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学案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教师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学案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教师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学案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教师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学案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教师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教学案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教师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 了解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综合法、分析法;(2) 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3) 了解综合法、分析法、 反证法的思考过程与特点, 会用综合法、分析法、 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类型一、直接证明:一 . 综合法1. 定义 :从命题的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及运算法则,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2. 思维特点:由因导果,即由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已知的数学定理、性质和公式,推出结论的一种证明方法3. 框图表示: ( P 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定理、公理等, Q表示要证明的结论)二 . 分析法1. 定义: 一般地 , 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

2、 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 直至最后, 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断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 为止 ,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2. 思维特点:执果索因步步寻求上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它与综合法是对立统一的两种方法3. 框图表示:( 用 Q表示要证明的结论, Pn表示充分条件)4. 分析法的书写格式:要证:只要证:只需证:显然成立上述各步均可逆所以,结论成立类型二、反证法:例 3 求证 : 372 5反证法:假设命题结论不成立(即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证明 :因为37和 2 5 都是正数,经过正确的推理所以要证 , 引出矛盾,3 因此说明假设错误 72 5, 从而证明原

3、命题成立这样的的证明方法叫反证法。只需证( 37)2(2 5)2( 2)反证法的一般步骤:展开得10 2 21 20a、反设:假设命题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只需证21 5,;b、归缪:从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只需证21 25c、下结论: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命题成立。因为 21 25显然成立,( 3)应用反证法的情形:所以37 2 5直接证明困难;第 9 页需分成很多类进行讨论- 类命题;结论为“至少”、 “至多” 、结论为 “唯一”类命题;4)关键在于归缪矛盾:a、与已知条件矛盾;b、与公理、定理、定义矛盾;c、自相矛盾。题型一综合法:例 1 已知 a,b,c

4、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ab bc ca求证: lg lg lg lg a lg b lgc证明:a,b,c R以上三式相加,且注意到a,b,c不全相等,故 lgab2bclg 2 lgcalga lgb lgc总结: 本题主要综合运用基本不等式以及对数的运算性质来证明例 2 在 ABC中 ,三个内角A, B,C的对边分别为a, b, c,且 A,B,C成等差数列, a, b, c成等比数列,求证ABC为等边三角形.证明 :由 A, B, C成等差数列,有2B=A + C 1因为A,B,C为ABC的内角,所以A + B + C= 2由 ,得 B= .3由 a, b, c 成等比数列,有b2 ac

5、.4由余弦定理及,可得再由,得a2 c2 ac ac .因此a c.从而A=C.5由,得A=B=C= .所以 ABC为等边三角形总结 : 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要先作语言的转换,如把文字语言转换成符号语言,或把符号语言 转换成图形语言等还要通过细致的分析,把其中的隐含条件明确表示出来练习:1、在ABC中 , 三个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 且 A,B,C 成等差数列, a,b,c成等比数列,求证ABC为等边三角形.分析: 将 A , B , C 成等差数列,转化为符号语言就是2B =A + C; A , B , C为ABC的内角,这是一个隐含条件,明确表示出来是A + B + C

6、= ; a , b, c成等比数列,转化为符号语言就是b2 ac 此时,如果能把角和边统一起来,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寻找角和边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余弦定理正好满足要求于是,可以用余弦定理为工具进行证明证明 :由 A, B, C成等差数列,有2B=A + C 因为A,B,C为ABC的内角,所以A + B + C= 由 ,得 B= .由 a, b, c 成等比数列,有b2 ac.由余弦定理及,可得22再由,得a c ac ac .因此a c.从而A=C.由,得A=B=C= .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要先作语言的转换,如把文字语言转换成符号语言,或把符号语言转换成图形语言

7、等还要通过细致的分析,把其中的隐含条件明确表示出来2、已知a,b R , 求证aabbabba.本题可以尝试使用差值比较和商值比较两种方法进行。证明: 1) 差值比较法:注意到要证的不等式关于a,b对称,不妨设a b 0.ab0a b b a b b ab aba b a b a b (a b ) 02)商值比较法:设a b 0,aba 1,a b 0, abba (a)a b 1.故原不等式得证。bab b注: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讨论 : 若题设中去掉x 1 这一限制条件,要求证的结论如何变换?题型二分析法:ab b

8、c ca例 2 若 a,b,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lg + lg + lg > lga+lgb+lgc 。证明:要证lg a b + lg b c + lg c a > lga+lgb+lgc ,222ab bc ca只需证只需证但是,lg··>lg ( a·b · c ),abbcca··> abc。222a b ab 0 , b c bc 0 , c a ac 0 。 222且上述三式中的等号不全成立,所以,a b · b c · c a > abc。222因此 lg a b

