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北学方程式-基础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 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镁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Mg+02MgO2B.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C02+Ca (OH)2=CaC0d +H0C. 用水的电解实验测定水的组成:2H22H2+O2D. 用胃舒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HCl+Al (OH)3AICI3+H2O2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 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 化学反应的快慢C. 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D. 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3右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围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
2、的是OOOO(O表示一种原亍,.表示另一钟原子)A.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D.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4如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A. 2H2+O2点燃点燃2H2OB. CH4+2O2点燃2H2O+CQC. 2CO+O22CO2D. H2+Cb:2HCI5在化学反应 A+3B=C+2D 中 4gA 与 10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gCo 若生成4gD,则需要 B至少多少 g()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 反应后物质 M 的质量为 13gD.若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10
3、0 克,如果再增加 20g 甲,则甲与乙可恰好完全反应A1gB25gC. 1.7gD. 5g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M ,N, Q,P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 段 时 间 后 ,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MNQP反应前质量(g)18 1 232反应后质量(g)X26 2 12C.反应中 N, P 的质量比为 5: 4D.物质 Q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7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在试管中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随着反应的发生,纵纵坐标表示A.高锰酸钾的质量B.固体物质的质量C.氧气的质量D.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二、多选题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X、Y Z、W 在一
4、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 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物质XY Z W反应前的质量205 2 37反应后的质量待测 352 12A.物质 Z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待测物质的值为 15C.物质 Y 定是单质反应中 Y、W 的质量比为 5: 69在 NaOH 和 Na2CC3的混合物 9.3g 中加入一定量的 10.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生成 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产生5.0g 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题中的一定量是 7.3gB. 反应共产生 11.7gNaClC. 如用 10%的稀盐酸将 5.0g 沉淀溶解,则所用稀盐酸的量与题中的一
5、定量相等D. Na2CO3消耗的稀盐酸比 NaOH 消耗的稀盐酸多10.由某物质 R 和 NazSQ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11.65g,经试验,该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滤液呈碱性.加入稀盐酸中和滤液,当加入 146g5%的盐酸时溶液恰好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根据题意可以确定 R 物质为 Ba (OH)2B. 依据白色沉淀的质量为11.65 克可以推出 R 物质的质量为 8.55 克C.依据消耗盐酸的质量可以求出R 物质的质量为 17.1 克D.依据题意 R 物质的质量应该为 25.65 克11.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某化学反应,测量反应前(t0)、反应
6、中(h)、反应后(t2)三个时刻甲乙丙丁 4 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得到质量分数分布图分别如下:甲40%21%D.若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100 克,如果再增加 20g 甲,则甲与乙可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F 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中,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B. t1 时刻,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5:7C.若丙是 Cu, 丁是二氧化碳,则甲、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反应中12. 在一定条件下;置于密闭容器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再冷却到室温,密闭容器中 的气态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质量比为 1 : 8 的 H2和。2B 质量比为 3:4的 C 和 02C.质量比为 1 : 6 的 S 和 02
7、D.质量比为 7: 4 的 C 和 0213. 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发生偏转的是()A. 1.8g 铝粉和 1.8g 铁粉B. 4.2 碳酸镁和 2g 硝酸银C. 5.6g 铁粉和 5.6g 锌粉D. 10 碳酸钙和 5.6g 氧化钙三、填空题14. 如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结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朗o郎子 1上述物质种产生温室效应的物质是 _ (填化学式,下同),和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物质是_ ;2根据以
