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整车参数计算根据 GB/T 3871.2-2006 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 2 部份:整机参数测量标准要求进行计算:基本参数序号项目参数内容1拖拉机型号2型式履带式3外形尺寸 ( 长 X 宽 X 高)3300X 1550 X22504发动机型号YN38GB25发动机标定功率57 kW6整机重量1609Kg7最咼仃走速度12km/h8接地比压24kpa9履带接地长1000mm10动力输出轴功率49.4kW11最大牵引力11.38kN12标定转速2600r/min13动力输出轴转速540/720r/mi n14悬挂装置型式后置三点置挂15爬坡能力0<3016驱动轮半径275mm17底盘轨距10
2、50mm8履带最大高度860mm二、质量参数的计算1、整备质量 M为 1825kg ;2、 总质量 M、M 总 =M0+M1+ M2 =1825+300+75=2200 kgM 载质量: 300kg M2 驾驶员质量: 75kg3、使用质量: M 总=M0+ M2 =1825+75=1900 kg4、 质心位置根据 GB/T 3871.15-2006 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 15 部份:质心标准要求进行计算空载时: 质心至后支承点的距离 A0=830mm质心至前支承点的距离 B=610mm 质心至地面的距离 h0=450mm满载时: 质心至后支承点的距离 A0=605mm质心至前支承点的距离 B
3、=812mm质心至地面的距离 h0=546mm5、稳定性计算a 保证拖拉机爬坡时不纵向翻倾的条件是:A0h0 >0 0滑转率)空载时:830/450=1.84> 0.7满载时:605/546=1.11> 0.7满足条件b、保证拖拉机在无横向坡度转弯时,不横向翻倾的条件是1200a 轨距 ,a=1200mm h 质心至地面距离mm空载:=1.33 > 0.72 450满载: 1200 =1.10 > 0.72 546故拖拉机在空、满载运行中均能满足稳定性要求。三、发动机匹配根据 GB/T 1147.1-2007 中小功率内燃机第 1 部份:通用技术条件标准要求进行计
4、算 :XJ 782LT 履带式拖拉机配套用昆明云内发动机,型号为: YN38GB 型柴油机,标定功率为 57kW/h ,转速为 2600r/min.所需功率 :(1) 最高设计车速 Vmax =8 km/h ,1Emax = ( Pf + Pw )kw n1 I m g f Vmax(- )-( n 36001 /2200 9.8 0.02 809 3600=6.188kW 根据柴油机全负荷速度特性,/ Cd A V)km761400.9 1.4 1.15 8 376140最大扭矩点的低速档行车速度V2=4km/h 。选用V2=4km/h , 最大爬坡度为 25% 寸,计算所需功率Pemax
5、= 1 ( Pf + Pi +Rv )kW n1 m g f v a)( mV)( Cd AV:) 血 n 3600 3600 ( 761402200 9.8 0.02 82200 9.8 0.25 4 ) (0.9 1.4 1.15 4 33600360076140=6.948kw上述两式中:Pf滚动阻力消耗的功率;Pw空气阻力消耗的功率;P 坡度阻力消耗的功率;n传动效率系数,取 n =0.9 ;f 滚动阻力系数,取 f=0.02 ;Cd 空气阻力系数,取 Cd =0.9 ;A 拖拉机前进方向迎风面积 A=BX H ( 宽 X 高) =1.40 X 1.15V, 拖拉机取低档速度 Va=4
6、km/h;i max最大爬坡坡度, i ma=25%G 拖拉机总质量,经计算拖拉机组满载时以最高时速行驶所需功率Pemax 和低档速度爬25% 勺坡时,所需功G 总 =2200kg 。(注:表示履拖在工作状态)率均小于 YN38GB 柴油机的标定功率 57kW 并有一定功率储备,故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五、履带式底盘的设计与确定机对整个装置进行较完整1、履带底盘的说明:底盘是拖拉机的重要部件,它对整个装置起着支撑作用。所以根据农用履带式拖拉的配合与加工等一系列的设计。履带行走装置有“四轮一带”(驱动轮,支重轮,导向轮,拖带轮或张紧轮,以及履 带),张紧装置和行走机构组成。出于支重导向 轮把履带铺设到