9、 + lg b c + lg c a > lga+lgb+lgc 。222分析:从定不等式不易发现证明的出发点,因此我们直接从待证不等式出发,分析其成立的重要条 件练习:在锐角ABC 中 ,求证: tanA tanB 1证明:要证明tanA tanB 1只需证 sin Asin B 1 cosAcosB因为 A、 B 为锐角 , 所以 cosA 0, cos B 0只需证cosAcosB sin Asin B只需证cos(A B) 0因为 C 为锐角 , A B C 为钝角所以cos(A B) 0恒成立所以tanA tan B 1题型三反证法:2例1、已知a 是整数,2 能整除 a ,求

10、证:2 能整除 a.证明: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2 不能整除a”。因为a 是整数,故a 是奇数,a 可表示为2m+1( m为整数),则22222a (2m 1) 4m 4m 1 2(2m2m) 1 ,即 a2是奇数。22所以, 2 不能整除a 。这与已知“2 能整除 a ”相矛盾。于是, “ 2 不能整除 a”这个假设错误,故2 能整除 a.例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a, b 都和直线c 垂直。求证:a 与 b 平行。证明: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直线 a 与 b 相交” 。设直线a, b 的交点为M,a, c 的交点为P, b, c 的交点为Q,如图所示,则PMQ 00。这样 MP

11、Q 的内角和PMQ MPQ PQM这与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0”相矛盾,这说明假设是错误的。所以直线 a 与 b 不相交,即 a 与 b 平行。例 3、求证:2 是无理数。证明:2 不是无理数,即 2 是有理数,那么它就可以表示成两个整数之比,设 2p , p 0 ,q且 p, q 互素,则p 2 q 。所以 2p2 q2 .故 q2是偶数,q也必然为偶数。设q=2k,代入式,则有2p2 4k2,即 p2 2k2,所以 p也为偶数。 P 和 q 都是偶数,它们有公约数2,这与p, q 互素相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即“2 是无理数” 。练习:已知,a,b, c (0,1) ,求证:(

12、1 a)b,(1 b)c,(1 c)a 不能同时大于1 。41111证法一:假设三式同时大于,即 1 a b ,1 b c ,1 c a44441a,b,c 0,1 , 三式同向相乘得1 a b 1 b c 1 c a ,又641 a a 1 a a 21 ,同理 1 b b 1 ,1 c c 1244411 a b 1 b c 1 c a ,这与假设矛盾,故原命题得证。641证法二:假设三式同时大于,0 a 1 1 a 0 ,41b c 1 1ca133同理1 ,1 , 三式相加得,这是矛盾的,故假设错误,所以原命题得222222证1 、已知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证明:b2

13、 c 2 2bc,a> 0,22 a(b c ) 2abc同理 b(c2 a2 ) 2abc22c(a b ) 2abc因为 a, b, c不全相等,所以b2c2 2bc, c2 a2 2ca, a2 b2 2ab 三式不能全取“=”号,从而、三式也不能全取“=”号2、已知a, b, c都是正数,且a, b, c成等比数列,求证:a2b2c2(a b c)2证明:左右=2( ab+bc ac) a, b, c成等比数列,b2 ac又a, b, c 都是正数,所以0 b ac a c a c23、若实数x 1 ,求证:3(1 x2 x4)(1 x x2 )2.证明:采用差值比较法:4、已知

14、a,b,c,d R,求证: ac+bd(a2b2 )(c2 d2 )分析一 : 用分析法证法一 :(1) 当ac+bd 0 时 ,显然成立(2) 当ac+bd>0 时 , 欲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 ac+bd) 2 ( a2+b2)( c2+d2)即证a2c2+2abcd+b2d2 a2c2+a2d2+b2c2+b2d2即证2abcd b2c2+a2d22即证 0 ( bc- ad)因为 a, b, c, d R, 所以上式恒成立,综合 (1) 、 (2) 可知 : 原不等式成立分析二 : 用综合法证法二 :( a2+b2)( c2+d2)= a2c2+a2d2+b2c2+b2d2=(

15、a2c2+2abcd+b2d2)+( b2c2-2 abcd+a2d2)=( ac+bd) 2+( bc- ad) 2 ( ac+bd) 2 (a2b2)(c2d2 ) | ac+bd| ac+bd故命题得证分析三 : 用比较法证法三 : (a2+b2)( c2+d2)-( ac+bd) 2=( bc- ad) 2 0, ( a2+b2)( c2+d2) ( ac+bd) 2 (a2b2)(c2d2 ) | ac+bd| ac+bd,即 ac+bd(a2 b2)(c2 d2)5 、设a、 b 是两个正实数,且a b,求证:a3+b3> a2b+ab2证明: (用分析法思路书写)要证a 3