8、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_;A. 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C. 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3图中“80”表示的物质属于 _ (选填序号);a. 单质b. 氧化物c 化合物d.混合物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1mol 氮气分子约含有 _ 个氮原子。15.图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示意图。(1)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_ ;(用化学式表示)(2)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D.若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100 克,如果再增加 20g 甲,则甲与乙可恰好完全反应16.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生的反应表达式为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则生成的有机物中一定含 _ 元素,
9、可能含 _ 元素.(填元素符号)17.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基本观念中最基础的部分,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应掌握的重要思维方法.点燃从定量(宏观、微观)的角度对化学反应 2 出+02“2H2O 进行描述(各答出一项即可): 宏观.微观_ .18.为测定某地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向装有lO.Og 石灰石样品的烧杯中,加入 47.2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 下表:(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且难溶于水)时何/miniiht3UbU56.756*255.755.255.055.0求:(1)_ 最终生成
10、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2)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9.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傕化剂(1)N2+H:2為温高压|NH3(2)C2H6+O2点燃CO2H2O(3)通电AI2O3Al+O2f(4)GH12O6+O2 *CO2H20四、实验探究题20.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_ (填数字序号)元素的种类 物质的种类 原子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2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_FeS2+.S02+_ Fe2O3(3 )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四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并在实
11、验前后分别测定装置的总质量。A、B、C、D 四个(1 )上述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_(填实验 1”或实验 2”。(2)上述实验方案中,指出不合理的方案(填实验 1”或 实验 2”并说明原因 _22.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一定条件下,A 和 B 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C 和 D。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完成下列各题。(2)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其中 N 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改变(选填是”或不是”。)(3) 参加此反应的 A 和 B 的分子个数比为 _ 。答案一、单选题1. 【答案】B【解析】【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
12、式应为点燃2Mg+O22MgO. 实验中观察到 B、C 实验前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某同学认为B、C 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你帮助分析他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C中的现象是 _ 。而 A、D 实验天平不平衡,其中_,A 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 _。五、综合题2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 2 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 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实验2B、 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C、 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 氢气、氧气后面没有标注f,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2O通电2H2T+O4.D、 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3HCI+AI(0H)3 AICI3+3H2O.故选:B.【分
13、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 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f和J的标注是否正确.2. 【答案】B【解析】【解答】A、可以获得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说法正确,A 不符合题意;B、 无法获得化学反应的快慢,无法得知,故B 错误,B 符合题意;C、 可以获得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说法正确,故C 正确,C 不符合题意;D、 通过化学方程式各种物质前面的计量数,可以知道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粒子个数比,故D 正确,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的信息为: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14、比;各化学式的计量数等信息.3. 【答案】D【解析】A、反应前的两种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反应后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故 A 正确;B、 反应前后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间隔;故 B 正确;C、反应前与反应后中间的图明确表示出分子再分成原子的过程;故C 正确;D、 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而本反应前的两种物质全部为单质,该反应一定不是置换反应;故D 不正确;故选 D.4. 【答案】C【解析】【解答】解:A、该反应中是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与图示反应不一致,故错误;B、 该反应中化合物的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的5 个原子构成,与图示反应不一致,
