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两次教学的比较与反思_第1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两次教学的比较与反思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金华的双龙洞两次教学的比较与反思记金华的双龙洞两次教学的比较与反思厦门园南小学陈芳华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 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 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 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 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大、 奇,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 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教学中如何切实落实“自主、合作、 探究”这一教学方式的转变,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 为主体,本校语文组老师进行了锲而不舍地钻研。以下是由 我上课,全体老师共同参与探讨的

2、一堂语文课教学片段:教学案例一(一)教学原设计:这篇课文,我是这样安排的: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 要理清课文中作者的游踪,双龙洞的得名以及饱览沿途的风 光和感觉外洞的大,第二课时就是学习孔隙和内洞。我第二课时原先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理解孔隙的特点,学生4人小组进行 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采用多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 成果,有实物演示的,有当导游的,有画画的等等。接着让 他们继续合作学习内洞,由于内洞的内容比较简单,我的设 计中也只是让他们对课文中的字、词、句进行研究,再通过 朗读以及结合课外的知识来理解,最后让他们欣赏一下我精 心准备的石钟乳和石笋的幻灯片

3、,这也就足矣。学生的表现 也完全遵照我的意图,现将内洞的教学片段摘录如下:(在 四年2班上课的情况)二)教学片段:过渡:通过这种奇特的游览方式,一下子,看,(出示 幻灯片)我们已经到了内洞了,它又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印 象呢?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感受到的呢?1 快速阅读6-7自然段。2 学生交流汇报。生:我感觉到内洞很黑,我是从文中“ 漆黑一片 什么也看不见”“也只能照见一小块地方”看出来的。师板书:黑 师:那你能读读看,让我们感觉内洞确实很黑吗? 生读,读完评。赛读。师:还可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有什么特点? 生:我觉得内洞很宽。我是从最后一段“有十来进房子 那么大”看出来的。让学生结合读,让人感觉确实

4、很大。板书:宽 生:我觉得内洞很美,有双龙,石钟乳和石笋。 师趁机出示石钟乳和石笋的幻灯片,边指边解说: 你们看,它仅仅是美吗?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名目有四 十多种,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造型奇特,布局巧妙, 有“黄龙吐水”、“倒挂蝙蝠”、“彩云遮月”、“天马行 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 “寿星与仙桃”“避水金针”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 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你们说它还仅仅是美吗? 生一个个都陶醉在神奇的内洞中了,情不自禁地赞叹: 哇,好美,太神奇了。师板书:奇 师:谁能把这几句读一读,让人感觉内洞原来是这么美、这么神奇!一生读,读得很不错。 师:课前,我发现同

5、学们查到了很多双龙洞的资料,谁 来告诉大家你还知道内洞哪些吸引人的地方?3 学生补充介绍自己的资料和图片。学生找到了很多的资料,有关于石笋、石钟乳和石柱的 形成,有哪些诗人、作家到过这里,还补充石笋、石钟乳的 形状和命名,还介绍了朝真洞和冰壶洞等等,有一个学生介 绍到内洞有2千多平方米,于是,我又趁机让学生跟书上的 十来进房子来比较,又拿教室才50多平方米来跟内洞对比, 于是,学生更能感受到内洞原来有40-50间教室那么大,也 都发出赞叹之声。小结:在飘忽不定的灯光下,这么多颜色各异、形状变 化多端的石钟乳和石笋,是多么神奇啊!请同学们边读课文 边想象。总结:游览了双龙洞,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

6、?一一神 奇美丽(师趁机板书)这么美的双龙洞,真令人流连忘返啊!扩展延伸到课外你们知道吗,叶老出洞后,并没有直接回城,他干什么 去了呢?原来,叶老游玩了双龙洞后,兴致正浓,继续游玩 了上游的冰壶洞。金华有两个岩洞,一个是双龙洞,另一个 就是冰壶洞,那里的景致更迷人(师趁机又让学生一睹冰壶 洞的幻灯片),回去后叶老写了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建 议同学们上图书馆或书店去阅读,也可借初中的语文课本来(三).课后教研:由于这节课是作为观摩课,上完后,全校的老师及领导 都积极参与了评课。肯定了在学习孔隙这一重、难点时,充 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是多 种多样,有实物展示、角色模拟、作

