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12 桥之美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2 桥之美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2 桥之美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2 桥之美导学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 桥之美精彩开篇词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画面肯定是单调的,没有生机的。在这样一片白的背景上,出现了一个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老翁在那儿钓鱼,整个画面都因为他而生机盎然了。这样绝美的意境造就了这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将以这种美学的眼光来审视桥,看看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桥美在哪里。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 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 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

2、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纤细(xin) 着重(zhuó) 驻足(zhù) 脂粉(zh) 颐和园(yí) 前瞻后顾(zhn) 煞风景(shà) 矛盾(máo dùn) 赡养(shàn) 煎熬(áo) 2.解释下列词语。 煞风景:破坏人的兴致。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驻足:停止脚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3.作者链接。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现代著名画家。油画代表作长江三峡鲁

3、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春雪长城等。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看图片听范读,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吴冠中是一位画家,那么在他眼中桥的美体现在哪里呢? 【交流点拨】桥之美主要在于和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注意到块、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交流点拨】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与小径尽头的小桥、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4、、成昆路上的直线桥、鹊桥。 (二)文本探究 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 【交流点拨】甲生:乌镇石桥: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乙生:江南乡间石桥: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丙生:长桥:卧龙一般的桥出现在宽阔苍茫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

5、单调感,使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丁生:桥面上覆盖有廊或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受,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教师总结】怎样来欣赏一幅画面?关键是看其中的景物与周围的环境是否既对照又和谐。这也是本文揭示的全新的审美角度。 (三)语言赏析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请欣赏下列意蕴丰富的句子,反复朗读,品味其语言的情味。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交流点拨】苇

6、丛是不会感到“发闷”的,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的身上而已,这表明作者已经全身心的融入到了周围环境,或者说自己已经成为环境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交流点拨】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纵横与

7、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交流点拨】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交流点拨】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四)比较阅读同是写桥的文章,本文和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交流点拨】比较点中国石拱桥桥之美内容介绍石拱桥的结构特点。从美学角度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写法用科学、平实、简明的语言向读者解说,很少用修辞手法,是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举例时多用描写和修辞手法,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是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四、板书设计 芦苇石桥感觉舒畅 桥之美 细柳拂桥令人销魂 桥在不同的环境中 长桥卧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