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 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诗中 “独”字好在哪里?【答案】( 1)幽篁、深林、明月。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2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 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解析】 【分析】( 1)作者在写景上运用物象幽篁、深林、明月,
2、写人则用独坐、弹琴、 长啸。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 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意境,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据此理解作答。(2)本题要深入挖掘 “独”字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 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 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故答案为: 幽篁、深林、明月。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 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3、。【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意境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明确 诗中所 写景物及营造的意境。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 “独 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句意,明确“独”的本意,语 境意义及传达出诗人的心境。2诗歌阅读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诗中的“岱宗”指哪一座山?2)诗中的山有哪些特点?3)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案】( 1)泰山(2)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 (3)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解析】 【分析】( 1)岱宗:指的是泰山,五岳之首,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
4、代以泰山 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 “岱宗”。据此可作答。( 2)诗句“齐鲁青未了”一句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大。“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两句, 用“决眦”二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缥缈的景观。据此,泰山的特点可概括为:山势雄伟 高大,景色秀美壮丽。意对即可。( 3)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在突出了泰山 的高峻的同时,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将众山的小和 泰山的高大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据 此理解
5、分析作答。故答案为: 泰山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 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点评】 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根据文下注释明确。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明确泰山特点。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抓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会感情。3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的第二联既描写了花鸟,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这是什么写法?请你赏析一下。【答案】 诗人运用移情于物(借景抒情)的手法,借花儿流泪、鸟儿惊心,表达自己在安 史之
6、乱中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或因安史之乱、国都沦陷而悲伤的感情。意思对即可)【解析】 【分析】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 花儿原本娇艳明媚;春天的鸟儿应该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 “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 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 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 更多的痛苦,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 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故答案为:诗人运用移情于物(借景抒情)的手法,
7、借花儿流泪、鸟儿惊心,表达自己在 安史之乱中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或因安史之乱、国都沦陷而悲伤的感情。意思对即 可)【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 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 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 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 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 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 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4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望岳杜甫岱宗夫如
8、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会当凌绝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请从 “钟 ”字入手,对 “造化钟神秀 ”这句诗作简要赏析。(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 你有什么感受?【答案】 ( 1)不尽;聚集;分;同 “层”;终当,终要。( 2)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3)“钟“积聚、汇
9、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4)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我明 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诗句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理解。未 了:不尽;钟:聚集;割:分;曾:同 “层 ”;会当:终当,终要。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意思的理解。注意重点词语如:钟、割、会当等次的正确理解。示 例: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 俯瞰群山,豪情满怀。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钟 “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
10、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 神奇秀丽。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要结合生活实 际进行阐述。示例: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 雄心壮志。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 的雄心壮志。故答案为: 不尽;聚集;分;同 “层”;终当,终要。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 瞰群山,豪情满怀。“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我明白 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