7、画等,课堂气氛非常活 跃,几乎是人人参与,既为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也让学 生在表现中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如锻炼胆量,提高口头表 达能力等。而学习内洞时,虽然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及探究 的学习,但学习的形式就显得单薄些,而且学生的合作也好 象是走过场,有名而无实,教师精心准备的幻灯片也没有发 挥很好的作用,好象是为了响应现代化教学而做着好看的。 如何让学生的合作学习确凿地落实,让同组的成员一个都不 落单,人人都有事做,也人人都能出成绩呢?为了能真正落实合作这一问题,老师们都进行了多方面 的研究,在自己的班级试验,向专家请教,深入了解学生等 等。于是一种新的教学设想出炉了。二教学案例二(一)教学再

8、设计:学习孔隙的教学设计基本一致,在教学内洞时,我设计 了让学生能结合课内外的知识来当导游,为了能人人参与, 我让导游自己挑选游客,甚至助手、工人等,合作不再局限 在4人小组中。为了让幻灯片也能物有所用,我设计让导游 指着幻灯片来介绍。现将这一教学片段摘录如下:二)教学片段:(在四年4班)他们先是4人小组合作,其中一人当导游,一人是提着 汽油灯(临时把矿泉水瓶当汽油灯)的工人,另外2人当游 客。他们上台后,导游就带着游客逐一介绍。导游: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内洞了。这儿很黑。 游客:我好害怕哦!导游:你别怕。来,你过来一点(对提灯的工人说)。工人:来啦,有我照(罩)着呢!(观众笑) 导游:你

9、们看,有他用汽油灯来照明,也只能照见一小 块地方,可见这有多宽了。你们要跟紧一点。游客们,你们 抬头看,洞顶蜿蜒着双龙,一条是黄龙,一条是青龙,你们 知道这儿为什么叫双龙洞吗?就是因为这两条龙而得名的。游客(摇头晃脑、也有假装捋胡子的) :哦,原来如此! (又一阵开心的笑)导游:你们再往前看,这儿有很多的石钟乳和石笋,它 们颜色各异,形状变化万千,你们看,他们象什么?游客深思,由于书上没有具体的形状,一时不知该怎么 回答,最后老老实实地说:不知道。导游: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他们象,象 (搜肠刮肚,也不知该说什么,最后也老老实实地说)其实我也不知道象什么(师生都笑)游客们突然想起:象神仙、象动物、

10、象器具导游:对对对,你们看,美吧!接下来,我带你们在洞 内走一圈。(一起绕讲台桌走一圈)导游:怎样,是不是觉得内洞很大,它有十来进房子那 么大。游客(夸张地):哇,那么大!导游:好了,今天我们就参观到这,欢迎下次来的时候, 我还能当你们的导游。谢谢!由于他们没有道具,所以就指着天花板介绍双龙,指着 黑板欣赏虚无的石钟乳和石笋。显得很滑稽,再加上本班学 生的单纯,实话实说,更为课堂增添了许多乐趣。为了让他 们真正感受到内洞的神奇,我趁机放精美的幻灯片,并为他 们逐一介绍,把他们带进一个五彩缤纷的水晶龙宫,让他们 真实地感受到内洞的美和神奇,又趁机提醒他们可以把课外 的有关知识了介绍给游客,还可以

11、引经据典。于是,有更多 的小组要求再表演一次。果真,第二次比第一次更出色,导 游竟还有了助手,而游客的队伍也更为庞大,已经不是小组 的合作,而是全班合作了。导游的解说词当然更为精彩了, 甚至把课外的资料也融进去了,以及加上了自己的想象,还引用古诗。例如:导游在介绍石钟乳和石笋时,不仅把我为 他们介绍的几种融进去,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有“猴子偷 桃”,“荷花、蜻蜓”,然后游客:“这是不是诗中所写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游客中有吟道: “此洞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游!”有的竖起大拇指: “妙,妙!”真是妙趣横生!之后让学生来评评这两组的表演。有了 对比,相差自然也就更清楚。我打铁趁

