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报告_第1页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报告_第2页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报告_第3页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报告_第4页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报告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XX大学本科课程设计XXXXXXXXXXXXXX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落叶院系名称专业名称班 级学 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目录一:工厂概述 11. 原始给定条件 12. 液压转向器结构及有关参数 13. 作业单位划分 24. 液压转向器生产工艺过程 35. 自然气象条件 7二:工艺过程分析 71. P-Q 分析 72. 零件工艺过程图 83. 综合工艺过程图 11三:作业单位物流相互关系分析 121. 从至表 122. 作业单位物流等级划分 123. 作业单位物流相关图 14四: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分析 141. 密切程度理由 142. 密切程度代码 143. 作业单位非物流相关图 15五:

2、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分析 151. 确定相对重要性 152. 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 163. 综合相互关系等级划分 174. 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图 17六: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分析 181. 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 182. 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18七: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分析 201. 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20八:工厂总平面布置可行方案 211. 修正因素 212. 实际条件限制 213. 可行方案 21九: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251. 评价结构模型 252.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253. 布置方案评价 25十:设计结果报告与设计总结 26教师评语与成绩 26落叶 rmt 版权所有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3、课程设计报告一:工厂概述1. 原始给定条件现有一叉车修理厂,占地面积为16000M2 ,厂区南北长为200M ,东西宽为80M ,所处地理位置如图2-1所示。该厂职工人数 300人,计划改建成年产 6000套液压转向器的生产厂,需要完成 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图1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图2. 液压转向器结构及有关参数液压转向器的基本结构如图2-2所示,由22个零、组件构成,每个零、组件的名称、材料、单件重量及年需求量均列于表2-1中。表1液压转向器所需零件参数表工厂名称:液压转向器厂共1页产品名称液压转向器产品代号计划年产量6000(套)第1页序号零件名称零件自制外材料总计划零件图号形状单件说明代号

4、购需求量尺寸重量(kg)1连接块组件2060000.092前盖HT25060000.903X型密封圈橡胶62000.044挡环2060000.035滑环2060000.036弹簧片65Mn420000.017拔销65Mn62000.028联动轴4560000.279网体HT25060007.0010阀芯4560000.611阀套2060000.5612隔盘2060000.3213限位柱4560000.0114定子40Cr60001.2015转子4560000.6016后盖2060000.8017螺栓45360000.0218O型密封圈橡胶210000.0119限位螺栓4560000.0220油

5、堵塑料280000.0121标牌铝60000.0122护盖塑料66000.01编制(日期)审核(日期)3. 作业单位划分根据液压转向器结构及工艺特点,液压转向器厂设立如表2-2所示11个工作单位,分别承担自制件存储、备料、热处理、加工与装配、产品性能试验、生产管理与服务等各项生产任务。表2作业单位划分表序号作业单位名称用途建筑面积m2结构型式备注1自制件库储存钢材、铸锭20 ×30露天2铸造车间铸造12X243热处理车间热处理12×124机加工车间车、铣、钻削18×365精密车间精镗、磨削12×366标准件、半成品库储存外构件、半成品12×24

6、7组装车间组装转向器12×368性能试验室转向器性能检验12×129成品库成品储存12×1210办公、服务楼办公室、食堂等80 ×6011设备维修车间机床维修12×244. 液压转向器生产工艺过程由于液压转向器结构比较简单,因此其生产工艺过程也很简单,总的工艺过程可分为零、组件制作与外购,半成品暂存,组装,性能实验与成品储存等阶段。(1) 零、组件制作与外购液压转向器上的标准件、异形件如塑料护盖、铝制标牌等都是采用外购、外协的方法获得,入厂后,由半成品库保存。其它零件由本厂自制,其工艺过程分别见表 2-3至表2-15。表中各工序加工前工件重量为

7、:该工序加工后工件重量/该工序材料利用率(2) 标准件、外购件与半成品暂存生产出的零、组件经车间内检验合格后,送入半成品库 暂存。定期订购的标准件和外协件均存放在半成品库。表3连接块组件生产工艺过程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计划年产量(套)年总产量(kg)连接块组件1200.096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自制件库备料2机加工车间车、镗、压装553半成品库暂存456表4前盖生产工艺过程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计划年产量(套)年总产量(kg)前盖2HT2500.906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自制件库准备铸锭2铸造车间铸造603机加工

