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徐小虎:以贪欲出发,“不要读太多书,让书蒙蔽了心灵和眼睛。凭你的直觉, 爱就够了,用你的心,你的眼睛去感受;锐利的眼睛,无畏的考 古心态,最大的耐心。 ”这是徐小虎的鉴定观。徐小虎,当今艺术史学者中的异类。当其他学者根据文献、 题款、印章等约定俗成的线索来辨别古画的真伪时, 她自创了一 套中西合璧的方法论, 同时运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西方的结构 分析法、中国式的“笔墨”鉴定、从日本人收藏中国书画的历史 中借鉴参考来找寻真迹,重建中国绘画的历史。学术圈冷遇,大众媒体鹊起2016年 4月下旬, 82岁的徐小虎被 TEDxXihu 邀请到杭州 演讲。她从尼泊尔的深山里一路跋涉而来, 挺过了崎岖山路的颠
2、簸和高原反应的折磨。 终于以袭白衣蓝袍, 精神矍铄地出现在人 们面前,无人不为她的气质和谈吐感到惊讶。徐小虎被主流学术界漠视了几十年, 直到近些年才被大众认 识并喜爱。 1995 年,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鉴英文版问 世,徐小虎在书中宣称“台北故宫”现存的吴镇书画中,只有三 幅半是真迹。 这种极具颠覆性的观点, 却并未给学术圈带来太大 的冲击波,也没能激发学术界重新讨论传统的书画鉴定法。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鉴中文版在大陆出版后,她 以为会有大学请她授课,但一个也没有。 21 年过去,始终没有 一个同仁和她讨论学术问题。她一直期望有学术圈的人找到她 说:“小虎你的书里有很多错误,但是现在用
3、你的方法带着我的 学生,我们来找找赵孟 或者董其昌的真迹吧! ”“我仿佛一下子成了烫手山芋,众人避之唯恐不及。不但没 人与我讨论书里提出的问题, 我反而好像瞬间从专业研究机构与 学术刊物间消失,成为一个不存在的人。陷入了无限寂寞,全然 孤独的境地。”徐小虎回忆那段经历。近几年,徐小虎在大陆陡然走红。 2012 年广西师大理想国 愿意出版她的书(之前北京和南京的两家出版社都犹豫再三) ; 大陆的三家官方机构邀请她演讲 (其中包括浙江博物馆, 谈论的 主题竟然还是浙派书画) ;中国美院王澍请她演讲之后,现场有 个小姑娘主动找她, 说要做她的助理, 义务帮她打理大陆的事务; 主流报纸把她当作名人,
4、像电影明星一样报道; 她的两本书热销, 讲座场场爆满, 主流媒体整版报道, 粉丝在网上讨论她的观点和 方法。在 TEDxXihu 的舞台上, 徐小虎讲述了尼泊尔那片神秘国土 上有关灵修男孩儿 Guru 的故事。这位轰动世界的少年, 1990 年 出生,15 岁离家,佛陀一般在树林里静坐,不吃不喝长达数年, 成千上万的朝圣者蜂拥而至, 82 岁的徐小虎也是其中一位,几 乎是 Guru 身边年纪最大的一位。 徐小虎是 2012年去她口中的“大 师父” Guru 身边报到的,声称“这可比找真迹还刺激,关乎整 个人类的未来。 “这不是迷信,我不是个迷信的人。 ”徐小虎说。徐小虎认为,她的好运、生命中的
5、贵人和转机,都是 Guru 带给她的神奇。五年来她尽可能待在 Guru 身边,几乎把所有的 研究都放下了,然而人们却开始关注她的鉴定成果和方法。退学普林斯顿,证伪“台北故宫”馆藏徐小虎 1934 年生于南京,中德混血。祖父是北洋军阀皖系 远威将军徐树铮,因 1919 年派军收复外蒙古而威名远播。父亲 是民国宪法先驱徐道邻, 早年留学德国, 结识了德国女子徐碧君。 徐碧君生下她时, 家人并没人想到会是个女孩, 只准备了一个男 孩的名字一一小虎。这个响亮的中文名,是中国奶奶取的,因为 家里曾养过一只叫做“小虎”的大猫,父亲与两个“小虎”的感 情都很深厚。徐小虎的童年,随着时代一起动荡,从幼儿园到初
