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学案及各课练习_第1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学案及各课练习_第2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学案及各课练习_第3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学案及各课练习_第4页
九年级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学案及各课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学案及各课练习 【学法导航】知识要点:1777年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提出化学反应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经拉瓦锡提出后,这一定律得到举世公认。质量守恒定律将使我们对化学的学习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展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遵守两个原则: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很多,最小公倍数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和常用的配平方法。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学法点击:本单元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质量守恒定律

2、”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作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内容的基础。第二部分“化学方程式”讲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这是本单元的中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a.他要求是在一个密闭的系统环境中;b.他只适用于化学变化的范围内;c.了解探究定律的几个实验;d.理解定律的微观解释;e.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定律进行解释;f.多思考,多观察,多实践,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问题。(2) 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入门的三种重要化学用语之一,掌握了它们才有可能学

3、好化学,其重要性可想而知。a.要知道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个原则;b.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c.化学方程式表示的三个意义;d.化学方程式的几种读法;e.化学方式的应用等等。(3)有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它是化学方程式在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具体应用。a.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b.带入化学方程式中的量必须是纯净物质的量,不能含有杂质。c.多思考,多和生产实际相联系,在生活生产实际中指导意义等。【资源链接】1、化学方程式点燃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以c+02=c02为例: 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即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量的方面:表示

4、反应物、生成物之间各微粒的个数比。即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点燃 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问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c + 02=co2 12: 32: 44 表示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注意:若化学式的前面有系数,则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系数的乘积之比。2、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只能在化学式前面配系数,不能改动化学式右下角表示原子或原子团个数的小数字或添加小数字;二是配平后的系数间应是最简整数比。 常用的配平方法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

5、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出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系数和该生成物的系数。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系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系数,直至配平。 (2)最小公倍数法:配平时找出方程式两边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相差较大的元素,找出其最小公倍数;进一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系数。 (3)奇数配偶法:看:找出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定:从含该元素原子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人手,进行配平;配:由已推求的系数配平其他化学式的系数,使两边各原子个数相等。(4)待定系数法:以不同的未知数代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武系数;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各元素的原子数目不变的原理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并以最小整数代表其中任一未知数而求得

6、其他未知数的数值;将各未知数的数值代人原化学方程式中。注意:配平时要先注意观察,如果反应中有单质,最后配单质中含有的元素(单质的化学式前面添加系数不影响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常见错误:常见错误违背规律写错物质的化学式客观事实随意臆造生成物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写错或漏写反应条件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质量守恒定律漏标或多标“”或“”符号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常见的错误 (1)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 (2)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这样就从根本上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3)相对分子质量或质量总和求错 例如2h20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为:2×(1×2+16)=2×

7、18=36;常见的错误算法是2×l×2+16=20(4)把不纯物质的质量直接代入方程式中进行计算,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指的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若题目中给出的质量为混合物的质量,应将其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然后再代入到方程式中进行计算。(5)把体积代入计算,如上所述,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为纯净物之间的质量比,而不是体积比,因此若题目中给出一种物质的体积,求另一种物质的质量,必须先利用物理课上学过的公式m=pv,将体积转化成质量,再代入计算。4、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质量守恒的定律的实验设计中,必须考虑到能将所有的反应物和所有生成物的质量包括在内,否

8、则会产生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的现象,表面上看起来好像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如在锥形瓶中将白磷点燃的实验中,如果玻璃管上没有系小气球,则反应过程中,锥形瓶中的空气以及反应中生成的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可能在受热的情况下逸出,外部的空气也可能进入锥形瓶内,导致反应前后装置的总质量发生改变。其次,要注意该实验装置,在锥形瓶的底部铺了少量的沙子,其作用在于防止白磷燃烧时放出的大量热,使锥形瓶底受热不均而炸裂。5、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盟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中煅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 但这一发现当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直