15、故错误;C、 该反应是化合物一氧化碳的 2 个分子与一个氧气分子生成两个二氧化碳分子,与图示反 应一致,故正确;D、 该反应中是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与图示反应不一致,故错误.故选 C.【分析】根据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分析,该图表示 2 个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与 1 个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发生反应,生成 2 个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据此回答问题即可5. 【答案】D【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A+3B=C+2D 中 4gA 与 10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6gC,则生成 D 的质量为:4 克+10 克-6 克=8 克,若生成 4 克 D,为原来生
16、成 D 的二分之一,则需要 B 的质量也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则需要 B 的质量为 5 克。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个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6. 【答案】 A【解析】 【解答】 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所以 18+1+2+32=X+26+2+12,因此 x=13g; M、P 质量都减少,是反应物;N 增加,是生成物; Q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或杂质.M 反应掉了 18g- 13g=5g, P 的反应质量为 32g - 12g=20g, 生成的N 的质量为 26g- 1g=25g.数据可以如下处理:物质MNQP反应前质量
17、(g)181232反应后质量(g)X=1326212质量变化-5+250-20A、 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而不是分解反应,故A 错误;B、 反应后物质 M 的质量为:18g- 5g=13g,故 B 正确;C、 反应中 N、P 的质量比为:25g : 20g=5: 4,故 C 正确;D、 物质 Q 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D 正确; 故选:A.【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X 的值,再根据化学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结合表中数据进行分析.7. 【答案】B【解析】【解答】解:A、加热高锰酸钾会生成氧气,同时固体的量会不断变小直至
18、反应结 束,高锰酸钾的质量变为零,固体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质量不会发生变化,该量的变化与图象不相符;B、 加热高锰酸钾会生成氧气、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所以随着加热的不断进行固体的质量不 断减小,直至反应结束后只剩下锰酸钾与二氧化锰,该量的变化与图象相符;C、 加热高锰酸钾会生成氧气,氧气的量应该是先上升而后不变,所以该图象不能反映此变 化;D、 锰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无变化,但反应的固体质量不断变小,所以锰的质量分数会不 断的变大,所以该图象不能反映此变化;故选 B.【分析】首先必须确定该图象的纵坐标反映的量是先下降后不变,据此对选项进行分析即可;二、多选题8. 【答案】C,D【解析】【解答】A、
19、由图可知,物质 Z 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所以物质Z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选项不符合题意;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物质X 的质量=20g+5g+2g+37g-35g-2g-12g=15g,则待测 物质的值为 15,选项不符合题意;C、 由图可知,物质 X、W 的质量在反应后减少,属于反应物,物质Z 的质量不变,物质 Y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化合反应,物质 Y 作为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应该属于化合物,不能是单质,选项符合题意;D、反应中 Y、W 的质量比为(35g-5g ) : (37g-12g) =6: 5,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20、即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 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或不参与该反应;根据质量关系,该反应是:W + xTY25 克 5 克 30 克根据以上的分析判断选项即可,要注意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则Y定是化合物。9.【答案】B,C【解析】【解答】设生成 5.0g 沉淀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则:CO2+Ca(OH)2=CaCC3j+H2044100 x5.0g44 _ 100根据:解得 x=2.2g,设生成 2.2g 二氧化碳时,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a,需要氯化氢的质量为 b,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cNa2CQ+2HC 2NaCI+H2O+CQf1067311744abc2.2g1067
21、311744ci b c一狂解得:a=5.3g, b=3.65g, c=5.85g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9.3g- 5.3g=4.0g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d,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eNaOH+HCI=NaCI+HO4036.558.54.0gde4058,5他一dPd=3.65g, e=5.85g艮63計A、 加入的 10.0%的稀盐酸的质量为=73g,故 A 错误;B、 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5.85g+5.85g=11.7g,故 B 正确;C、 由方程式:Na2CO3+2HC2NaCI+H2O+CQf,CQ+Ca (OH)2 CaCQJ+HO,CaCQ+2HCI CaC2+CQf+
22、H2O,可知 2HCICQCaCO2HCI, 10%的稀盐酸将 5.0g 沉淀溶解,则所 用稀盐酸的量与题中的与碳酸钠反应所需的量相等,故C 正确;D、 根据计算可知 Na2CQ 消耗的稀盐酸与 NaOH 消耗的稀盐酸相等,故 D 错误. 故选:BC.【分析】根据生成碳酸钙的质量, 可以求解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通过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求解碳酸钠和氯化氢的质量;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9.3g -碳酸钠的质量,进一步求解所需氯化氢的质量和生成氯化钠的质量,进行分析.10.【答案】A,C【解析】【解答】解:由方程式 Ba (OH)2+Na2SO4=BaSQJ+2NaOH HCI+Na
