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空气和水精练精析_第1页
2017年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空气和水精练精析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空气和水1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流程简图如下,下列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反应中为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应先通入二氧化碳B. 反应 I 得到的另一物质在农业上可用作化肥C. 反应 II 得到的 CO 循环使用可以提高物质的利用率D. 取过滤所得固体直接低温烘干后,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固体质量减少6.2 g,则固体中 NaHCO的质量为 16.8 g【答案】AD【解析】由题中信息知, A.反应中为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应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故A 错误。B.反应 I 得到的另一物质是碳铵,在农业上可用作化肥。故B 正确。C.反应 II 得到的 CO

2、循环使用可以提高物质的利用率。故C 正确。D.取过滤所得固体直接低温烘干后,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固体质量减少 6.2 g , 2NaHCd NatCQ + CO2T +甩0,168一16=色2, x= 16.8g ,则固体中168xNaHCO 勺质量为 16.8 g.故 D 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侯氏制碱法。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适量稀硫酸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pH=7B. 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 1C. 等质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入酚酞不变色D. 足量的稀盐酸与质量比为 4: 3 的镁、铝发生反应应,

3、产生气体质量相等【答案】CD【解析】BaCL+H2SQ=BaSQJ+2HC1 ,用适量稀硫酸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pHv 7,错误;B.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错误;C.NaQH+HCI=NaCI+H,反应物的质量比是 40:36.5,等质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减与都盐酸混合, 充分反应后2稀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滴入酚酞不变色,正确;D.设镁的质量是 4m,与足量稀3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铝的质量是3m,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2AI+6HCI=2AICI 3+3HJ Mg+2HCI= MgCI 2+HJ54624

4、23my4mx543mm244m=解得 y=解得 x=.6y32x3故足量的稀盐酸与质量比为 4: 3 的镁、铝发生反应,产生气体质量相等,正确。故选C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能力。3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流程简图如下(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母液中有一种物质是NHCI),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中先通入氨气的目的是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提高产率B反应 II 得到的 CO 可以循环使用C.反应 I 的方程式为 NaCI+NH+CO=NaHCOj+NHCID. “母液”中一定只含有两种溶质【答案】D【解析】A、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5、能更好的吸收二氧化碳,使反应物浓度大,反应速度快,故正确;B、二氧化碳在反应中能循环利用,故正确;C、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物是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是碳酸氢钠和氯化铵,方程式为:NaCI+NH+CNaHCOM+NH4CI,故正确;D 过滤得到的“母液”中含有的溶质有碳酸氢钠、氯化铵,还有可能含有过量的氯化钠,故错误。点睛: 纯碱的制取是指工业上常用氨碱法(又称为索尔维法)生产纯碱,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在加压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结晶析出,过滤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可得到纯碱,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是:NaCI+NH+CO+H2O=

6、NaHCa +NH4CI、2NaHCO-NaCG+COf+H2O。4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流程简图如下sc 日亠氏屋II-OOh.良应I(已4母液中有一种铵态氮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NH3Cp2-*144 ,-简口 3 滋住 IPlan匕日slrT某操件-A. 反应中先通入氨气的目的是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提高产率B. 流程中“某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量筒C. 反应 II 得到的 CO 可以循环使用D. 反应 I 的方程式为 NaCI+NH+CO=NaHCQ +NHCI【答案】BD【解析】根据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考虑;“某操作”很

7、明显是固液分离,据此考虑实验仪器;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考虑;根据沉淀池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和水,结合生成物进行考虑。解:A.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更好的吸收二氧化碳,使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度快,故正确;B. “某操作”很明显是固液 分离,应为过滤。所用玻璃仪器为:烧杯、漏斗、玻璃棒,故错误;C. 由图示可知,CO 可以循环使用,正确;D. 沉淀池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I+HO+Nb+CO=NaHCOM+NH4CI,错误。故本题选 BD。点睛:关键是要知道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中和反应生成

8、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C. 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但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不一定是碱溶液D. 为促进植物生长,增强农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应该施用氮肥【答案】BC【解析】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氧化物和酸液生成盐和水,所以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 是中和反应;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如中子也 不带电;C.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但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5钠是盐,溶液呈碱性,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D.为促进植物生长,增强农作物

