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学习参考_第1页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学习参考_第2页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学习参考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学习参考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学习目标】熟读、背诵课文,体会诗歌语言精炼的特征。2学习诗歌对“雪”的描写,体会“雪”与主题的关 系。3正确理解作品抒发的深挚友情及因友人返京而产生 的惆怅之情。【学习提示】诗歌是抒情的艺术,有无激情可以说是诗歌有无感染力 的关键。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对重要句子的分析、体 会

2、,感受诗歌抒发的情感;学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 手法,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借助课文注释以及有关背景资 料,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粗浅的认识。体会在景物描 写之中流露的情思,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认识,还 可以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同时学会用情去读诗的阅读 方法。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用精炼的语言准确、鲜明、形象地 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语言的精炼,在于准确地传情达 意,以少胜多。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炼句,诸如“吟成一个 字,捻断数茎须” 、“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二句三年 得,一吟双泪流”等。【正字正音】衾 q in瀚 h an阑 I an羌 qi ang掣ch e【诗歌分析】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送别诗。开始写西北早 雪,来势突然。接着写边塞奇寒的感受。再写戈壁滩上冰雪 封冻的壮阔景象。以下由近及远,层层描绘:从营帐内的筵 席,写到辕门外的暮雪和冻住的红旗;从东门送别,写到武 判官远去。全诗以雪景衬托送别,在送别中描绘雪景,表现 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勾画西北的壮丽风光。“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 雪中送别。 本诗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 他写出了西北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 情。杜甫说:“岑参兄弟皆好奇”。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 个“奇”字。此诗开篇奇突。未及白雪而先望风声, “北风卷地”四 字,妙在由风而见雪

4、。“白草折”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 而北地已漫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写出 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 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比喻极为新奇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换无常,大雪来 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烂漫色彩。梨花盛开,那雪白 的花不是一朵一朵,而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方 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造境俱称奇绝

5、。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篷 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窗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 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 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 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狐裘不暖”,“锦衾” 着”。这四句,表现了边地奇寒,将士的苦寒生活。但从“白 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它们通过人的感受,通过南方人视 为反常之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诗人对奇寒津 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寒得有趣。这是诗人“好奇” 个性的表现。也只觉单薄。勇武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都护铁衣难场景移到帐外,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瀚海阑干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

6、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 排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 是艰苦的。“愁”字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于是写到中军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间接传达一种急 管繁弦的场面。这些边地的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 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送客送到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 了。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结束处,有 悠悠不尽之情。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作者用敏锐的观察 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洒(如浩瀚 二

7、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烂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 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 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人 的真挚情谊。【思维训练】1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D )A. 忽如/一夜/春风来B.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c .中军/置酒/饮归客D.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2 .下列句子中带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c )A. 风掣红旗冻不翻(牵曳)B. 稍逊风骚(差 )c .都护铁衣冷难着(忍受)D.分外妖娆(特别)3 .对修辞判断有误的是( A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8、对比)B. 原驰蜡象(比喻)c 欲与天公试比高(拟人)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夸张)4,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狐裘不暖锦衾薄。( 被子 ) 瀚海阑干百丈冰( 纵横散乱的样子,这里意为遍地 )5, 辨别下面诗句中加点词的差异。 一片白雪的赞叹。(雪一样的) 胡天八月即飞雪。(雪花) 雪上空留马行处。(雪地)6, 展开想象和联想,再现所描绘的情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略)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略)7 .用一、二句话概括诗的中心意思。白雪歌 以雪天送别为题, 描写塞外雪天特有的风光, 表达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8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表现了哪四个场景?雪。 送别前;饯别时;临别时;送别后。9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表现了边塞生活的哪些方面? 写出了边塞风雪中军营生活的寒苦。10, 找出送别过程中表示地点转移的词。它们有什么作用?“中军”“辕门”“轮台东门” ,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欲别 还留,依依不舍的深情。11, 最能表现作者对友人惜别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