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工业厂房测量施工专项方案_第1页
大型工业厂房测量施工专项方案_第2页
大型工业厂房测量施工专项方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编制依据1.1 无锡山水创意产业有限公司 - 拆迁企业安置用房总承包合同1.2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3 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 (3221-2009 )1.4 施工图纸1.5 业主提供的控制点2 、工程概况2.1 本工程位于海南岛西端, 乐东县尖峰岭山脚下, 北距海口市 278 公里, 东 南距三 亚市 88 公里,东距乐东县城 70 公里,距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约 80 分钟 车程。西线高速和 225 国道从基地东面穿过。海南龙沐湾二期开发高层公寓 与地下车库工程包括五栋高层公寓和一个半地下停车场部分。我公司承接 G04 、 G05 和 P03 地下车库, G04 号、 G05 号为

2、18 层高层公寓楼和地下室, P03 独立 地下室车库为一层。 G04 、G05 公寓功能均为公寓,地下一层为六级人防,平时 为非燃品库房。地下车库内部分设置设备机电用房。G04 、 G05 建筑面积均为25606仃。室外地面以上结构高度(坡屋顶建筑檐口高度)为 59.96m,结构形 式为剪力墙结构,建筑结构基础采用预应力桩基础。3、施工测量准备3.1 对使用的测量仪器(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等)进行鉴定、校核,送 检合格。3.2 核定使用的量具(钢尺、卷尺) 。3.3 校核定位依据(红线桩、建筑物角点桩与水准点) 。3.4 了解设计意图,审核施工图纸,并对图纸中轴线、标高、轴线尺寸等数据进行

3、计算、核查。3.5配备具有上岗资质的专业测量人员和验线人员。3.6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配备相应的测量仪器如下:序号仪器名称型号精度数量1拓普康全站仪102N±2 ±(22)1套2经纬仪02±2 1台3激光垂准仪31/400001台4水准仪32±1.51台5塔尺5米2把6钢尺50米1级1把7对讲机6103公里(使用范围)4台4、对测量放线的基本要求4.1由于本工程建筑跨度和单层高度较大,结构横竖向偏差直接影响工程受力情况,故施工测量中要求轴线控制精度要高,测点要准。4.2对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桩点、 水准点进行复核,复核合格后办理移交手续, 由总承包方、业主、

4、监理以与移交单位共同签字确认,根据测量方案布置结构施 工用轴线控制桩、水准点,并作好保护。4.3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根据复测完的导线点,一次性建立统一的 平面施工控制网,定位放线施测完后要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方可申请主管部门验 线。测量记录应做到原始、正确、完整,计算要求依据正确、方法科学、严谨有 序、步步校核、结果正确。4.4 了解设计对测量放线精度的要求,提高测量精度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 的范围之内,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依据。4.5 布网原则:“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以高精度控制低精度。控制点要选在硬度大、安全、易保护的位置,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分 布均匀。4.6 控制点引测根据城市

5、基准点引测 3 个控制点,并测定高程作为工程定位 放线依据。4.7 测量放线的基本准则4.7.1 明确为工程服务,对工程负责的工作目的。4.7.2 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4.7.3 严格审核测量起始依据的正确性, 坚持测量作业、 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 的工作方法。4.7.4 测法科学、简捷、精确合理相符的工作原则。4.7.5 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向监理报验验线的工作制度。5 、工程定位、主轴线现场布控5.1 工程定位本工程定位依据江苏省测绘院提供的建筑角点桩位进行该工程的平面位置确 定,并对各角桩进行角度、距离的检查、闭合、调整。为了在今后施工放线中对 各轴线能够方便控制和运用,在施工

6、现场将该工程的各轴线进行埋桩控制,控制 点、桩点和标记各角、边检测均应满足规程中的精度要求,允许误差 1/10000 。5.2 控制网布设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依据工程测量规程进行控制网布设。本工程基础施工 时采用外控法,每栋楼设控制轴线 4 条,为保证控制线的准确性,把控制轴线都引 测到牢固的钢管桩上。主体施工设采用内控法,每栋楼设控制轴线 8 条,使用轴线平移法。控制桩 设置在安全、易保存位置,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上结构施工测量外控制网布置 图 (详见附图 )。6、基础部分轴线测设6.1 基础部分轴线测设根据施工现场布置的平面控制桩点进行, 利用经纬仪进 行投测定位,并复测闭合检查以满足精度

7、要求。根据施工流程、工序分阶段地对 工程进行轴线控制投测,当基础垫层浇筑完后,再将各主要轴线、边界线、墙宽 线和柱定位线位置测设出来,并以墨线的形式在垫层面上弹出各轴线、轴线结构 外皮线以与结构外皮的 0.5m 控制线,作为基础结构模板的支设依据;钢筋绑扎 检验完毕后,再将控制线投测到钢筋上,并作好标记,作为对模板支设的复检与 插筋的依据。施测中必须严格保证精度,严防出现错误。6.2 轴线投测完毕后,首先要检查各主轴线控制点,用经纬仪检查各轴线的 投测位置,然后再实量各轴线的相对位置,以防控制轴线出现偏差,验线时应检 查垫层顶面的标高,经检查无误后方可交付施工使用。7、基础部分高程控制7.1

