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铁区间工程盾构监测方案36页_secret解读_第1页
[天津]地铁区间工程盾构监测方案36页_secret解读_第2页
[天津]地铁区间工程盾构监测方案36页_secret解读_第3页
[天津]地铁区间工程盾构监测方案36页_secret解读_第4页
[天津]地铁区间工程盾构监测方案36页_secret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匕*築腌网專 xx地铁xx第xx段xx站xx路站区间盾构监测方案编制:审核:批准:xx市勘察院2014年6月5日ii1工程总体概况 31.1 工程基本信息 .31.2 工程概况 31.3 环境工程概况 61.4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82 编制依据 143 监测目的及项目 144 基准点、监测点布置及监测方法 154.1基准点布设 154.2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方法 174.2.1 地表沉降及裂缝监测 174.2.2 建筑物沉降、倾斜及裂缝监测 184.2.3 管线沉降监测 194.2.4管片沉降监测 204.2.5隧道收敛监测 204.2.6巡视项目 235监测仪器 246监测周期及监测频率

2、 247控制值及报警值 258数据整理 269监测信息反馈 2710风险源分析与应急预案 3211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及人员配置 3312附图361、工程总体概况1.1工程基本信息1.1.1工程名称XX地铁XXXX段XX站XX路站盾构区间工程1.1.2建设单位XX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1.1.3相关单位勘察单位:XX市勘察院设计单位:XX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施工单位:中铁XX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X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监测单位:XX市勘察院1.2工程概况XX站XX路站区间:区间右线起讫里程为右DK13+850.78A右 DK14+362.859,长511.679m。区间左线起讫里程为左 DK13+

3、850.785-左 DK14+362.859,长 511.390m,自 xx 路 站始发,依次下穿XX路、XX铁路、侧穿京沪铁路,侧穿 XX6层住宅区、侧穿XX供热中心最 后到达xx站。单洞单线双线双区间工程,本区间有1段平面曲线,左右线曲线半径均为2000米,线间距为10.4m16m纵断面最大坡度为25%。,最小坡度为2%。,区间覆土最大厚度为: 16.9m,最小厚度为:12.7m,本区间盾构均由xx路站始发xx站接收右线盾构率先始发,盾构管 片设计采用净空5500mm管片厚度350mm环宽1.5m。铁路监测由业主直接委托的北京交大建筑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监测有专项的监测方案,我单位监测范

4、围不包含铁路,因此本方案不再论述对铁路的监测内容。本区间隧道埋深在12.7-16.9m 之间,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911-2013表3.3.2的划分,确定本隧道工程的监测为二级。本区间侧穿XX小区及XX供热中心,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911-2013表3.3.3的划分,确定周边环境风险等级为二级。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表3.3.5的划分,确定本区间4监测等级为二级。5築龍网f!站路WE上".I(3帥屈帅9fiiiiiiyi7築龍网图1-1区间线路总平面图(一)1 '».*I-I出I T

5、 1NIM用II刖HM删HWIWI川删I冊冊Ifflr:圭 . 湮託 上T . ffl15耐血临帥hWS皿ffife血舰輛iiw娜脇龜册外朗中站Z6fi 1图1-2区间线路总平面图(二)9J築龍网10築龍网1.3 环境工程概况1.3.1既有建筑物区间左线侧穿xx6层住宅区,建筑物侧面距隧道的最小水平净距7.6m;右线侧穿xx供热中心6层办公楼及卫生管理所2层楼,距隧道的最小水平净距 8.2m图1-3 盾构区间侧穿xx4幢居民楼现状图图1-4盾构区间侧穿xx供热中心现状图築龍网, 表1-1区间建筑物基础、结构形式调查信息表建筑名称建筑年代平面尺寸基础及结构形式距隧道最近水平距离穿越形式XX小区1

6、2号楼1995 年长 50m;宽 15mCFG复合桩基、6层砖混结构、无沉降缝7.6m侧穿XX小区13号楼1995 年长 50m;宽 15mCFG复合桩基、6层砖混结构、无沉降缝9m侧穿XX小区21号楼1995 年长 60m;宽 15mCFG复合桩基、6层砖混结构、无沉降缝10m侧穿XX小区22号楼1995 年长 60m;宽 15mCFG复合桩基、6层砖混结构、无沉降缝11.4m侧穿XX供热中心办公楼1994 年长 110m;宽 28m钻孔灌注桩、6层框架结构、无沉降缝8.2m侧穿卫生管理所1994 年长 25m;宽 14m天然地基、2层8.9m侧穿1.3.2既有管线表1-2区间周边地下管线调

