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中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现代诗歌_第1页
XX高中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现代诗歌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现代诗歌单元解读】高考目标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 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 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 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 1分析综合(1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 2鉴赏评价 D D( 1 1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 艺术( 2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 艺术魅力(3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

2、3探究 F F( 1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 和人文精神(2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单元复习 本单元文所选编的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这些诗作的主题,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 沁园春 •• 长沙中青年诗人的革命豪情, 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 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 大堰河 •• 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鉴赏诗歌有多种方法,如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 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3、;要 知人论世,注意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 但又要 避免用时代背景去简单地印证作品的思想内容,不以特定的 政治事或诗人的政治遭遇与作品内容一一对应;要注意欣赏 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要品味诗歌凝练、含 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等。 当代翻译家辜正坤提出 了中西诗歌鉴赏的十个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作者角 度、作品角度、读者角度、年龄角度、性别角度、社会文化 角度、阐释者角度和译者角度,这可供鉴赏诗歌时参考。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情感与意象,既是 指单元鉴赏重点,也可以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即:鉴 赏现代诗歌,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另一 方面

4、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下面分别说说这两个方面。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即使是叙事诗,也把抒 发感情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中国是诗的国度,抒情诗 极为发达,“情”是诗的内核。 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 而形于言。”钟嵘诗品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 摇荡情性,形诸舞咏。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诗。”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 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众多论述表明,情感抒发 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感情是诗歌的内容,人们可以把 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个剧本的内容复述得头头是道,但 是,要复述一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却非常困难,你只能说它 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你从中

5、悟出了什么思想。感悟力差的 读者,读一首稍微晦涩一点的诗,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可以 说,诗歌的思想情感就相当于小说散文剧本叙写的内容。诗 评家吕进说得好,诗歌内容是“诗中生活的大海蒸发出的纯 净、美丽的云霞。读者从诗中所得到的是感情上的满足、启 示与享受”。正因如此,教学这个单元的诗歌,要让学生反 复诵读作品,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 至隐晦的诗歌如雨巷、再别康桥表达的思想情感呢? 可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欣赏技巧是重要的,但须提醒学 生要有意识地增加生活阅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

6、平和文 化修养,尤其要广泛阅读中外名诗,培养对诗的感受力和读 诗的趣味。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说的就这是个道理。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 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 的统一。欣赏一首诗,外行眼中只是词语与词语的连接,内 行眼里却是意象与意象的组合,这些组合担负着表达诗人思 想感情的任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表面看是“鸡 声”“茅店” “月” “人迹” “板桥” “霜”六个词语的连缀,六种似乎不相干的物象的拼凑, 而从诗歌艺术角度看, 是六 个意象的组合,而这六个

7、意象又是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是为 表达诗人心中的情感服务的。人们所熟知的古代诗词中常见 意象如“春草” “杨柳” “梅花” “明月” “秋风”等,早已不 是仅指客观事物本身,而是饱含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感情,读 者一看到它们,就会引发丰富的情感联想。新诗中的意象虽然不如古诗中的意象那样集中、鲜明, 意蕴丰富,广为欣赏者所关注与接受,但仍然是欣赏中不可 忽视的内容。要注意区分新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又称为实生活意象和象征性意象)。描述性意象或实生活意象,在再别康桥 大堰河,我的保姆两首诗中用得 较多,如前一首诗中的“云彩” “金柳”“波光”“水草”“星 辉”“夏虫”等,后一首诗中在对大堰河辛苦

8、劳作的生活场 景的描写中, 诗人用了集束描述性意象群,渗透了诗人对大 堰河悲惨身世和凄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而像雨巷 中的“丁 香”“姑娘”等,则为比喻性意象或象征性意象,我们初中 学过的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的“土地” “黎明”“河流”“歌唱”等,也属于这类意象,它们表达的诗人思想情 感丰富深刻,更吸引人,因而更值得揣摩、品味。高考鉴赏诗歌的情感,可从分析诗中意象入手,才能深 入而全面。【基础知识梳理】 字音沁园春 •• 长沙百舸(g ge)橘子洲 3 3)遒劲(qiqiu)峥嵘(zhzh mgmgr r ongong)携(xixie)遏(0)制漫江(O