12、热,让学生边读边想 象刚才所见到的景象。发觉读得极为不错。但我发觉,学生对内洞的大其实并没有真正感受到。于 是我先把“十来进房子”写在黑板上,作为副板,学生在当 导游是介绍到内洞有2千多平方米,于是,我在这时也把 千多平方米写在黑板上,导游介绍完后,再让他们拿教室 多平方米来比较,于是底下的学生就自己算开了,有的算得 快的,马上就算出:内洞竟有4050间教室那么大,有的 已经拿学校来比。我也不打断他们,让他们独自去感受。接 着朗读课文写到内洞大的句子自然而然发出赞叹之情。在这 种情况下,学生已完全感受到内洞的黑、大、奇。三)教研再探讨:课一上完,老师们又马上进行评课。由于有了第一次比 较,这一

13、次学生的合作显得就特别突出,几乎是人人参与, 连学习困难生也能上台,250他们甭提有多自豪了,这也能激发 他们学习的欲望。所以再次肯定了这堂课的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是成功的。三两次教学的比较:两次上课,不能不说课堂上始终贯穿着“自主、合作、 探究”,尤其是在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一一孔隙时,采用的 学习方法也不可谓不多,学生先自主研究课文,然后小组合 作探究出学习方法,再派代表汇报。但是在四年2班教学时, 尤其是在学习内洞,学生的这一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没有落到 实处,他们的汇报是优生在汇报,而小组中较差的学生则像 是旁观者,这堂课到最后好象是优生表演的舞台,而其他人 则是观众。但是在四年4班

14、就不同了,它是真正进行合作的。 他们有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也都能进行 互补。让他们进行角色模拟,为他们创设了一个轻松和谐的 环境,也缓解了部分学生的忧虑和恐惧。四两次教学的反思:本课是一篇名篇,很多名师也都拿来作为开课的内容, 我,一个初生牛犊,也敢班门弄斧,好象有点不自量力。但 自以为鲁班门前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很阿Q吧!为了上好这堂课,课前我向学校的许多有经验的教师请 教,他们也都很热心地为我出谋划策,总算有了一个雏型, 在四年2班上课时,他们跟老师配合得天衣无缝,课堂的进 行都按原设想一步一步地进行着,看到他们所作的课前准备, 是多么的令人欣喜,做的模型真是漂亮极了

15、,简单的有纸折 的,有泡沫塑料做的,有的甚至拿了真正的模型船只来,两 头都系着绳子,还用彩纸做了很形象的孔隙,画画的显然也 是下了一番苦功的,在投影仪下,窄小的孔隙,黝黑的山石, 是多么的逼真啊!导游会出现的失误,也好象都在我的意料 中,所以我都能很轻松自如地处理,甚至还能来点小幽默。 内洞的学习也没有让我为难的地方。但是上完后,听了专家 们的点评,才发觉原来自己的课其实也是现在教学中那种流 于形式的课,课堂看似轰轰烈烈,而实际只是少数优生表演 的舞台。现在的公开课, 很多为了让课堂看起来体现出“自主、合作、 探究”,常常只是公式化的说“这个问题小组研究研 究,讨论讨论”,其结果只是小组中的中心人物“自主”地 “探究”之后跟同组的成员“分享”,而其他人则洗耳恭听, 这就是所谓的合作了,根本就没有体现出真正的合作, 合作 的目的是否达到当然就更不用说了。 我想这一定不是提出这 一教学方式转变的教育工作者的初衷吧?为了真正转变这一学习方式,我校的全体老师都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教改实验当中,不断地实验,不断的反思,不断地交流,不断地探讨,在不断地寻求中,老师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把这些宝贵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年轻的一 代,让我们在锻炼中成长、成熟。这节课的成功是老师们的心血凝结的,是全体老师的成 功!它的成功主要体现在:1 充分发挥了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