23、OH=NaCI+HO 可得:Ba ( OH)22HCI17173x146g x 5%17173T一x=17.1g答:物质 R 即氢氧化钡的质量为 17.1g;A、根据题意可以确定 R 物质为 Ba ( OH)2,正确;B、 依据白色沉淀的质量为11.65 克可以推出 R 物质的质量为 17.1g,错误;C、 依据消耗盐酸的质量可以求出R 物质的质量为 17.1 克,正确;D、 依据题意 R 物质的质量应该为 17.1 克,错误;故选 AC.【分析】常见的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和氯化银,此白色沉淀为 R 和硫酸钠反应生成,故为硫酸钡,滤液呈碱性,可推知R 为碱,故 R 为氢氧化钡.要求氢
24、氧化钡的质量,需通过计算分析题意氢氧化钡都参与了哪些反应.11.【答案】B,C【解析】【解答】由反应前(to)可知,丁的质量分数=1-21% -22 % -40% =17%。由反应后(t2) 可知,乙的质量分数=1-54% -39% =7%,甲的质量分数为0。参加反应的甲、乙、丙、丁的质量比为 40 %: (21 % -7 %) : ( 54% -22 %) : (39%-17 %) =20: 7: 16: 11。由图可知,甲、 乙质量分数减小,属于反应物,丙、丁质量分数增大,属于生成物。A、由分析知,该反应中,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不符合题意;2B、由图可知,t1时刻,甲反应了二分之一,故
25、乙消耗的质量分数为(21 %-7%)X=7%,故 t1时刻,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0%: ( 21% -7%) =10: 7,符合题意;质量比符合要求。但此时甲、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D、若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 则反应前甲、乙质量比为( 意。故答案为:BCo【分析】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是催化 剂或不参加反应,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题中选项12.【答案】B,D【解析】【解答】A、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关系为ICuO+Cc、若为碳还原氧化铜,则|左门L22Cu,160 : 12丰20 7,质量比不符合;若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则CuO +
26、CO SO 28Cu +CO,80: 28=20: 7,1 : 1,符合题意;100 克,则甲的质量为 40g,乙的质量为 21g,再增加 20g 甲,40g+20g) : 21g=20: 7,所以甲与乙可恰好完全反应,不符合题2H?+ O2恵想2H2O4321S恰好完全反应且生成物不是气体,选项不符合题意;B、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关系为c + on ca123238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关系为2 CO24?234可知质量比为 3: 4 的 C 和 02,恰好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种物质,且为气体,氧气无剩余,选项符合题意;C、 硫和氧气反应生
27、成二氧化硫,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关系为s +so.323211质量比为 1 : 6 的 S 和 02时,氧气有剩余,所得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化合物,选项不 符合题意;D、 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关系为C + OhCCh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关系为2 CO24?23斗可知质量比为 7: 4 的 C 和 02,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种气体,碳固体剩余,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D。【分析】先写出四个选项中存在的化学方程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物质之间恰好完全 反应时的质量之比,然后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3.【答案】A,D【解析】【解答】解:A、5
28、0g 7.3%的稀盐酸中 HCI 质量=50gX7.3%=3.65g50g 7.3%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消耗金属铝和铁的质量分别为:2AI 6HCI54219m (Al)3.65g54_ZJJ219=335解得:m (Al) =0.9gFe2HCI5673m (Fe) 3.65g56 nr解之得 m(Fe) =2.8g则金属铝未完全反应,铁不足,所以消耗盐酸量不同,放出氢气质量不相等;B、硝酸银与盐酸反应不产生气体,因此增加的质量即为加入的硝酸银溶液质量 而 MgC03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MgC03C0284444.2g m (C02)844為五二万T解之得 m (C02)=2.2g所以加
29、碳酸镁后烧杯质量增加质量为4.2 - 2.2=2g,所以天平仍然平衡.C、 50g 7.3%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消耗金属铁和锌的质量分别为:Fe2HCI5673m (Fe)3.65g56 nr71 = 53*解之得 m(Fe) =2.8gZn2HCI6573m (Zn) 3.65g65 _ m73解之得 m (Zn) =3.25g则金属铁、锌均与稀盐酸没有反应完,盐酸少量,反应放出氢气质量相等;等,天平平衡;D、 50g 7.3%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钙的质量分别为xCaCO 2HCI10073x 3.65g100 _ H7T=L65?x=5g,碳酸钙过量,生成的气体由5g 碳酸钙生成,544则
30、生成的 CQ 的质量为-=2.2g,烧杯质量增加了 10 - 2.2=7.8g而氧化钙和盐酸反应不放出气体,所以增加5.6g,所以天平不平衡.故选 A、D.【分析】因为加入的盐酸质量相等,所以需要判断两端加入一定量物质后增加质量是否相等,增加质量相等时天平能仍然保持平衡,不相等时天平发生偏转. 可根据化学方程式, 借助关系式和差量法进行分析比较.三、填空题14. 【答案】CO2; CO; BC; be; 2NO+2CON2+2CQ; 1.204X10【解析】【解答】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2NO+2CON2+2CQ。上述物质中产生温室效应的物质是 CQ ,和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物
31、质是 CO。A.反 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B.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该反应 不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C.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Co“80”表示的物质是 CO2,属于化合物、氧化物,故答案为:be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CON2+2CO2,1mol 氮气分子约含有 2mol 氮原子,1.204X104个氮原子。【分析】由反应的微观图写出反应方程式,再利用方程式进行解答。 利用微粒的构成判断物质的类别,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