9、到1777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做了类似的实验,也得到类似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后来,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改善和提高,直到1912年,科学界才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6、分清相对分子质量和物质的实际质量 当题目中给出了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之比时,是指物质的一个分子之间的质量比,不包括系数;而如果题目给出的是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或各物质的实际质量(g),则是指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之间的比值。7、运用题给信息。书写陌生化学方程式 近年来在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和各省、市的中考试题里出现的信息题中,要求学生通过题给的信息写出并配平教材中尚未涉及的化学方程式的问题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应答此类题目

10、呢?首先应仔细阅读试题,在题目中找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所需的条件,正确地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并进行配平,配平时先观察,再逐一对不同的元素配平,注意把握这样一个技巧:单质中的元素最后再配平。 如下题: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是在400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用氨(nh3)把一氧化氮还原为氮气和水。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00 由题意可见,该题是要将一氧化氮这种有害气体反应掉,反应物为一氧化氮和氨气,生成物为氮气和水,反应条件为400,写出下面的反应式: no+nh3=n2+h20 400 观察该反应,可以发现其中氮、氧原子数已经相等,只要将氢原子进行配平即可,可以采

11、用最小公倍数法,最后配平氮原子,得到化学方程式为: 6no+ 4nh3= 5n2 +6h208、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过量的方法求得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由质量关系可了解反应中的过量问题。遇到过量问题时,必须首先分析哪种物质完全发生了反应,利用完全发生反应的物质质量进行计算。 判断物质是否过量的方法有:(1)观察法:看是否符合比例关系;(2)代人计算法:将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代人,求题给的另一种物质的质量。若求得的结果大于题给数据,说明另一种物质能完全反应;若小于题给数据,说明另一种物质过量。(3)十字相乘法: 2a + b=2c+3d 质量比: m n 题给质量: a b 若:n

12、15;a=m×b; 则a与b恰好完全反应; n×a>m×b; 则a过量,b完全反应; n×a<m×b; 则b过量,a完全反应; 即交叉相乘后,乘积较大的数所对应的正上方的物质过量。如上述第二种情况,正因为题给数值n偏大,导致nx q数值偏大,丽不是因为n偏大,因为n是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固定的数值。 同时,计算中要注意不能用过量的物质进行运算,而要用完全反应的物质。如上述第2种情况中,若需要求得生成的c或d的质量,应代人题目中给的b物质的质量进行求算。9、有关含杂质问题的计算方法 化学方程式表明了反应前后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13、这种质量关系是指纯净物之间的,即通过化学方程式的比例关系求得的数值,均为纯净物的质量;同理,我们在进行计算时,也必须代入纯净物的质量进行计算。这就需要用到纯净物和不纯物之间的质量换算:不纯物质量×纯度=纯净物的质量 将以上计算式进行转化,还可以求得不纯物的质量或求得物质的纯度,即在不纯物中,纯净物所占的质量分数。 不纯物质量=纯净物的质量/纯度; 纯度=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10010、有关过量问题的计算方法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反应中各物质是按什么样的质量比进行反应的,如果题目中给出的两种反应物没有符合方程式中的质量比,那么可以肯定,其中必有一种物质是过量的,即

14、反应后会有剩余。 遇到这种问题时,必须首先分析哪种物质完全发生了反应,利用完全发生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代人方程式中进行计算。在解题中还要仔细审题,灵活运用。11、解题时要善于发现物质间量的关系,尤其是要注意揭示隐秘量的关系。这在解题中很重要如果题目给出的是反应的表达式(用a、b、c、d等符号来表示的),要首先找出相关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再代入计算。如题目给出的均为物质的实际质量,分析一下它们是不是在一次反应中,用一次反应的质量和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再进行计算即可。 再如题目给出的是许多物质反应前后的实际质量,一定注意,反应前有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反应物,要分析一下反应前后各种物

