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讲、析与提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讲、析与提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机械运动考点剖析与能力提升全面介绍本单元的知识点和常见考点,对知识进行提炼和总结1.长度:长度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1) 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r)i、微米(卩m)、纳米(nm)等。1km=1(0m, 1m=10mm=10)a m=ldnm;1m=10dm=100cm(2)长度测量1)测量工具: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等。用 于精密测量的,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2)正确使用刻度尺a.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量程是指测量工

2、具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最小刻度 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如图(1)所示。b.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 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图(2)中“刻度尺怎样放置”);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如图(2)中“零刻度线磨损怎么办”),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如图(2)中“眼睛如何观察刻度线”)。d.记录数据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如1.5m、35cm等);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如图(3)所示,上图读数为3.80cm,下图读数为3.38cm)。知识点

3、概量程(30cm)图(1)刻度尺图(2)标尺的读取1卩 1【屮 III III1cm1i卩1)qii叫门玉_!TH|ii i|IHTIIIJIIIIIH|nl3-|iii图(3)刻度尺的读数3)长度的估测:在平时,大家应多积累生活方面的知识,估测物体长度也是生活积累的一个方面。如黑板的长度大概2.5m、课桌高0.7m、课本高30cm,篮球直径24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20c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等等。(3)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误差是不能避免的,通过提高测量水平、改进测量手段就能尽 量减小误差;但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

4、,或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 能够避免的,也是不该发生的。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精密度,测量环境变化和人为因素。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改进测量方法。2.时间:时间也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等。1h=60min=3600s(1h=60min)。(2)时间的测量常用工具是钟表、秒表。在现代生活中,通常用钟表测量时间,实验室和运动场常用 秒表测量时间。3.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 同的形式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

5、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 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选定的,衡量被研究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作为参考标准的物体叫 参照物。选取参照物并不一定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该物 体不动。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如:公路上行驶 的汽车,以路面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以车里的人或物品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以对方为参照物,他们是静止的(实际上, 它们相对于路面是运动的)

6、,这叫两个物体相对静止。4.运动分类(根据运动路线):曲线运动、直线运动。5.速度(1)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了S的路程,这个物体的运S动速度为:v(时间t用表示,路程用S表示,速度v用表示)。(2) 速度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m)和时间单位(s)组成,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m/s(读作米每秒)。速度的常用单位还有km/h(1m/s=3.6km/h)。(3)匀速直线运动: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快慢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

7、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运动方向、速度大小始终保持不变(如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4)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属于变速直线运动)。(5) 路程图像: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纵坐标表示路程(s),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4)所示。如果图像是一条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倾斜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由图可以看出甲比乙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长,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甲的速度大,乙的速度小。(6)速度图像: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速度时间图像(

8、v-t图像),纵坐标表示速度(v),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5)所示。图(5)速度时间图像甲乙丙甲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是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加速运动),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减速运动)6.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 上的平均速度。求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S(2) 公式:平均速度的公式是v(如:小明从家步行走到学校用时10分钟,已知小明家距学校t1500米,那么,小明上学的平均速度为2.

9、5m/s)。7.平均速度的测量:在生活、生产实际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测量也是物理学中常见的测量。S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是速度公式考点解析1.长度测量:长度测量,在中考中出现的考题较多,考查方向主要是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方法,目的 是考查学生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与读数,此类考题出现的概率较高,但很少作为一个考题出现,一般情况下 和其他测量结合在一起的较多。考题题型一般以填空题居多,选择题也有出现。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 也是中考中常见的考题,物体长度的估测是常考热点。典例一:(2019-宜宾)小明同学学习物理后,对以下一些数据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般教学楼每层楼高约为

10、3.3m;B.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300g;C.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6m/s;D.老师从教学楼一楼慢步走到四楼的时间约为5s【答案】Ao【解析】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教室高度在身高的二倍左右,故A符合事实;B十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故B不符合实际;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1.1x3.6km/h4km/h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老师从教学楼一楼慢步走到四楼的时,1s走两步,每层楼间隔约为20步,时间应为30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介绍本单元常见考点、考查方式和考题类型典例二:(2019-苏州)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_cm。cm 34 5b【答案】2.25