7、查资料区域管线类 型穿越形 式隧道覆土深度埋深(m材质管径XX路(垂直于隧道)输配水 管下穿12.9m1.82铸铁400雨污水下穿13.5m1.57混凝土600XX小区区段DK13+910 DK13+978(平行于隧道)热水管侧穿13.22.02钢800斗築龍网 2:huiongxom133区间工程监测重点本工程的监测重点为xx小区及供热中心办公楼,xx小区及供热中心办公楼距离隧道水平 距离较近。1.4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1.4 .1区间工程地质条件xx地处华北平原,属海积、冲积低平原,xx站xx路站区间根据勘察资料,该场地埋深55.00m 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包含以下土层:1层杂填土;2层

8、素填土;1层粘土;1层粉质粘土;2层粉土;1层粉质粘 土;3层粉土;4层粉质粘土;层粉质粘土;1层粉质粘土;2-2层粉砂;1层粉 质粘土;2-2层粉砂;1层粉质粘土;C111层粉质粘土;O12层粉砂;3层粉质粘土。表1-3各土层力学参数表地层编号W(%)r3(kN/m )eIpI La1-2(1/MPa)ES1-2(MPa)标准贯入击数127.219.60.7714.30.620.315.95.5224.519.90.689.10.470.1213.88.8129.719.20.8311.90.920.306.35.0326.119.60.737.30.510.1612.08.5430.119

9、.20.8412.80.960.345.65.228.619.50.8115.30.640.335.87.0123.620.10.6712.50.450.256.810.02-219.920.30.608.10.530.1114.922.5124.220.10.6813.00.540.257.316.02-220.820.50.597.10.460.1115.932.5121.020.70.5812.20.460.247.016.5? 123.620.20.6714.20.420.266.816.0? 219.620.40.586.20.130.1016.737.5?323.920.10.67

10、13.40.450.227.717.01.4 . 2区间水文地质概况氏築龍网zhulong. com根据地基的岩性分层、室内渗透试验结果,场地埋深55.00m以上可划分为3个含水层:1潜水含水层:O1 1层杂填土;2层素填土;1层粘土;1层粉质粘土;2层粉 土;1层粉质粘土;3层粉土;4层粉质粘土;为潜水含水层。含水介质颗粒较细,水 力坡度小,地下水径流十分缓慢。排泄方式主要有蒸发、人工开采和向下部承压水、地表水体 渗透。勘察期间初见水位埋深 2.402.50m,静止水位埋深1.402.00m。层粉质粘土;1 层粉质粘土为潜水含水层与其承压含水层的相对隔水层。2、第一压含水层;2-2层粉砂;2

11、-2层粉砂为承压含水层。该承压含水层水头大沽标 高约为0.1m。1层粉质粘土 ;d11层粉质粘土为承压含水层隔水底板。3、第二承压含水层:012层粉砂;3层粉质粘土为承压含水层隔水底板。表1-4各土层渗透性参数表地层编号岩性室内试验渗透性建议值(m/d)Kv(cm/s)Kn(cm/s)2素填土-71.15 X 10-74.46 X 10不透水0.021粉质粘土-71.01 X 10-72.39 X 10不透水2粉土52.34 X 10-52.43 X 10-弱透水0.201粉质粘土-65.62 X 10-69.80 X 10微透水3粉土56.13 X 10-57.32 X 10-弱透水4粉质粘

12、土-62.81 X 10-65.45 X 10微透水粉质粘土-72.69 X 10-71.41 X 10不透水0.021粉质粘土-73.17 X 10-79.45 X 10不透水2-2粉砂51.10 X 10-51.99 X 10-弱透水3.001粉质粘土-61.20 X 10-62.52 X 10微透水0.022-2粉砂-42.22 X 10-41.56 X 10弱透水3.001粉质粘土-71.00 X 10-71.00 X 10不透水0.02? 1粉质粘土-73.35 X 10-85.03 X 10不透水? 2粉砂-51.41 X 1052.72 X 10-弱透水3.0014GlslsI+