9、的抗寒、抗旱能力,应该适量施用磷肥,磷肥的作用是植物根系发达,抗旱、抗寒;氮肥是使植物叶色浓绿,枝繁 叶茂。选 BC6.下列措施能减少 PM2.5 污染的是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D、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下 列措施能减少 PM2.5 污染的是 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来 A 鼓励开私家车出行,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D 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均可造成空气污染。考点:考查有关空气污染的知识。7 .稀土是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资源。已知铕是稀土中的一种珍贵元素,它的核电荷数为63 ,相对原子质量为 152。则关于铕元素的下

10、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63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52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152D.原子质量为 15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铕是稀土中的一种珍贵元素,它的核电荷数为63,相对原子质量为 152。则 A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63。故 A 正确。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63.故 B 错误。C.原子核外电子数 为 63.故 C 错误。D.相对 原子质量为 152。故 D 错误。考点:考查原子的结构。&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 O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答案】C【解析】中表示单质的是)6试题分析:同种物质分子的种类相同,故同种

11、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AD 为化合物;B 为混合物;C 为单质;9下列微观图是某些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的“”和“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属于混合物的是C。考点:考查物质分子的示意图。10.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加热高锰酸钾 方法。考点:氧气的制取1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主要有以下步骤:向试管中加入药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排水法收集气体,加热盛有药品的试管,停止加热,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正

12、确的操作 顺序是()A. B .C .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一一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一一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一一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一一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一一熄灭酒精灯考点:高锰酸钾法制氧气时的操作步骤A.分离液态空气 B.加热高锰酸钾C.双氧水分解D.加热二、双氧水分解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712.“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28gCO 含有 2mol 原子 B . ImolQ 比 ImolQ 多 1 个氧原子C. H2O 的摩尔质量是 18g D . 1 个硫原子的质

13、量是 32g【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28gCO 的物质的量是 1mol,即一氧化碳分子为 1mol,所以含有 2mol 原子;1molC3 比 ImolQ 多 1mol 个氧原子;H2O 的摩尔质量是 18g/mol ;1mol 硫原子的质量是 32g。考点:物质的量13.下表是三种气体的密度(在 OC、1O1kPa 条件下测定)和溶解程度。实验室要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可采取的方法是0性质氢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密度(gL-1)0. 089871. 9752. 716溶解程度难溶于水能溶于水易溶于水A.排水集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向上排空气法D.无

14、法判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由题中信息知,实验室要收集二氧化硫气体, 可采取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故C 正确。考点:考查气体的收集方法。14.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右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的现象是8A.注射器内有液体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9【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当缓慢向右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故D 正确。考点: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验。15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场上投下了至10 吨贫

15、铀弹,不少人患上了“巴尔干综合症”,贫铀弹的主要成分是低放射性的铀。这种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核电荷数为 92,中子数应为( )A.146B. 92C. 136D. 238【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同一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原子,相对原子质量16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主要分以下几步:点燃酒精灯给药品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管口略向下倾斜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熄灭酒精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B.C. D.【答案】A【解析】

16、试题分析:氯酸钾法制取氧气时的实验操作步骤为:查装置的气密性一一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 合物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一一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管口略向下倾斜一一 点燃酒精灯给药品加热一一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一一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一一熄灭酒精灯 考点:氧气的制取17.下列所示应用错误的是()1011A.稀有气体用作闪光灯B 氧气用于炼钢 C 氮气用于磁悬浮列车D 液氮冷冻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 图对应的是金属的焊接,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隔绝氧气做保护气考点:常见物质的用途18. a 和 b 为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已知 a 为氯酸钾,b 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当

17、分别同时加热 a 和 b 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时间时间肘间时间ABC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 和 b 为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故最终生成的氧气质量不相等。已知a 为氯酸钾,b 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有催化剂的反应快,故分别同时加热a 和 b 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Ao考点:考查生成物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关系。19.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水的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沉淀、过滤、蒸馏、吸附B.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包括沉淀、过滤、吸附、蒸馏C. 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D. 氮气可以用

18、于磁悬浮列车是因为液氮可以产生低温环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水的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沉淀、过滤、吸附、蒸馏,错误;B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包括沉淀、过滤、吸附,不包括蒸馏,错误;C.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错误;D.氮气可以用于磁悬浮列车是因为液氮可以产生低温环境,正确。故选Do氧气的质量氧气的质量氧气的质量氧气的质量12考点:水的净化、氮气的性质。1320科学家发现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氦(He-3),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2,中子数为 1 则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 B .2 C .3 D . 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同一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核外

