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_第1页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_第2页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_第3页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_第4页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话题一吴正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彦伟(北京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张 杰(北京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版课标终于要公布了,新课标修订后有哪些变化。这一讲主要讲图形与几何 ”这个领域的变化。新课标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有几个核心概念。主要有 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 。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 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更直观的理解如下图: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的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 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

2、结果,探索思路预测结果。1 人,给你 3案例:打电话 如果你是老师,有件紧急的事情要通知给同学,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 分钟的时间,能使多少人收到通知大胆的猜测一下。下面是学生借助图形研究的例子。这些学生都能够利用线段、点以图形的形式,来描述打电话 来通知这件事情,设计方案。量关系,很简明很直观的呈现出来,而且从这个图本身,就能 发现一些规律,就是一分钟通知一个人,第二次通知的新的人数,就是第一次的两倍,否则你 算是算不出来,看图就看出来了。通过线段、点,以及图形,把通知过程很简捷的表现出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得非常清 楚,这就属于典型的几何直观,就是图形直观。推理能力 的发展应贯穿于

3、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 也是人们学习和 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 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 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 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 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查阅资料,把老师们的困惑集中起来,归结为四个大话题。“认识图形” 抽象出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为载体,渗透度量意识,体会测量的意义,并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恰当的估测从

4、而发展1如何在观察、操作中 2如何以“图形的测量 了解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 力3如何通过“图形的运动”探索发现,体会研究图形性质的不同方法, 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研究图形性质的兴趣4如何通过学习“确定图形位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话题一、图形的认识 抽象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一、新的课程标准在图形的认识方面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新的要求呢认识度量单位及其实际意义,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和修订后1.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等 几何体 。2. 能根据具体事物、 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 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参见例 11 )。3. 能辨认

5、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平行 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4. 通过观察、操作, 初步认识 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5. 会用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平行四 边形或圆拼图。6.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了解直角、 锐角 和钝角。7. 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参见 例 20 )。1 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 道两点间的距离。3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 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 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 梯形和圆 ,知道扇形, 会用圆规画圆。6认识三角形,通过

6、观察、操作,了解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 和是 180°。7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8能辨认 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 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参见例 32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 圆柱的展开图。课标修订前后立体图形的认识部分内容的对比:修订前第一( 1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 正学段方体、圆柱和球等 立体图形 。( 2 ) 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 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参见例 1 ( 3 )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 )通

7、过观察、操作, 能用自己的 语言描述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会辨认直 角、锐角和钝角。( 7 )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 类。第二( 1 ) 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学段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2 ) 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3 )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 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4 )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 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 系。( 5 )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 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6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 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

8、。( 7 )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 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 形内角和是 180 °。( 8 )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9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 方体和圆柱的 展开图。( 10 )能辨认 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参见例 1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到,课表修订前后在图形的认识部分只有一些细小的变化,图形与几何这一 模块原称空间与图形,变 “空间与图形 ”为 “图形与几何 ”;重提几何直观、推理能力、运算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用词更加规范,体现了课标的严肃。< 标

9、准 > 的”图形与几何”第一、二学段仍分为四部分,具体表示有所变动,( 1 )图形的认识, ( 2 )测量,( 3 )图形的运动(修改稿:图形与变换) ,( 4 )图形与位置。图形的运动 强调了图形的运动是研究图形性质的一种有效方法。运动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第二学段 的内容标准删除“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确定一个点 ”。“图形与几何”领域,将几何学习的视野拓宽到学生生活的空间,强调空间和图形知识的现实背 景,从第一学段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新标准突出用观察、描述、制作、从不 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图形设计与推理(合 情推理与演

10、绎推理)的能力。新标准在第二学段还增加了知道扇形这一内容。扇形的认识, 选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没有认识扇形的要求。大纲(修订版)教材作为认识扇形在课标修改稿中确实没有做要求,但在“ 统计与概率 ” 部分却明确提出了通过统计图的内容标准,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连贯性,以及学生认识扇形 , 课标修订稿在认识圆的基础上,增加了初步认识扇形。简单说对图形认识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图形自身特征的认识。二是对图形各元素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关系的认识。 在三个学段中, 识” ,再从 第一学段要求 面展开图。又如,对于平行四边形,第一学段要求“ 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 再如

11、,三角形内角和的例子:认识同一个或同一类图形的要求有明显的层次性:从 认识” 到“ 探索并证明 “ 辨认”; 第二学段要求” 。例如,“ 认识”辨认” ;” 。辨认” 到“ 初步认对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第三学段要求了解其中一些几何体的侧第二学段要求 “ 认识” ;第三学段要求视图,第一学段要求关于“ 视图” ,第一学段要求 “ 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 单物体 ” ;第二学段要求 “ 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 ; 第三学段要求 “ 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能判断简单物体的 视图,会根据

12、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 。 这种要求的层次性,既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渐深入、关于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第二学段要求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能判断简单物体的,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既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渐深入、循序渐进。 对图形的各元素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主要包括大小、位置、形状之间关系的 认识。第一学段的 “ 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 ;第二学段的 “ 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 短” ;“

13、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 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第三学段的 “ 会比较线段的长短 ” ,“ 能比较角的大小 ” 等,都是对图形 大小关系的研究 。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 是义务教育阶段几种主要的图形位置关系;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也反映了图形与图形之间 的位置关系。 图形的全等、相似都是研究研究图形之间关系的课程内容,全等研究的是图形的形状、大小关 系;图形的相似研究的是图形的形状之间的关系; 而图形的位似则还涉及到了图形的位置关系。 在儿童的不同学段上,形象思维的发展是有层次的,荷兰范 .