13、lxlg一一7r Qfty 4E00T築龍网6N-T15&2,34 酬-吗JOOOLTO- ®qjjF# */7 / /拓 /一 ,* iJjF Injo(eo/ 活厂15#图1-5区间始发段及穿越xx铁路、京沪高铁地质剖面图#卜築龍网16#图1-6区间穿越盾构侧穿xx6层住宅区段地质剖面图#斗築龍网 2:huongxom17#图1-7盾构接收段地质剖面图2、编制依据2.1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规范、依据(1) XX地铁XXXX站xx路站区间工程设计文件(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3) 盾构法隧道施工和验收规范 GB50446-2008(4) 城市

14、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匕*築腌网專 (5)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7)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2003(8) xx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指导书(9) xx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队的相关文件指导书(10) xx地铁建设工程监控量测管理办法 2.2勘察报告xx市地铁xxxx站-xx路站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监测目的及项目3.1 监测目的在理论分析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监测工作,对于保证安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是很重 要的。监控的目的可归纳为如下几点:通过将监

15、测数据与预测值作比较,判断上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或达到预期要 求,同时实现对下一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在盾构施工过程中,随着盾构的掘进,周围土体产生变化,使地面、建筑物随之变形。根 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第8章变形测量和盾构法隧道施工和验 收规范,(GB50446-2008第15章变形监控量测的要求,盾构施工必须进行地面及建筑物跟 踪监测。如发现地面及建筑物沉降加速或差异沉降(倾斜)显著时,应及时向施工方及监理方 报警,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固、调整施工参数或控制施工进度,做到以监测信息指导施工,确 保施工安全。将现场监测结果反

16、馈设计单位,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工况发展,进一步优化方案,达到优质 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监测方案的指导思想是确保工程安全、工程质量。通过常规手段的监测与自动化数据处理相结合,确定和选择最佳监测方法和监测设备。3.2 监测项目按照本工程监测设计图纸要求并结合监测技术规范本工程监测的项目如下:(1) 地表沉降及裂缝监测二築龍网卜 (2) 建筑物沉降、倾斜、裂缝监测(3) 管线沉降监测(4) 隧道内管片沉降监测(5) 隧道收敛监测(6) 日常巡视表3-1各监测项目初始值采取时间表序号监测项目初始值采取时间1地表沉降、裂缝监测盾构始发前7日2建筑物沉降、倾斜、裂缝监测盾构始发前7日3管线沉降监

17、测盾构始发前7日4隧道内管片沉降监测管片拼装完成且管片外停止注浆后5隧道收敛监测管片拼装完成且管片外停止注浆后注:各监测项目初始值采取3次,使用3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4、基准点、监测点设置及监测方法4.1基准点布设4.1 . 1基准点的布设1) 本盾构工程的竖向位移监测主要包括地表、建筑物、隧道沉降监测等。2) 本工程的高程控制基准点为3个,使用xx路车站施工时所埋设的基准点,选择在盾 构埋深3倍距离之外通视良好、稳固的地方,基准点均采用沉降钉布设,S602、T1布设在xx路边道地表上,T2布设在建筑物上,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的要求进行埋设;点位埋设稳固、美观,便于

18、对基准点进行联测。高程基准点复核每3个月至少联测1次。3 )测量方法:严格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环形闭合路线进行观测,联测其基准点构成水准网进行平差。支线点作单程双测站观测。测量采用大沽高程系统(xx市地铁施工统一高程系统),观测各项限差见表4-1所示:表4-1垂直沉降监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斗築龍网, 等 级基辅分 划读数 之差(mm基辅分 划所测 咼差之 差(mm环线路 线闭合 差(mr)单程双测 站所测高 差较差(mm视线 长度(m)前后视 距差(m)前后视 距累积 差(m)视线高度(m)等0.40.6<0.n< 0.3 衍w 50w 1.0w 3.0> 0.3注:n为测站