16、+b3> a2b+ab2成立,只需证 (a+b)(a 2-ab+b 2) > ab(a+b) 成立,即需证a2-ab+b 2> ab 成立。 ( a+b>0)只需证a2-2ab+b 2> 0 成立,即需证 (a-b) 2> 0 成立。而由已知条件可知,a b,有a- b 0,所以(a-b) 2> 0显然成立,由此命题得证。( 以下用综合法思路书写)ab,a- b0,(a -b)2>0,即a2-2ab+b2>0亦即a2-ab+b 2> ab由题设条件知,a+b> 0,(a+b)(a 2-ab+b 2) > (a+b)ab即

17、a3+b3> a2b+ab2,由此命题得证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 设 ABC 的内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bcos Cccos Basin A,则ABC()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确定 答案 B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sinBcosC sinCcosB sin2A,所以,sin(B C) sin2A,sinA sin2A,而sinA>0,sinA 1, A 2,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2A已知x、y 为正实数,则()2lgx lgy2lgx2lgyC2lgx·lgy2lgx2lgyB2lg(x y) 2lgx·2lgyD2lg(xy

18、)2lgx·2lgy 答案 D 解析 2lg(xy)2(lgx lgy)2lgx·2lgy3设a、 b R,且a b, a b 2,则必有()A 1 ab a22 b2C ab<a2 b22 <1B ab<1<a22b2a2 b2D2 <1<ab 答案 B 解析 ab<a2 b22(a b)14设0<x<1 ,则 a2x, b 1 x, c 1 x中最大的一个是(A aB bC cD不能确定 答案 C解析 因为 b c (1 x)1 x < 0,所以b<c.又因为(1 x)2>2x>0,所以1 x

19、 1 x1 xb 1 x> 2x a,所以a<b<c.13点评可用特值法:取x=J则a=1, b = :, c=2.5.已知 y>x>0,且 x + y=1,那么()x+ yx+ yA . x<-<y<2xyB . 2xy<x<-<yx+yx+ yC. x<-Z-<2xy<yD. x<2xyv-<y析解di-y+X1- 2 -y+ 2X贝1- 4 -X3一4?-y 设3- 8故<y, y+ 2 X排除A、B、C,选D.6.已知函数f(x)=| t a> bR+, A=f'呼)B=

20、f(牺),C = f 念;,则 A、B、C 的大小关系为()A . A< B<CC. B< C<A答案Aa+ b Ooh解析->>/ab>,又函数/a+ bB . A< C< BD. C<B< A1f(X)=(3)X在(一°°, + 8)上是单调减函数,第 23 页a+ b2ab, f()<f(VS)<f().二、填空题7.已知a>0 , b>0 , m= lg 2/a+b n=ig 2,则m与n的大小关系为答案m>n解析因为(g+ 衽 f=a+ b+ 2a/S>3+ b&

21、gt;0,Va+ Vb所以>2,所以m>n.b、c的大小关系为8 .设 a=也,b=V?娟,c=>/6-2,则 a、答案a>c>b解析b=,显然b<c,而 a?=2, c2=8-212=8-V48<8-V36 = 2=a2,所以a>c.也可用a c= 2亚一m=犯一证>0显然成立,即a>c.9 .如果a1Ja + bJb>aVb + bJa,则实数a、b应满足的条件是 答案 ab 且 a0,b0 解析 aa bb>abba? aa bbabb a>0? a(ab)b( b a)>0?(ab)(ab)>0?

22、(ab)(ab)2>0只需 a b 且a,b 都不小于零即可10 已知n N1n 2,求证:> n n 1. 证明 要证 n>nn 1,即证1>n只需证n n 1 >n 1 ,2n 2,只需证n(n 1)>( n 1)2,只需证n>n 1,只需证0> 1,最后一个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结论成立一、选择题11 设函数f(x)的导函数为f (x),对任意x R 都有 f (x)>f(x)成立,则()A 3f(ln2)>2 f(ln3)B 3f(ln2)<2f(ln3)C 3f(ln2) 2f(ln3)D 3f(ln2)与 2f(ln3

23、)的大小不确定 答案 Bf lnxf lnx f lnx 解析 令F(x)nxx(x>0),则F(x)x2,x>0,lnxR,对任意xR 都有f (x)>f(x),f (lnx)>f(lnx),F (x)>0,F(x)为增函数,3>2>0,F(3)>f(2),即 fln3>fln2,323f(ln2)<2 f(ln3) 12 要使3a 3b<3a b成立,a、 b应满足的条件是()Aab<0 且a>bB ab>0 且a>bCab<0 且a<bDab>0 且a>b 或ab<0