7、地面,机械行走时 , 驱动轮在履带紧边产生一个拉力,力图把履带从支重轮下拉出轮下的履带与地面有足够的附着力, 阻止履带的拉出,迫使驱动轮卷绕履带向前滚动, 从而使机体借支重轮沿履带轨道向前运行大功率轮式拖拉机机重一般在 5500 8500kg, 接地面积比履带拖拉机小 , 因此接地压 力较大。经数年耕作 后 ,在土壤的耕层下面将生成硬底层 ,不利于土壤的蓄水保墒和作物 的生长。即使经过深度翻耙 ,依然会保持碎 小的板结硬块 ,土壤的显微结构遭到了破坏。 附着性能差 ,滑转率高。橡胶履带拖拉机牵引力大 ,适合重负荷作业 (如耕、耙等 ), 接地比压小 ,对农田压 实、破坏程度轻 , 特别适合在低
8、、湿地作业 , 而且除田间作业外 ,还在农田基本建设和小 型水利工程中用作推土机 ,综合利用程度 较高。依据轮式与大功率履带机械的特点, 以其以上所叙述的比较分析, 综合考虑后得出采用:三角形式的“四轮一带”橡胶履带行走装置。履带整机参数初步确定以后,应进行计算该履带机械的基本性能是否满足预期要求, 整机参数选择是否合理。这里主要是关于牵引性能的计算2、牵引功率计算:根据 GB/T 3871.9-2006 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 9 部份:牵引功率试验标准要求进行 计算:计算工况:计算时所用的工况一般为:在使用重量状态与水平区段的茬地上( 对旱地 是适耕适度的茬地,对水田是中等泥脚深度的茬地 )
9、 ,带牵引负荷 ( 牵引线与地面平行 ) 全油门等速行驶。(1) 履带式传动的驱动力 Pq履带传动 p q 二吨 n kgfrdq式中 :M 发动机转矩 kgf;i 各档总传动比;nc 各档总传动效率;rdq 驱动轮动力半径 mnq 履带驱动段半径效率,计算时一般去取nq =0.95 。G smax=2L°bqp ;CSmar1.5 PTN ;PTN =( 1.1 -1.2 ) PT。式中: Gma 厂一最大使用重量;L 。 履带接地长度;b 履带板宽度;2q 一般为 0.35 ? 0.5 kgf/ cm ;pP TN 额定牵引力;P T 牵引力根据中的活动阻力 p,经计算即可得 F
10、q)经计算后得结果 F =12.775KN.(2) 履带式传动的活动阻力 pFf =f GS kgf式中:GS - 使用重量( kgf) ;f 履带式一般取 0.1。经计算后得结果 Ff =1.90KN(3) 行驶速度 vn r理论速度 v =0.377 丄上 km/h1 ?I 二实际速度 v=vl (1- § ) km/h式中:ne发动机转速;rdq驱动轮动力半径;I .驱动轮轮滑转率 (履带式一般取0.07 )经计算后得结果v= (1.15 6) km/h(4) 履带式传动的牵引效率 nT式中:nc各档的总传动效率;nf滚动效率;n滑转效率;nq- 履带驱动带效率 (一般取0.9
11、5 )。经计算后得结果 nT =0.75(5) 履带机械的附着力內, (要求:附着力应大于或等于履带行走机构的牵引力且大0于等于各阻力之和。)R , = W 夠0 0式中:屮,一一一般取 0.75 ;0G 取1900KG经计算后得结果 內§ =14.25KN (符合要求)3、转向最大驱动力矩的分析与计算:根据 GB/T 15833-1995 林业轮式和履带式拖拉机试验方法标准要求进行计算1)履带转向时驱动力说明履带行走装置在转向时 ,需要切断一边履带的动力并对该履带进行制动动,靠另一边履带的推动来进行转向 ,或者将两条履带同时一前一后运动,使其静止不,实现原地转向,见图:图 5-2