11、。【解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刻度尺的分度值(或叫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注意长度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从0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一定注意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端与3.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5.2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25cm-3.00cm=2.25cm。故答案为:2.25。2.时间测量:对于时间测量,常用仪器是秒表,在中考中出现对秒表进行读数的

12、题目出现概率不大, 个别考卷中也曾出现过秒表的读数问题,但很少。作为学习物理学最基本、最基础性的内容,对时间的概 念以及测量与读数方法还要要掌握的。典例三:(2019益阳)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物理量符合实际的是()。A.般情况下,教室内空间高度约为1.5m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C.一眨眼的时间约为2sD.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kg【答案】Bo【解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 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A、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教室内空间的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

13、由生活经验知,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B符合实际;C一眨眼的时间约为1s,故C不符合实际;D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0.15kg,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o3.误差: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误差的概念。学生应该知道什么是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 法。学生要清楚准确值和估读值,以及测量数据表示方法。对于误差的考题在中考试卷中也曾出现,但出 现的概率不高;但在进行复习中需要重视这个问题。4.运动的描述:是第一章机械运动主要知识点,也是中考考题中经常出现的类型,其主要考题有选择式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所占分值一般在1-2分之间。题和填空题两个大类,选择题出现更多。运动描述的考题一般有一

14、道题,主要考查运动的相对性,物体静止和运动的描述等知识点;考题所占分值一般在1分-1.5分之间。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有:机械运动、参照物,此类考题出现频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典例四:(2019-河北) 卫星是通过 _ 传递信息的,它从图中所示位置向近地点运行时势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站在地面上的人观察到同步卫星静止不动,选取的参照物-【答案】电磁波;减小;地球(地面)。【解析】本题以卫星为背景,考查了电磁波的应用、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及参照物的选择等,属 于基础性题目,比较简单。(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2)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

15、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 大;(3)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 物体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解答】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卫星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卫星从远地点运行到近地点时, 相对高度减小,所以势能减小,同时速度增大,动能增大。站在地球上的人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通信卫星与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觉得 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故答案为:电磁波;减小;地球(地面)5.速度、平均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也是第一章机械运动的主要内容

16、,同样也是本章的重要知识点。 在涉及到机械运动的中考题中,有关速度、平均速度的考题出现得更多,所以理解、应用速度概念显得尤 为重要。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有关计算,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有时也以简单计算题形运动的快慢主要知识点有:速度、平均速度和运动图像。(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要熟悉速度公式,各物理量的所表示的含义、单位以及速 度的物理意义。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2)平均速度: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的物理量。平均速度一定要和物体运动的路程或时间相对应,计算 平均速度也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个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运动图像:运动图像有路程图像和速

17、度图像两类,分别表示的是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速度随 时间变化的规律。运动图像在中考题中出现的概率很大,也是考查考生通过图像分析物体运动规律以及运 动类型的最直观、最便捷的方式。所以,学会读懂运动图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复习中切不可忽视。中考题型分析:运动的快慢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选择题出现更多,分值在2分3分之间。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运动快慢(速度)的理解,有的需要进行计算;填空题以计算为主。在解答此类 考题时,一定要注意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并要注意速度单位的统一。典例五:(2019-泸州) 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 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

18、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B.在0到瓦时间内,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C.在,至卜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D.在0到 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Co【解析】由图象可以得到甲乙的位置关系;时间一定时,不同物体运动速度与路程成正比;由图象可以得到甲乙在tl到t2时间内的路程关系;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何时间运动快慢都是相同的。此题考查了s-t图象的分析,根据图象确定物体运动状态,是解答此类问题的第一步。解:由图象知,A在t=0时刻,甲在“x0”位置,乙在“0”位置,所以两车不在同一位置,故A错误;B在0到ti时间内,所用时间相

19、同,乙通过的路程较大, 由公式v=知,乙车的速度较大,故B错误;C在ti到t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都是X2-X1,即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D在0到t2时间内,乙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图象不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而是折线),所以不是直以相同的速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C典例六:(2019福建)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2oCB.人的止常步行速度约为1m/sC.一层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10mD.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2N【答案】B。【解析】考查常见量估测,属于简单题。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C之间,故A错人正常一秒行走两步,大约一米,所以正常步行速度为

