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 年常州市名校初一下期末检测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句子默写1 根据提示填空。 (每空 1 分,共 8 分)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可怜夜半虚前席, 。 (李商隐贾生 ) ,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
2、风雨大作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李白峨眉山月歌 )陋室铭中描写环境雅致的句子是“,。”【答案】 念天地之悠悠 自缘身在最高层 落红不是无情物 不问苍生问鬼神 僵卧孤村不自哀思君不见下渝州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重点字:“悠”“缘”“僵”“孤”“哀”“州”“痕”。二、选择题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A,她在家拖地的时候不小心扭了脚,真是祸不单行。B.王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高
3、。C.钱钟书、杨绛老人的善良和正直,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豁达,使人获益匪浅。D.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意。【答案】 C【解析】【详解】A. 祸不单行: 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不合语境。 B. 忍俊不禁: 指忍不住要发笑。 与“笑了”重复。C. 获益匪浅:形容受到很大的益处和启迪。符合语境。 D.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不合语境。3下列与“当求之于上流”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反激之.力 B.徐以杓酌油沥之.C.何陋之有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答案】 B【解析】【详解】考查对虚词“之”用法的理解。例句“之”的意思为代词“它”指的是上文中的
4、石头。 A 助词,的。 C 作助词,无词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D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只有B 项“之”也是代词,代指葫芦。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车祸不再发生,各地交警加强了醉驾的查处工作。B.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C.妈妈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D.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不合逻辑,删去“不”;B.搭配不当,删去“学习态度和”;D.缺少主语,删除“令”;故选C。5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央视推出的
5、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不仅对我们这些中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很多老年人也很感兴趣。B.夏季的大梅沙海滨公园是人们消暑避夏的好时候。C.为了杜绝这类交通事故的再次发生,大家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D.高铁具有安全、快捷、舒适、低碳环保,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答案】 C【解析】【详解】A项,主客颠倒,应为“我们这些中学生对很感兴趣”;B项,搭配不当,提取主干后为“公园是好时候”,所以可改为“夏季的大梅沙海滨公园是人们消暑避夏的好地方”; D 项,成分残缺,应在“低碳环保”后加“的特点”。做好本题, 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 1) 解句意: 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 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6、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 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B.这篇歌颂善良、朴实、美好的驿路梨花,也是让人们用过去与“文革”对比,以鞭笞丑恶。C.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D,生命的历程并不完全是美好的,当你遇到挫折、不幸、苦难时,你会怎么对待?是选择逃避?还是迎难而上?【答案】 B【解析】【详解】A.书名号应改为引号;C. 正确应为: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
7、”,正是这种作用。D. “是选择逃避?还是迎难而上?”是选择疑问,第一个问号应为逗号。故选 B 。三、现代文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谈诚信 诚信如同鲜花盛开般沁人心脾,诚信美德不能丢弃。 中华民族历来把诚信作为优良的传统美德。曾记否,曾子杀猪,商鞅立木?杀猪事小,可若没有即使是小事也讲诚信的品质, 曾子, 还会是那个后世景仰的曾子吗?若没有商鞅 “ 移木者赏五十金” 的诚信许诺,如何确立“ 法 ” 的信度? 诚信是百花园中最美丽的那朵鲜花, 是群星阵中最闪亮的那颗明星, 是森林中最挺拔的那棵参天大树。诚信的品格,散发着玫瑰般沁人心脾的芬芳。 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诚信者比比皆是。范
8、蠡退隐后富甲一方,秘诀便是诚信经商;后世徽商、晋商皆遵循了这一原则,才有了商行的繁荣昌盛。刘邦入关中,深得民心,在于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取信于民。坚守诚信,千古流芳。 可如今诚信却被人们遗忘,丢弃。不守诚信之风逐渐蔓延:曾惊动时的三聚氰胺事件,那些厂商为了牟取暴利, 丝毫不顾及一个个幼小生命, 难道他们没有一点同情心和道德观吗?那些所谓的中国驰名品牌,他们怎么忍心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黑暗、贪婪的魔爪仲向一直相信他们的父母和孩子?他们怎么忍心看着那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失去生命的光彩?他们的道义去哪儿了?他们的诚信去哪儿了?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有时坚守诚信似乎很傻,很没有意义,因为坚守诚信往往会伴随着