24、且 a<b 答案 D 解析 3 a3 b<ab?ab33 ab23 3 a2b<ab.3 ab2< 3 a2b.ab>0 时,有 3b<3a,即b<a;当 ab<0 时,有 3 b>3 a,即 b>a.13 若两个正实数x、 y满足 1 , 且不等式x y<m2 3m有解, 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xy4A ( 1,4)B (,1) (4,)C ( 4,1)D (,0) (3,) 答案 B解析 x>0,y>0,x1y41,xy4(xy4)(1x4y)24yx4yx224yx· 4yx4,等号在y4x,即x2

25、,y8 时成立,x4y的最小值为4,要使不等式m23m>xy4有解,应有m23m>4, m< 1 或m>4,故选B.14 在f(m, n)中,m、 n、 f(m, n) N ,且对任意m、 n 都有:(1)f(1,1) 1, (2)f(m, n 1) f(m, n) 2, (3)f(m 1,1) 2f(m,1);给出下列三个结论: f(1,5) 9;f(5,1) 16;f(5,6) 26;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个A 3B 2C 1D 0 答案 A解析 f(m,n 1) f(m, n) 2,f(m, n)组成首项为f(m,1),公差为2 的等差数列, f(m, n) f

26、(m,1) 2(n1)又f(1,1)1,f(1,5) f(1,1) 2× (51)9,又f(m 1,1) 2f(m,1),f(m,1)构成首项为f(1,1),公比为2 的等比数列,f(m,1) f(1,1) 2·m 12m1,f(5,1)25116,f(5,6) f(5,1)2×(61)161026,都正确,故选A.二、填空题15若sin sin sin 0, cos cos cos 0,则cos( ) .1 答案 12 解析 由题意sin sin sincos cos cos,两边同时平方相加得2 2sinsin 2cos cos 12cos( ) 1 ,1 c

27、os( )2.16已知a、 b、 c 表示 ABC 的三边长,m> 0,abc求证:>.a m b m c mabc 证明 要证明a b > c ,a m b m c m只需证明a b c > 0 即可a m b m c ma m b m c m) sinsin.)sin,a bmcm bamcm c a mbmsin( )cos cos( )sin 2sin cos( )sin( )cos cos( )sinsin( )sin所以原命题成立备用例题1 : 已知 x, y, z R,a,b, c Rbc2 ca2 ab2求证:xyz 2(xy yz zx)abc证明:

28、由于x,y,zR,a,b,cR,则bc2ca2 ab2所以xyz 2(xy yz zx) .abc备用例题2: 已知 1 tan 1 ,求证:cos sin 3(cos sin )2 tan证明:要证cos sin 3(cos sin ),只需证 cos sin 3, cos sin只需证 1 tan 3 ,1 tan1只需证 1 tan 3(1 tan ), 只需证 tan 2,1 tan , 1 tan 2 tan ,即 2tan 1.2 tan1 tan 2显然成立,结论得证1 否定结论“至多有两个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一个解B有两个解C至少有三个解D至少有两个解 答案C 解析

29、在逻辑中“至多有n 个”的否定是“至少有 n 1 个”, 所以“至多有两个解”的否定为“至少有三个解”,故应选 C.2否定“自然数a、b、c 中恰有一个偶数”时的正确反设为 ()Aa、b、c都是奇数8 a、b、c或都是奇数或至少有两个偶数Ca、b、c都是偶数D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答案 B 解析 a,b, c 三个数的奇、偶性有以下几种情况:全是奇数;有两个奇数,一个偶数;有一个奇数,两个偶数;三个偶数因为要否定,所以假设应为“全是奇数或至少有两个偶数”故应选 B.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时,反设正确的是()A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60°

30、B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C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D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 答案B 解析“至少有一个不大于”的否定是“都大于60°”故应选B.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 0( a 0) 有有理根,那么a,b,c 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时,下列假设正确的是 ()A假设a,b,c 都是偶数B假设a、b,c 都不是偶数C假设a,b,c 至多有一个偶数D假设a,b,c 至多有两个偶数 答案B 解析“至少有一个”反设词应为“没有一个”,也就是说本题应假设为a,b,c 都不是偶数5命题“ABC中,若A>B,则a>

