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考的八个实验_第1页
高一必考的八个实验_第2页
高一必考的八个实验_第3页
高一必考的八个实验_第4页
高一必考的八个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日他利打;第;:卜依2flllU.,料径M光孔细1U.b此r 球;弋 反比步情用2016届高中生物必修实验专题复习要求: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 运用。: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实验目的: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初步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目镜无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旋转 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呈像原理:是倒立放大的虚像。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二者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直径倍数,即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二、显微镜的使用:置镜(装镜头)一对光一置片一调焦一观 察1 .

2、安放。显微镜放置在桌前略偏左,距桌缘810cm处,装好物镜和目镜(目镜 5X物镜10X)2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选取较大光圈对 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把反光镜转向光源,直至视野 光亮均匀适度。调节视野亮度只可用遮光器和反光镜,光线过强,改用较小光圈或用平面反光镜;光线过弱,改用较大光圈 或用凹面反光镜。 选低倍镜一选较大的光圈一选反光镜(左眼 观察)3 .观察。将切片或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俯首侧视 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切片(约0.5cm),左眼观察目镜,(反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看到物像时轻微来回旋转细

3、准焦,直到物像清晰。(找不到物像时,可重复一次或移动装片使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o.观察时两眼都要睁开,便于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画图。侧面观察降镜筒一左 眼观察找物像一细准焦螺旋调清晰4 .高倍镜的转换。低倍物镜找到物像后,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只准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物像清楚为止。(高中阶段)顺序:移装片一转动镜头转换器一调反光镜或光圈一调细准焦螺旋注:换高倍物镜时只能移动转换器,换镜后,只准调节细准焦和反光镜(或光圈)。问1: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若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的像,可能原因? ( ABCA、物像不在视野中 B、焦距不在同一平面 C、载玻

4、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D、未换目镜问2:放大倍数与视野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工作距离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工作距离越短。故装片不能反放。5 .装片的制作和移动:制作:滴清水一放材料一盖片移动:物像在何方,就将载玻片向何处移。(原因:物像移动的方向和实际移动玻片的方向相反)6 .污点判断:1)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位于载玻片上;2)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位于目镜;换物镜后消失,则位于物镜;3)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镜后也不消失,则位于反光镜上。7 .完毕工作。使用完毕后,取下装片,转动镜头转换

5、器,逆时针旋出物镜,旋进镜头盒;取出目镜,插进镜头盒, 盖上。把显微镜放正。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b1 .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2 .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1 .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醇红色的CU2O沉淀。如:葡萄糖+ Cu ( OH ) 2加热胞葡萄糖酸+ Cu 2OJ(醇红色)+ H2。,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2 .脂肪可以被苏丹出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3 .蛋

6、白质与双缩月尿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液中能与双缩月尿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三.实验材料1 .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2 .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超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 实验前一般要浸泡 34小时(也可用蔗麻种子)3 .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四、实验试剂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 0.05g/ mL CuSO4溶液)、苏丹山或苏丹 N染液、双缩月尿试剂(包括

7、 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 0.01g/ mL CuSO 4溶液)、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储水。五、方法步骤:(一)可溶性糖的鉴定操作方法注意问题解释1.制备组织样液。(去皮、切块、研磨、过滤)苹果或梨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因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组织 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将产生的 颜色掩盖。2.取1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2mL 组织样液。3.向试管内注入1mL新制的斐林 试剂,振荡。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 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 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 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

8、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 Cu ( OH ) 2在 70900c下分解成黑色 CuO和 水;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与组 织样液发生反应,无 Cu ( OH) 2 生成。4.试管放在盛有50-650C温水的大 烧杯中,加热约 2分钟,观察到溶 液颜色:浅蓝色一棕色一砖红 色(沉淀)最好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使 试管底部不触及烧杯底部,试管 口/、朝向实验者。也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防止试管内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缩短实验时间。(二)脂肪的鉴定操作方法注意问题解释花生种子浸泡、去皮、切下一些子叶薄片, 将薄片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 用吸水纸吸 去装片中的水。干种子要浸泡34小 时,新花生的浸泡

9、时 间可缩短。因为浸泡时间短,不易切片,浸泡时 间过长,组织较软,切卜的薄片不易 成形。切片要尽可能薄些,便于观察。在子叶薄片上滴 23滴苏丹m或苏丹IV 染液,染色1分钟。染色时间不宜过长。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染液, 用50%酒精 洗去浮色,吸去酒精。酒精用于洗去浮色, 不洗去浮色,会 影响对橘黄色脂肪滴的观察。同时,酒精是脂溶性溶剂,可将花生细胞中 的脂肪颗粒溶解成油滴。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酒精,滴上12滴蒸播水,盖上盖玻片。滴上清水可防止盖盖玻片时产生气 泡。低倍镣下找到花生子叶薄片的最薄处,可看到细胞中有染成橘黄色或红色圆形小 颗粒。装片/、宜久放。时间一长,油滴会溶解在乙醇中。三、蛋