11、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诗句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结合句子 的意思进行理解。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本题的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解答思路:解词+内容 +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 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1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题赏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主 题,要结合自的生活实际进行阐述。5古诗阅读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木兰花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1)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 “闹 ”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请说出元好问写作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意图。【答案】 ( 1) “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 ”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 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且教桃李闹春 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
13、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 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 格。(2)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 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芳心。【解析】 【分析】 ( 1)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由作者有这 句诗来看,写海棠,观赏海棠花时,它的身旁可能有桃树、梨树或李树。和熙的春风中, 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妍,但这热闹毕竟是短暂的,几度风雨之后,它们也就都纷纷坠 落、凋零了。海棠花却不同了,无意争春,谦虚地躲在一旁,待群芳落尽后
14、,才绽开她美 丽的容颜。因此 “且教桃李闹春风 ”的“闹 ”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 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 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木兰花 闹 '打通人的视听感觉,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听 觉的感受。不但使人觉得那杏花红得热烈,甚至还可使人联想到花上蜂蝶飞舞,春鸟和 鸣,从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泼生机。举出可知 “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 “闹 ”字不仅形容红杏 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 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15、“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意思是说,此时的海棠 树已是枝叶茂盛了,可是还没有开花,这时不仔细观察是不会发现有花开放的,可是诗人 驻足细看,发现这小小的、可爱的花蕾全都悄悄的 “藏 ”起来了,并且是藏在枝叶茂盛的地 方。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由作者有这句诗来看,写海棠,观赏海棠花 时,它的身旁可能有桃树、梨树或李树。和熙的春风中,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妍,但这 热闹毕竟是短暂的,几度风雨之后,它们也就都纷纷坠落、凋零了。海棠花却不同了,无 意争春,谦虚地躲在一旁,待群芳落尽后,才绽开她美丽的容颜。举出可知元好问写作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意图是: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
16、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 品格。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 己内心的芳心。 。故答案为: “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 ”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 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且教桃李闹春 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 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 格。 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 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
17、芳心。【点评】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 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 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从 “时闻折竹声 ”一句读出诗人被贬独居的凄寒、孤独的 情感。此题考查探究诗歌主旨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要在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 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咏菊唐·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诗歌一、二两句刻画了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绘。 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
18、者什么思想感情?【答案】 寒夜过后,初霜轻轻地附着在屋瓦上,芭蕉叶断,枯败的荷叶倾倒在水面的 一幅萧条残败的深秋景象。 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霜降之时,芭蕉新折荷叶残败反衬菊花的清绝耐寒,表达了 作者对凌寒不屈的品质的赞美。【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再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加 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描述,最后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 成画面。此题一定要把萧条残败的深秋景象描绘出来。 运用反衬手法,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只有篱 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用霜降之时的芭蕉新折和荷 叶的残
19、败来反衬东篱菊的清绝耐寒。由此赞赏菊花凌寒的品格,也是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 清香亮霜景,自况言志:人在逆境当中就应该像菊花一样,不畏严寒、不怕艰苦 ,耐得住苦难和风霜。故答案为: 寒夜过后,初霜轻轻地附着在屋瓦上,芭蕉叶断,枯败的荷叶倾倒在水面 的一幅萧条残败的深秋景象。 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霜降之时,芭蕉新折荷叶残败反衬菊花的清绝耐寒,表达 了作者对凌寒不屈的品质的赞美。【点评】 描绘诗句所描写的画面。答此类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诗词,关键是借助联想 和想象,在忠实于原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意境。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其对抒发思想感情的意义。通读全诗,明确反衬手法的具
20、体运 用,结合诗歌内容的理解,体会感情。7阅读下面古词,完成后面小题旅宿唐·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 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注释】 悄然:这里是忧郁的意思。 断雁:失群之雁 (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孤身一人客居旅店,不禁忧郁愁闷,悲从中来。B. 颔联是首联 “凝情自悄然 ”一句的具体化,描绘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C. 颈联写由于家乡远隔千山万水,纵然做梦,也梦不到故乡。D. 尾联以设想之词描绘出一幅优美宁静祥和的家乡风光图景。 (2)下面对这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既点明
21、了题旨,又为全诗奠定了哀怨愁闷,悲从中来。B. 颔联 “警 ”字极富炼字功夫,旅人孤灯,长夜难眠,一声雁叫,引孤客愁思惊梦,归思难 收。C. 颈联用梦境写旅宿思愁哀怨,虚实相间,读起来荡气回肠。D. 本诗意象鲜明,画面清晰,抒情明了,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答案】 ( 1)C(2)D【解析】 【分析】( 1)颈联中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的意思是家乡路途遥远,归家时 已是梦醒时分天已大明,而在现实中,家人的书信需要隔年才能到此地。全诗虚实结合, 表达了作者对与家乡的思念及愁思难耐的幽怨。从内容上看,作者是梦到自己归乡,所以C 选项中的 “也梦不到故乡 ”错误。(2)本诗除了第二句直抒胸