9、自身利益的失去。可是,让我们想想,也许下一个因丧失诚信而受害的人,就会是你和你身边的人。或许违约失信可 以获得一些蝇头小利,可是当花失去香味时,再美丽的花朵也难逃凋亡的命运。 让我们回望我们的祖先吧,看他们是如何做到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的!让我们寻回诚信的芬芳吧,愿诚信之花永世开放!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作用。3 .试文章第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或许违约失信可以获得一些蝇头小利,可是当花失去香味时,再美丽的花朵也难逃凋亡的命运。”一句中的“或许”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答案】 1 中心论点:我们应该坚守诚信。2.运用比喻论证,将诚信比作鲜花,增强文章生动
10、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诚信的重要性; 引出下文论述的内容。3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了范蠡、后世徽商晋商和刘邦坚守诚信的例子,突出历史长河中坚守诚信人之多,从而论证了“坚守诚信、千古流芳”的观点。4“或许”是“也许”的意思,表猜测,强调违约失信也许可以获得一些蝇头小利,如果删去,则变为肯定,所以不能删去,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准确性。【解析】1.考查概括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文章第段指出诚信美德不能丢弃; 第段运用举例论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第段运用比喻论证和排比句式强调诚信的重要;第 -段用正反对比论证,论述讲诚信对人的重要性,第段呼吁
11、我们向祖先学习讲诚信的美德。据此明 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都应该讲诚信。2考查开头在文章中的作用。议论文文章的开头一般都是点明作者观点或者提出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本文开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诚信比作鲜花,这在议论文中叫做比喻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然后加上套语“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使答案更加完整即可。3.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第段列举范蠡、后世徽商、晋商和刘邦信守诚信的例子,体 现了历史长河中坚守诚信的人之多,以此论证了“坚守诚信,千古流芳”的观点,也为论述中心论点做了铺垫。据此作答即可。4考查把握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先明确观点“不能”;再
12、直接理解加点词“或许”的意思(“也许”的意思,表猜测) ,然后结合句子分析“或许”在句中所体现的作用(强调违约失信也许可以获得一些蝇头小利) ;接着再设想句中没有“或许”的表达效果,对于实际,判定删去“或许”与事实不符;最后加上一句套语“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这样使答案更加完整。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你有感觉到视力模糊吗?总隐约听到手机铃声?无论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都24 小时不离身?手机没带就好像失去了方向感?如果你发觉自己有这些症状恭喜你! 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 “ 手机依赖症 ” !手机在今天已经亲密得俨然我们的一个身体器官,在家也好出门也好,工作也好
13、生活也好,手机已经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在“ 手机依赖症” 已经严重泛滥的今天,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容易。患上手机依赖症,给人带来诸多苦楚,轻则患上知识焦虑,看不完的文字图像令人烦扰;重则遭受身体精神双重折磨,眼疲劳,手臂肌肉酸痛,形成“ 触屏手 ” 。五光十色的手机屏扰乱了正常生活作息,导致机主难以深度睡眠,第二天精神萎靡,生物钟全盘紊乱,长期下来免疫力下降疾病滋生。更主要还是对精神方面的影响。 如果说电子通讯能起到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作用, 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隔着屏幕恐怕不太好抒发。长此以往,人类的人际交流能力也可能慢慢退化,让位于所谓的 “ 人机交流能力 ” 。
14、从客观上看,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 手机智能化给大众带来更多选择, 也让大众不知不觉“ 囚禁 ” 其中。 以前手机只能通话、 发短信, 现在手机的娱乐、 休闲, 甚至办公功能大大丰富。 无论身处何地、任何时刻,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都能让人投入其中,停不下来。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如淘宝客服、微店、APP运营商等。工作被 “ 绑在 ” 手机上,久而久之也难以摆脱。另外,现在不少单位利用手机便捷、通用的特点,建立各种各样的Q群、微信群,不少工作都在手机上讨论,人际关系也在各类群的“打情骂俏”上活络起来,因此,用不用手机有
15、些时候已经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而从主观上看,一方面,用手机填满空白时间,给人提供一种“ 不虚度光阴” 的假象。以前发呆、走神、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时间,现在逐渐被刷屏的快感代替。另一方面,手机也是一种 “ 人际焦虑 ” 的转移。 试想下, 一群人聚会, 如果没有手机, 又没法很好融入话题, 呆愣着多尴尬; 而在陌生人环绕的空间,为了避免和陌生人对话,或者避免自己被关注,埋头玩手机“ 体面 ” 地躲避他人,自得其乐。主客观因素作用下, “ 低头族 ” 数量的剧增也不足为奇了。去年, 大意为 “ 与人网上聊天不如现实中一起吃饭 ” 的文章, 一度在社交网刷屏, 引起了不少人共鸣
16、。文章讲的是,美国一男子对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感到厌烦,发起了当面请吃饭 “ 运动 ” ,先后与几百位朋友面对面交谈,当真实、立体的个体隔桌对话,眼神交流,言语气场共融,都是网络上文字或语音交流达不到的效果,他得出结论: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有人说,放下手机是治疗手机依赖症的最好方式。但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乐与人交流是此症状的重灾区。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1下列对“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能手机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对人