20、1m/s,故B正确;教室高度是普通中学生身高的2左右,故C错;一个鸡蛋质量约为50g,其重力约为0.5N。正确答案是B。6.测量平均速度:考题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如何设计并选择实验方法,实验中 对各物理量的测量等知识。有关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是实验探究类问题,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型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占分值一般在3-5分之间。虽然测量平均速度类的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涉及测量平均速度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属于常考热点。7.考点分类:本单元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常考热点刻度尺的读数与使用出现概率较高,考查考生正确读取长

21、度参照物与运动的相对性物体运动的描述,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出现频率很高平均速度简单计算、分析物体运动情况,常见题型是选择题运动图像通过运动图像进行计算和分析,常见题型是选择题平均速度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对平均速度计算或分析,常见选择题、填空题长度与时间的估测常出现在估测题中,和其他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在一起一般考点误差概念的理解出现概率较低,常作为一个题干出现速度的估测常出现在估测题中,和其他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在一起平均速度实验探究出现概率不咼,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冷门考点秒表的读数出现概率较低,主要考查考生读取时间速度单位换算出现概率较小,主要考查对运动速度及单位的理解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设计常出

22、现在估测题中,和其他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在一起选题为近三年的各地考题示例一:物理量的估测:(2019-甘肃武威)关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识, 下列数据符合事实的是()。A.个苹果所受重力约为-B.家用空调的电功率约为100kWC.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C【答案】A。【解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 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 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A、一个苹果的质量在120g=0.12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mg=0.

23、12kg 10N/kg=1.2N。故A符合实际;B家用空调的工作电流在5A左右,其功率在P=UI=220V 5A=1100W=1.1kW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m左右,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00卩m=0.1m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C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示例二:运动的描述:(2019-甘肃武威)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高铁已然成为一张有重量的“中国名片”。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这是以_ 为参照物。若列车时速为180kn/h,合_n/s。【答案】高铁;50。【解析】本题考查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4、、速度单位的换算,难点是要求不同速度单位的换算倍率。(1)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2)速度单位换算关系:1m/s=3.6km/h。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认为树木是运动的,选择的参照物是与树木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的高铁。列车速度:v=180km/h=180X.m/s=50m/s。故答案为:高铁;50。示例三:长度测量:(2019岳阳)下列测量仪器使用方法正确的是(中考示例D.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约为4C【答案】B【解析】(1)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

25、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由图可知物体的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物体另一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是物体的长度;(2)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之前,要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正 确的使用方法是: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 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3)用镊子夹取砝码;(4)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相平。【解答】A、图中所示刻度尺没有放正,故A错误;B图中温度计玻璃泡

26、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使用方法正确,故B正确;C用镊子夹取砝码,用手会腐蚀砝码,故C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相平,故D昔误。故选:B。示例四:速度与平均速度:(2019湖州)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象可知(A.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的长度C.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B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D.读取液体体积s-t图象如图所)。*1I*轉24*1A.两物体在:-.:秒时一定相遇;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答案】D。【解析】在分析s

27、-t图像时,图像是直线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的物体做变速运动;两 物体在某点相遇,说明物体的路程相同。【解答】在5s时,两物体的图像相交,说明两物体在5s时的路程相同,但不一定会相遇;故A、B错。由图像可知,甲物体图像是一条曲线,说明其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图像是一条直线,说明其做匀速直 线运动;故C错误,D正确。提升训练、以近三年各地中考试题为选材,提升学生对本单元考点的练习 jfI VPI- - - - - - - - - - - - - -、选择题1.(2019广西贵港) 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两年的初中物理学习,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学到了很多物理知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的

28、正常体温约为39C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7cm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220VD.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0g【答案】B。【解析】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C,故A不符合题意;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7cm,故B符合题意;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故C不符合题意;D.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D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2.(2019河北)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张纸的厚度约为0.1cm;B.正常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C.一支普通圆珠笔重约为2N;D.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约为4C【答案】Bo【解析】根据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可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

29、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 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 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A、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nn= 0.1m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m/s=18km/h,故B符合实际;C一支普通圆珠笔的质量约为10g=0.01kg,其重力G= mg= 0.01kgx10N/kg=0.1N,故C不符合实际;D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C,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o3.(2019苏州)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g;B.苏州地区6月份的平均气温

30、约为;C.一支全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mm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Mm【答案】Do【解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解:A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苏州地区6月份最高气温不到50C,所以平均气温远低于50C。故A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o一支全新2B铅笔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180mn左右。

31、故C不符合实际;D成年人步行的速度达5km/h=5xm/s1.4m/s左右;故D符合实际。故选:D4.(2019潍坊)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o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20dmB.潍坊市夏季高温约为40C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km/hD.本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kg【答案】Bo【解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 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潍坊市夏季气温较高,可以高

32、达40C,故B符合实际;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1.1x3.6km/h4km/h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200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5.(2018衡阳)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个乒乓球的质量约为3gB.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2mm 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答案】A。【解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 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A.个乒乓球的质量约为3g符合实际情况,故A正确;B.的步行速度约为1.