19、数测量所用水准仪及水准尺定期在国家授权计量检定站进行检定。作业中应定 期对水准仪i角进行检查,当发现观测成果出现异常与仪器有关时,及时进行检验与校正( 角应w 15”)。工作基点和竖向位移监测点的首次(即零周期)观测按往返观测,从第二次观 测开始按单程观测,支线点按双测站观测。作业过程中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并固定观测人员 和仪器,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如遇特殊情况除外) 。图4-1基准点布置平面示意图4.2 监测点设置及监测方法4.2.1地表沉降及裂缝监测4.2.1.1 监测点的布设1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盾构沿线轴线上每间距10m布设一个地表沉降测点,每间距30-50

20、m设置1条沉降观测断面,每条沉降断面布设5-11个沉降观测点,轴线上布设1个监测点,双线共计布设约310个地表沉降测点。布点方法:在布点前通过全站仪放样找出盾构的中轴线,测点布设在盾构的中轴线上,在空旷的土地上使用1m长的螺纹钢筋直接打入冻土层以下作为测点,测点高于地表 5cm在 硬化道路的地表上使用水钻打穿硬化层打入 1m长螺纹钢筋作为沉降测点。4&4. (>n4,QfnAAAA? -图4-2 沉降轴线点及沉降断面布设示意图2)地表裂缝监测:对原有的地表裂缝进行拍照登记定期巡视观测,发现新的裂缝及时观 测,每条裂缝不少于3个测点布置在裂缝最宽处和两端,采用裂缝观测仪进行观测。4

21、.2.1.2 监测方法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以基准点为起算点,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将各监测点 纳入其中施测。沉降观测的精度指标:环线闭合差4VL,每站高差中误差=± 0.3mm视线高> 0.3m。每次观测时,必须按附合水准路线至少联测两个水准基点,以保证有必要的检核条件,减少测量误差的发生。4.2.2 建筑物沉降、倾斜、裂缝监测4.2.2.1 监测点的布设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需要监测的建筑物有左线隧道侧穿xx6层住宅区,右线隧道侧穿xx供热中心办公楼及卫生管理所等建筑物,建筑物共布设51个沉降测点。築龍网 图4-3建筑物沉降测点埋设示意图2)建筑物裂缝监测:盾构施工前对建筑物

22、巡视记录排成图片存档,盾构穿越期间如发现 建筑物出现裂缝,发现新的裂缝及时观测,每条裂缝不少于3个测点布置在裂缝最宽处和两端, 使用裂缝观测仪观测裂缝发展趋势。3 )倾斜监测:采用沉降差计算422.2监测方法沉降监测方法与周边地表沉降监测的方法相同4.2.3管线沉降监测4.2.3.1 监测点的布设根据设计图纸显示及现场实地勘察,在xx路上垂直于隧道方向分布的管线有输配水管、雨 水管、污水管、;xx北路上垂直于隧道方向分布的管线有雨水管;在 xx小DK13+910 DK13+978 区段分布有热水管线以上管线在隧道施工期间需进行沉降监测,在管线上方没间隔8-12米布设一个测点,管线测点共计埋设2

23、4个测点。4.2.3.2 埋设方法管线布点采用设在阀门开关、抽气孔、检查井等设施上,同时其他地方采用间接法布设斗築龍网 图4-5管线测点埋设示意图423.3监测方法地下管线沉降的观测方法与地表沉降监测的方法相同。4.2.3.4数据处理每次测量编制地下管线各测点沉降监测报表,并结合工况绘制沉降时程曲线及沉降速率曲 线。4.2.4隧道内管片沉降监测4.2.4.1 监测点布设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区间每间隔50m布设一个管片沉降监测点,双线共计布设约22个管片沉降点。布设方法:管片沉降测点利用隧道内固定管片的螺栓作为管片沉降测点。4.242 监测方法监测方法同地表沉降方法相同。4.2.5隧道收敛监测4.