6、中,辗转 于南京、罗马、重庆和上海。她戏称读书时的“大成就”是一学 期里,被记了两个大过,两个小过,只差一个小过,险被开除。1967年,在普林斯顿读书时,因为和导师方闻观念上的冲 突而退学。徐小虎回忆说,导师方闻认为“画画不是科学,研究 中国书画用不着画画, 用科学性的结构分析就能精确判定一件作 品的制造年代,误差在二十五年以内” 。而她则坚持,“画画如同 烹饪,有各种文字难以道出的微妙细节, 包括动作的姿势、 力量、 时间、水分等。研究古代食谱就得拿着菜刀与锅铲,真正下厨去 做做看。 研究中国古代书画, 也定要自己提笔体会笔墨的滋味与 好坏。”退学后,徐小虎和家人前往日本待了 4 年。她 边
7、撰写含艺术批评在内的多个专栏,一边观摩各种古画展 览,利用日本丰富的史料资源继续展开艺术史研究。 1971 年, 徐小虎从日本回到美国,就“笔墨问题”不断地向知名收藏家、 鉴赏家王季迁请益问道。 1980 年,徐小虎从加拿大迁居台北, 任教于台湾大学,只为能亲身体验并深入检验中国绘画作品。在台期间,她用“结构、形态与笔墨行为”结合的方法,对 存世的吴镇书画进行重鉴, 十六件吴镇作品包含五十多幅, 有四 幅经她考证是真迹, 四幅中有一幅的三边曾被严重裁切过, 两幅 遭受过明显的补笔并加上伪印, 其余全都是明到清初的产品, 连 “台北故宫”所藏的大名鼎鼎的墨竹谱也是伪作。拿贡布里 希当“小白鼠”,
8、与高居翰“互掐”无论是鉴定还是收藏,徐小虎都强调“以全部的心灵、全部 的精神、全部的灵魂与全部的意志来体验” 。因为面对艺术品, 和面对大自然一样,人类能毫无预期、无所保留地、不带先入为 主的观点响应它的美。在引导外行人鉴定吴镇书画时, 徐小虎主张 “把纸张当作自 己的皮肤,来感觉笔在身上按压的软硬程度、走笔的速度。有些 笔法像是有痛感的硬刷子扫过去,有些笔法则是轻柔舒缓的动 作,这两种情况下艺术家的呼吸是不一样的。她认为,内行人看 的都是题跋、印章,这都是画作以外的东西,外行人反而不会有 这些顾虑和纷扰。上世纪 80 年代,徐小虎写信给时任伦敦大学瓦尔堡学院教 授的贡布里希,问他愿不愿意做“
9、小白鼠” ,与她做一个对话, 为她被遗忘的真迹一书做注脚。这位艺术史、 艺术心理学和艺术哲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慷慨 同意,但表示“我可没学过中国艺术” 。而徐小虎却说,她就是 想让一位受过高度西方艺术史训练、但不熟悉中国笔墨的学者, 来分析同样的两件传是吴镇作品的结构形态。她还有一点私心, 贡布里希的名头很大,有他作证,别人会信。1986年 7月 3 日,徐小虎到瓦尔堡学院拜访贡布里希, 在未告知这两件作 品所传作者和年代信息的前提下, 请他做一番评论。 贡布里希检 视这些幻灯片,从墨色、空间、技术等方面逐一评述之后表示, 竹石图有较高的质量,并指着画作局部称赞 “真的是太棒了! ”结束看画后,
10、 徐小虎向贡布里希解释说, 她认为两件作品反 映了不同的时代。 这两件作品在各自的时代里都是好的作品, 但 贡布里希教授很快笑着回答: “是啊!但我宁愿买这一件( 竹石 图)!”徐小虎和贡布里希是一面之交, 与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权威之 一高居翰,则是常常“互掐”的老朋友。徐小虎15 岁在美国念高中时就认识高居翰, 两人曾合作演戏, 她与高居翰分饰男女主 角。尽管二人是挚友,有同样的研究方向, 学术意见却渐行渐远。 被高居翰鉴定为是吴镇作品的墨竹谱 ,在徐小虎看来不仅是 假画,而且是伪作里质量不高的东西。 徐小虎清清楚楚记得他们之间曾经的对话。徐小虎说: “和 真迹竹石图相比,一个笔那么快、那么硬
11、,一个笔那么慢, 缓慢得完全像沉在丝绸里似的! Jim 你还是拿薪水的,你还要你 博士在普林斯顿写论文,高举墨竹谱为世界第一吴镇,而把 无法解释的竹石图定为例外' !岂有此理!?”而高居翰 激动地说: Joon 你为啥虐待它 (墨竹谱),给它这么多没有感 情的评论,你如此刻薄,简直是恶毒,像要把它撕开一样! ” 后来,高居翰得知徐小虎正在做和王季迁对谈, 研究中国笔 墨之理, 亲自写了推荐书, 帮她申请国家人文基金会的研究经费 补助。访谈手稿整理完毕后,高居翰是第一个看到全文的人,他 立即拿给自己的学生传阅。令徐小虎遗憾的是, 画语录:听王 季迁谈中国书画的笔墨 在内地出版后不到一个月