22、臆外,其他都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尤其是尾联,借助设 想之词描绘家乡风光图景来衬托远离家乡之愁思幽怨,是乐景衬哀情。所以D 选项中的 “抒情明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错误。故答案为: C; D。【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内容的理解,对古代诗词基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的初步鉴赏的能力。8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小题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此诗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者。B.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
23、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C. 后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酒眷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 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D. 四句诗的用字造语气势磅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2)下列诗句中,和本诗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一项是()A.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D.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答案】 ( 1)D(2)C【解析】 【分析】( 1)D 错误,此诗的用字造语并非气势磅礴。(2)C 错误,此句出自木兰诗,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 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
24、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故答案为: D; C【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赏析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 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诗歌的表现手法,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结合对 诗歌的理解进行判断辨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情感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读懂诗歌,正确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从远望的角度写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岱宗 ”指泰山。B. “割”字描绘了泰山分割天色,山南山北明
25、暗不同的画面,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C. 颈联对仗工整,描绘层云变幻,归鸟翱翔,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D. 前六句写诗人仰望泰山,欣赏其高大雄奇之美,末两句则写登上泰山顶峰后的内心感 慨。(2)诗的尾联常被后人引用并赋予其新的意义,请问新的意义是什么?【答案】 ( 1)D (2)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其他如志向远大、积极进取、乐观自信)【解析】 【分析】( 1) D末两句 “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 “一定要 ”,可见是作者想象将 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而不是 “登上泰山顶峰后 ”。故选 D。( 2)尾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
26、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 情。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 诗人的心胸气魄。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 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 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 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 义。新的意义据此意思对即可。故答案为: D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其他如志向远大、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
27、揣摩选项正误。 做此题首先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在此基础上赏析诗句 做出解答。10 请从内容、情感角度,选择与春兴最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A春夜洛城闻奋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B三衢道中 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注释】 三衢( qú)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 名。C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8、答案】 选 A 理由: 两首诗中都写到了春风; 两首诗的诗人都是漂泊在外远离家 乡; 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两首诗都透露出诗人淡淡的忧伤 之情。【解析】 【分析】要求从内容、情感角度,选择与春兴最相近的一首。首先要读懂题 干中的四首诗歌。如春兴,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 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 ”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但此情又苦于无处表达,只好借春风随梦返乡,所以心中又有了一份淡淡的忧伤。春夜洛城闻笛前两句 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 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也有 “有家难回 ”
29、淡淡的忧伤之情。所以这两首诗歌的内容、情 感相一致。而三衢道中写在梅雨季节,却是日日晴天,人们的心情自然也就晴明愉 快。小池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后两首都与春兴的情感不符。故 选 A 。故答案为:选 A 理由: 两首诗中都写到了春风; 两首诗的诗人都是漂泊在外远离家 乡; 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两首诗都透露出诗人淡淡的忧伤 之情。【点评】本题要抓住诗歌诗题、关键词、特殊意象和注释,归纳出诗歌的情感类型,这样 才能把握住诗歌的灵魂,更好地解读诗歌,准确地赏析诗歌。1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0、。( 1)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所展现的画面。(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案】 ( 1)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塘 传来阵阵蛙鸣。(2)寂寞。【解析】 【分析】( 1)解答此题,要读懂诗歌,理解内容;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 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注 意:描述画面不同于翻译句子,不能干巴巴地解说句意。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江南梅雨 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 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注意围绕 “时 节、雨夜、池塘、蛙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轻量化成本效益评估-洞察及研究
- 虚拟购物体验创新-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水电行业市场调研与分析服务合同
- 2025电子合同在线签订、存证及电子签名技术应用指南
- 2025年企事业单位内部巡检服务承包合同模板
- 2025店面股份合作合同范本:瑜伽健身中心合作经营细则
- 2025年保温系统施工及售后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估与优化合同
- 2025版汽车运输企业服务采购合同
- 2025版上公司与会计所间商业秘密保护及保密责任合同
- 欧莱雅物流管理模式
- 2024沪教版初中英语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单词表(默写表)
- 教学课件-饭店管理概论第二版
- 开学第一课开学立规矩课件21
- 《冲击波疗法》课件
-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及MWORKS实践 课件 4 MBSE教材讲义 第四章 设计仿真一体化的MBSE方法
- 《中国世界遗产》课件
- 糖尿病眼底病变
- 2024年县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样本(2篇)
- 车辆gps管理制度
-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