10、白质的鉴定操作方法注意问题解释制备组织样液。(浸泡、去皮研磨、过滤。)黄豆浸泡1至2天,容易研磨成浆,也 可购新鲜豆浆以节约实验时间。鉴定。加样液约 2ml于试管中,加 入双缩月尿试剂 A,摇匀;再加入双 缩月尿试剂B液34滴,摇匀,溶液 变紫色。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 制,储存。鉴定时先加A 液后加B液。CuSO4溶液不能多加。先加NaOH液,为Cu2+与蛋白质反应提 供一个碱性的环境。 A、B液混装或同时 加入,会导致 Cu2+变成Cu ( OH) 2沉淀, 而失效。否则CuSO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 色。可用蛋清代替豆浆。蛋清要先稀释。如果稀释小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 壁,与双缩月尿试

11、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 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 也不易洗干净。实验二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a一.实验目的: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 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三.方法步骤:第一步: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第二步: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第三步: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问(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提示: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

12、高。问(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提示: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问(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提示: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第四步:观察并用细胞准焦螺旋调焦。四:讨论: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答:(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2 .试归纳所观

13、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的原因:答: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各种细胞之间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是: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的差异。3 .P8图是一个大肠杆菌的电镜照片和结构模式图,大肠杆菌与你在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主要区别? 答:从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外有鞭毛,等等。实验三: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b一.实验目的:1 .说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2 .尝试模拟实验的方法二.实验原理:某些半透膜(如动物的膀

14、胱膜、肠衣等),可以让某些物质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或者(玻璃纸)水分子可以透过,而蔗糖分子因为比较大,不能透过。可以用半透膜将不同浓度的溶液分隔开,然后通过观察溶液液面高低的变化,来观察半透膜的选择透过特性,进而类比分析得出生物膜的透性。三.方法步骤:1 .取两个长颈漏斗,分别在漏斗口处封上一层玻璃纸。2 .在A漏斗中注入硫酸铜溶液,B漏斗中注入蔗糖溶液,并加入少许红墨水,使其略呈红色。3 .将两个漏斗分别浸入盛有蒸储水的烧杯中,在两漏斗的液面处做标记4 .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中蒸储水颜色的变化及长颈漏斗的液面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结果设计表格进行记录。四.讨论:1 .漏斗管内的液面为

15、什么会升高?答: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t2 .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答: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3 .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答: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 面也不会升高。实验四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c一、实验目的:1 .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2 . 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二.实验原理:1 .质壁分离的原

16、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 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2 .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 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 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也可用水绵代替。 0.3g/ml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17、三、实验步骤:步 骤注意问题分 析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盖盖玻片应让盖在载玻片上2滴水,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玻片的一侧先触放在水滴中展平(也可挑取几条水绵放入水滴及载玻片,然后轻防止装片产生气泡。中)。盖上盖玻片。轻放平。2.观察洋葱(或水绵)细胞可看到:液泡大,呈紫色,原生质层紧贴着细 胞壁。(或水绵细胞中有带状叶绿体,原生质层 呈绿色,紧贴着细胞壁。液泡含花青素,所以液泡呈紫色。先观察正常细胞与后面的“质壁分离” 起对照作用。3.观察质壁分离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 0. 3g/ml的蔗糖溶液,在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观察 至1J:液泡由大变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

18、 与细胞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蔗 糖溶液。重复几次糖液浓度不能过高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通 过渗透作用失水,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 质层的伸缩性大,液泡和原生质层不断 收缩,所以发生质壁分离。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蔗糖溶液中。否则,细胞严重失水死亡, 看/、到质壁 分离的复原。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 吸引,重复几次。镜检。观察到:液泡由小变 大,颜色由深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发生质壁分离的 装片,不能久置, 要马上滴加清水, 使其复原。重复几次。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细胞通过 渗透作用吸水,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现象。因为细胞

19、失水过久,也会死亡。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清水中。实验讨论答案:1 .如果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表皮细胞维持原状,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2 .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为什么? 答:不会。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实验五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c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温度和 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2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二.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设计实验一(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一实 施实验一分析与结论一表达与交流。实例1:比较

20、过氧化氢酶和 Fe3+的催化效率一).实验原理: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02。经计算,质量分数为 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 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 分子数的25万倍。二)方法步骤:步骤注意问题解释取4支洁净试管,编号,分别加入2mLH2O2溶液不让H2O2接触皮肤H2O2有一定的腐蚀性将2号试管放在900C左右 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 冒出情况,与1号对照向3号、4号试管内分别 滴入2滴FeCl3溶液和2 滴肝脏研磨液,观察气泡 产生情况不口用同一支滴管肝脏研磨液必须

21、是新鲜的肝脏在制成研磨液由于酶具后同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会影响实验准确性因为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放置过久,可受细菌作 用而分解,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数减少,活性降低 研磨可破坏肝细胞结构,使细胞内的酶释放出来, 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2-3min后,将点燃的卫生 香分别放入3号和4号试放卫生香时,动作要 快,/、要插到气泡中现象:3号试管产生气泡多,冒泡时间短,卫生香 猛烈复燃,4号试管产生气泡少,冒泡时间长,卫管内液向的上方,观察复生香几乎无变化燃情况避免卫生香因潮湿而熄灭实例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方法。2 .