8、车间粗镗、钻804精密车间精镗955半成品库暂存6表5挡环生产工艺过程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计划年产量(套)年总产量(kg)挡环4200.036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自制件库备料2机加工车间车削403半成品库暂存456表6滑环生产工艺过程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计划年产量(套)年总产量(kg)滑环5200.036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自制件库备料2机加工车间车削403半成品库暂存456表7联动器生产工艺过程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计划年产量(套)年总产量(kg)联动器8450.276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

9、工序材料利用率()1自制件库备料2机加工车间车、铣403精密车间精磨994半成品库暂存56表8阀体生产工艺过程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计划年产量(套)年总产量(kg)阀体9HT2507.006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自制件库准备铸锭2铸造车间铸造603机加工车间粗铣、镗704精密车间精镗905半成品库暂存6表9阀芯生产工艺过程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计划年产量(套)年总产量(kg)阀芯10450.66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自制件库备料2机加工车间粗车、钻、铳703热处理车间热处理4精密车间精磨995半成品库暂存6表10阀套生

10、产工艺过程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计划年产量(套)年总产量(kg)阀套11200.566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自制件库备料2机加工车间车削803半成品库暂存456表11隔盘生产工艺过程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计划年产量(套)年总产量(kg)隔盘12200.326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自制件库备料2机加工车间铳、钻803半成品库暂存456表12限位柱生产工艺过程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计划年产量(套)年总产量(kg)限位柱13450.016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自制件库备料2机加工车间车镗

11、703热处理车间热处理4精密车间端磨995半成品库暂存6表13定子生产工艺过程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计划年产量(套)年总产量(kg)定子1440Cr1.206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自制件库备料2热处理车间退火3机加工车间车、钻、插、铣504热处理车间调质5精密车间研磨996半成品库暂存表14转子生产工艺过程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计划年产量(套)年总产量(kg)转子15450.606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自制件库备料2热处理车间正火3机加工车间车、铳、钻704热处理车间淬火5精密车间研磨996半成品库暂存表15后盖生产工

12、艺过程产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重量(kg)计划年产量(套)年总产量(kg)后盖16200.806000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1自制件库备料2机加工车间车、钻803半成品库暂存4565. 自然气象条件自然气象等条件按学校附近条件加以考虑。工艺过程分析1. P-Q分析根据表2的液压转向器所需零件参数以及表3至表15的自制零件生产工艺过程可将每个零件的生产过程所需原料列出,见下表16。(注表中数据是由当前车间运往下一车间的原料重量)。表16物料转运表(单位:kg)车间序号123456零件编号自制件库铸造车间热处理车间机加工车间精密车间标准件、半成品库1连接块组件9825402前盖11

13、8427105568454003X型密封圈2484挡环4501805滑环4501806弹簧片4207拔销1248联动轴4091163616209网体11111166667466674200010阀芯519536363636360011阀套4200336012隔盘2400192013限位柱8761616014定子14546218197273720015转子519588313636360016后盖6000480017螺栓72018O型密封圈21019限位螺栓12020油堵28021标牌6022护盖662. 零件工艺过程图工艺过程图是一个零件从到达工厂到被装配到其它零件所进行的所有的工艺流程,图中主

14、要用符号标示所进行的作业, 所用符号及其意义如表 17所示,表18是各个自制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图。表17流程图符号及其意义符号表示的意义O加工检杳搬运V等待或暂存28原材料前盖加工工艺过程图原材料限SlalI工工艺过程图原材料40S115362455联动器加工工艺过程匿16203. 综合工艺过程图根据表18中自制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图,可绘制综合工艺流程图。其中:图中的自制件1包括定子和转子,自制件 2包括阀芯和限位柱,自制件 3包括前盖和网体,自制件 4包括联动轴,自 制件5包括连接块组件、挡环、滑环、阀套、隔盘和后盖,外购包括X型密封圈、弹簧片、拔销、螺栓、O型密封圈、限位螺栓、油堵、标牌和

15、护盖。图2综合工艺流程图(单位:kg):作业单位物流相互关系分析1. 从至表根据以上的工艺过程图,做出从至表,如表19所示。表19物流分析-从至表(单位:kg)车间序号123456789作业单位名称原材料库铸造车间热处理车间机加工车间精密车间标准件、半成品库组装车间性能试验室成品库1原材料库12295319741238552铸造车间737723热处理车间19741146064机加工车间53987109805精密车准件、半成品库767087组装车间767088性能试验室767089成品库2. 作业单位物流等级划分由于直接分析大量物流数据比较困难,而且也无必要,运用SLP

