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20课《陀螺》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含答案)_第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20课《陀螺》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含答案)_第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20课《陀螺》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含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 20课?陀螺?同步练习、根底达标1选择画线字的正确读音。铁钉(d 1 n q d nq)旋(xu an xu cn)转帅(shu d sh i)气彻(ch e c F底荣誉V 0 V汛妩(wu wu)媚2看拼音写词语。f ou z eku d q qiereq r nV u li dV du q ixu di zhuanku i b dz 1 h do3比一比,组词语。恨况仍优豪很兄扔尤毫4仿写词语。1 兴致勃勃ABCC、2摇头晃脑近义词 、5根据要求写句子。1这种懊恼终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用画线的词造句2这时你看吧,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刚一接

2、触,又各自闪向一边,然后重整旗鼓再战一一直到其中一方被撞翻才告一段落。这句话把 比喻成了 。你来仿写一个比喻句吧:二、现代文阅读6阅读课文片段,答复以下问题。在我的故土,陀螺不叫陀螺,叫作冰尜儿顾名思义,就是冰上的小家伙。做冰尜儿用的是木头,柳木、榆木、松木、枣木、梨木都可以。抽打冰尜儿,当然是在冬季的冰天雪地 里,最好的场所是冰面。好的冰尜儿要在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顶不济的,也要钉上 一枚铁钉,否那么转不了多少圈,尖部就会裂开。无论嵌上滚珠,还是钉上铁钉,冰尜儿都不会裂开,能毫 无怨言地让你的抽打, 。抽冰尜儿的小伙伴们,都爱比个高低。他们往往各站一角,奋力抽转自己的冰尜儿

3、,让它朝对方撞去。 这时你看吧,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力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刚一接触,又各自闪向一边,然后重整旗鼓再 战直到其中一方被撞翻才告一段落。赛陀螺每次都是体重个大的一方占上风。因此,只有小陀螺的大 多在自家院子里玩,不拿到马路上去应战。况且小陀螺有个难听的绰号叫角锥意思是小且细。抽打 角锥的大多是拖鼻涕穿开裆裤的,他们的兴趣,在于抽鞭子,陀螺的质量往往不在意。1陀螺又叫。2 第二段横线上填入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为哪一项A. 在冰面张牙舞爪,穷凶极恶。B. 在冰面旋转、舞蹈,憨态可掬。C. 在冰面摇头晃脑,杀气腾腾。D. 在冰面横冲直撞,左右逢源。3 以下选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

4、文章记录了一段儿时玩陀螺的回忆。B. 文章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思念。C. 文章多处大词小用读来富有童趣。D. 文章表达了对人的外貌的深刻思考。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童年趣事我的童年有一段时间是在苏北度过的。那时,我住在一个如画的小村子里,村外有流淌的小河、碧绿的 草地和高大的树木。春天悄悄地到了,百花相继怒放,而歪脖子大枣树似乎还没有睡醒,直到春末夏初,它才开满了芬芳醉 人的小黄花, 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不知从哪儿来了一群马蜂,在树上筑起一个莲蓬似的巢。大人们说: “千 万不要去惹它们,不然会挨蜇的! 我们当然十分害怕,只敢远远地看着它。一天,我们实在忍不住了, 大家拿来弹弓,聚集在歪脖树

5、下,装好石子,对准马蜂窝一齐 “开火 。果然,一群马蜂嗡嗡地出动了,冲 着我们飞来。我们吓得扔掉了弹弓,捂着脑袋没命地跑。我很不走运,被蜇了一下,肿起一个大包,很长 时间才好。从此,我再也不敢去惹马蜂了。夏天来了,歪脖树上的知了叫了起来。中午,大家每人拿着一根长竹竿,在竿头粘上一块面筋,来到树 下,发现知了就悄悄地把竿头伸过去,瞧准了,用竿头的面筋猛地一粘,它就成了我们的俘虏。黄昏,大 家每人拿着一把小铁铲,又来到树下。只要能在地上找到蚕豆大小的洞,就能挖出一只浑身是泥的 “知了 猴。把它放在盒子里,第二天,它就神奇地成为一只又黑又亮的蝉。秋风送爽,歪脖树上的叶子簌簌地落了。歪脖树上挂满了一颗