24、2.5.1 监测点布设斗築龍网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区间每间隔50m布设一组监测点,和管片沉降布设在同一环上,每组左右 2个测点,双线共计布设约22组隧道收敛测点。布设方法:在某一环的管片左右两侧,用冲击钻打眼埋设挂钩,作为隧道收敛测点425.2 监测方法在隧道环片上已安装好的挂钩上使用收敛仪量测左右挂钩间的距离,通过每次量测的数 据对比,计算出此断面的隧道收敛状况。图4-6隧道内管片沉降及收敛测点布设示意图4.2 . 6巡视项目1、施工工况(1) 盾构始发、接收土体加固情况;(2) 盾构机掘进位置(环号);(3) 盾构停机、开仓的时间和位置;2、隧道内巡视(1) 管片破损、开裂、错台情况;(2

25、) 管片渗漏水情况、盾尾漏浆情况等斗築龍网 3、盾构沿线环境巡视盾构推进前做好影响范围内环境调查,拍照登记为建设单位做好现状资料存档工作。在盾构推进过程中,密切观察建筑物、地面等新出现的裂缝情况,老的裂缝是否扩大等,地下管线 的漏水漏气情况,周边地面的裂缝、沉陷、隆起、冒浆等情况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4、监测设施巡视(1)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2)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3)监测原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5、监测仪器主要的仪器设备见下表,所使用的仪器均在其鉴定的有效期内:表5-1仪器设备表序号仪器设备名 称/型号精度生产厂家备注数量标定日期1全站仪尼康352C1 ”1mm+1ppm日本放样、水平

26、位 移1台2013.12.202水准仪 苏一光0. 4mm/km中国沉降监测1台2013.12.203SLS-3收敛仪± 0.5mm江苏金坛收敛监测1台2013.12.106监测周期及监测频率盾构监测要求从盾构始发至盾构接后15天后(且各项监测数据变化速率平均小于等于0.02mm/d)可向业主及监理单位提交书面的监测停测审批表批准后方可停测,监测频率根 据设计图纸要求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拟定监测频率表。表6-1盾构推进监测频率表监测部位监测对象开挖面至监测点或监测断面的距离监测频率周边环境5D< LW 8D1 次 /4d开挖面前方3D<

27、; LW 5D1 次 /2dL W 3D1-2 次/1d开挖面后方周边环境L W 3D1-2 次/1d3D< LW 8D1 次 /2dL>8D1 次/7d开挖面后方管片结构2 次/7d斗築龍网, 注:1.D-盾构法隧道开挖直径(m), L-开挖面至监测点或监测点断面的水平距离;2. 管片结构位移,净空收敛在衬砌环脱出盾尾且能通视时进行监测;3. 监测数据趋于稳定后,监测频率 1次/30天;7、监测控制值及报警值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报警值为控制值的80%监测控制指标分别概述如下:表7-1盾构施工监测变形控制表监测项目累计控制值(m

28、m)累计报警值(mm)控制速率(mm/d)盾构自身管片沉降30243管片隆起1082管片结构差异沉降1082管片收敛1310.43地表沉降30245隆起1083管线沉降输配水管20163雨污水管30243建筑物沉降25202倾斜3%o2.4 %连续3天大于0.1 % H裂缝32.418、数据整理在现场设立微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处理。每次观察数据经检查无误后送入微机,经过专用软件处理,自动生成报表。监测成果当天提交给业主、监理、总包及其它有关方面。现场监测工程师分析当天监测数据及累计数据的变化规律,并经项目负责人审核无误后当天提交正式报告。如果监测结果超过设计的警戒值即向建设方、总包方、监理

29、方发出警报,£*築龍网專 提请有关部门关注,以便及时决策并采取措施。每周提供监测周报,并附带变化曲线汇总图;每月提供监测月报,并附带变化曲线汇总图;初步分析及对异常数据的消除方法初步分析是在监测资料整理中应根据所绘制图表和有关资料,及时进行初步分析,分析 各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判断有无异常值,如监测数据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可视为异常。1)变化趋势突然加剧或变缓,或发生逆转,如从正向增长变为负增长,且从已知原因变 化不能做出解释。2)出现与已知原因数据无关的变化速率。3)出现超过最大(最小)数值,安全控制值等情况。通过分析对判定为测量有误或受其他无关因素影响得到的监测数据粗值,应予