9、n n) 寥廊(lilid)挥斥(h hi)稠(h h dudu)密 辟谣( p pi d):su:su 2 2诗两首 彳亍(h hih u)颓圮(tutu (p p1)荇彷( p p engeng)徨(huhu engeng) 寂(i)寥(lilid)惆(h h 3 3)怅(h h engeng)河畔(penpen) 榆()阴 青荇( x xingng) 长篙(g ga)漫溯( s su)笙( shsh eigeig)簘(xixia)沉淀( didien n ) 3 3大堰河我的保姆 瓦菲叱骂 凌侮 凄苦 火钵 忸怩 典押 荆棘 辉煌 苔苔藓 舌苔 悄悄悄 悄然 菲芳菲 菲薄 切一切 切磋

10、结结构 结实大堰河an n檐头an nID-VWMiME心X咚為sc s一qHMqlr Io一曲黑-6ui 嶷莊eN M坐B5一一Bffirnpqr$E畀BBw- w gdugdu、gcugcuu)2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A. 寥廓携手并进金壁辉煌沉滓泛起B.B. 呼哮剩菜饭羹泛起漪沦凝神屏息.倾圮不落窠臼大肆叫嚣漫山遍野D.D.桂冠暴虐无道枯稿荒芜云蒸霞蔚答案:(A A 金碧辉煌B B 呼啸D D 枯槁荒鞠)3 3 下列句子横线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1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 高的诗歌作品的。2舒婷把这个深厚的感情 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11、3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它方面的特点,认真诗的意象。A A 品位灌注揣摩 B B 品味贯注揣测品味灌注揣测 D D 品位贯注揣摩答案: A A4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一句是()A.A.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心潮澎湃,豪情满怀B.B. 革命青年写出激扬文字,把反动统治者看得如粪土 一般。.看到春色满园的景象,她高兴极了。D.D.这亘古未有的奇闻,成了报刊炒作的好材料。答案:B B (写出与“激扬文字”重复,不并用)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A 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 含义?B B 他勇敢坦言地声言: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

12、吃了大堰 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 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 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D D 如何理解 风雨 中“风雨”的含义?诗中几个比喻 用得好在哪里?答案: D D6 6 下列诗句的抒情方式不是直抒胸臆的一项是()A.A.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B.B.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D.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i沉.阅读下面一首新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流浪者的悲哀穆木天 在海的那边,山的那边, 母亲在望儿子,弟弟在望哥哥;可是,没有人晓得,在这个大都市中,我一人在拖着我的流亡者的悲哀。“可

13、怜的落侣雁”般地悲凄,故园的烽火,更显得我的空虚,看见青年朋友,感到自己老了,遇到跃动的生命,觉得自己是刑余。在阴凄的巷中,度着虚伪的生活, 人生的途径,在心中被虐杀着; 憎恨,如烈火潜在黑煤块里, 流亡者的悲哀,也只有流亡者拖起。 到海的那边,到山的那边, 流亡者的悲哀和憧憬交集着; 我也不想母亲,我也记不起弟弟, 故园的屠杀和烽火,在心中交映着。( 19361936 年 7 7 月 2121 日晚) 注:“九一八”之后,作者因战乱流落他乡。 7 7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A.第一节写母亲、弟弟在家乡思念“我”这个因战乱 流浪远方的人,可是自己内心的悲哀谁又能理解?B.B.“

14、看见青年朋友,感到自己老了,遇到跃动的生命, 觉得自己是刑余” ,在消沉中,透出一个敏感灵魂自责的痛 苦。“流亡者的悲哀,也只有流亡者拖起” ,说明诗人不安 于这种“虚伪的生活” ,自觉地意识到,无论如何的境遇, 必须肩负起民族受难的十字架。D.D. “人生的途径,在心中被虐杀”,说明诗人在国难时 期,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对前途感到渺茫,内心十分 绝望。8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A. 诗人将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民族的苦难、故园的烽火连在一起, 为这首诗带来了个性的色彩, 增加了抒情的深度。B.B. 本诗语式整齐, 读来铿锵有力, 体现了诗人勇赴国 难的可贵品质,这种精神与

15、不理解哥哥的“弟弟” ,不理解 儿子的“母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诗是一种写实性的抒情,但读来含蓄隽永,如诗的 开头与结尾都用了 “海的那边, 山的那边” ,只是一处用“在” 字,一处用“到”字,没说明自己怎样投身赴敌的决心,心 灵变化的历程却得到暗示。D.D.诗人的心先是“悲哀”,后来是“悲哀与憧憬交集着”, 形象地写出了战胜自我的历程,呈现于诗中的是一颗为民族 苦难燃烧着。阅读下面两首诗的片段,完成 9 91212 题轻轻的我走了,悲哀的正如我轻轻的来;种族我轻轻的招手,我们必须战斗啊!作别西天的云彩c九月的窗外,亚细亚的那河畔的金柳,田野上,是夕阳下的新娘;自由呵波光里的艳影,从血的那边