31、;b”的结论的否定应该是()A a<bB a bC a bD a b 答案B 解析“a>b”的否定应为“ab 或 a<b”,即ab. 故应选B.6已知a, b 是异面直线,直线c 平行于直线a,那么c 与 b 的位置关系为()A一定是异面直线B一定是相交直线C不可能是平行直线D不可能是相交直线 答案C 解析假设cb,而由 ca, 可得 ab,这与 a,b 异面矛盾,故 c 与 b 不可能是平行直线故应选 C.1117设a,b,c(, 0),则三数a,c,b中 ()bacA都不大于2B都不小于2C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D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答案 C 解析 a1b c1a bc1 a

32、1a b1b cc111 a, b, c ( , 0) ,a 1 c 1 b 1 6bac 三数a、 c、 b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故应选C.bac8若P是两条异面直线l 、 m外的任意一点,则()A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平行B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垂直C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相交D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异面 答案B 解析对于 A,若存在直线n,使nl 且 nm则有 l m,与l 、 m异面矛盾;对于C,过点P 与 l 、 m都相交的直线不一定存在,反例如图( l ) ;对于D,过点P 与 l 、 m都异面的直线不唯一9有甲、乙、丙、丁四位歌手参加比赛,

33、其中只有一位获奖,有人走访了四位歌手,甲说:“是乙或丙获奖”,乙说:“甲、丙都未获奖”,丙说:“我获奖了”,丁说:“是乙获奖了”,四位歌手的话只有两句是对的,则获奖的歌手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C 解析因为只有一人获奖,所以丙、丁只有一个说对了,同时甲、乙中只有一人说对了,假设乙说的对,这样丙就错了,丁就对了,也就是甲也对了,与甲错矛盾,所以乙说错了,从而知甲、丙对,所以丙为获奖歌手故应选C.2xn(xn3)10已知x1>0,x11且xn12(n1,2 ),试证“数列 xn或者对任意正整数n都满3xn1足xn<xn 1,或者对任意正整数n 都满足xn>xn 1”,当此题

34、用反证法否定结论时,应为()A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xnxn 1B存在正整数n,使xnxn1C存在正整数n,使xnxn1且xnxn1D存在正整数n,使( xn xn 1)( xnxn 1) 0 答案D 解析命题的结论是“对任意正整数n, 数列 xn是递增数列或是递减数列”, 其反设是“存在正整数n,使数列既不是递增数列,也不是递减数列”故应选D.二、填空题11 命题“任意多面体的面至少有一个是三角形或四边形或五边形”的结论的否定是 答案没有一个是三角形或四边形或五边形 解析“至少有一个”的否定是“没有一个”12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bN, ab 可被 5 整除,那么a,b 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

35、 整除”,那么反设的内容是 答案a,b 都不能被5 整除 解析“至少有一个”的否定是“都不能”13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直角”的过程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ABC 90°90°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相矛盾,则AB 90°不成立;所以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直角;假设A,B,C中有两个角是直角,不妨设AB 90°.正确顺序的序号排列为 答案 解析由反证法证明的步骤知,先反证即,再推出矛盾即,最后作出判断,肯定结论即,即顺序应为.14 用反证法证明质数有无限多个的过程如下:假设 设全体质数为p1、

36、p2、pn,令pp1p2pn1.显然, p 不含因数p1、p2、pn. 故 p 要么是质数,要么含有的质因数这表p1、 p2、pn之外,还有质数,因此原假设不成立于是,质数有无限多个 答案 质数只有有限多个除p1、 p2、pn之外 解析 由反证法的步骤可得三、解答题15 已知:a b c>0, ab bc ca>0, abc>0.求证:a>0, b>0, c>0. 证明 用反证法:假设a, b, c 不都是正数,由abc>0 可知,这三个数中必有两个为负数,一个为正数,不妨设a<0, b<0, c>0,则由a b c>0,可得c

37、> ( a b) ,又 a b<0,c( a b)< ( a b)( a b)ab c( a b)< ( a b)( a b) ab22即ab bc ca< a ab ba2>0,ab>0,b2>0,a2abb2( a2abb2)<0 ,即abbcca<0,这与已知ab bc ca>0 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因此a>0, b>0, c>0 成立16已知a,b,c(0,1) 求证:(1 a)b,(1 b) c,(1 c) a 不能同时大于所以 (1 a)b、(1 b)c、 (1 c) a不能都大于4.41 证明 证法1:假设(1 a) b、(1 b)c、(1 c)a都大于4. a、b、c 都是小于1 的正数,1a、1 b、 1 c 都是正数12,(1 b) c 1 (1 c) a 1, 22.22.三式相加,得(1 a) b 2(1 b) c 2(1 c) a 3,22证法2:假设三个式子同时大于1114,即(1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