12、履带转左向示意图左边的履带处于制动状态 ,右边履带的推动下,整台机器绕左边履带的中心C 点旋转,产生转向阻力矩 Mr,右边履带的行走阻力Fr/2 。一般情况,履带接地长度L和履带轨距 B 的比值L/ B < 1.6。同时,L/ B值也直接影响转向阻力的大小,在不影响机器行走的稳定性及接地比压的要求下,应尽量取小值,也就是尽量缩短履带的长度,可以降低行走机构所需驱动力2)转向驱动力矩的计算转向阻力矩是履带绕其本身转动中心0(或 C2)作相对转动时,地面对履带产生的阻力矩,如图所示,0、Q 分别为两条履带的瞬时转向中心。但两种转向方式所需最大驱动力一样。因此以机器单条履带制动左转为例为便于计
13、算转向阻力矩 M 的数值,作如下两点假设: (1)机体质量平均分配在两条履带上,且单位履带长度上的负荷为 :m2L 式中:M-总质量( kg);L- 履带接地长度 ( m)。G 1900 _,、经过计算: q 593.75(kg/m)2L 2 1.6形成转向阻力矩 M 的反力都是横向力且是均匀分布的。履带拖拉机牵引负荷在转向时存在横向分力,在横向分力的影响下,车辆的转向轴线将由原来通过履带接地几何中心移至 OO ,移动距离为 x0 。根据上述假设,转向时地面对履带支承段的反作用力的分布为矩形分布。在履带支承面上任何一点到转动中心的距离为X,则微小单元长度为 dx,分配在其上的车体重力为 qdx
14、 ,总转向阻力矩可按下式/'L1x0L_x0Mu =2Lf20 uL 0qxd x + f2uqxdx式中 :U-转向阻力系数u= 0.45RBmaxu = 0.85+0.15式中 : umax车辆作急转弯时转弯的转向阻力系数 ; B 履带轨距。)将式 MuL恢L xo uqxdx 亠0 "02iuGl=2 f2uqxdx 代入上式积分得并简化得:Mu 二仝去丿4uGL0.45 1900 1.6即: Mu=342 N m443)转向驱动力矩 (假设机器重心与履带行走装置几何中心相重合) 把转向半径R > 旦和 0 -R <旦分别考虑。2 21)当转向半径 R &g
15、t; 如下图所示,两侧履带都向前运动,此时两侧履带受地面摩擦阻2力朝同一方向(即行驶的反方向),外侧、内侧履带受力分别为B 2)当转向半径 0 w R <2方向,外侧、内侧履带受力分别为:如下图所示,此时两侧履带受地面摩擦阻力朝反图 5-5 左转向示意图式中:Ff1, Ff1 -分别为内侧前进阻力和驱动力 ;Fq1, Fq2 -分别为外侧前进阻力和驱动力。 考虑机体的重心在中心位置,所以履带的前进阻力 为:Ffi =Ff2 =q f2式中:f 履带滚动阻力系数(即 Ff1 =F 2 =-Gf =1460 N ) 2转向时的最大驱动力矩为:Mmax=max Fqi,Fq2 r式中:r 驱动
16、轮节圆直径。B3) 大半径区 R一转向行驶时主动轮上的力:2Fq2 =9 J f + :2 I 2丿B小半径区 0 WR W 转向行驶时主动轮上的力2Fq22式中:入一转向比 , 转向时的最大驱动力矩为max =maX Fq1, Fq2 ) X经过以上介绍及公式计算得 :M=396N.m ;分别计算转向半径 R旦和 0 WR < 旦的情况 :2 2Mlax =Fq2 x r =1733.1 N n 所得结果相同得到: Mmax=Fq2 x r =1733.1 Nm得主动轮上的最大的驱动力及力矩为:4、传动装置的设计与计算(1) 履带的选择本机的初定整机重履带支承长度 L,轨距 B和履带板
17、挂宽度 b 应合理匹配,使接地比压,附着性能和转弯性 能符合要求。根据本机的设计参数,确定履带的主要参数为整机的重量量为: 1.9t.L)表示为接地长度,单位 m, h0表示履带的高度,单位 m, G 表示整机重量,单位为 t经验公式 :L0 1.07 VG =1.07 x (1.9)人(1/3)=1.325 m 取 L。=1225 mmL L。+0.35 h0 =1600+0.35 x 860=1901 mm? 1.07即 B 1495 mmb 0.25 0.3 即 b 400 480 mm 取 b=460 mm L0履带节距 to 和驱动轮齿数z 应该满足强度、刚度要求。在此情况下,尽量选