16、方法将物流强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用 A、E、I、0、U表示,详见下表 20。表20物流强度等级划分物流强度等级符号物流路线比例(%承担的物流量比例(%超高物流强度A1040特高物流强度E2030较大物流强度I3020一般物流强度O4010可忽略搬运U00根据表弟19中各个作业对的物流强度数据,汇总得到下表21。再由表20的物流强度划分依据划分物流强度等级,得到表22。表21物流强度汇总表序号作业单位对物流强度(kg)相对重要性(权重)11-21229535521-319741931-4238551142-4737723353-4343471563-514606674-5539872484-6

17、10980595-66348028106-77670834117-87670834128-97670834表22物流强度划分等级表序号作业单位对(路线)物流强度物流强度等级11-2A26-7E37-8E48-9E52-4E65-6I74-5I83-4I91-4O101-3Q113-5Q124-6Q3. 作业单位物流相关图序号作业单位1原材料库2铸造车间3热处理车间4机加工车间5精密车间6半成品库7组装车间8性能实验室9成品库10办公服务楼11设备维修间AOOUEUQUUUUUUUUUUUUUUUUUUUUU图3作业单位物流相关图EUUUUUUEUEUUUUUUQUUUUU四: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

18、关系分析1. 密切程度理由针对该工厂,选择如表 23所示的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密切理由,在此基础上建立如图4所示的作业单位非物流相关图。表23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密切理由编号12345理由物料搬运工艺流程连续性管理方便噪声和污染人员联系2. 密切程度代码SLP方法将非物流强度划分为六个等级,分别用A、E、I、0、U、X表示,分别对应绝对必要、特别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不希望靠近。详见下表24。表24密切程度代码密切程度代码AEI0UX含义绝对必要特别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不希望靠近3作业单位非物流相关图图4作业单位非物流相关图关系应包括物流关系与非物流关系,因此,在 的相互关系进行合并,求出合成的相互

19、关系 关系出发,实现各作业单位的合理布置。一五: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分析在大多数工厂中,各作业单位之间既有物流关系也有非物流的关系,两作业单位之间的I相互SLP中,要将作业单位间物流的相互关系与非物流-综合相互关系。然后,从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综合相互 般按照下列步骤求得作业单位综合相关图。1. 确定相对重要性确定物流与非物流相互关系的相对重要性。一般,物流与非物流相互关系的相对重性比值m:n应为1:33:1。当比值小于1:3时,说明物流对生产的影响非常小,工厂布置只需考虑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当比值大于3:1时,说明物流关系占主导地位,工厂布置时需考虑物流相互关系的影响。在本工厂的实际考虑下,将物流

20、与非物流相互关系的相对重要性取为1:1。2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量化物流与非物流密切程度等级,取 A=4,E=3, 1=2,0=1,X=-1。计算量化的作业单位综合 相互关系,设任意两个作业单位分别为 Ai和Aj,其物流相互关系等级为 MRj,非物流的相互关系 密切程度等级为 NRij ,则作业单位 Ai与Aj之间的综合相互关系密切程度 TRij为TRij = mMRij+nNRj综合相系关系等级划分。TRij是一个量值,需要经过等级划分,才能建立与物流相关表相似的、符号化的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综合相互关系的等级划分为A、E、I、0、U、X ,各级对TRij值逐渐递减,且各级别的作业单位对数

21、应符合一定的比例。表25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计算表作业单位对关系等级综合关系物流关系加权值:1非物流关系加权值:1等级分数等级分数分数等级1-2A4A48A1-3O1I23I1-4O1I23I1-6U0O11O1-10U0E33I2-4E3E36E2-10U0X-1-1X3-4I2I24I3-5O1O12O3-10U0X-1-1X4-5I2I24I4-6O1O12O5-6I2I24I6-7E3E36E6-10U0I22O7-8E3E36E8-9E3E36E9-10U0I22O10-11U0I22O注:物流与非物流关系都定级为U的作业单位对未在表中列岀3. 综合相互关系等级划分表26综合相互

22、关系等级划分总分符号作业单位对数百分比(%8-7A11.826-5E47.274-3I610.912-1O59.090U3767.27-1X23.644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图图5作业单位综合相关图六: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分析1. 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表27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作业单位代号1234567891011综合接近程度排序1A41212U0Q1U0U0U0U0U0922A4U0E3U0U0U0U0U0X1U0643L2U012O1U0U0U0U0X1U048412E31212Q1U0U0U0U0U01015UUQIIUUUUU5700122000006OUUQIEUUQU8310012300

