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妇女产前保健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_第1页
我国妇女产前保健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_第2页
我国妇女产前保健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_第3页
我国妇女产前保健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_第4页
我国妇女产前保健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妇女产前保健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汉沽社区医院 裴月玲 300480【摘要】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保健服务水平和产科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孕产妇保健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高低。因此,产前保健在孕产妇健康和促进安全分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规律的产前保健可以及早发现妊娠期的危险,帮助孕妇获得专业的保健服务,有助于避免不良的围产结局,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目前我国产前保健服务现状受民族、孕产妇及家属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水平、孕妇年龄及现有子女数、计划生育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使服务的覆盖面与服务的质量很难有全面统一的比较,一下资料在了解我国产前保健现状和影响因素方面提供了有意义

2、的参考。【关键词】 产前保健 影响因素 避免不良围产结局产前保健作为孕产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孕产妇健康和促进安全分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闲事,孕产妇死亡及围产儿死亡、低体重儿、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与缺乏产前保健有关1-3。规律地产前保健,可以发现和却死那个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帮助孕妇获得专业服务提供者的服务4,鼓励产前保健可以促进妇女对分娩服务的利用。因此,世界个过尤其是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产前保健。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孕产妇系统管理制度,并在全国推广。实施产前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产前检查,产前检查开始的时间和产前检查的次数是衡量产前保缝服务实际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我国颁布的

3、城市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办法和农村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办法对城市和农村的产前保健服务做了具体规定。要求孕产妇在3个月(孕12周)内开始第1次检查,检查次数在城市和农村分别大于7次和4次,高位孕妇酌情增加5、6。早孕检查率和初检孕周均是反映产前保健利用及时性的指标,而检查次数则是反映孕妇实际利用产前保健服务的频率高低。美国Hammertt定义:“适度产前检查”为妊娠三个月内开始检查,总检查次数至少7次;“非适度产前检查”为妊娠3个月以后开始检查,总检查次数少于7次。笔者通过查询想过文献,对我国近年来产前保健服务利用及影响作一综述。1产前保健和母婴健康1.1.产前保健与孕产妇死亡孕产妇死亡率是横量一个

4、国家和地区妇幼保健水平和产科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妇幼保健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高低,发展中国家孕产妇死亡在孕期和分娩期的危险行是发达国家的100-200倍。洪金兰等研究表明,孕产妇死亡率与产前检查率、孕早期检查率、住院分娩率的相关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7。我过1989-1991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显示,无产前保健的孕产妇死亡率高达884.9/10万,期死亡危险是接受了7次产前检查者的6.2倍;初检孕周12周者其死亡率为30.1/10万,而328周者死亡危险为前者的2.7倍8。1998-2002年国家计生委、卫生部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在我国部分地区实施了“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研究结果显示

5、,经产前检查和产后的访视干预,项目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在项目开始的1997年和项目结束的2001年分别为79.53/10万和53.03/10万,下降速度为33.20%;非项目地区1997年和2001年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61.03/10万和51.79/10万,下降速度为19.01%(P0.05)9。另有研究显示,无产前检查者死亡危险为产前检查5次以上者的1.32倍10。因而有助于产孕妇采用安全接生和住院分娩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1.2产前保健和围产儿死亡有研究表明,围产儿患病及死亡叔的1/2是高危妊娠所致。因此如何及早发现高危因素并进行重点监护,减低高危妊娠发生率,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的关

6、键11。国内外很多研究都证明足够次数的产前检查是避免不良围产结局的重要措施12、13。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对960例孕产妇的回顾性分析提示,无产前检查者的低体重出生儿、早产、死胎、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2.1%、13.15%、10.84%和10.42%,均明显高于有产前检查者的相应指标0.41%、0.62%、0.0%、0.0%13。另有研究显示,有产前检查组围产儿死亡率(0.21%)显著低于五产前检查组(2.11%,P0.005);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14。1996年实施的中美预防神经管机型合作项目监测结果显示,无论高危组产孕妇还是非高危组产孕妇,随着产前检查

7、次数的增加,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围产儿死亡率为产检组(59.8)是产检5次组(7.27)的7.9倍。因而,增加产前检查次数是减少围产儿死亡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2我国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研究现状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异。在发达国家存在过度利用,国外的有关研究也提出过产前检查带来的问题16,而发展中国家,尤其在我国农村地区却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等的限制而出现明显不足的现象。我国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产前检查各项指标均存在很大差异,农村明显落后于城市,西部明显落后于东部。我国199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显示,城市孕产妇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6.42次,孕12周初检率(早孕检

8、查率)为80%,产前检查率(检查5次及以上)为64.12%,农村地区以上指标分别为3.22次、65.62%和25.97%17。另有资料表明,2001-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妇女早孕检查率及产检次数符合率(5次)分别是78.5%、70.2%、65.7%和80.5%、58.1%和52.9%18。西部地区妇女中,超过13不做产前检查,以农村、少数民族、文化程度低的妇女产前保健最为薄弱,远低于全国农村的平均水平19。从我国30年来孕产期保健服务的研究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孕产妇检查比例逐渐提高。但依然存在产前检查开始时间较晚、产前检查次数较少、产前检查项目不完全等问题,特别是最近几年,产前保

