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制的意义_第1页
中国古代礼制的意义_第2页
中国古代礼制的意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礼制的意义在阶级社会中,礼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礼规定了社会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区 分,规定了社会各个等级的尊卑贵贱,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如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庶人贫苦,整日从事农业劳动,不能依照当时的礼制举行 或参加各种典礼,所以礼制的内容就不能把他们包括在内。大夫是统治者,是贵族,如果 有罪,有特殊的规定对待,刑法就不能把他们包括在内。所以,古代的礼是公开的不平等 的。礼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即礼是维护当时社会等级和统治阶级利益的有力工具。礼 记坊记:“制国不过干乘,都城不过百雄,家富不过百乘。”分封的诸侯国不可以有 超过千乘的军力,城墙不可以有超过高一丈、长三

2、百丈的规模,卿大夫之家不可以有超过 百乘的财力。类似这样的许多规定,就是维护君主利益的等级堤防。在礼记礼运篇中,记载了孔子论礼的话: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1/5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遇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肴通效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之也。只有遵循礼才能治理天下,这便体现了礼的重要性。礼的起源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古代华夏族正是以 丰富的礼仪文化而受到周边其他民族的赞誉的。早在孔子以前,己有夏礼、殷礼、周礼三 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

3、礼,已比较完善。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 家,他把“礼”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他主张“为国以礼”,“克己复礼”,并积极倡导 人们“约之以礼”,做“文质彬彬”的君子。孟子也重视“礼”,并把仁、义、礼、智作 为基本道德规范,他还认为“辞让之心”和“恭敬之心”是礼的发端和核心。荀子则比孟 子更重视“礼”,他着有松礼论桦,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说:“礼者,人道之 极也。”把礼看作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把识礼、循礼与否作为衡量人的贤愚和高 低贵贱的尺度。因而他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管仲则 把礼看作人生的指导思想和维持国运的支柱。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

4、不张,国乃灭亡。”从这些思想家的言论中,不难看出,礼仪是适应调节人际关系的需要而产生 和发展的。我国古籍中,杯周礼桦、枳仪礼桦、杯礼记桦等就是最重要的古典礼仪专着。我国古 代“礼”的概念,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大体可归结为三个层面:一是指治理奴隶制、封建 制国家的典章制度;二是古代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作为行为规范和交往仪式的礼制及待人接 物之道;三是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包括自身修养。纵观我国礼仪内容和形式 的演变与发展,可以看出“礼”和“德”不但是统治者权力的中心支柱,而且其在儿干年 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有广泛社会性与强大号召力的优良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的礼节仪 式及生活准则,并且已成为中华

5、民族共同的财富,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极其重 要的作用。中国礼制的特点礼是中国古代社会较早确立的社会规范体系,其中以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周公旦主 持制定的礼较为完善。这是一整套以外显的仪式与规范程序确定下来的处理社会关系的基 本原则与方式,其背景是以血缘谱系为前提的宗法观念和等级秩序,基础是以宗法管理和 道德约束为手段的德主刑辅之治。中国传统社会以血缘关系作为社会纽带,以血缘亲疏确定行为标准,形成了以封建君 主为最高家长的宗法式社会,并具有“亲亲”和“等级”的特点。前者重温情,有仁义, 尚亲和;后者重身份,有规矩,尚恭顺C这样的社会存在必然要求社会治理以德为核心, 以礼为载体,形成中华

6、“礼仪之邦”的文化传统。“礼制”作为社会规范的实施体系较多强调了实施的意义。“礼制”在价值层面上以 德为核心,解决德和法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礼治”、“德治”,甚至“法治”都是治 国的手段,这些都在与统治者去选择,因而任何的社会规范都成为有限的规范,即任何规 范都不对权力者构成制约,这就使中国的“礼治”带上了 “人治”的色彩。“人治”社会 实质是社会对君权及权力群体的失控,不收控制的权力必然会乱法,“礼治”对此的实际 解决必然是符合道德理想的对君王品格的期待与依赖。首先,礼以德为价值核心,历史上 的德法之辨别,最终形成“德主刑辅”的模式。尽管德的内容随时而变,因人而异,但德 治始终被强调,并通过科举考试而制度化“礼治”、“德治”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想政治模 式。其次,礼制所维系的等级秩序,以亲亲、尊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处理社会 关系的准则,确定了人的亲疏关系与等级名分,及各自相应的服御体秩、相处礼节,所谓 爱有差等,长幼尊卑区分明确,稍有逾越便可视为违礼僭越。其三,对君王道德品质的期 待与依赖是“礼治”的乂一特征。就如儒家要求把正心诚意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 础,圣者为王必能安邦定国,匡俗济世。最后,在中国历史上理想中的礼治并未真正实现 过,就算是先秦时法家的“依法治国”也远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不过是形治而己。因此,传统“法治”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