15、质的质量变化情况(即用反应后某物质的质量-反应前该物质的质量),如果反应后质量增加了(为正值),则该物质为生成物,如果反应后质量减少了(为负值),则该物质为反应物,同时,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的量就是在反应过程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自我评价台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氢气和1 l氧气反应能生成2 l水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c.只有固体、液体间的物质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加反应,就不遵守了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克碳和9

16、克氧气直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a.12g  b.11g  c.44g  d.22g3.r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3o2=2co2+4h2o,则有关r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一样的 b.元素的种类是一样的 c.各种原子的总数是一样的 d.物质的分子的个数是

17、一样的5、下列变化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的是 ( ) a10 g水变成10 g冰 b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 c9 g水完全电解生成l g氢气和8 g氧气 d.5 g糖放入25 g水中得到30 g糖水6、在化学反应a+b=c中,l.5 g a与足量的b充分反应后生成9.5 g c,则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 ( ) a3 g b95 g c8 g d4 g7、已知48 g镁与32 g氧气能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0 g氧化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5 g镁和5 g氧气生成10 g氧化镁 b6 g镁和4 g氧气生成10 g氧化镁c3 g镁和7 g氧气生成10 g氧化镁 d4 g镁和6 g氧气生成10

18、 g氧化镁8、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一定没有变化的是 ( )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物质的种类原子种类a b c d9、化学方程式2h2+02=2h2o所表示的意义是 ( )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生成水每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情况下生成两个水分子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为4:32:36a b c d10、在化学方程式ac2h6+b02=mco2+nh20中,各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2m=a b3a=n c3m=2n d2b=m+n11、加热辰砂和铁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得到汞和硫化亚铁(fes),试分析辰砂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汞

19、 b汞、铁、硫 c汞、硫 d硫12、将4.6 g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中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 d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h413、下列叙述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2 g碳与4 g氧气反应生成6 g二氧化碳b5 g酒精与5 g水混合得到10 g酒精溶液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后,试管内固体药品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d分离液态空气时,液态空气的质量等于得到的氮气和氧气的质量总和14、在反应4nh3+5o2=4m+6h2o中,m的化学式为 ( )an2o bn

20、o cno2 dn2o415、24 g碳在80 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a88 g b72 g c104 g d110 g16、化学方程式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 ( ) 反应条件 哪些物质是反应物 哪些物质是生成物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a b c d17、某物质16 g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则该物质中 ( )a只含c、h元素 b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化学式为ch4 d化学式为c2h6o二、填空题18、在a+b=c+d的反应中,5 ga物质跟4 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 gc物质和    克d物质,这是根据

21、        定律进行上述计算的。19、在化学反应2x2+3y2=2r中,若用x、y表示r的化学式为          。20、在a+b=c+d的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4:3,当生成物c与d共2.8 g时,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       g。2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锥形瓶底要_,防止_。22、在ch4+2o2=co2+2h2o反应中,每_份质

22、量的甲烷(ch4)跟_份质量的氧气反应,就生成_份质量的二氧化碳。三、实验探究题23、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个同学分别作了如下三个实验:实验一: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实验二: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城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和锌粒接触,充分反应后再称量。实验三: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使两种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称量。三位同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编号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反应前(g)4.8112.6118.4反应后(g)8.0112.4118.4(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

23、质量(填“增大”、“减小”、“不变”):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2)造成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3)在三

24、个实验中,实验    正确地反映了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4)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用实验来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必须在              容器中进行。2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化学史料时发现:早在300多年前,英国化学家玻义尔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能够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封玻璃瓶中燃烧金属,

25、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这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该学习小组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以下相关内容:(1)交流讨论: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呢?(2)提出假设: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都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是由于           缘故。(3)实验验证:已知: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固体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简答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塞进橡皮塞,称量,用砝码使天平平衡。称量后需 &

26、#160;       。取下锥形瓶,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微热,观察到金属钠着火燃烧,冷却后,再称量。称量时,观察到      。将锥形瓶塞取出一会儿后,盖上瓶塞,再称量。称量时,观察到       。(4)得出结论:假设成立。(5)依据以上实验事实:解释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四、简答分析题25、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6、早在三百多年前,化学家们就