23、107UUUUUEEUUU6500000330008UUUUUUEEUU6600000033009UUUUUUUEQU49000000031010UX1X1UUQUUQO1100001001111UUUUUUUUUQ11100000000012. 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在SLP中,工厂总平面布置并不直接去考虑各作业单位的占地面积和几何形状,而是从各作 业单位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出发,安排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密级高的作业单位之间距离近,关系密级低的作业单位之间距离远,由此形成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综合接近程度分数越高, 说明该作业单位越应该靠近布置图的中心;分数越低,说明该作业单位越应该处于布

24、置图的边缘。因此,布置设计应当按综合接近程度分数高低顺序进行,即按综合接近程度分数高低顺序为作业单位排序。图6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七: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分析1. 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将各作业单位的占地面积与空间几何形状结合到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上,就得到了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各作业单位建筑物的实际占地面积与外形(空间几何形状)。按综合接近程度分数大小顺序,由大到小依次把各作业单位布置到图上绘图时,以作业单位符号为中心,绘制作业单位建筑物外形。 作业单位建筑物一般都是矩形的,可以通过外形旋转角度,获得不同的布置方案,当预留空间不足时,需要调整作业单位位置,但必须保证调整后的

25、位置符合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的要求。43119810图7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八:工厂总平面布置可行方案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是直接从位置相关图演化而来的,只能代表一个理论上的、 理想的布置方案,必须通过调整才能得到可行的布置方案。因此,从前述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原则出发,考虑除 5个基本要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对布置方案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修正因素与实际条件限制因素 两类。1.修正因素(1)物料航运方法 物料搬运方法对布置方案的影响主要包括搬运设备种类特点、搬运系统基 本模式以及运输单元(箱、盘等)。在面积相关图上,反映出作业单位之间的直线距离,而由于道路位置、 建筑物的规范形式的限 制,实际搬运系统并不

26、总能按直线距离进行,物料搬运系统有三种基本型:为直线道路的直接型、 按规定道路搬运的渠道型以及采用集中分配区的中心型系统。(2)建筑特征 作业单位的建筑物应采用定型设计,即应保证道路的直线性与整齐性、 建筑物 的整齐规范以及公用管线的条理性。(3)道路 厂区内的道路不但承担着物料运输的任务,还起着分隔作业单位、防火、隔振等作 用。厂内道路的布置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1)道路布置应适应工艺流程需要,满足物料搬运要求,力求短捷、安全、联系方便。 2)道路系统应适应公用管线、绿化等要求。3)满足生产、安全、卫生、防火及其它特殊要求。 4)避免货运线路与人流线路交叉,避免公路与铁路交叉。5)厂内道路系统

27、一般应采用正交和环形布置,交叉路口和转弯处的视距不应小球30m 。为了便于与外界联系,常把所有职能管理部门包括生活服务部门集中起来,布置在厂门周围, 形成厂前区。而厂门应尽可能便于厂内外运输道路的衔接。此外,建筑的美学因素、人员、公共管线、建筑物外形的改变、管理等方面都会对布置方案产 生影响。2. 实际条件限制前述修正因素是布置设计中应考虑的事项, 而对设计有约束作用的现有条件则称为实际条件限 制因素,包括给定厂区面积、成本费用、现有建筑物等条件的利用及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限制。3. 可行方案通过考虑多种方面因素的影响与限制,形成众多的布置方案, 抛弃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保留 以下 3 个可行布

28、置方案供选择。如图 8-10。图8工厂总平面布置可行方案一比例1:1000匕次干道间绿化草地车间主干道围墙露天图9工厂总平面布置可行方案二公图10工厂总平面布置可行方案三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九:方案的评价与选择通过对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的调整,已经取得了数个可行方案,应该对每个方案进行评价,选择出最佳方案,做为最终的工厂总平面布置方案。1. 评价结构模型工厂布置过程是一个多目标优化设计过程,某个可行的布置方案可能在某一目标因素方面是非常优越的,而在另一目标因素方面可能并不突出,其它布置方案可能正好相反。也就是说,各种布 置方案各有优、缺点,需要进行综合评价,从中选出最优的布置方案。加权因素法就是把布置设计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因素,并对每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评定一个优先级(加权值),然后,分别就每个因素评价各个方案的相对优劣等级,最后加权求和,求出各方案 的得分,得分最高的方案就是最佳方案。2.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列出所有对于选择布置方案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一般应该考虑的因素有:物流效率与方便性、 空间利用率、辅助服务部门的综合效率、工作环境安全与舒适性、管理的方便性、布置方案的可扩 展性、产品质量及其它相关因素。用 fi表示第i个因素,其中,1=1,2,。评出每个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一一加权值 i其中,i=1,2 ,。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