30、以剔除, 并结合其所在施工部位,必要时要及时进行复测。9、监测信息反馈9.1 监测信息反馈原则要求(1)认真重视监测资料分析反馈是岩土工程安全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重视。(2)及时性及时性是岩土工程监测资料整理分析和反馈的一个基本原则。每次观测后应立即对原始数据进行检查校核和整理,并及时做出初步分析。监测资料整理分析的日常工作,要坚持经常,不得拖延,更不能长期积压。同时,无论在工程的任何阶段, 只要发现监测资料有异常现象或确认有异常值,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3)可靠性监测资料整理分析反馈必须以保证数据成果的准确可靠为基本前提,为此要求:原始数据资料在现场校核检验后,不得进行任何修改

31、。误差的辨识和剔除必须稳妥慎重, 严格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经整理和整编后的监测资料和数据库亦不应修改。所引用的分析方法应做到基本理论正确,方法步骤合理,经过实际工程验证,并得到岩土 工程同行认可。所采用的计算机程序一般应通过鉴定,并得到同行公认,经过若干工程使用考验;如需应£*築龍网專 用新分析方法和计算机程序,则必须对其原理、步骤、做法进行严格考核和论证,并通过工程 实例认真校核,校核通过后方可实际应用。监测资料整理分析的数据、资料、成果和报告等必须按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认真执行验 收校审制度,并应及时整理归档。(4)实用性监测资料整理分析和反馈应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基本目的,不应

32、步片面强调理论、模型和方法的先进完善。成果报告的内容应以满足有关岩土工程规范要求,回答解决工程面临的安全问题为限,不要求做更广泛的商榷探讨。(5)全面分析、综合评估监测数据和相关资料的搜集要尽可能充实完善,对各种监测资料成果应认真进行对比研 究,并采用多种方法做出分析比较和印证,以克服单项成果和单一方法的片面和步足。9.2 监测信息反馈流程信息化监测和成果反馈包括多个环节,从监测仪器的快速数据采集、监测数据的快速处理 到监测成果的及时传达,进而迅速采取措施等。安全情况下的信息反馈监测数据正常情况下的监控信息的报送形式有日报和监测周报、月报,具体报送形式如下:1)日报:于当日16:00前通过信息

33、管理平台和书面形式上报,必要时以电话、短信等形式 报送驻地监理、施工单位和设计代表。2)周报、月报:分别于每周四16:00前和每月28号前以书面形式和信息管理平台上报监控 管理分中心。监控及预警信息的日报的报送流程图(见图9.1),监控及预警信息的周报及月报的报送流 程图。29加强监控、监督检查等重大突发|风险事件监控中心(监测总休、专家组政 有关, 主, 部I 及相一 关社一 会 急:訣策、穽处壬理,督#管领突导大险事、丄一川,初指援机风险处挥方案等aM重大突 风险事件判 定、风 险处理 意见等合预重大突发T 风险事旷综合预警 判定、风 险处理意 见等M预警议综合预警判定; 信息等厂” 亠&

34、quot;风险处理意见等:监控信息预 1议信监控分中心息先(第三方监测单位)於 期处理j' z “措施等产权单位I风险加强监 控监: 督和检 查-加强监|理意 预警建控、监督 议信息;和检查。 及处理措监理单位施等Ii加强监督检 i查等。施工单(施工监控)处见设计单位图9.1施工安全风险监控信息日、周(月)报报送流程*预警状态下的信息反馈在数据整理与分析中,如果任何一个地方出现数据异常或接近警戒值时,立刻通知数据处 理及分析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由数据处理及分析工程师会同项目负责人、项 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内部专家组综合判断预警建议。根据监测数据及巡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若根

35、据工程经验判断可能有较大安全风险,则判定为预警状态。预警状态下的监控信息的报送形式为预警快报,施工安全风险预警信息快报一般流程,具 体工作流程如下:1)第一时间采取口头汇报、电话汇报、短信汇报等快捷方式将预警建议上报建设单位、築龍网, hulongxom监测总体、监理、承包商,并立即整理监测数据信息,及时送抵相关单位。2)当各监控层判断风险工程为红色综合预警状态或可能发生重大突发风险事件时,应先采取有关处理措施并第一时间上报, 必要时越级上报公司主管领导及上级相关监控管理层; 对 重大突发风险事件公司主管领导尚应上报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社会救援机构。接到信息的各监 控管理层及时组织分析、处理和往