17、的吸引力极大。B.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C.使用手机能给人带来刷屏的快感,转移“人际焦虑”。D.玩手机可以帮助性格孤僻、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找到自信。2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一连串的问题,列举了 “手机依赖症”的具体表现,既引出说明对象,又形象地展示其危害。 B.本文采用逻辑顺序,围绕“手机依赖症”展开说明,先分析其危害和成因,再探讨解决方法,条理清 晰,层次分明。C.用不用手机其实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所以要治疗“手机依赖症”,必须从 客观原因入手解决问题。D 文中提及美国一男子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
18、动”的事例, 与“网上聊天”、 “虚拟空间对话”作比较, 说明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3你身边有位朋友苦于摆脱不了“手机依赖症”,请你根据选文内容,说说帮助他的办法。 (至少说出两 个)【答案】 1 D3 C4 4 ( 4 分) 可以邀请他参与户外运动,重拾自然之美;参加社区公益或爱心活动,将生活重心从手机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组织朋友聚会,多跟他 “面对面 ”交谈,把酒言欢纵论人生。 (至少说出两点,每点 2 分。 )【解析】1试题分析: D 中原文是 “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乐与人交流是此症状的重灾区。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
19、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 C 中应是 “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阅读科技说明文文本,因其文体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学生应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答案。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9现代文阅读。同学们,批注式阅读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以下内容是某同学在预习未选择的路时所做的旁批,请你和他进行读书笔记交流。必独科内杷人的一生也作一枭蟒.把人生的 选释比作时嘱的
20、痂押.未逾持的蹄*黄色皿林玮X#总部展对. 可惜书,不帆时时速儿 * AA*M" JLJL伫立.旁批仁才和勃仃的区利!伫fri'K四肺】站胃,漫而动料.区出插掂立吼,"件". ,站“£风1阿部制我向希一新电靶W中立. 工耐 色前出 也丛林用*t-卦扎匕件用为小心 K为 优毕荣看r“十分班歌 的用'花第八.机寰hhm?那A埴T声号一条第P 右M总餐-.十#4&. 足持it送人*更美而I 士林森成拓小砧上. 怅少*下撇人口题破.处附此打以电,H蛤箝 加茹抑 的略格五清JL统寸漏修.跖泉路舜未及立印才港.旁批站屈网也上卜桁浮刻的餐证也副
21、扒门叶卜, 哈人rXALV.科,葡下一条略个代月并凡1 H成.如词略住足玲总代* 勒M立旗由A R1M .也M事 > * 2 A或+4才*也什异产F 息党在弃1个工 一同M埠堂号无所去琏一一- 品式通抻了人赴山 崎一臬. 从叱庆史7事一立3运跻.1 .请你帮这位同学解答旁批中的疑问。2 .请帮该同学划出旁批中点题的句子,工整地抄写下来。3 .请补全旁批中的内容,诗人通过哪些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带给你怎样的启示?【答案】1.(荒草茂盛,十分幽寂,说明人迹罕至),这样才更有神秘感和吸引力(富有挑战意味、具有诱人探索的魅力)。4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5 .树林、路、荒草、落叶等(
22、;自然之路可以选择回头,而人生之路没有回头路可走;选择要谨慎,但一旦做出选择就要坚持走下去;人生总要面临选择,不要盲从,要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坚持走下去【解析】1 . “批注”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语言通顺,不能太烦琐,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正因为人迹稀少才会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但也正因为无人涉足,才给人新鲜感,更具挑战性,才有可能 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丽。2 .诗的题目是“未选择的路”,第三节中“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就是说“那条路”还没有选择,所以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起到点题的作用。3 .第一问找景物不难,此诗运用了许多具体的形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第二问
23、回答对诗歌 主旨的理解。这首诗表面是写自然之路,实际是写人生道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一旦选定了绝无重走之机,所以必须慎重;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 己慎重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四、文言文阅读10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24、,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两牧竖 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 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 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牧竖:牧童。竖,童仆。跑:兽类用足扒
25、土。同“刨”。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B 目似瞑,意暇甚 意 甚仓皇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D 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 : 数刀毙之A.两狼之.并驱如故B.久之不动C.谋分捉之.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4阅读以上两文,说说两文中的狼分别有什么特点?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 1 B2 C3 (1)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
