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新人教版第9课 秦统一中国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2. 通过情景模拟秦统一后征收赋税情景,培养学生于具体历史场景中,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统一的理解,让学生认识统一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二重点难点1.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2.难点: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度量衡的统一。三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多途径查找资料,制作

2、课件;学生提前预习。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以李白的古风导入新课,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那在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是何许人呢?(生答:秦王)是的,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 秦始皇雄才大略,一生编、导及演出了一幕幕宏伟的、并彪炳千秋的伟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他的伟绩。 即第9课秦朝的统一。 (课件显示课本标题;第9课、秦朝的统一)。学习新课: 我们这节课的标题是“秦朝的统一”,那么我们就要围绕“统一”,了解两个大的问题:秦王如何“完成统一”,同时他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 (显示课件:“完成统一”、“巩固统一”

3、字样) 好,首先进入第一幕:秦王是如何“完成统一”的。 一、完成统一“秦王扫六合”(课件显示)战国末年,秦国已经具备了扫除六国、统一天下的时机及条件,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下秦国具备哪些统一天下的条件。 1、条件(课件显示)根据时间情况,可以简略讲解 首先从秦国来看,商鞅变法是重点,它奠定了秦国雄厚实力的基础。变法后的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力量都得到了发展,从而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同时,秦国使用了正确的外交策略,在以前“连横”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套“远交近攻”的策略,即先打败及削弱靠它最近的国家,如韩国、魏国,而暂时对东部较远国家姿态友好,并用大量金钱财宝贿赂其

4、豪臣,从内部对它们以瓦解。 其次,从六国及社会发展来看,六个国家不团结,被秦国各个击破。而在七雄争夺土地、人口的漫天战争中,人民忍受的是难以言说的痛苦和灾难。因此,渴望和平、统一,结束分裂、割据是人民的心声,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那么,毫无疑问,灭六国的历史重任就落在了秦国的肩上。而此时,秦国的国君嬴政确乃能肩负历史重任的一代英雄。二、巩固统一(课件显示)1、政治措施(课件显示)(15分钟) 秦王打下了江山,成为了统一的秦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他内心喜悦啊,觉得自己创下的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前所未有的伟业,于是,他要通过各种措施来证明他的伟大,他的崇高。 (1)皇帝制度的建立(课件显示) 首先,

5、从称号着手。他觉得称王已经不能显示他的威严了,他说:“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他召集大臣们商议。 那大家想想:秦王最终选择的是何称号?(让学生议一议,然后齐答) 是的,选择的是“皇帝”这个称号。为什么呢?因为秦王嬴政认为他“功高三皇,德过五帝”,于是把前人用过的最尊贵的称号“皇”和“帝”结合起来,号称“皇帝”,从此,便有了一个新词,一个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皇帝”,这个称号将最高统治者神化及圣化了,他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直到清朝灭亡。嬴政自称“始皇帝”,因为他不仅要自己当皇帝,而且要让他的子孙世世代代永远当皇帝,第一代称“始皇帝”,后代依次称二世、三世,以至于千万世。伴随

6、“皇帝”的产生,还有一些列的制度生成,如,皇帝自己称自己为“朕”,大臣们称皇帝为“陛下”,皇帝下命令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等。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证明一点: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物将由他一人决定(这是皇帝制度的第一个方面,请在书上作下重点符号)。 过渡:秦始皇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到自己手里,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但全国的事这么多,皇帝一个人管得了吗?(学生回答:管不了)那怎么办呢? (生:找帮手) 是的,他必须要有自己的帮手,有自己的左膀右臂来辅助自己。那大家想想,他将在中央设置什么职务?或者你是秦始皇,你打算设置什么职务来管理国家的方方面面呢

7、?(让学生讨论下,然后叫小组派出代表回答)(2)中央行政制度的建立(显示课件) 经过考虑,秦始皇准备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职位,我们简称他们为“三公”,看看他们分别管理什么?丞相管理行政,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他们都是秦朝中央政府的最高官员,都由皇帝任命,并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他们构成对全国发号施令的总枢纽。其中,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3)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显示课件) 有人帮着始皇管理中央了,那还需要行政机构管理地方啊。围绕地方究竟应该实行什么制度,中央的朝臣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大家看看51页的小字部分,我找同学分角色朗读下(学生朗读)。 好

8、,现在大家告诉老师,秦始皇选择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是的,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征收赋税等。从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被郡县制所取代,地方政权的独立性大大削弱了。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 我们记住几个特别的“郡”:最北边的是“辽东郡”,最南边的是“象郡”,最西边的是“陇西郡”。而我们重庆当时属于“巴郡”,四川成都带属于“蜀郡”。接下来,我们看看51页旁边有“议议”,问我们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那我们想想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分析整个国家行政机构的特点