12、, 高居翰就在 美国的家中去世,享年 87 岁。对话 “大师之作有圣物功能,即便假也难以抗拒” 收藏 ?拍卖:是不是很多人请你去鉴定中国古代书画? 徐小虎:我不参与商业鉴定, 我做这些研究, 意图不是打假, 而是求真,我定要找到真迹!大多数传统收藏家则因为利益和感情因素, 对于传称是名人 之作的艺术品,即便是赝品,也难以抗拒,被作品上的签名牵着 鼻子走。 只要有机会得到件古代知名大师的稀世绘画或书法, 上 面有米芾、苏轼、黄庭坚、赵孟 、倪瓒、吴镇、黄公望或王蒙 的名款,绝大多数收藏者都会“希望”它是真迹,因此对大师落 款作品比较宽容,大师之作具有“圣物”功能。收藏?拍卖:如何理解“圣物”功能
13、这个说法?徐小虎: 拥有知名作品, 在中国社会从来都是件独特且具吸 引力的事情,收藏者想要拥有它,即便不能拥有,也要以某种方 式与它产生联系。中国古代书画里,画和落款绝大多数不一致。 华人收藏不是以画的美来收, 而是以名字来收, 对画作的态度取 决于知名与否。收藏 ?拍卖:是否可以推论“名气越大,赝品越多”? 徐小虎:著名大师的作品在生前就受到大量的学习、模仿、 复制与伪造, 王羲之当年去朋友家探访, 就已经看到友人在市面 上花了高价买来的王羲之伪作。 其实他可以自己写封信, 等王羲 之回信,就能拥有真迹。这说明他是听说王的书法很好就去买, 而不是自己觉得好得不得了而收藏。如果大师的名声在身后
14、数十年或数百年仍持续增长, 赝品的 数量也会同时成长。 收藏者的时代与艺术家相隔越远, 收藏到赝 品的几率也更高。 唐太宗说 “朕要王羲之” ,王羲之已经死了 400 多年,人们只能千方百计把“王羲之作品”制作出来。别的帝王 也要王羲之,伪作便越来越多,收藏完全被恶化了。收藏?拍卖:良性的收藏是怎样的状态呢? 徐小虎:在日本我看见人们把没有名气的中国书画也当作国 宝,藏在一块块丝绸里卷起来,摆放在有香味的木头盒子里,取 的时候都是用双手捧着。 像对待神一样对待美丽的事物, 这种虔 诚让我意识到, 国人不是不会看, 人人都会看, 但国人对待收藏, 方法一开始就是错的。以贪开始,就没用了;一开始是因为美而 爱,因为爱而收藏, 之后再发现它是谁画的, 这才是良性的过程。 爱是真的,和心有关,而非功利的为了赚钱投资,把艺术当经济 品。鉴赏这件事,不一定要素养、学养,而是直觉,没有任何外 在的价值,随着人的成长,所爱好的东西会变。收藏?拍卖:欣赏和所爱,其实就是趣味问题,但趣味有高 下和好坏吗?徐小虎: 一般而言小孩不喜欢芥末, 长大了才有人会喜欢芥 末,但这并不表示巧克力不如芥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被告拒绝和解协议书
- 门店管理运营协议书
- 出租车司机购车协议书
- 邻居建房占地协议书
- 运输月结合同协议书
- 酒吧公司保密协议书
- 解除房屋转租协议书
- 酒店销售团队协议书
- 黄金现货买卖协议书
- 车载空调安装协议书
- AQ 1011-2005 煤矿在用主通风机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正式版)
- 2024年安徽省初中(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初二会考生物+地理试卷真题
- 2024年江西省中考生物·地理合卷试卷真题(含答案)
- DZ/T 0462.5-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5部分:金、银、铌、钽、锂、锆、锶、稀土、锗(正式版)
- 中国艺术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工厂生产计件方案
-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2006学生问卷
- (高清版)DZT 0130.9-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9部分:岩石矿物样品鉴定
- (高清版)TDT 1038-2013 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 护理质控课件
- 空调维保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