26、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2)于是(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 奔跑嚎叫象刚才一样。4 ( 1 )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2) 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解析】【分析】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
27、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一会儿, 一只狼径直走开了, 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 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
28、 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乙)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 (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一看,小狼不见了, (焦急万分)看样子相当仓皇。一个牧童在树上又是扭小狼的脚,又是揪它的耳朵,让它哀号;老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 ,愤怒着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 。 (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欺负得小狼急促
29、地哀号起来;老狼(听到了)停下(它的)嚎叫四周张望,才远远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 ,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 (它)奔跑嚎叫象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 口中叫个不停、 脚下奔跑不止, 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 跑得渐渐慢了, 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 (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老狼已经死了。1 A 项的“故”解释为:原来/ 故意; B 项的“意”解释为:神情; C 项的“前”解释为:上前/ 以前; D项的“去”解释为:去:距离/ 离开。故选 B。2 “数刀毙之”的“之”解释为:代词,代指狼。 A 项的“之”
30、解释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 项的“之”解释为:助词,无意义; C 项的“之”解释为:代词,代指狼; D 项的“之”解释为:助词,的。故选C。3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 直译为主, 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 “耳”罢了; “舍”, 放弃;“跑”,奔跑。4第一问: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得出:狼
31、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结合“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 又转奔之。”得出: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第二问: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 然后结合内容分说明理由即可。 结合“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 凶残、 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分析: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32、。 首先, 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 (直译) ; 然后, 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 (意译) 。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五、诗歌鉴赏11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籥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 颔联蕴含了怎样的哲理?2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 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
33、世界。2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真挚友情的留恋和对山村淳朴生活的向往之情。【解析】1 考查诗句所蕴含的哲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走过了重重的山峦,曲折的河水,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花红柳绿的小山村。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山重水复疑无路”,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此在人生的前行中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说的是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此要坚定信心,充满希望。2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
34、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 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根据以上分析,回答两问即可。12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首联从远