33、1m/s,故B错误;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70um,故C错误;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左右,故D错误。6.(2018-娄底)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测出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A.90km/h B.70km/h C.50km/h D.40km/h【答案】B。、s 2(KhrL【解析】由题意知,s=250m,t=10s,故汽车的平均速度v=20m/s=72 km/h,故B正确。tI Os故选Bo7.(2018-钦州)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的是()oA. 1.6m B.7.5dm C

34、.18cm D.70um【解析】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为18cmb故选Co8.(2019湖南邵阳)学校大课间操时,小明同学在跑道上向前做慢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蹬地的鞋底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后;B.小明看到跑道在往后退,是以小明为参照物;C.小明在匀速通过弯道时,他的运动状态不改变;D.小明在慢跑时对地面的压强等于他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答案】Bo【解析】A、小明向后蹬地时相对地面鞋向后运动,受到地面向前的摩擦力作用。故A错误。B跑道在往后退说明跑道是运动的,跑道和小明之间距离发生变化,所以可以以小明为参照物。故B

35、正确。C小明在匀速通过弯道时,他的速度不变,方向变化,所以小明的运动状态改变。故C错误。D小明无论是慢跑还是站立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小明的重力,所以压力不变,站立时受力面积是两只鞋 底面积,跑步时是一只鞋底的面积,受力面积不同,所以对地面的压强不同。故D错误。故选Bo9.(2019-泸州)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 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0hA.在二;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B.在0到 时间内,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C.在至卜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D.在0到 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Co

36、【解析】由图象可以得到甲乙的位置关系;时间一定时,不同物体运动速度与路程成正比;由图象可以得到甲乙在tl到t2时间内的路程关系;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何时间运动快慢都是相同的。此题考查了s-t图象的分析,根据图象确定物体运动状态,是解答此类问题的第一步。由图象知,A、在t=0时刻,甲在“x0”位置,乙在“0”位置,所以两车不在同一位置,故A错误;B在0到ti时间内,所用时间相同,乙通过的路程较大, 由公式v=知,乙车的速度较大,故B错误;C在ti到t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都是X2-X1,即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D在0到t2时间内,乙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图象不是一条倾斜的直

37、线(而是折线),所以不是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Co10.(2019潍坊)2019年4月,中国自主研发的600m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龙川”成功完成下潜任务。在某次下潜中,若从“海龙川”刚好浸没开始计时,到返回水面结束计时,下潜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忽略海水密度变化和“海龙川”的形变,下列对“海龙川”分析正确的是()oA.从开始到结束计时,共用时10mi nB.在13min,受到海水的浮力逐渐变大C.在46min,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在68min,受到海水的压强逐渐减小【答案】ADo【解析】(1)由图可知,从开始到结束计时共用时间;(2)潜水器从刚好浸没时

38、开始下潜到返回水面,在13min内潜水器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水的浮力变化;(3)由h-t图象可知在46min内潜水器的速度,然后判断其状态;(4)由h-t图象可知在68min内潜水器所处深度的变化,根据p=pgh可知受到水的压强变化。【解答】A、由图乙可知,从开始到结束计时,共用时10min,故A正确;B由题知,从“海龙川”刚好浸没开始计时,则在13min内,潜水器浸没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浮=卩gV排可知,其受到海水的浮力不变,故B错误;C由图乙可知,在46min内,下潜深度h不变,说明潜水器的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D由图乙可知,在68min内潜水器所处的深度逐渐减小,即潜水器在上浮,由器受到海水的压强逐渐减小,故D正确。二、填空题11.(2018安顺)小亮坐在火车上,透过车窗看到路边树木向后移动,他是以 _ 为参照物;火车进站时车体附近的气流速度很大,使车体附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