6、颗大枣,有红的,有黄的,也有青的,像 是一盏盏小灯笼,放着奇异的光荣,真叫人垂涎三尺。这时,我们便每人拿上一个大塑料袋,一根带钩儿 的长竹竿, “噼哩啪啦 炒豆子似的把树上的枣全都打下来,每人捡上满满的一袋,拿回家去,洗净,放在 锅里煮熟,去掉核,加点面粉,做成薄糕,这就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枣糕。秋去冬来,歪脖树上垒起了一个个脸盆大小的喜鹊窝,一垒就是五六个。到了晴天,我们就聚到树下, 脱去笨重的棉衣,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要掏鸟窝去。这段快乐的童年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美丽的小村庄,可爱的小伙伴,那繁茂的树木,绵绵的草 地,潺潺的小河,特别是那棵歪脖子大枣树。1本文按四季的更替回忆童年与大

7、枣树有关的四件趣事,请分别概括。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2本文紧扣 “趣 字,有详有略的回忆了快乐的童年。说说详写的是什么事,略写的又是什么事?详写: 略写: 3文章语言生动,你能从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用横线画出来 4这篇文章结构清晰,按 分别记述了与枣树相关的童年趣事,表现了 。答案解析局部一、根底达标1. 答案: d i n gxu dn; shu b; ch e y u; wu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 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故答案为:d i n gxu dn、shu b ch e y u wu 【点评】

8、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 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2. 答案:否那么;况且;仍然;预料;尤其;旋转;溃败;自豪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 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 “预、尤、 旋、溃、豪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标准、正确和美观。故答案为:否那么、况且、仍然、预料、尤其、旋转、溃败、自豪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

9、、形近字。3. 答案:怨恨;情况;仍然;优秀;自豪;很多;兄弟;扔东西;尤其;毫毛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拟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 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故答案为:怨恨、情况、仍然、优秀、自豪、很多、兄弟、扔东西、尤其、毫毛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拟组词记忆生字。4. 答案:1得意洋洋;大名鼎鼎;想入非非 2摇头摆脑;摇头摆尾;得意忘形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 兴致勃勃来看,是ABCC式结构,即第三个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10、。 从给出的词语 摇头晃脑来看,含有近义词。故答案为: 1得意洋洋、大名鼎鼎、想入非非 2摇头摆脑、摇头摆尾、得意忘形【点评】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 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根底。5. 答案:1我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2陀螺;人;它圆头圆脑,好似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解析:1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 简洁,语句完整、通顺。终于:到底 ,最终 ,表示所意料的或所期望的事情最终发生。2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 抽象、难理解

11、的事物。比喻句的根本结构分为三局部: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故答案为: 1 我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2陀螺、人、它圆头圆脑,好似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点评】 1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2考查学生比照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二、现代文阅读6. 答案:1冰尜儿2B3D 解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忆作品有关/阅读短文内容,比拟判断正误。故

12、答案为: 1冰尜儿2B3D【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7. 答案: 1用弹弓打马蜂窝,我被蜇;用面筋捉知了,用小铁铲挖知了猴;上树打枣,吃枣糕;掏鸟 窝2用弹弓打马蜂窝;用面筋捉知了,用小铁铲挖知了猴;上树打枣,吃枣糕;掏鸟窝 3比喻句:不知从哪儿来了一群马蜂,在树上筑起一个莲蓬似的巢;比喻句:歪脖树上挂满了一颗颗 大枣,有红的,有黄的,也有青的,像是一盏盏小灯笼,放着奇异的光荣。4时间顺序;作者对童年、对故土的思念。解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 概括出来即

13、可。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 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根本结构分为三局部: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 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确实切、 扼要的说明, 简单说就是 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故答案为: 1用弹弓打马蜂窝,我被蜇;用面筋捉知了,用小铁铲挖知了猴;上树打枣,吃枣糕;掏 鸟窝2用弹弓打马蜂窝;用面筋捉知了,用小铁铲挖知了猴;上树打枣,吃枣糕;掏鸟窝 3比喻句:不知从哪儿来了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