36、下反馈。3)在预警建议信息上报项目公司的同时,现场监测、巡视人员宜加密监测频率及加强现 场巡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项目、加密监测点,密切关注现场情况的变化,数据处理 分析及咨询人员进一步深入对监测、巡视、作业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我方项目负责人及 技术负责人与项目公司管理人员、施工、设计、监理单位密切联系,指导采取初步控制措施, 配合制定处理方案。4)在确定处理方案后,由施工单位根据方案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在此过程中,我方及 时加强风险监控、提供监督管理的反馈意见,有针对性地加强风险位置的周边环境和工程自身 的现场监测、巡视及风险信息的汇总分析,对处理措施实施的效果进行严密监控,并将监

37、控情 况向各方定期汇报。5)在处理措施的实施后,根据监控情况确认工程达到安全的状态后,按项目公司管理流程进行消警处理加强监控重大突发风险事件监控中心(监测总体、专家组决策、纟 织处理, 督导重大突发 风险事风险处理 方案等集团主管领导、指挥部/ft_iI重大突发综合预 风险事件警判 定、风 险处理 意见等预警建议信综合预警 判定、风 险处理意 见等T预警建议信息等监控分中心息、先(第三方监测单位)+-扌 期处理rj 措施等|加强监 控监 督和检 查预警建 议信息 i, . _ 及先期I加强监!控、监J和检查处理措 施等r监理单位综合预警判定、 风险处理意见等监控信息风险处 理意见产权单位设计单

38、位重大突发风险事件加强监督检 查等。施工单位(施工监控築龍网 图9.2 施工安全风险预警信息报送流程图9.3 预警、响应、消警工作流程图9.3监测报告具体形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监测结果逐次整理,以周报或日报的形式送达有关各方; 工程结束时, 提交完整的监测总报告。(1)监测月报、周报、日报包括:1)施工工况;2)监测工作情况;3)监测成果分析;4)结论及建议;5)监测成果表汇总;6)测点时程曲线图;7)监测点分布示意图。£*築龍网專 在遇到沉降或其它观测值变化速率加快,或者遇到自然灾害如暴雨、台风、地震等情况, 随时向总包方报告监测结果。(2)监测总报告内容1)工程概况、监测目的;2

39、)监测项目、测点布置;3)采用的仪器型号、规格;4)监测资料的分析处理;5)监测值全时程变化曲线;6)监测结果评述;(3)监测结束后,向总包方提供完整监测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工程监测方案、预埋设备及 监测仪器合格检测证明、阶段性监测的报告、监测总结报告等;其余全部资料对应电子文件刻 录光盘一份,格式包括CAD Word JPEG等。10、风险源分析与应急措施10.1 风险源分析10.1.1监测作业安全风险安全风险包括:进入工地未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仪器损坏等。10.1.2恶劣天气潜在风险监测过程中如遇恶劣气候条件,仪器无法进行正常作业,此时将影响监测数据采集的连续 性,对工程安全评判带来潜在安全风险

40、。10.1.3监测成果达到报警值后的潜在风险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后,应及时上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对应措施,当监测数据上报滞 后,或者从原因分析到采取措施时间间隔过大时,将对有效控制变形及安全状态带来潜在风险。 10.1.4仪器及测点突然损坏潜在风险在施工阶段,仪器及部分测点宜受施工影响被损坏,此时将影响到监测数据采集的连续 性,对工程安全评判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10.2应急措施10.2.1作业安全应对的措施所有监测人员在上岗之前都要接受岗位安全培训。对于新调来的工作人员,首先要进行£*築龍网專 安全生产培训,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正确使用个人劳保防护用品。在道路进行监测人 员必须

41、穿戴黄色安全背心,注意来往车辆。10.2.2 恶劣天气应对措施A. 在靠近重要建筑物等地段的地方做好备忘录,对现状如实记录,一旦有异常预兆,马上 分析原因并通知相关单位,采取相应的措施。B. 监测过程中如遇恶劣气候条件,如水准仪全站仪无法进行工作时,应及时加强施工影 响范围内巡视,同时依靠现场监测经验,结合现场工况分析不利于施工安全的因素,通过其他 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小的监测项目监测成果判断安全性。1023监测成果达到报警值后的应对措施A. 对达到报警值的监测数据,将第一时间上报业主、监理、施工及设计单位,监测单位组 织技术人员进场加强观测。根据险情编制临时监测小组,数据处理小组、数据分析小组,