8、根据测绘院提供的水准点使用水准仪进行闭合线路的观测,将高程引测至施工现场,并根据闭合允许差土 12 VL ( L为水准路线总长千米)进行平差调 整,在工程南侧临建房、东侧、西侧围墙上布设三个水准点作为该工程的高程控 制与沉降观测的依据,并施工一层对现场的三个水准点进行校核,保证准确。7.2本工程土方幵挖施工时,测量人员应与时把临时标高桩施测在土壁或坑底,特别是接近标高底部1m深时,必须昼夜配合,以免土方超挖。8、主体结构施工测量放线8.1当本工程施工到土 0.000m以后,随着结构层的升高,将首层轴线逐层向 上投测用以作为各层结构放线的依据。8.2受本工程施工场地的局限,土 0.000m以上部

9、分改为内控法。内控基准点 的布设:在建筑物首层测设室内控制网,基准点设在距各轴线平移1.0m后的交叉点上,用激光垂准仪竖向投测,以保证竖直投测精度,布设基准点时要注意尽 量避幵混凝土墙柱。具体详见附图主体结构阶段内控示意图。8.3内控基准点埋设方法依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来布设。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0 X100钢板用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脚与板筋焊牢, 基准点要保 持通视,严禁堆放杂物以避免破坏原有测设的控制基准点。在每层楼面基准点处 均预留200 X200与首层控制点相对应小方孔洞(洞口处用砂浆作成20的防水斜 坡)以便于基准点的竖向投测内控点埋设及保护示意图8.4在浇筑上升的各层楼

10、面时使用激光垂准仪由首层作为基准点直接向各施 工层投测,投测后用经纬仪和钢尺检测该控制点是否有误差,并对误差情况进行 适当调整后方可作为该层放线的依据。8.5建筑物控制网轴线的精度等级与测量方法依据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 测规程(3221-2009 )执行,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等级适应范围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二级框架、高层、连续程度 般的建筑+12 1/150008.6内控基点竖向投测将激光垂准仪架设在首层平面控制基准点上,接收靶放在投测楼层面的相应预留洞。投点作业应按以下步骤操作:调置仪器对中整平后, 启动电源使激光垂准仪发射出可见的红色光束,投测到接收靶上,用对讲

11、机上下配合指挥上方查看,红色光斑点调整激光束得到最小光斑,把光斑移至接收靶的“十”字交点上,仪器水平度盘指向00 °在激光接收靶上定出第一点(图 a)。由于仪器本身存在误差,投测所发射的激光束可能不垂直,须将仪器转动360 °,仪器平转180。,在激光接收靶上定出第二点(图 b);仪器再转90 ° 和270 °位 置,在激光接收靶上定出第三点和第四点(图c、d )。检查投点位置正否,取四点的中心点作为最后点位。控制点投测完毕后,通知上方,保护标志。要求 确保接收靶的最终位置不变,依次投测下一点,激光点距接收靶上的直径允许偏 差±1.5,当由外部

12、控制向建筑物内部轴线投测不应超过3o8.7每层内控点竖向施测完毕后,都必须进行检查校核(即边长、距离和角度), 符合规范后才能进行细部轴线的放线工作。f激光接收靶4层楼板''r3层楼板预留孔洞(200*200)/2层楼板激光束1 11层楼板/r .激光垂准仪天顶法投点示意图投点作业步骤示意图9、主体结构施工高程测量9.1、高程控制网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由测绘院设置的水准点引测现场围墙上 标记注明土 0.5m标高,现场水准点布置数量为 3个,以便于相互校核和满足分段 施工的需要。9.2、现场水准点精度与测量方法,根据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3221-2009 )高程控制网拟采用

13、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9.3结构施工中的楼层标高控制对场内设的水准点在施工过程中每隔两个月需联测一次,以作相互核检,对检测后的数据仔细计算,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结构楼层标高控制与测设方法。在首层平面易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布 设基本传递咼程点,用32水准仪往返测,以便检验和纠正。当施工层墙柱钢筋绑 扎完与墙柱拆模后,在墙柱上测设相对该层1.000m标咼弹好墨线,并用红色油漆在墙柱角处标记“ ”三角,并注明建筑标高,间距分布均匀满足结构施工的 需要,误差控制在土 2以内。高程传递选择高程竖向传递的位置,应满足上下贯通、竖直量尺的条件,主要结构、外墙、边柱等处。用水准仪根据首层+0.500m