9、(对照课件):首先,皇帝有绝对的权力,也就是说,从决策到行政、军政、财政等大权,皇帝一个人说了算,他集国家的权力于一身。那么,这样一种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我们把它叫做“专制主义”政体,它与民主政体相对立。 其次,地方政府在管理上独立性强不强啊?不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它都要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书上说了一句话: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都由皇帝任免,并且,必须绝对服从皇帝命令。这个“绝对”就体现了自下而上的集权特征。所以,我们把这种地方受制于中央的管理体制叫“中央集权”。所以,归纳起来,此时秦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可以说,秦朝是世界上

10、最早建立的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自秦开创后,我们历代封建王朝都基本沿袭了这种政治体制,所以,它对历史的影响极为深远。过渡:政治制度建立了,国家要正常运行,还需要有“资金”啊,于是赋税征收等提上了日程。 现在,大家将你们制作的或搜集的战国时期各国钱币拿出来,大家现在就相当于原各国子民了,我派一位“大臣”到各地方来收税。 (情景设置:一学生以“大臣”的身份收上大家准备好的钱币,有刀币、布币、蚁鼻钱及半两钱等,然后上来汇报:“报告长官,各个地方的钱币都不一样,换算起来极为麻烦,您看,我们收税存在有极大困难。百姓们也常常因为钱币不一样,贸易交换不能正常进行。而且下官还发现每个国家的度量衡也不一样

11、,买卖和征税困难重重。下官觉得应该将这件事禀告皇上,将货币及度量衡统一,才能更好达到我们大秦国的统一。”师答:“此言即是,马上本官就禀告皇上。”)经研究决定,秦始皇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出台。2、经济措施(课件显示)(1)统一货币(课件展示) 战国时期,各国货币都不尽相同。韩、赵、魏通行的是布币,齐、燕通行的是刀币,楚国通行的蚁鼻钱,秦国用的是外圆内方的秦半两。秦统一六国初期,各国货币仍在继续流通,这就给人民带来了不同货币间兑换的极为麻烦的现实问题,于是,统一货币势在必行。那么,那一种货币将成为统一国家的货币呢?当然是原来秦国使用的“秦半两”,除了它是秦国曾经使用过的货币外,还有另外的原因,如它更

12、便于携带,不会“脱颖而出”;另外,它外圆内方,符合中国人的观念。 (逐次投影战国时期货币图片,及展示同学们制作的货币。)(2)统一度量衡(课件展示) 度量衡是指度制、量制、衡制的总称。度是指计量长度的器具,如“尺、丈”;量是指计量容量的器具,如“斗、升”;衡是指计量重量的器具,如“秤”,。“秦陶量”就是一个计量容量的量器,“秦八斤铜权”就是一个衡器。 而当时各诸侯国度量衡的标准都不一样。如战国时期有四把铜尺流传到了今天,我们发现,其中1尺最长的是23、1厘米,最短的是22、3厘米。那想想,如果你去不同的地方买布,能要到一样长度的布吗?这里就有一个故事:战国时,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她去

13、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所以,统一度量衡很有必要。于是,秦始皇便规定以原来秦国的度量衡制度作为统一标准在全国使用。 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都是使“度同制”的体现。 过渡:接着,还有一样东西需要即时统一,那就是文字,它属于文化措施。3、文化措施统一文字(课件显示)秦统一前各诸侯国的文字差异很大。请看屏幕上的“马”和“安”字,书上53页也有,看看有多少种写法? 有七种写法。“马”和“安”字如此,别的字当然也如此。那大家想想:文字不统一,政府下达命令、公布事宜,各地人民都能看得懂吗?它有利于各地人民的交流吗?(学生答:看不懂,不利于交流)正因为这样,秦始

14、皇下令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请看屏幕,小篆很漂亮,写小篆就像画画一样,要写好,很慢、很难,于是,后来,一种更方便、更简洁的文字隶书便慢慢流行开来。了解统一后的这两种字体便是。除了统一文字这方面的文化措施外,还有别的文化措施,如“焚书坑儒”,它将在下节课学习,所以这里就不详解了。 下来之后,大家便思考下:统一货币、度量衡及文字有何作用。下节课我让同学起来谈谈,与大家一起分享。 那么,这节课的重点便是:秦的统一过程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方方面面措施及作用。 七课后作业练习册。八板书设计第9课 秦统一中国一、完成统一秦王扫六合1、条件2、过程、3、时间4、意义二、 巩固统一1、政治措施(1)皇帝制度的建立(2)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