18、择小的数值,以降低履带高度t0 =(15 17.5) 4 -G ,其中 t0的单位为 mm,G 勺单根据节距与整机重量的关系: 位为 kg.L' 表示履带全长贝V L : 2L0 Z21 ? t0 2L =4680 mmV2 3 丿根据计算的与实际的资料:选型号为52 节,每节 90mm 宽度 400mn 的履带(2) 接地比压:参照 GB/T 7586-2008 液压挖掘机试验方法标准要求进行计算:拖拉机本身的重力很大,很容易陷入松软的土地中, 加上履带后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减小了压强gnMa 2000W 4L9.8 1900 2000 0.4 1.6 =14.55KPaL 履
19、 带接地长度,单位为m乓 接地比压,单位为 KPa9.8m/S 2gn 标 准重力加速度, M 工作质量,单位为 KgW4 - 履 带板宽,单位为五、驱动轮的计算 合方式、亚节距啮合方式和超节距啮合方式。等节距啮合主要指履带节距与链轮节矩相等。目前,履带啮合的设计标准各种齿形的设计方法很多极不统一 ,主要有等节距啮在等节距啮合时 , 履带啮合副是多齿传动 ,履带牵引力由啮合各齿分担 ,各个齿所受的负 荷较小 , 此时啮合平 稳、冲击振动小 ,使用寿命较长。但在实际中 ,等节距啮合只是一个理 论概念 ,因为即使在设计上使履带与链轮 节距相等,履带在使用过程中将产生节距变化 ( 如弹性伸长 ,履带
20、销和销孔磨损伸长等),啮合实际上为超节距啮合。且因图纸标注公差、制造误差等使履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履带与链轮的啮合要么是超节距, 要么是亚节距 ,等节距啮合实际上很难存在于啮合过程中在亚节距啮合过程中 ,链轮与履带销之间力的传递仅由即将退出啮合的一个链轮齿来完成, 但对于频繁改变方向的机器 , 在减轻启动冲击方面很有利 , 而且随着亚节距量的增加,作用更加明显。但在退出啮合时,履带销处于迟滞状 态 ,严重时甚至由于运动干涉而不能退出啮合。因此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工作工况 ,灵活, 减少接触面的冲击 ; 使齿面接触采取相适应的设计方法 , 使履带销顺利进入和退出啮合因此,综应力满足要求 , 减
21、小磨损 ; 使履带节距因磨损而增大时仍能保持工作而不掉链等。上考虑驱动轮选用链轮的设计方案1.确定驱动轮主要尺寸(则根据相关数据得)damax =d+1.25p-dr =400+1.25X 84-48=457 mm分度圆直径d =84=400 mm.180 °sin=0.2079z齿顶圆直径84=395 mmtan0.2126齿根圆直径damin = d 116 p - d r 二 40011 罟8448 427.6mmda = ( 427.6 457 ) mm 根据相关数据取 da =448 mm分度圆弦高 df =d-d r =400-48=352 mm广08 、f08、hama
22、x = 0.625 +一 ip0.5d = 0.25 +一 k 84 0.5 x 42 =4.48 mm Iz 丿<15 丿hamin =0.5 (p-d r) =0.5 x( 84-48 ) =18mmha= (4.48 18 ) mm 根据相关数据取 ha =11.5 mm2.确定驱动轮齿槽形状试验和使用表明,齿槽形状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在一般工况下对链传动的性能不会有很大影响。这样安排不仅为不同使用要求情况时选择齿形参数留有了很大余地。同时,各种标准齿形的链轮之间也可以进行互换。齿面圆弧半径齿沟圆弧半径则根据相关数据得:齿面圆弧半径齿沟圆弧半径图 5-6 驱动轮图2remax=0.0
23、08d r( Z +180 )emin =0.12d r Z+2 )ririmax=0.505 dr+0.069 3.drrimin = 0.505 drremax =0.008d r (z +180)=155.52 mmre min =0.12 dr (z+2)=98 mmrre=(98 155.52) mmrimax =0.505 dr +0.069 vd r =24.49 mmimin =0.505 dr =24.24 mmi =(24.24 24.49) mm齿沟角amax =140 °竺=134 ozamin =120 °竺=114 o z六、变速箱及各档速度的计