42、并加 强监测频率,密切关注报警测点监测数据动态。B. 经过相关数据分析、结构计算、地质调查和环境观测对报警数据做出解释;C. 对重点部位和区域加密测点,并增加监测频率;D. 增加相关数据采集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E配备足够的夜间照明设备,保证昼夜连续观测。10.2.4 仪器及测点突然损坏的应对措施A. 对日常使用的监测仪器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校核,确保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同时应配备足够的备用监测仪器,当现场仪器出现故障或损坏时能及时调换,保证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B. 现场储备相应数量的各类监测标志和材料,并保持完好。C. 施工地段监测点,专人进行巡视。D. 监测基准点周边进行围护,保证稳定可靠。

43、E监测点损坏的应立即在原来位置重新埋设,并尽快进行观测,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可 靠性。11、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及人员配置11.1质量管理保证措施对监测设备及人员资质予以充分保证。 同时对项目的责任进行严格的分工, 确保工程监测 的质量和进度£*築龍网專 进场前,对上岗人员进行技术业务培训,学好各项规范、规程,保证作业人员能高质量的 完成各项监测任务。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强化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规范和各种技术要求,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可靠。加强安全生产教育,严格执行工程安全规章制度,确保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安全。积极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在开测前,对使

44、用的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检查, 保证每种仪器设备在有效使用期内及仪器的精度。监测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保证测量精度。监测工作完成后,对仪器设备和监测数据进行彻 底检查和核对,保证监测数据万无一失。11.2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监测工作责任重大,不仅要及时评估工程施工对工程本身和周边环境安全及正常使用的影响程度,还要指导土建承包方采取正确的施工方法和相应的保护措施来保证施工的安全,并为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向业主提供证据。为了监测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顺利完成,应认真按照 作业流程来实施监测工作,同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 变形观测所用的基准点、观测点应在工程施工前布设完成。(2) 各监测点的初始值应采

45、取增加测回(不少于 3次)以提高观测精度。(3) 监测应按计划、有骤地进行。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实行“定人员、定仪器的原则,保 证监测工作的延续性。(4) 应采取相同的观测路线和测试方法以提高观测精度。(5) 应对监测仪器及传感器,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围护保养、定期检修,保证其在监 测过程中的精度和可靠性。(6) 所有在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精度应满足监测要求,并且需要专业计量部门检定合格。 仪器保管、使用由专人负责,保证仪器处于正常使用状态。(7) 在施工期间,应派有经验的监测人员进行现场巡视检查,当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有关各方。(8) 监测监控期间及时整理所测数据,数据处理应当天完成。发现

46、异常数据,及时重测确 定和分析异常原因,如确是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立即通知业主及相关单位,共同提出可行的处理方案。(9) 应严格按照监控方案要求的测量时间进行测量,并认真填写好每一次测量记录,决不斗築龍网疋 能因监控工作影响施工进展。(10) 监测监控工作只有与业主、设计、监理、施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作 用,有效地对施工进程和状态进行控制和预测。因此,监测单位应与各方充分沟通。(11) 应加强对操作人员教育和技术培训,增强其工作责任心。(12) 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进行工地时,所有监测人员必须穿带反光衣、安全鞋和安全 帽,确保监测人员安全。图11-1监测作业程序流程图11.3监测安全

47、保证措施(1)抓好岗位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所有工作人员在上岗之前都要接受岗位安全培训。对于新调来的工作人员,首先要进行安 全生产培训,培训内容至少包括: 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国家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的方针、政策和规定;斗築龍网疋 安全生产的情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和环保纪律; 近几年业内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应吸取的教训; 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事故的预防和急救措施; 发生事故后如何抢救、如何报告、如何保护事故现场等。(2 ) 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现场监测人员,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违章指挥或违章工作,并遵守如下纪律: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正确使用个人劳保防护用品。在道路进行沉降监测人员必须穿戴黄色安全背心,注意来往车辆。 禁止酒后上岗作业,特种作业无操作合格证者,不准上岗作业。 现场人员自觉服从安全检察员和业主检查。 现场人员自觉遵守施工现场和业主安全治安方面的管理要求。 对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