35、望的角度写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岱宗”指泰山。B. “割”字描绘了泰山分割天色,山南山北明暗不同的画面,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C.颈联对仗工整,描绘层云变幻,归鸟翱翔,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D.前六句写诗人仰望泰山,欣赏其高大雄奇之美,末两句则写登上泰山顶峰后的内心感慨。2诗的尾联常被后人引用并赋予其新的意义,请问新的意义是什么?【答案】 1 D2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其他如志向远大、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等,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分析。A.B.C理解分析无误;D.末两句“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可见是作者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
36、发自己的抱负,而不是“登上泰山顶峰后”。故选 D 。2本题考查对古诗名句的理解。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 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 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新的意义据此意思对即可。六、综合性学习13.生
37、活处处有语文,一个招牌,一则广告,一副对联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七年级( 1)班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拟写标语)请你将此次活动的主题语补充完整。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设计活动)班级组织“我的语文生活”相关活动,请你再设计两项活动。活动一:正眼看招牌活动二:活动三:(材料探究)下面是一份“对联问卷调查表”,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读到的信息。年龄段12-25 岁(100 人)30-45 岁(100 人)45岁以上喜爱对联的人数比18%40%65%我的发现:(口语交际)妈妈说:“我这个人用水大手大脚惯了,一时改不过来。再说,这么大的地球,还在乎我浪费的那
38、点水吗? "你该如何劝说妈妈不浪费水呢?【答案】【拟写标语】在语文中感悟生活【设计活动】我来写广告词寻找“最美对联”【材料探究】喜爱对联人数所占总比例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口语交际】妈妈,节约用水,人人有责。水是生命之源,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每个人都要有节约意识,您也不希望看到最后一滴水是自己的眼泪吧!【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题的能力。标题的要求是主题明确,语言简洁凝练,内容高度概括。本题拟写时要围绕“生活处处有语文”。示例:在语文中体验生活。(2)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确定活动主题围绕“生活处处有语文”展开。示例:“进行美文朗诵”,“开
39、展主题辩论”。(3)本题考查学生图表数据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从图表中不同年龄段的人喜爱对联的人数比的三个数据来看,喜爱对联的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本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写劝说词,要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还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语气要委婉。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称呼语+劝说内容。示例:妈妈,水是人类的必备资源,如果每一个人都无节制地浪费水资源,那么我们美丽的地球母亲的水分就会很快枯竭。珍惜自然资源,珍惜水资源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了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妈妈,您以后不再这样浪费水资源好吗?七、作文1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字数不
40、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1)补全题目,然后作文。题目:那一刻,我学会了 (关心、忍让、理解、宽容等)( 2)阅读下面的文字,以此作为开头,发挥你的想象,续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星期天的早晨,一缕明媚的阳光洒到窗前,美好的一天开始了。起床,翻看手机,却发现连不上 wifi了【答案】例文:那一刻,我学会了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是啊!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没有了坚持,就等于失去信念,那么这个人一生还有什么意义呢?不过,坚持不是那么容易就练成的。那是一个夏天,刚好赶上学校召开田径运动会,老师在为难的选人。我们班可没有体育的强人!老师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
41、们都低着头,装着写作业。我心里念叨着:可别叫我啊!可是,事与愿违。老师叫道:“曹晨,你来跑这个八百米。”我急忙站起来,说:“我不行的。”可老师却说:“没事儿,慢慢练嘛!”我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可还是勉强的答应下来了。从那天起,我就开始艰苦的训练了。可是练了好久,耐力没有一点进展,比赛马上就要来临了,我心里非常着急。如果不是老师盯着,我甚至想打退堂鼓了。一天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来到操场上,准备跑步。只见老师一个人在跑步,老师见我来了,就朝我大喊: “一块跑啊! ”我放下书包, 去跑了起来。 我见老师大汗淋漓, 就问: “您跑了几圈了?”“十八圈,没停过。”老师说。我大吃一惊,心里想,十八圈,那不得累死呀!”果然,我才跑了三圈,就跑不动了。可老师还在跑,我问:“您不累吗?”老师说:“当然累,但不坚持跑,今天少跑点,明天少跑点。耐力肯定上不去。”我恍然大悟,原来老师这么拼命地跑就是想带动我。我站起来,跟上前去。以后的每天,我都和老师一道,拼命地跑。到比赛的那一天了,我激动不已的来到赛道前,做赛前准备。 “啪”地一声,比赛开始了。前面两圈我在第二名,到了最后一圈,我开始拼尽全力冲刺,第一个到达了终点。那场比赛我夺得了第一,但想一想,那全是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