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新人教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新人教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试题新人教必修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工息6n轲0巩固提能夯实双基个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重农抑商卜的古代商业12、3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47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56一、选择题i.东汉学者班固在两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物流通畅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监管的夜市解析:A 东汉时期“草市”、商业市镇、夜市均未出现,B、C、D三项错误。汉朝时期是中国 典型的“重农抑商”时期,政府严格管理正规市场,在历史上被称为“九市”,故选A项。 2.(2018 河北承德期末)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 “变造”制度 ,“凡

2、金银、 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 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由此可知,“变造”制度()A.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B.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解析:C 唐朝的货币是开元通宝钱,白银成为主币是在明朝,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庸 调所收之布帛折变成轻货,没有反映赋税标准及其提高,故B项错误;“变造”制度将布帛折 变成白银等轻货,纳税人需将实物送入市场 ,换为白银,这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 “变造”制度 ,没有涉及国家财政问题,故D项错误。3 .(2018 云南昆明期末)明

3、朝政府发行纸币和铜钱 ,纸币多用于发放官俸和收缴赋税 ,金银 的使用在明初受到限制,但不久之后白银任由民间发行流通 ,然而纸币却逐渐停止使用。 这种 状况说明( )A.传统市场经济的不成熟B.海外贸易冲击统治基础C.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D.商品经济发展趋于停滞解析:A 纸币的大规模使用需要十分成熟的市场,否则很容易造成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发展,明初大量印刷纸币,造成严重通货膨胀,所以民间放弃使用纸币,转而使用金银,这表明传 统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明朝白国内市场秩序,而不是海外贸易,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明朝的国内市场秩序,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明

4、朝的商品经济比较繁荣,故D项错误。4 .(2018 山西太原期中)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 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这表明唐代()A.商税成为主要税收B.城市经济日趋没落C.坊市界限已经打破D.农村市场发展繁荣解析:D 材料中“津桥税海商”只能说明当时在征收商税,不能反映出商税在税收中的地位,故 A 项错误 ; 材料反映出农村 “草市” 的发展 , 不能据此推断城市经济日趋没落, 故 B 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农村 “草市” 的发展 , 不能据此推断城市坊市界限已经打破, 且坊市界限被打破是在宋代,故C项错误;材料中农村“草市”的发展反映出农村市场发展繁荣,故D项正

5、确。5 . 明成祖时 , 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 , 明成祖答复: “今夷人慕义远来, 乃侵其利 , 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材料表明 ()A. 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B. 明成祖担心向外商征税会侵害外商所在国利益C. 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D.朝贡贸易追求未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解析 :C 注意理解材料中的 “夷人慕义远来” “亏辱大体多矣” 等信息 , 这显然强调的不是经济意义而是政治意义, 故答案为 C。6.18 世纪中后期的英国 “选择了海洋” , 中国却 “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 是指中国 ()A. 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 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 奉

6、行“闭关锁国”政策D.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解析 :C 18 世纪中后期中国“选择了陆地”是对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形象描述。二、非选择题7.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者桓公问管仲曰 : “寡人请问度地形而为国者 , 其何如而可?” 管仲对曰 : “夷吾之所闻 , 能为霸王者 , 盖天子圣人也 , 故圣人之处国者 , 必于不倾之地, 而择地形之肥饶者, 乡山 ,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写, 因大川而注焉。 ”管子度地材料二 隋唐两朝是史家津津乐道的中国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 , 雄伟的长安城内外三重城墙周回八十余里, 相当于今天西安城的九倍还多。 宫殿、 官署都被围在宫城和皇城的

7、高墙之中 ,坊区排列纵横有序, 被南北十四条大街和东西十一条大街分割成棋盘状, 市区则被固定在东西两区 , 有墙隔断 , 与坊区分开。按规定 , 坊区是居住区, 市区为商业区, 一切商业活动都规定在市区进行。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墙材料三 江南地区自唐宋时代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 明中叶以后, 当地传统市镇的军事及行政机能渐趋退化 , 商业机能日渐凸现, 其规模和数量远超过宋代。至盛清时代, 市镇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市镇和农村之间逐渐形成一种生产与贸易的连锁体 , 构成市镇网络。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概说(1) 根据材料一, 指出管仲论述的主题思想。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中国古代

8、城市分布的特点。(2) 根据材料二, 概括隋唐时期长安城的布局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 根据材料三, 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解析 : 第(1) 问, 第一小问由材料“故圣人之处国者, 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 乡山 ,左右经水若泽” 可以概括出管仲论述的主题思想;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 , 可以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城市功能等方面来分析中国古代城市分布的特点。 第 (2) 问 , 第一小问由材料 “宫殿、 官署都被围在宫城和皇城的高墙之中 , 坊区排列纵横有序, 被南北十四条大街和东西十一条

9、大街分割成棋盘状, 市区则被固定在东西两区, 有墙隔断 , 与坊区分开”可以概括得出隋唐时期长安城的布局状况;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统治需要方面入手分析。第(3)问 , 第一小问据材料三中“商业机能日渐凸现, 其规模和数量远超过宋代” “市镇和农村之间逐渐形成一种生产与贸易的连锁体”等信息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的政治经济决策、 地理位置、 经济的发展、 商品生产和消费市场的规模等因素影响中国古代城市经济的发展。答案:(1) 主题思想 :根据地形来进行城市选址。分布特点 : 早期主要集中于北方 ,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 , 逐渐向南方发展; 早期围绕行政中心或集中于战略要地, 后期围绕经济中心分布。(2) 状况 : 市、坊严格分开; 街道纵横有序 , 呈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