27、对化学反应进行了定量研究。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尔在一只敞121的容器中加热金属,反应后他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结果发现反应后的质量增加了。这一实验导致波义尔没有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讨论:你能说说波义尔没有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吗?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选择题1.化学方程式为ac2h6+bo2=mco2+nh2o, 下述各式物质间计量数关系正确的是( )a.2m=a  b.3n=2a  c.3n=a   d.2b=2m+n2.下列4个反应中,生成物均为z,若z的化学式为xy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3xy2+y2=2z 

28、  b.2xy2+y2=2z c.3xy2+y2=2z   d.xy2+2y2=2z3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点燃mno2点燃点燃a2h2+o2=2h2o b4fe+3o2=2fe2o3c2h2o2=2h2o+o2 ds+o2=so24纯净的氢气在氧气中燃烧,该反应中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是 ( ) a2:l:2 b1:8:9 c4:16:32 d2:32:185有x、y两种元素,已知12 g x2与xy3反应生成24 gc,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xy3=3c,则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 ( )a1:1 b1:2 c3:l d3:46在反应2x

29、+y=2z中,已知1.2 gx完全反应生成2 gz,若已知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 b34 c40 d80二、填空题7.科学家用自然界存在的n2制造出3,1998年又制造出5。(1)2、3、5在物质分类中都属于        ;(2)5分子极不稳定,需在-80 下保存。在通常情况下,它采取的爆炸式的反应生成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0、0;      。8.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磁悬浮的核心技术是利用超导体的反磁性。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2)是以ymon、baco3、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而成(此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不变)。(1)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2)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y呈     价,ymon的化学式为          。(2)在合成该高温超导物质的同时

31、,还生成了另外一种常见气体,该物质是        。点燃9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计量数写在括号里,1也要写入)(1)( )ch4+( )o2=( )co2+( )h2o高温(2)( )fecl3+( )naoh=( )fe(oh)3+( )naci高温(3)( )fes2+( )o2=( )fe2o3+( )so2(4)( )fe3o4+( )co=( )fe+( )co2(5)( )hgo=( )hg+ ( )o2(6)( )wo3+( )h2=( )w+( )h2o10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

32、型。(1)用h2作“零污染汽车”的燃料 (2)灯泡里放极少量的红磷来延长白炽灯泡的使用寿命(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4)铝在氧气中燃烧 (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点燃11一些豆科植物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能被农作物吸收的氮的化合物,其反应可以看作是氮气、碳、水在根瘤菌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了氨气和二氧化碳。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2.在3fe+2o2=fe3o4反应中,       份质量的铁跟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

33、160; 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13.高级汽车中常配置有一种汽车安全气袋,内部贮有硝酸铵(nh4no3)。当汽车在高速行驶受到猛烈撞击时,硝酸铵迅速分解产生大量的一氧化二氮(n2o)气体与另一种氧化物充满气袋。例如,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被撞的林肯牌轿车的乘员正是由于这种安全气袋填补在自己与挡风玻璃、方向盘之间才没有受伤。请给出:(1)nh4no3受撞击后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此反应中

34、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左到右依次为       。 14.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木炭、硫磺、火硝(kno3)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生成硫化钾(k2s)、氮气和二氧化碳。请写出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                          &

35、#160;       。15.法医常用马氏试砷法证明是否为砒霜(as2o3)中毒。将锌和盐酸与试样混合在一起,若试样中含有砒霜,则会发生反应,生成砷化氢(ash3)、氯化锌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6.“纳米材料”特指粒子直径为1100 nm(1nm=10-9 m)的颗粒。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应用几乎涉及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做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之一可以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气体。这两种气体分别是    和 

