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活动设计_第1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活动设计_第2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活动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 .通过模拟访古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或掌握昭君出塞的有关知识,理解昭君出塞的重大意义。认识到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和浓厚的民族感情。2 .通过本次活动,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掌握探究 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二、活动准备组建以教师为团长以全班学生为成员的旅游团。旅游团下分6个小组,选举一名组长。给学生发放有关昭君出塞的资料,如翦伯赞的内蒙访古。要求每一组写一篇悼祭昭君的祭文。制作昭君墓的多媒体资料片三、活动过程第一幕:启程启程前团长讲话:咱们在历史课上学了

2、王昭君,知道她是一位大美人,美的千古传名。但她更是一位大英雄一位奇女子,她的功绩永载青史。咱们都知道卫青、霍去病那是何等的英雄,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他们的功劳也不过王昭君,正象剪伯赞所说的: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峰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镐不响五十年。今天咱们就去内蒙古拜谒昭君墓。(大屏幕上显示飞驰的列车及进站的场面,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第二幕:车站纷争(大屏幕显示熙熙攘攘的车站场面)剧情介绍:旅游团下车遇见两名导游,他们都介绍同学们到昭君墓一游。不过他们所说的昭君墓各居一方。一个位于呼和浩特近郊,一个在包头附近。到底哪一个是真的,又应该去哪一处呢?团长让大家商量再作决定。同学们各抒

3、己见:1、课本上说了,昭君墓在呼和浩特南郊10公里处,叫作“青冢”,那肯定是真的应该去青冢。包头那儿的肯定是商业炒作,是骗人的。2、探究,看看哪个是真的。最后团长综合大家意见作出决定:青冢有权威性,先游青冢。但咱们是探幽访古, 不是游山玩水,所以包头那儿的也应该去探究一下,为什么出现两个昭君墓?但防止受骗上当也必须考虑。团长要大家商讨一下办法。大家群策群力,作出如下预防措施:1、大家提高戒备意识,紧密团结,人多,不怕骗。 2、先走访调查附近村民,落实情况后再游览包头昭君墓。第三幕:拜谒昭君幕(大屏幕显示满载游客的汽车缓缓驶来,昭君墓的远景图慢慢进入人们的眼帘,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逐渐全屏显示

4、青冢图像)全体同学肃立于昭君墓前,各小组派代表朗诵各组撰写的悼念昭君的祭文。第四幕:在董老诗碑之前(大屏幕切入到昭君墓前,董老的谒昭君墓诗碑缓缓放大到全屏,同学们纷纷驻足围观, 有的念出声音)团长组织学生依据掌握材料和所学讨论论证董老对昭君的评价。(在讨论接近尾声时,嗽叭里放出哀怨的琶曲昭君出塞,有的同学提出这个曲子怎么这么凄凉哀怨?引出下一幕)第五幕:昭君哀怨团长介绍琵琶曲昭君出塞,特别指出哀怨的曲调是反映昭君出塞时的心情,她深入不毛 时的那种满腔的悲哀和怨恨。(这与昭君主动出塞的史实相冲突,从而引发学生讨论)学生由史实出发,想象、推理昭君出塞时的心情,哀怨?还是喜悦?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团

5、长介绍对昭君出塞的几种态度。第六幕:墓顶揽胜(镜头切换到昭君墓顶凉亭,并墓四周的塞外草原风光。画外音切入:昭君墓高33米,人工夯筑的巨型封土堆。这么大一座墓堆是如何修建成的呢?传说在昭君逝世时,塞内外的农民、牧民以衣包土堆垒而成。每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时,唯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历史 上称这为表冢。)同学们听到后都倍感新奇,团长利用此机会组织学生讨论:这个传说可信不可信?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最后团长总结发言,要强调:这个传说不管是历史事实,还是人们的杜撰,它都反映出历史上人们对昭君的无比热爱及对昭君的功劳无限缅怀的历史事实。第七幕:走访包头昭君墓(大屏幕显示:奔驰的汽车,车内乘务员介绍:昭君

6、墓快到了,眼前的村镇叫昭君镇。同学们决定走访昭君镇,对包头的昭君墓进行调查。于是演出下面一段小话剧。)一同学扮演昭君镇一老汉,同学们纷纷上前寻问:呼和浩特那儿有青冢,你们这里怎么也有 一个昭君墓?是不是真的?你们村为什么叫昭君镇?老汉听后,脸有急色,历声斥责。同学们赶紧道歉,并寻问该村为何叫昭君镇。老汉舒缓脸色,说:据代代相传的说法,说是昭君死后葬在此地,一些村民自愿地聚集在此为昭君守陵,便形成了归君镇。 至于哪个是真的昭君墓不知道,反正内蒙古一带有十来处昭君墓,谁知道哪一个是真的?老汉说完退出。 同学们唧唧喳喳的讨论,最后决定:包头的昭君墓古已有之,不是商业炒作,先看一看再说。第八幕:昭君墓

7、前的辩论(大屏幕显示包头昭君墓的资料片)面对包头的昭君墓, 有同学提出:这不是一座墓, 而是一座古城堡,看来还是青冢是真正的 昭君墓。有些同学马上提出异议。在团长的疏导下,形成三派,并各展论据,进行辩论。一派认为青 冢是真正的昭君墓,理由是:世代公认,最有名,而且亲眼看到它确实是一座坟墓。另一派 认为:包头的昭君墓是真的,有古已有之的昭君镇为证。还有一些同学认为这些都不足信, 史书记载:昭君在大青山下居住八年后随呼韩邪单于远归漠北,不可能不远千里葬到这里。在众中难辩,各执一词的情况下,团长发言:看来依咱们现在掌握的证据、材料很难得出的 确切的结论。但有一个现象值得咱们深思,刚才那位老大爷说:昭君墓也不仅仅就这两个,在内蒙有十来处之多。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昭君墓?由此展开讨论。最后在团长的引导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