14、 希尔夫妇对学生几何思维水平的 研究说明了从直观辨认到探索特征是儿童的对图形的形象思维规律。他们将学生的图形认知水 平主要分为五级:水平 1 :直观化;水平 2 :描述 / 分析;水平 3 :抽象 / 关联;水平 4 :演绎 / 形式化推理;水平 5 :严密 / 元数学。一二三水平在小学体现,四五水平是在中 学体现的。这和我们课标的要求也是一致。 图形认识的教学先明确两点: 一是这部分内容属于图形认识的哪个水平,前后继知识各是什么; 二是多数学生现在的形象思维处于一个什么阶段,要通过你的教学达到什么阶段。 问题二、小学阶段对于 “ 图形的认识 ” 这一内容,教材是遵循怎样一个编排体系的 第一,

15、现在的教材,在图形的认识当中,是先讲立体,再讲平面,再回到立体。从历史发展过 程上看,实际上我们中国小学的传统教材,最初是按点、线、面、体的逻辑关系讲的。到了上 个世纪 90 年代以后,义务大纲出现就发生变化了, 先讲立体以后再讲平面, 然后又回到立体。 为什么当时要改因为当时很多老师都反映,高年级孩子,对几何立体图形,本身的识图的能力 比较低,认识起来比较困难。这部分是个难点,分阶段安排可以分散难点。 第二,实际上一个人是生活在三维空间当中,一个婴儿从出生落地,他所有接触的东西,看到 的东西,实际上都是体,他的奶瓶,他玩的积木都是体,住的大大楼里,所有东西都是体,在 这个过程中儿童积累了很多

16、立体的物体,因此所有的几何体,都具有直观的实物的模型的。那 在这种情况之下,低年级孩子,刚开始初步的认识立体图形是有可能的。 所以一是有必要,二是有可能,再加上儿童的空间观念的形成,必然是有一个长期的反复的积 累的过程,不能一次到位。所以当时的义务大纲就打破了传统的一步到位,先讲立体图形,要 求直观认识,然后中间一段是平面图形,最后再讲立体图形。现在教材也一样,先讲立体,后 讲平面,再回到立体,但这两次讲立体层次不同,第一次要求辨认,到第二学段要求是认识。 也就是 现在教材是 “ 体形体 ”的 混合螺旋编排结构 问题三、怎样通过图形的认识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一、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与操作认

17、识图形 第一学段要求 “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 、“ 通过观察、 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 ;第二学段要求 “ 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 、 “ 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等,这些要求的共同特点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图形,直观地、整体地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从对实物的观察与 操作过程中来认识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也符合数学课程的目标要 求。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能力,初步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人们生活在三维的空间中,常见的楼房、积木、各种包装盒、皮球 都

18、给我们以长方体、正 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直观形象。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学生可以从认识立体图形开始,“ 通过实物和模型等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 辨认” 是认识的低级阶段,但与以往的经验有所不同,它要经历从实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表面,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 形。像这样从具体到抽象,从实物到图形,从整体到局部的安排,揭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的关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第二学段要求 “ 结合实例了解线段、 射线和直线 ” 、“ 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 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射线和直线涉及到了无限的概

19、念,与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正方形等相比,在现实中没有“ 直线” 的实物原型,这就需要学生进行抽象与想象。认识线段要容易一些,因为现实生活中有 “ 线段” 的实物原型。类似的,学生理解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也比较困难,可以利用两根铁轨作为实物原型来描 述,两根铁轨不相交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事实,都揭示了平行线的本质,但铁轨无 法总是笔直的延伸,所以在从实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中还需要想象,这有助于学生发展抽 象能力和空间观念。第二、基于图形的想象和图形之间的转换,发展空间观念 新教材内容编排上增加了 “ 视图和投影、展开与折叠 ” 等内容。 视图和投影,过去小学没有,现在小学数学几何和图形当中,增加了观察物体,这部分在课标 上有两个要求。第一个学段的要求是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这是辨认。很多教材里面是这样,有的是拿个实物,有的是拿熊猫玩具等,让孩子们从各种角 度去看,看的时候,孩子们就发现,不同角度看到的熊猫不一样。第二个学段的要求能辨认从不同方向,方向是从前面、侧面或者上面来观察,从不同方向看到 物体的形状图,这个形状图实际上就是一个平面图,就是从水平方向对物体所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