36、;   。写出它们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简答分析题17学习了化学方程式之后,小明同学写了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p+o2=po2,他写的对吗?为什么? 18为了研究物质之间反应的质量关系,小李同学作了如下实验:将6 g镁分别在不同质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请将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填入下表:序号氧气(g)生成的氧化镁(g) 122438410根据以上数据,回答:(1

37、)上述4次实验中,第_次氧气过量;第_次镁过量。(2)解释为什么后面几次实验中,虽然氧气的量不断增加,但是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却不再增加?四.实验探究19.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个同学分别作了如下三个实验:实验一: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实验二: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城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和锌粒接触,充分反应后再称量。实验三: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使两种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称量。三位同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编号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反应前(g)4.8112.6118.4反应后(g)8.0112

38、.4118.4(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填“增大”、“减小”、“不变”):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2)造成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

39、160;    。(3)在三个实验中,实验    正确地反映了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4)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用实验来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必须在              容器中进行。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选择题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2mg+o2=2mgo的反应方程式,下列各组数据正确的是 ( )a.镁的质量2 g,

40、氧气质量3 g,氧化镁质量5 gb.镁持质量3 g,氧气质量2 g,氧化镁质量5 gc.镁的质量1 g,氧气质量4 g,氧化镁质量5 gd.镁的质量4 g,氧气质量1 g,氧化镁质量5 g2.镁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如下:2mg+o2=2mgo 3m+n2=mg3n2,已知24g镁在纯氧气中燃烧可得40g产物,则24g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得产物的质量是 ( )a.等于40g b.小于40g c.大于40g d.无法确定3.某二价金属13 g投入足量的稀硫酸(或稀盐酸)中,生成0.4 g氢气,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13  b.26  c.52  d.65 4.将氢

41、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10 g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9 g水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分别是 ( ) a2 g 8 g b2.5 g 7.5 g c5 g 5 g d1 g 9 g512 g碳与38 g o2反应后,根据反应物之间的质量比判断反应情况是 ( ) a碳有剩余 b氧气有剩余 c恰好完全反应 d无法判断6在反应2a+b=2c中,1.2 g a完全反应,生成2 g c,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24 b44 c40 d807完全燃烧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其中消耗氧气质量最大的是 ( ) ah2 bs cfe dmg8一生反应a+b=c+d中,5 g a和5

42、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 g c,则2.5 g a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 ( ) a2g b4g c1g d2.5g二、填空题916.8g贴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_g氧气,同时生成 _ g四氧化三铁。10已知4.8 g金属m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mso4和0.4 g氢气,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11将含有a、b、c各10g的混合物加热反应后,生成4 g新物质d,同时c增加了8 g,而a恰好用完,则反应中的a、b、c、d的质量比为_:_:_:_。12.a、b、c三种物质各15 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只生成30 g d,若再向残留物中加入10g a,继续充分反应后,只有c有剩余,则(1

43、)第一次反应停止后,残留物中a     g ,b     g,c     g;(2)第二次反应中,消耗a     g,消耗b     g,剩余c     g;(3)该反应中a、b、c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

44、#160;。三、计算题13.在实验室里电解1.8 g水,问要标准状况下可制得氢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899 g/l)14.有一种含水的过氧化氢样品10 g,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完全分解得到3.2 g氧气,试求该样品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15已知金属铁和稀盐酸能发生下列反应:fe+2hcl=fecl2+h2,现有6.3 g不纯的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0.2 g氢气,求铁粉中纯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16.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煤作燃料,不仅是极大的浪费,而且因烟煤中含有硫的化合物(fes2),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造成环境污染。高温设某具有30万户人口的中等城市,每户每天烧煤

45、5 kg,这种煤中含fes25%,燃烧时,设有90%的硫转化为二氧化硫,被排放到大气之中。硫铁矿燃烧时的反应方程式如下:4fes2+11o2=2fe2o3+8so2,问:(1)燃烧1 t煤,可产生多少千克二氧化硫?(2)该中等城市如果全部以煤做燃料,每年将有多少吨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17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于2003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规定室内空气中甲醛(hcho)含量不得超过0.1 mg/m3。甲醛的含量可根据下列反应测定;4kmno4+5hcho+6h2so4=2k2so4+4mnso4+5co2+11h2o现取某装修后的室内空气样品500 ml,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8

