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的最美花朵_第1页
盛开的最美花朵_第2页
盛开的最美花朵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盛开的最美花朵“到凉山不到布拖过火把节,就感受不到正宗的彝族火 把节。”彝族火把节刚过完,金黄色的收获季节如期而至, 这是彝族大地丰收在望的美好时节。素有“中国彝族火把节 之乡”的布拖,至今仍保留着一种名副其实的手工技艺 品自制黄油布伞。彝族人过民问火把节的时候,那不停流动的黄伞组成的 一排排伞队、一个个伞圈、一面面伞墙、一条条伞龙、一座 座伞山总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这是布拖彝家姑娘自然流 露的对美的追求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8月 5日下午,本刊记者慕名走进了一位手工制作黄油 布伞的布拖彝族女匠人莫什么成外的生产作坊。金色的梦想从这里开始下午 15 时许,记者来到莫什么成外的黄油布伞生产作 坊

2、,刚到作坊旁的坝子上,一股桐油的清香扑面而来,接着 是一阵阵叮叮当当的悦耳声音,记者循声走进了作坊。原来 作坊不足十平米,搭建在民居的墙壁上,非常简陋。作坊呈 的一边是堆满了削制好的伞短骨、长骨,中间是一台已经有 些年份的电齿轮机器,电齿轮机器旁堆着高高的削劈竹子时 留下的竹屑,墙角处,整齐地横放着几百把只待上伞面的伞 骨架。“你来晚了,如果火把节那段时间来照相就太合适了, 现在制作好的都基本上卖完了,所剩无几了。 ”一位彝族妇 女明白了记者的来意后,望着记者胸前的照相机用彝话笑眯 眯地说。在交谈中,记者得知这位彝族妇女就是心灵手巧的布拖 彝族女匠人莫什么成外,是记者此次采访的对象。成外告诉

3、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黄伞,在每年的火把节将要来临时, 看着同村的伙伴们都上街买把黄伞,自己羡慕不已,那种羡 慕的感觉让她至今记忆犹新。的确,一把为我们挡雨遮阳的黄伞看似简单, 但在布拖, 彝族自古就有用黄色的荞麦粉调糊擦脸的习惯,彝族姑娘对 黄色的喜爱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即使是家庭贫困的彝族姑 娘也趁火把节来临之前,背上背筐扛起锄头到山上去采挖中 药材来换钱买把金色的黄油布伞,是自己最美的一桩心愿, 以至于每个姑娘几乎都有一把黄伞。“你的手工传统制伞作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你是在哪里拜师学艺的 7”记者问道。“我是 2000 年 5 月份开始模仿自学的,至今已有 11 年 了。那时我家有一把旧

4、黄油布伞,我在商店买了一些布料, 然后找了一根竹子,自己在家用这把旧伞对比着慢慢地剪裁、 劈竹。但由于布料剪裁尺寸的不相吻合,加之伞骨的歪歪扭 扭,制出来的伞是扁的,家人还嫌我没事找事做。功夫不负 有心人,我慢慢地学成后就自己开作坊。 ”手巧的妇女今天 不美明天美,喂草的牛羊今天不肥明天肥,莫什么成外金色 的黄伞梦想从这间小小的生产作坊里开始了!最美的花朵就这样盛开 布拖黄伞一直被外界赞美为盛开在凉山的最美花朵。 “制一把成品的黄油布伞,所有工序全部为手工制作,其实 需要很多繁琐的工序,须要娴熟的技艺。 ”莫什么成外望着 在一旁正在削竹条的马惹外且说。马惹外且是她聘请过来帮忙的一名伞骨架师傅,

5、 今年 59 岁,家住布拖县特木里镇,已在莫什么成外的作坊打了 5 年 工。每把伞,都是成外和他精细做出来的。说起这门独特的 手艺,本来耳朵有点不灵的马惹外且凝视着那些短骨、 长骨, 低声向记者说: “我们一年四季都在忙,火把节期间还找几 个小工来帮十亡,平均每天给这些小工付50 元不等工钱。我都在她家挣了很多钱,平均每年可以拿到一万元左右哦。 ” 马惹外且还给记者介绍道,他说莫什么成外在家是个贤妻良 母,在外是个心地善良的彝家姑娘。其实马惹外且是位身残志坚的彝族老人,他除耳朵不灵 外,右手食指与中指在年幼的时候被火烫伤从而造成食指全 无,中指只剩下一截。但在这个作坊里,他从来没有十亡里 偷闲

6、过,一直用一双熟能生巧的双手将毛竹按尺寸劈开、削 制等制成短骨、长骨,而在短骨、长骨的既定位置上打孔, 并用铁钉连接成形,再将伞柄与伞骨连接并用钢丝固定,伞 骨成形,这些一道道复杂的工序统统由他一个人来完成。“现在其它工序都是全部由马惹师傅来完成了的,我就 只负责伞面制作的每道工序。 ”成外在一旁打岔道。作坊里,记者仔细打量了一番, 除了斧子、 钳子、镰刀、 齿轮机器,缝纫机等简单的制作工具外,没有其它专用的设 备,因此操作要领全凭多年的买践经验。“把一卷卷的棉布裁成一条条长条形状布,再用竹条制 作一个三角形的架子,把长条形状布裁成一片片的三角片作 为伞面,然后把三角片用缝纫机缝合制成伞面,伞

7、面由 8 片 组成,伞面完成后,便在每个角上用手缝上塑胶伞珠;下一 步是把伞面与伞骨结合在一起,用手一针一线地把伞面连接 到伞骨上,每一只伞骨上,通常用两至三个结来扎紧伞骨及 伞面,最后是刷桐油、晾晒。 ”伞面制作的每道工序在莫什 么成外的口中娓娓道来。 她说,每年火把节将要来临的时候, 通宵达旦是常有的事,那阵子如果天气好的话,他独自一人 在一天之内必须完成 200 把黄布绸伞刷桐油的任务,因为那 段时间是生意最好的时候。传承着手工技艺 在布拖,每个彝族女孩都以能拥有一把黄伞为时髦,如 今,黄伞随着布拖一年一度的民间火把节知名度的提高,随 着“朵洛荷”走向全国各地,频频出现在大屏幕上,布拖黄 油布伞在人们的心目当中更是一件名副其实的手工艺品了。“由于黄油布做的黄伞经久、耐用,造型美观,地方色 彩浓郁,能够使用 5至 6年,加之布拖近几年来一直在不断 地挖掘和打造独特的彝族阿都文化,我的黄油布伞在市场上 成了供不应求的抢手货。 ”莫什么成外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最开始一把黄布绸伞卖 35 元,中间一段时间卖 45 元, 去年卖 55 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