19、电子数=原子序数考点:原子的各微粒数目的关系21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采用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现加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一份中另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解析】 试题分析:A 这一反应中催化剂只是加快了反应的速度并不改变生成物的量,故 A 不正确;B 反应虽加入了二氧化锰但也不会开始加热就生成氧气,故 B 不正确;C 这一反应中催化剂只是加快了反应的速度,a 与 b 产生氧气的量相同,故 C 正确;D 反应虽加入了二氧化锰但也不会开始加热前就生成氧气,故 D 不正确考点:催化剂22.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

20、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答案】B【解析】执八b 曲线),分别同时加热,放出)oonooA【答案】CC14试题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为混合物,A、D 为由一种分子构成,为纯净物;C 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为纯净物;B 由三种分子构成,15属于混合物。考点:物质的分类。2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时有关量随时间变化的是【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的分解为催 化剂,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A、剩余固体有质量不变的二氧化锰和产物氯化钾,不会为

21、零,错误;B、二氧化锰质量不变,正确;C、加热一段时间达到分解所需的最低温度后才会开始分解产生氧气,正确;D、氯化钾为错误起始质量为零,而后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增加,错误。考点:氧气的制取ABC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AD 都由同种分子构成是纯净物;BC 由不同分子构成是混合物。 D 的分子中有不同原子,说明 D 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 净物,是单质。D24.图中和 o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16考点: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

22、物质的分类1725.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双氧水B .水C.二氧化锰D .空气【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BC 中都只的氧原子。空气中有 Q 单质,有氧分子考点:分子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B.硬水中有污染物而水中无污染物C. 水不属于人类重要的营养素之一D. 地球上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时,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A正确;含可溶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是硬水;含可溶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是硬水。B 错误;水是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之一,C 错误;地球上水资源很多,但淡水资源是比较贫乏的,D

23、 错误。考点:硬水和软水,水资源27. 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 a 和 b,其中一份混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将它们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加热时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所以有高锰酸钾的那份先分解生成氧气,且生成氧气较多。氧气质董加热时同18考点:氧气的制取、催化剂28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活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B. U 型管内水面 A 处上升,B 处下降C.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若 U 型管内水面仍然保持相平,原因可能是石灰

24、水的量不足【答案】D【解析】 试题分析:呼吸作用反应缓慢,是缓慢氧化;小白鼠呼吸作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化碳又被澄清的石灰水反应掉,因此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所以B 处下降;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考点:缓慢氧化,二氧化碳的性质B.蜡烛燃烧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C.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蜡烛燃烧前瓶内除有氧气外,还有空气的其他成分A 错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U 型管内水面 A 处上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白鼠的呼吸作用属于缓慢氧

25、化反应an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29.蜡烛(足量)在右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20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B 错误;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和氧气充分接触,而不能燃烧,C 正确;蜡烛熄灭后瓶内剩余气体有生成的二氧化碳,还有不参加反应的氮气,D 错误。考点:燃烧与灭火30.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 合物的是()AB.C.D.兀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同种物质分子的种类相同。故C 表示的是两种物质,是混合物考点:混合物的判

26、断,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31. a、b 两支试管,b 试管内有少量二氧化锰,现同时在两个试管内滴加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能正确表示 a、b 两支试管放出氧气的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关系的图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加快了反应进程,滴加双氧水的量相同,故产生的氧气质量相等,所以 B 图正确。考点:考查催化剂的作用及化学反应的应用。32.现有两包等质量 的固体,其中 a 包是纯净的氯酸钾,b 包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来制 氧气,当完全反应后,能正确表示a、b 两管中放出氧气的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关系的图象是21【答案】C【解析

27、】 试题分析:在用氯酸钾制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只是加快了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 包中氯酸钾的质量小于 a 包中氯酸钾的质量,故 b 包中氯酸钾产生的氧气少。段时间才产生氧气,而b 包中的氯酸钾稍微加热即产生氧气,故选Co考点:催化剂。33.实验室用 24. 5g 氯酸钾【KCIQ】和 6g 二氧化锰【MnO】共热制取氧气,B. 放出氧气的质量为 4. 1gC. 20. 9g 剩余固体是纯净物D. 点 P 表示 ti 时刻,氯酸钾恰好完全分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实验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不变,含量逐渐增大,律,放出氧气的质量为24. 5+6-20 . 9=9. 6g,

