有 点难懂,我们先自己试着运用多种途径来理解刚才标记字词的意思。3. 学生通过注释、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后,教师点拨难理解的字词 借助注释:石油、蒙胧(区分:朦胧)、山阴道 借助工具书、资料:老牌、初学记、云锦、伽蓝、泼辣奔迸、欠身 借助偏旁:膝骰、乌柏、新禾、澄碧、萍藻 联系上下文:

4、打浆、参差、一丈红、皱蹙、霓色。4. 理解字词的意思后,再读课文,读通读顺。板块三:理清故事结构,拨开云雾见梦境1. 读完了这个故事,你们发现这和我们平时读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预设:这个故事没有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也没有明晰的起因、经过、 结果,整个故事朦朦胧胧、杂乱无章。2. 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这其实是鲁迅先生做的一个一一梦。你从哪里看出来这是一个梦的?预设:“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 踝上”“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 “我无意识地赶忙捏 住儿乎坠地的初学记”原来

5、这是鲁迅先生的一个梦,这就可以解释了为何这个故事读来朦胧、杂乱。3. 鲁迅先生从头到尾都在写一个梦吗?快速浏览课文,找找哪儿段是梦?其 他儿段写的是什么?预设:不是,3-9是梦境,1-2是入梦前,10-12是梦醒后。所以这篇文章看似很杂乱,但结构是清晰的,也就是入梦一一梦境一一梦醒, 是一个从现实一一梦境一一现实的圆形结构,同时也是首尾呼应的写法。圆形结 构是鲁迅文章的一个特点,上一课少年闰土的出处故乡也是这样的模式, 回故乡一一忆童年一一离故乡,有人称这种模式为“归乡模式”。板块四:感受梦境特点,初入梦境探究竟1. 题为“好的故事”,其实也就是“好的梦”,那接下来,我们就要一起穿越 到鲁迅先

6、生的梦境之中,去一探究竟。2. 这是一个昏沉的夜,外面鞭炮声四起,屋内灯罩昏暗,鲁迅先生正在抽着 一支烟,此时他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搁在膝礫 上,昏昏沉沉地进入了梦乡3. 他做了一个怎样的梦?在文中画出最能概括这一印象的句子。预设: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4. 是啊,梦中有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 似的飞动着,同时乂展开去,以至于无穷。这个美丽的梦境中到底有哪些美丽而 乂的人和事,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入梦探秘。第2课时板块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 “好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好的梦”,也对这个梦有 了大致的印象一一美丽,幽雅,有趣。这节课,

7、我们再次进入梦中,去看看这个 梦到底好在哪儿?为何能让鲁迅先生不想醒来,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他?板块二:识梦赏梦,探寻梦中之境快速默读3-9自然段,说说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圈出 关键词。聚焦第四自然段1借助图片,理解“云锦”: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因其色泽光丽灿烂,美如 天上云霞而得名。2. 观察云锦图案,理解“错综”。3. 结合“万颗奔星” “飞动”“展开”“无穷”等词语体会梦境变换无穷、绵 延不断的特点。聚焦笫五自然段1. 通过注释,我们知道“山阴道”在绍兴西南一带,也就是鲁迅的故乡,所 以这一段其实是鲁迅先生在梦中回忆自己的故乡。2. 学生读“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

8、边的乌柏,新禾,野花, 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 蓑笠,天,云,竹”,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预设:名次罗列,不仅语言简洁,而且画面感极强,引人想象。苍老的乌柏与新生的禾苗对立,茂盛的树木和枯老的树木对立,凌 乱的茅屋和庄严的寺庙对立,农夫村妇和一本正经的和尚对立,晴天晒着的衣裳 和雨天的蓑笠对立,一切显得对立而有趣。聚焦第七自然段1. 从笫六自然段“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可以看出,笫七自然段已经由 故乡的回忆转到现在梦中所见之景了。那这一段的梦境好在哪儿呢?我们可以通 过抓取关键词来体会。2. 将笫七自然段原文出示在PPT中,

9、用四种符号对以下词汇作标记,提示学 生感受本段梦境之美。划横线词:一丈红、大红花、斑红花、大红花、红锦带、斑红花划波浪线词:融、鯉、谜、軽 S泼辣奔迸、退缩、散碎、1长红色字体词:织入、织进其中,划横线的词可以感受到梦境的色彩美,红色象征着热情、希望;划波 浪线的词可以感受到梦境的动态美,这个梦似真似幻:加j点符号的词可以感受 到梦境的和谐美,梦中的景物不断的融合,此外,“茅屋”“狗”“塔”“村女”等 名词的罗列读来富有节奏感,可以感受到梦境的韵律美。3. 再读第七自然段,感受鲁迅梦境的美丽、幽雅和有趣。板块三:悟梦解梦,探究梦外之思1我们都知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鲁迅先生为什么在当时会做这样一 个梦呢?梦醒时分,鲁迅先生为何会对转瞬即逝的梦境如此依依不舍,渴望追回 他,完成他,留下他呢?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课后阅读链接,把你的思考写下 来。出示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处于北洋军阀 政府的统治下,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十分艰 苦。在这期间,鲁迅经受了深刻、严峻的考验,同反动军阀及其形形色色走狗们 的斗争。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这个“好的故事”不仅是在写一场梦,更表达了 鲁迅先生对美好事物的憧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