22、探索淀粉酶(不能用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二)实验原理:1 .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2 .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物遇碘后,会呈现红褐色 或红棕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注: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 600C三)方法步骤:操作注意问题解释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 2mL可溶 性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1mL所鲜淀粉酶溶液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 3组,分 别放入热水(约600C)、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 自的温度5min不能只用不 同温度处理 淀粉溶液或 酶溶液防止混合时,

23、由于阴种溶液的温度小 同而使混合后温度发生变化, 反应温 度不是操作者所要控制的温度,影响实验结果。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的淀粉溶液 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保持各自温 度时间/、能太短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需要一定时间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 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碘液不能滴 加太多防止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X用表格的形式显示实验步骤序号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试管ABCabc1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新鲜淀粉酶溶液/1mL1mL1mL2保温5min600C1000C00C600C1000c00C3将a液加入到A试管,b液加入到B试管,c 液加入到C试管中

24、,摇匀4保温5min600C1000C00C5滴入碘液,摇匀2滴2滴2滴6观察现象并记录实例3: 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操作步骤:用表格形式显示实验步骤:(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错)序号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试管1231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1mL1mL1mL2注入蒸储水1mL/3注入氢氧化钠溶液/1mL/4注入盐酸/1mL5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6600C水浴保温5min7加入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2mL2mL2mL8水浴加热煮沸1min9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变记录实验六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b一.实验目的:1 .尝试用过滤方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和用纸层析法分离提取到的色素。2 .分析

25、实验结果,探究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以及各自所呈现的颜色。二.实验原理:1 .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2 .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高,随层析液 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所以用层析法来分离四种色素。三、实验材料:幼嫩、鲜绿的菠菜叶 四、实验步骤:步骤注意问题分 析1.提取色素5克绿叶剪碎,放入研钵,力口 SiO2、 CaCO3和5mL内酮(或10mL无水乙 醇)迅速、充分研磨。(若没用尢水乙 醇,也可用体积分数为 95%的乙醇, 但要加入适量的

26、无水碳酸钠,除去水 分)力口 SiO2力口 CaCO3加内酮迅速加SiO2为了研磨得更充分。加CaCO3防止研磨时叶绿素受到破坏。因为叶绿素含 镁,可被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产生的氢代替,形成去镁叶 绿素,CaCO3可中和液泡破坏释放的有机酸,防止叶绿 体被破坏。叶绿体色素易溶于丙酮等后机溶剂。减少研磨过程叶绿素的分解,减少有毒性的丙酮挥发。2.收集滤液漏斗基部放,单层尼龙仲,研磨倒入 漏斗内挤压,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 用棉化塞塞住试官口。尼龙布起过滤作用。试管口用棉花塞塞紧是为了防止内酮挥发。3.制备滤纸条将干燥的滤纸,顺着纸纹剪成长10cm, 范1cm的纸条,一端男去一个角,并在 距这一端1c

27、m处划一铅笔线。干燥顺着纸纹剪 成长条 一端男人一 个角可吸收更多的滤液。层析时,色素分离效果好。可使层析液同时到达滤液细线。4.划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划 出细、齐、直的一条滤液细线,干后重 复三次。滤液细线越 细、越齐越 好。重复三次。防止色素带之间部分重叠。增加色素在滤纸上的附着量,实验结果更明显。5.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将3mL层析液倒入烧杯中, 将滤纸条 (划线一端朝下)插入层析液中,用 培养皿盖盖上烧杯。层析液/、能 没及滤纸条。 烧杯要蛊培 养皿盖。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层析液中的苯、内酮、石油醒易挥发。6.观U5实验结果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

28、(蓝绿色)叶绿素b (黄绿色)扩散最快是 胡萝卜素,扩 散最慢是叶 绿素b,含量 最多的是叶 绿系a。四种色素之所以能被分离,是因为四种色素随层析液 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五:实验讨论:1 .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答: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2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什么?答: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叶片要新鲜、浓绿;研磨要迅速、充分;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 塞紧,以免滤液挥发。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一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二是层析液不能没及 滤液线。实验七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

29、式 c .实验目的:1 . 了解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情况2 .学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二.实验原理:1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 不同方式。方程式(略)2 .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澳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澳麝香草酚 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3 .橙色的重铭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三.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设计实验一(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

30、验记录表格)一实 施实验一分析与结论一表达与交流。1 .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 (500mL)和锥形瓶B (500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HIULIvHLI -R.pnilii.耳加I 懦必世hHi先了为博 3浦L 4!-也臼”JltT2 .检测CO2的产生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 25-350C的环境中培养 8-10h。 3.检测洒精的产生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

31、管中。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铭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 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八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b一.实验目的:1 .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2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3 .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二.实验原理:1 .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 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2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 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三.实验材料:洋葱(可用葱、蒜代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