16、在我的心头荡漾。从兄弟尸骨的那边,向我们来了,(徐志摩再别康桥 )像暴风雨,像海燕。(田间自由,向我们来了 )9 9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A.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新诗。B B.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 自由诗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新格律诗” 。D.D.自由,向我们来了是新诗中的“自由诗”。0 0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A.再别康桥中的这两节分别押“aiai”和“iangiang ”韵。B.B.自由,向我们来了这一节押“ ianian ”。 再别康桥节奏比较舒缓。D.D.自由,向我们来了节奏短促如鼓点。1 1对再别康桥这两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7、()1“挥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 体现的一种强烈的惆 怅失落之感。2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一种强 烈的惆怅失落之感。3“艳影”是“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倒影,代表 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4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牵梦萦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姑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 的爱恋。A.A. B.B. D.D.2.2.对自由,向我们来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作者呼吁我们民族不能再忍辱负重了,必须投入战斗。2作者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种族战斗。3语句短促,是对自由的急切呼唤。4诗中体现的是一种紧张激烈的情绪。A.A. B.B. .D.

18、D.名句填空:(每空 0 0 分,共 6 6 分)3 3、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D D、慰藉(i ie)倾圮(p pi)4 4、她是有,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的星辉, 答案: 1313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4 4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单元强化训练】 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A、团箕(I)长篙(h ha)B B、浮藻(z za)、遒劲(1n n)炫(xuxu cncn )耀悄(qiqid)然发酵(i ia)创(huhu engeng )伤屏(b b i

19、nging )息百舸(g ge)彘(zhzh1)肩戮(I IU)力枯槁(g gd)漫溯(s su)答案:D D( A A、长篙:g gaB B、仓【J J (humghumg)伤遒劲Ingng。2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 A 咒语凌侮荆棘团脐B B 舵手湿漉跫音花辨榆荫荡漾寂廖浮藻D D 艳影凄宛呕歌羯石答案:B B( A A 没有错别字;B B 花瓣;榆阴寂寥;D D 凄婉讴歌碣石)3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A 教育是打开个人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改变国家和 民族命运的铺路石,更是人类文明传续的不竭动力。B B 草原上,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

20、散落, 帐篷前篝火点点, 军马安闲地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千百年来,湘江培育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 仅流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中。D D 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 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答案解析A A 项中“传续”是延续的意思; B B 项中“沉浮”是一起 一落的意思;项中“培育”是培养幼小的生物,使它发育成 长的意思,用在这里不合适,可换成“哺育” ;D D 项中“涵养” 是蓄积并保持的意思。4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这首诗将两种相互对立的行为一一 “离别”与“相逢” 两种不同

21、的情感“伤心”与“庆幸”并列,表现了爱情 的美好与纯真,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共鸣。B B 有一个面对新闻专业学生关于“范长江是谁”的知识 测验,有学生回答:范长江是小品演员,并且不止一个学生 这么回答。看到这样的笑话,我感到悲哀。春雪也叫桃花雪。一来是,桃花儿开,雪花儿也开,天 花地花竞相开;二来呢,大朵的雪花儿平平仄仄地落下来, 人们看得有些恍惚,一时分不清哪是桃花儿,哪是雪花儿。D D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是他哲学思想中最为珍贵的一个部分。“人所可能有的境界,可以分为四种: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冯友兰论 人生的境界)答案 B B解析 冒号应管到句末,但B项中“并

22、用不止一个学生 这么回答”不属于学生回答的内容,故“小品演员”后面的 逗号应改为句号A、C、D三句应分别注意破折号、分号 和句外括号的用法。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 A 超越种族、信仰、社会制度的差异,增进各国人民之 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和平、友谊与团结,在尊重世界多样性 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和谐发展,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 涵。B B 文艺复兴揭开了欧洲腾飞的序幕,工业革命拉大了欧 洲与中国的距离。当火车在欧洲大地高歌猛进的时候,中国 的辽阔土地上,木制独轮车还在吱吱呀呀地唱着千年的凄凉。风云变幻的 2020 世纪已经过去,那些为中国的命运呐喊的诗界前辈也已经走远,在新的世纪,面对商品经