32、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15. 【答案】(1) H2O(2) 2Na+2H2O=2NaOH+H4【解析】【解答】(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化学式是:也 0;(2)由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示意图可知,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zf。【分析】(1 )根据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分析;(2 )根据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分析。16. 【答案】C、H; O【解析】【解答】解:根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生的反应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因为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C、H、O 三种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也应该有这
33、三种元素,故可判断生成的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答案为:C H, O.天平失去平衡;2g;加入金属质量相【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17. 【答案】每 4 份质量的氢气与 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36 份质量的水;每 2 个氢 分子和 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 2 个水分子【解析】【解答】解:依据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从宏观物质的质量关系可以体现: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 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 份质量的水;质量之比为 H2:O2:H2O=1:& 9;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
34、变等;从微观结构的情况可知:每2 个氢分子和 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 2 个水分子;分子数之比为 2: 1 : 2;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都没发 生变化等;故答案为:每 4 份质量的氢气与 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 份质量的水;每 2 个氢分子和 1 个氧分子反应生成 2 个水分子.【分析】依据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从宏观物质的质量以及微观结构的数量关系分析解答 即可.18. 【答案】 (1) 22(2 )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Q+2HCI=CaC2+H2O+CC2f10044x2.2g100 / X =44/ 2.2gX=5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5g/ 10gx1
35、00% =50%答:略【解析】【解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那么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与碳酸钙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碳酸 钙的质量。(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10g+47.2g-55g=2.2g【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可以得到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9. 【答案】1; 3; 2; 2; 7; 4; 6; 3; 4; 3; 1; 6; 6; 6【解析】【解答】(1)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
36、平,以氢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氢气、氨气 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3、2,最后调整氮气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1 .(2) 本题可利用 定一法”进行配平,把 C2H6的化学计量数定为 1,则 O2、CQ、H2O 前面的7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同时扩大 2 倍,则 C2H6、O2、CQ、H2O 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2、7、4、6.(3) 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氧化铝、氧气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最后调整铝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4.(4) 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 GH12O6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贝 U O2、CQ、H2O 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6、6、6.故答案为:(1) 1、3、2;(2) 2、7、4、6; (3) 2、4、3;(4) 1、6、6、6.【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进行配平即可;配平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 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试验器材销售合同范本
- ESG绩效评估方法与案例解析
- 网店租凭合同范本
- 流式代测合同范本
- 跑车租赁汽车合同范本
- 企业内部培训计划表及效果评估方法
- 产品包装工艺与材料面试要点
- 共同经营驾校合同范本
- SAP生产模块顾问岗位团队协作管理
- 北交所求职经验分享金融行业求职实战案例解析
- 超高效时间管理课件
- DB3401∕T 288-2023 园林设计规范
- 掐丝珐琅教学课件
- 地铁培训课件模板
- 陕煤集团奖金管理办法
- 肩关节疼痛的诊断与治疗
- 工会购买服务管理办法
- 常见危急值及护理要点
- DB32T5119-2025《锂离子电池工厂生产安全技术规范》
- 中储粮(宁德)直属库有限公司仓储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多普勒效应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