46、5;10-8(0.000 001 58%)的高锰酸钾溶液(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300 g,与其中的甲醛恰好完全反应。(1)求500 ml该空气中甲醛的质量。(2)通过计算说明,该居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联系实际:刚装修完的房子,可以采用什么方法除去装修材料释放出来的甲醛?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已知反应3a+2b=3c+2d,生成物c、d 的质量比为9:8,若a、b的混合物34 g充分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c的质量是 ( )a.8 g   b.16 g   c.9 g &

47、#160; d.18 g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氢气和1 l氧气反应能生成2 l水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着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c.只有固体、液体间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铁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与氧气的质量之和3.现有化学反应:x+y=z,若将a gx和b gy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物z的质量 ( )a.等于(a+b)g   b.小于(a+b)g c.大于(a+b)g   d.不大于(a+b)g4. 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的数目 元素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48、原子的种类 物质的种类 物质的总质量 ( ) a b c d5.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是( ) a4:5:2 b31:24:47 c.31:32:142 d124:160:2846.已知在一定条件,硫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3(nh4)2so4=xnh3+so2+n2+6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上式中x为 ( )a.1   b.2   c.3   d.47.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读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水b.每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49、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c.每四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d.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8.已知化学方程式;4a+2b2=2axby ,可推知x、y的值为 ( )a.4  6   b.2  2   c.2  3   d.3  29.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10. 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2:1:2 b1:2:2 c1:1:1 d

50、2:2:311. 美国化学会杂志报道了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钠在一定条件下制得金刚石,其化学方程式为3c02+4na 2x+c(金刚石)。则x的化学式为 ( )ana202 bna2co3 cna2o dna4c20612.在反应3x+4y=2z中,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z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7   b.70   c.108   d.17213. “2005年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中发生

51、变化的是 ( ) a、原子个数 b、原子种类 c、分子种类 d、元素种类14.有a、b、c、d四种物质,它们能发生下列反应:a+b=c+d,已知12 ga与14 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8 gc和一定量的d,若要获得12 gd,需要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为 ( )a.12 g   b.14 g   c.18 g   d.15 g 15.1.6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判断:一定含有c、h元素 一定不含o元素 可能含o元素 一定含o元素 分子中c、h原子个数之比为1:2

52、分子中c、h原子个数之比为1:4;正确的是 ( )a.   b.    c.   d.二、填空题16.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没有改变,        没有增减,        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53、; 必然相等。17.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固体的质量      镁条的质量(填“<”“>”“=”),这与质量守恒定律      (填矛盾或不矛盾)。18.现有化学反应a+b=c+d,已知a为a g,b为b g,完全反应后生成d为d g,则生成c的质量为      g。用i2o5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i2o5+5co=i2+5x。根据生成x的多少,可

54、判断co的含量,x的化学式为_ 。19.12 g的碳和32 g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44 g,若6 g碳在18 g氧气中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      g,剩余      g。20.某可燃物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则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21.有a、b、c三种物质各4 g组成的混合物

55、,在一定条件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表达式为 c+b=a+d,反应后的物质中只有5 ga、5 gd和若干克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c的质量比为           。三、简答分析题2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红磷的质量增加了,它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23.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例如: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请再举两例:_ 24.有人在研究硫酸亚铁(feso4)受热分解反应时,作了两种假设:(1)假设它按照氯酸钾受热分解的

56、方式来分解,反应方程式为:(2)假设它按照碳酸钙受热分解的方式来分解,反方程式为:(3)事实上,由于feo易被氧化,feso4的分解产物是fe2o3、so2、so3(分解温度在500左右),反应的方程式是                                。四、试验探究25.小刚和小洁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