14、标高线,用钢尺沿竖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划出整数水平线,各层的高程线均应由起始高程线向上直接量取, 当楼高大于1整尺段的高度时,须量测第二起始点,作为继续向上传递的依据,向各施工层传递上去的高程点,均不少于2处,取其较差的平均值作为该层抄平的基准(较差V 2),向上传递的高程点,所用钢尺应经过核定,尺身铅直,拉力 标准,并应进行尺长、温度改正。投测柱中线的方法:根据结构表面的柱中线,在下端立面上标示中线位置 然后用经纬仪或吊线法把中线投测到柱上端的立面上。10、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我项目进行的沉降观测只适用于本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结构安全参考,正 式沉降观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测绘单位测量

15、,观测点的布置,在结构施 工前必须有方案,结构施工中我单位可配合埋设观测点。10.1准备工作:本工程使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采用32型水准仪与配套使用的水准尺。10.2水准点的设置:沉降观测依据稳定良好的水准点进行,水准点考虑永久使用,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时以不转点为宜,为相互检查校对,专用水准点埋 设数量三个。测绘部门提供的高程点L004,D001点均可直接使用,直接引测到现场沉砂池侧面,水准点标高均为6M o10.3将水准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或者进行往返测量,其闭合差不得超过4 Vn(n为测段的测站数)o10.4建筑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依据设计要求,由专业部门进行布点与观测, 施工单位根据设计进

16、行埋设。10.5结构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可自行进行沉降观测,每增加一层观测Q次,在施 工期间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 ,应在停工时或复工前进行沉降观测,与时了解有无异 常现象发生。10.6 当结构发生大量沉降 ,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裂缝时 ,应立即向工程技术 负责人汇报 ,并应立即进行连续值班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10.7 沉降观测终止时间要以沉降观测量大小与沉降速度来确定, 并以月沉降 量不超过 2 毫米时,可以认为沉降基本稳定。10.8 、沉降观测注意事项 为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如实反映出建筑物观测情况,确保工程施工、使 用安全应做到五固定:(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2)固定使用水准仪与水准

17、塔尺( 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4)观测路线固定( 5 )固定的外界条件。10.9 沉降观测点成果整理沉降观测资料与时整理, 妥善保存作为该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一部分。10.9.2 整理沉降观测成果,计算观测的沉降量,前后次观测同点高差和累计 沉降量,并绘制出沉降观测日期沉降量将整个工程建筑物沉降观测资料提供给有 关部门存档。10.10 塔吊基础的沉降观测为保证塔吊的使用安全,增加塔吊基础的定期沉降观测。在塔吊基础四大角部位布置 4 个观测点,用红色油漆标明,具体沉降观测要求同上,观测过程发现 问题,立即上报技术部处理,确保安全后塔吊方可继续作业。10.11 施工电梯基础的沉降观测。11 、测量

18、过程质量控制11.1 测量人员要按施工进度和测量方案要求,安排现场测量放线工作,并作 好施工测量日志。11.2 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应根据规定进行检校维护、保养并作好记录, 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设备送检。11.3 本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必须符合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 3221-2009 )的精度要求。11.4 测量放线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检制”( 1)自检:作业人员在每次测量放线完成后立即进行自检,自检中发现不合 格项立即进行改正,直到全部合格,并填好自检记录。( 2 )复检:由施工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组织进行质量检查,发现不合格项立 即改正至合格。(3)交接检:由施工负责人或质量检

19、查员组织进行,上道工序合格后移交给 下道工序,交接双方在交接记录上签字,并注明日期。11.5 “三检”完成后,向监理报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12 、施测精度要求本工程测量精度要求按照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 ( 3221-2009 )执 行。见以下各表:普通钢尺量距的技术要求丈量相对中误差作业 尺 数丈量次数读疋次数估读()温度读至C)定线最大偏差()尺段高同尺各段或同段各尺的较差()差较差()1/100001-2221170103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等级每公里高差中的数中误差()仪器型号水准标尺观测次数往返校差、附合或环闭合差()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与已

20、知点联测环线或附合平地山地四等±5±1032双面往返往±20 VL± 6 V n注:L为附和路线或闭合环线长度(以计);n为测站点数建筑物基础放线的允许误差长度L、宽度B的尺寸(m )允许误差()L (B)< 30±530 V L ( B)<60±1060 V L ( B)<90±1590 V L ( B)±20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项目允许误差()外廓主轴线-长度(L)L (B) < 30±530 V L ( B)< 60±1060 V L ( B)< 90±1590 V L ( B)±20细部轴线±2承重墙、梁、柱边线±3非承重墙边线±3门窗洞口线±3高程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项目允许误差每层±3总咼H < 30m±5(H)30m V H < 60m±1060m v H < 90m±15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项目允许误差()每层3总高(H)H < 30m530m v H < 60m1060m v H < 90m1590m v H2013 .施工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