23、济大潮的 冲击,我们应该如何拨开喧嚣的迷雾,高扬起前辈诗人使命 意识的旗帜?D D 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证明,是我们 与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我 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 缅怀和感恩。答案 D D解析 D D 项“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 因缺少介词“对”, 而造成表意不明,应在“祖先”前加“对”。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我热爱秋天的风光我热爱这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当土地召唤我去收割的时候一条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让河流把我洗黑当我成熟以后被抛在地上我仰望秋天像辉煌的屋顶在夕阳下泛着

24、金光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 秋天的存在使我想起在耕耘之后一定会有收获 我有一颗种子已经被遗忘 我长时间欣赏这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6 6、对诗句与词语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A A “像辉煌的屋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这里,“辉煌的屋顶”比喻的是天空,这和“天似穹庐”的诗句有异曲同工 之妙。B B 秋天的风光“比人类存在更古老” 。诗句含蓄地说明: 秋天的风光有着永恒的主题。“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 。思想以“荡漾” 来形容,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思想”的活跃,也为诗篇增添 了活泼的动感。D D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

25、唱”。诗人选用“歌唱”一词,旨在响亮地说明秋天的风光有着说不完的故事。7 7、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 诗篇刻意运用多种修辞格来达意抒情,平添了艺术魅 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河流歌唱” “土地召唤收割” “两岸 荡漾优美思想”就是典型例句。B B 因为要抒发“热爱”之情, 所以诗人选择的语言多为 亮色。 比如“成熟” “深沉”“优美”“泛着金光”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执著;诗篇 既写出了秋天的自然之美,又赞颂了创造的永恒。D D 诗人对大地喷吐了满腔的热情要响应土地的召唤, 去收割,去磨练,去培育新的希望。阅读下文,完成 8 8 1111 题。诗的境界(

26、有删改)朱光潜 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 是纷繁的,常住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 际的人生世相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说的 “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 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 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 诗必有所本, 本于自然; 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结合,结果乃在实际的 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 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人 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 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 神会一

27、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 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 若惊若喜, 霎时无暇 旁顾, 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 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 了。任举二短诗为例: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这两首诗都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们都是从混整的悠 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断。本是一刹 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便成为终古,诗人在一刹那中 所心神领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 能不断地去心神领会。本是一片

28、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 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而同时在无数 心神领会者的心中显现形象。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 间与空间中执著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 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而却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8 8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 1 1)诗对人生世相的做法是(限4 4 个字)(2 2)“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句中“丝 缕”、“顽石”指的是_ , ,“锦绣”、“雕刻”指的是_。(3 3)“不即不离” 概括了诗与人生世相的关系, “不即” 在文中指诗_ ,_; “不离”在文中指诗

29、_, (用本段中原话作答) 。 susu 9 9作者列举崔颢和王维的诗,在于说明诗的境界是有 两个要素构成的,请概括说明有哪两个要素。答:要素一:_ (限 8 8 个字以内)。要素二:_ (限 8 8 个字以内)。0 0阅读第三自然段,概括出诗的意境的三个特点。 (均 限 1010 字以内)答:特点一:_特点二:_特点三:_1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A.A.诗不是像柏拉图所说的简单“模仿”人生世相, 而是 对人生世相的取舍、剪裁和创造。B.B. 诗的意境能让读者忘记喜怒哀乐。诗的意境是穿越时空永恒存在的。D.D. 欣赏者在读诗时,自身的性格和情趣直接影响到对 诗歌意境的理解。E.

30、E. 诗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塑造的。答案: 8 8 特点一:刹那间成为终古;特点二:片断成为 完整的形象;特点三:在无数心灵中复现。9 9、BEBE( B B 项所说的“喜怒哀乐”所属对象不清,应该说 是读者忘记了自身的喜怒哀乐; E E 项说法不准,作者和读者 所塑造的形象有时是有差别的, 有“形象大于思维” 的现象。)0 0、(本项错在“看重人的个性”。文中说“突出人的个性”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的看法。其他三项都可在文 中找到依据)1 1、D D( A A 项错误显而易见; B B 项“尊重人权”只是西方思想家的观点;项错在“肯定人权为目的” ,西方思想家肯 定人权是为了“导出人格平等” )2 2(0909 年辽宁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两个对象,另 写三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和比拟来表现两个对象之间的关 系。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