9、健利用各项指标提高不大。据1993-2003年间我国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显示,城乡早孕检查率及城乡产前检查前次数符合率均有明显上升,农村的早孕检查率10年上升了3倍多,产前检查上升了了2倍多。但进展存在不平衡,产前保健利用各项指标的提高主要哦在前5年取得的,吼年进展不大,从1997年城市妇女孕早期检查率73.1%下降到3003年的69.8%,产前检查次数符合率几乎没有提高(1997年和2003年分贝为56.9%和57.7%)20。另据文献报道,孕龄妇女的产前检查率1997年为74.82%。2001年为79.50%,增加较小。目前,国内开展了很多产前保健的研究。研究主要包括三大类 :以国际合

10、作或国内的妇幼卫生项目为基础的评价性研究18、20;以常规妇幼卫生报表和孕产妇死亡检测资料的定量研究11、13;以医院为基础的调查分析14、15。从亚牛设计及评价模式看,有对产前保健利用状况横断面调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19,23,24;也有对妇幼卫生项目实施前后的比较21,22。从定量研究的方法看,多采用单因素分析,也有部分采用多因素分析,常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3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回顾现有研究,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其产前保健水平不同外,影响产前保健服务能否被利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3.1孕产妇及其丈夫的人口学相关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被相当多的

11、研究认为是影响产前保健质量的重要因素18,19,22,而受教育程度往往是与妇女保健知识的多少和对孕产期保健观念联系在一起的。文化程度高,有主见,并且具有一定保健知识的妇女和重视孕产期保健,表现为主动进行产前检查。部分文化低,没有主见,缺乏保健知识并受传统思想影响的妇女,则不重视孕产期保健。不做产前检查的妇女主要原因是认为不需要做货根本不知道做20,24。丈夫文化程度高的妇女产前检查率高,说明丈夫的生育观会左右妻子对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24,26。民族:汉族妇女产前检查率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妇女,西部农村汉族妇女的产前检查率是少数民族妇女2.37倍23;少数民族中,维族的孕产期保健质量较其他少数民族

12、好23,26;在城乡妇女中,丈夫为汉族的孕产妇产前检查率均高于丈夫为少数民族者24。3.2家庭经济水平有多项研究发现孕产妇的家庭经济水平对孕产妇产前检查率有明显影响20,23,26,还有研究认为,当地的经济水平(乡人均收入)对产前检查率也有作用22,24。随着农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其产前检查率也有明显上升趋势26。经济原因并不是交不起几元钱的检查费,而是来回坐车、住宿、吃饭要花费很多钱27。3.3孕产妇年龄及现有子女数一些研究发现,孕产妇年龄越大,产前检查次数越少,随着妇女生育孩子次数的增加,其接受3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率呈下降趋势23,24,26。一方面,年龄大的孕产妇多为经产妇,把生育看成生

13、命的自然现象,相对减少了初孕妇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较多子女的孕产妇,由于经济原因或者孩子需要照顾,繁重的家务和农活使孕妇没有时间去检查,就限制了经孕妇的产前检查次数。3.4 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直接冲击人们传统的生育观念,贴别是在农村,计划外超生战友相当一部分比例,没有产前检查的孕产妇约有40%是计划外生育25,27,为逃避计划生育部门的检查,选择不去医院产检或分娩。综上所述,以上资料在了解产前保健现状和影响因素方面,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参考。但也有一些不足,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在一部分地区可以推广,但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这些结论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地区(妇幼卫生项目大多针对贫困地区

14、)名不同研究之间的可比性比较局限面对产前保健的影响因素很难做横向比较和较大范围的纵向比较。目前我们天津从2009年开始以率先启动了天津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实施孕产妇保健系统全市联网,这一举措的实施与干预,从源头加大了孕产妇保健服务的力度,有效降低了高危孕产妇的发生,避免了不良的围产结局。4参考文献1 Corla-Soto ,Bohadilla JL,&Notzon F,The Efectiveness of Antenatal care in Preventing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mid Low Birth Weight Due to Pret

15、em Delivery,Int J Qual Heahh Care,2006,22 (1):13-202 Fawcus S,Maternal Mortality In Zimbabewe .Stud Fam Plann,2006,27(6):3193 Hdlander D. Prenatal Benefits Impreove Birth Outcomes among Working Mexican Women. Int fam plan prosoect, 1997,23(4):94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tenatal Care Report of A

16、 Technical WorkingGroup Genera,1994,(4):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农村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办法(试行).198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城市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办法(试行).19897 洪金兰,刘 刚,高玉霞 et al.进一步降低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策略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4(9):562-5638 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研究协作会组.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年,29(9):514-5159 张 彤,吴艳乔,张 迅 et al.农村地区妇女孕产期保健干预效果评价.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5(4):

17、539-54210 王临虹,方利文.我国孕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4):193-19411 王晓平.影响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及围产儿保健工作要点.中国妇幼保健,2007,16(4):239-24012 Adene Fink ,Elicabeth M,Yano.Programs ;What the literature reveals. Obsterics&Gynecology,1992,80:867-87213 赵蕴芝,谈月娣.产前检查对孕产妇及围产儿保健作用分析.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16(8):397-39814 蔡兰娣.产前检查在围产保健中的

18、临床意义.中国优生遗传杂志,2000,7(1):74-7515 章斐然,诸 华,陆渊源 et al.产前检查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9,15(3):150-15416 Deborh S.Walker, Stephanie Day ,Conne Dirof et al.Reduced Frequency prenatal visits in mdwifery pravtice : attitudes and use .Joumal of Midwifery&WomenHealth,2002,47(4):269-27717 李小燕.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产前保健项目中间结果评价.中国卫生资源,2007,1118 赵凤敏,郭素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