28、B 错误;20. 9g 剩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C 错误。点 P 表示 t1 时刻,质量不再减小,反应结束,D 正确。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应用、混合物。34.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最能表示水a 包中的氯酸钾加热剩余固体的质量(mA 错误;依据质量守恒定F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氧化锰的含量逐渐减少2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能够表示水分子的是A 和 D,但是受热,气化后分 子的间隔变大,所以相同的空气中分子的个数会变化。故选 D.考点:基本概念35.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

29、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 中的水的体积为 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汽化后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23C. 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24【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为利用暖宝宝来消耗氧气,使瓶内气压减小产生气压差,会被压入玻璃瓶,压入水的量即为氧气消耗的量。 A、涉及到气体气压,必须保证气密性良好,说法正确;B

30、 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45mL/(250mL-20mL) *100%=19.6%,参与反应的空气为 230mL 说法错误;C、若暖宝宝不够,那么不能充分消耗氧气,所得结果会偏小,说法正确;致,说法正确。考点:空气的组成36.下列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过氧化氢的浓度不一致,无法判定反应速率是因催化剂种类还是过氧化氢浓度而不同,不能达到目的;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达到目的;C、木炭燃烧也会产生气体,而影响气体的减少量,不能达到目的;D 可能形成气流吹灭,不能保证二氧化碳是从烧杯底部往上蔓延,不能达到目的。考点:催化剂,二氧化碳的

31、制取、性质,空气的组成37.如图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认识错误的是()A. 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B. 将红磷改为木炭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C. 装置气密性良好是实验成功的关键D.红磷熄灭后,等冷却到室温再打开止水 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将红磷改为木炭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因为过程中 会产生新的气体;装置气密性良好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红磷熄灭后,等冷却到室温再打开止水夹。D 温度也会影响气 压,必须保证温度B.C.D.测定空乖中证明的密 座比空气大25故选 B.考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38. a 和 b 为质量相等的两份固体,a 为氯酸钾与二氧化

32、锰的混合物,和 b 至完全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厂氧Fg)氧g)b/kz/,0可0时即c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加入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过程中只是改变了反应的速度,但是不会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选D.考点:氧气的制取39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D、排水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故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

33、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选择D考点:气体的收集方法40.在一定量的氯酸钾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中(氯酸钾和氯化钾均为固体),下列的坐标关系正确的是()b 为氯酸钾,分别同时加热 a26【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一定量的氯酸钾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中,氧气不能立刻产生,所以A错误;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过程中其质量不会发生改变,所以BC 错误;故选 D.考点:氧气的制取催化剂的概念4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A. 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胶头滴管B. 酒精灯、水槽、试管、集气瓶、量

34、筒C. 试管、铁架台、集气瓶、玻璃片D. 铁架台、烧杯、集气瓶、玻璃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实验室用高锰酸钾需要酒精灯加热,而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时不需要加热,所以不需要酒精灯,过程中也不要量筒。故选C.考点:实验仪器的选择42.从“宏观”和“微观”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如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 该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C. 该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 该反应中分子、原子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 2f+Q 二 2fO,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 A 错误;

35、B 反应 前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不正确;C、有反应的图示可知,该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正确;D 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故错误;故填:27Co考点:考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表示43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B. 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C. 生石灰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浆液,吸收大量的热D. 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有铜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答案】B【解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36、体,放热,故选项说法错误.B、 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碳酸不稳定,加热后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石灰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浆液,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D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表面有铜析出,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44.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最能表示水28【答案】C【解析】分子之间的间隔决定物质的状态,当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37、,但分子组成不变,故符合此条件的只有C.故选 C45.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空气中氧含量的测定中(如图),可以将红磷换成木炭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 根据木炭燃烧产物分析判断;C、 根据硫粉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 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判断;解:A、铁丝在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B、 由于木炭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中的压强没有减小,无法测出氧气的含量,所以,不能把红磷换成木炭,不正确;C、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错误;D 氧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