24、算1.变速器各档位的关系动力输出旋耕变速一档二档轴齿编 号齿数 z模数 m传动 比转数 r/min齿编 号齿数 z模数 m传动 比转数 r/min级级级四级五级六级2、变速器结构设计与动力传递分析变速器主要由机械式变速传动装置与静液压无极变速机构集成,主要包括箱体,其箱体 上安装有动力输入部分、动力输出轴减速部分、动力输出轴部分、液压无极变速换向部分、 机械换挡部分、牙嵌式离合器转向控制部分、牙嵌式离合器转向传动部分、左侧履带驱动部 分及右侧履带驱动部分, 而箱体安装在发动机动力输出位置处。液压无极变速换向部分中,液压马达安装于箱体一侧,液压传动轴一端安装于箱体内, 另一端插装于液压传动花键轴
25、内, 液压传动花键轴安装于箱体内, 且马达动力输入轴插装于 液压传动花键轴内,马达动力输入轴、液压传动轴分别与液压传动花键轴花键配合并传递动 力,从动锥齿轮通过花键 套装于液压传动轴上, 马达动力输出齿轮套装于马达动力输出轴上; 从动锥齿轮 与动力输入部分中的主动锥齿轮啮合。实用标准文案机械换挡部分中,换挡主动轴与换挡从动轴分别安装于箱体内,换挡主动齿轮套装于换 挡主动轴,并与马达动力输出齿轮啮合,在马达动力输出齿轮的驱动下换挡主动齿轮带动换 挡主动轴旋转。牙嵌式离合器转向控制部分中,左牙嵌式离合器控制部分与右牙嵌式离合器控制部分关于牙嵌式离合器主动齿轮对称设置,牙嵌式离合器主动齿轮套装于牙嵌式离合器主轴上, 且牙嵌式离合器主轴左端安装于左端盖内,左端盖紧固安装于箱体上,左控制摇臂用于对左离合套和左多片式制动器进行控制,左多片式制动器安装于箱体内,左离合套与左多片式制动 器配合安装,左复位弹簧设置在左多片式制动器上方,左离合套同时与左牙嵌式离合器传动双联齿轮、牙嵌式离合器主动齿轮的左侧内齿圈啮合, 将牙嵌式离合器主动齿轮的动力传递给左牙嵌式离合器传动双联齿轮;而牙嵌式离合器主轴右端安装于右端盖内, 右端盖紧固安装于箱体上,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上海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解析卷-青岛版8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详解(综合卷)
- 银行借款合同样式
- 职场不抱怨正能量课件
- 职中拳击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基础强化河南省沁阳市中考数学真题分类(一次函数)汇编同步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
-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
- 创新传播策略引领新媒体时代
- 城市绿化讲座
- 餐饮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
- 领导干部任前谈话记录表
- 光对绿豆发芽影响试验报告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件)
- 公众责任保险附加电梯责任保险
- 儿童智能玩具调研报告
-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民事判决书
-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
- 铁道车辆构造与检修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铜矿石买卖合同(标准版)
- 浙人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水资源》教案及教学反思
- 西餐烹调工艺与实训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