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_第1页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真理与追真理 、选择题: 1.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 C .实践性 D .科学性 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 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门不精确的科学。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 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 A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个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 “这句话是说

2、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A 阶级性 B 反思性 2.因为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 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 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A . B .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 种新品种洋菜, 根据北京地区厦周边省市的海桩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 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据此回答 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A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 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

3、体状况 D .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 A. 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 C. 发挥主观能动性, 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新的具体联系 C. D . 中目农艺师引进了3-4 题。 3. 4. B. 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 D. 发挥主观能动性, 能够建立事物 5. 6. 泰戈尔说: “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A 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 .一概而论 B .千虑一得 C. ”这说明 B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 .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百感交集 D .三人

4、成虎 7. B 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 8. 中。 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 B C D 9.下列观点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包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 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知是行之始 A B C D 10某地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现在, 他们根据耕地的 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11. 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

5、这是因为: A、 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 B、 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C、 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D、 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发展的 2007年 11 月 7日, “嫦娥一号 ”卫星正式进入距月球 200 公里的工作轨道,这一壮举标志着 中国成为第五个迈入 “月球俱乐部 ”的国家。据此回答 12-13 题。 12. 目前 嫦娥一号”卫星已经实现了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的目标 一一绕月飞行,接下来我国探 月工程的二期工程就是要实现太空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 “嫦娥一号 ”的发射成功 及对未来的展望说明 ( ) A .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 .人具有主观能动

6、性 C.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D.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3.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对月球的了解越来越多。 我国业已启动的探月工程, 将实现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想, 进一步掀开神话中 “嫦娥” 的神秘面纱。这表明 ( )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历史时期是无限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 . B C. D . 14. 赏析数学美,欧拉给出的公式: V+F E=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世间的简单多面 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它们的顶点数 V、面数F、棱数E,都必须服从欧拉给 出的公式。 一

7、个如此简单的公式, 这表明 概括了无数种简单多面体的共同特性, 能不令人惊叹! A .现象是个别的、多变的 B .规律具有一般性、稳定性 C.感性认识是凌乱的、不可靠的 D .真理等于科学的理性认识 15. 达 ?芬奇曾经说过“热衷于实践而不要理论的人好像一个水手上了一只没有舵和罗盘的 船,拿不稳该往哪里航行。”这表明 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 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16.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A .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B .科学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C.理论和实践是始终统一的 D .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17继神六之后,我国神舟七号航天载人飞行

8、再一次获得圆满成功说明: A、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18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 科学难题。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 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 B、 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C、 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 D、 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19席勒说: “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 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

9、: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20对于自己拥有珍贵的东西, 我们往往 “不识庐山真面目” ,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 才能真正地认识它。这说明 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仅靠个人是不可把握的 只有摆脱自身感性经验的限制,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 只有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 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A . B . C. D . 21有人说:“股市无常道,涨跌无常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 A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 .规章制度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特点

10、C .支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 .“道”、“理”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 22.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 ”以及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借鉴了中国传统的空间观、宇 宙观和建筑观理念,这两种建筑在外形上相呼应,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这表明 A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 建筑理念对建筑业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C.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灵感来源于主观 D 继承传统理念是做好建筑的前提条件 A、夸大了物质运动 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B、否认了相对静止 D、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23“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 怅。今天,我们

11、通过“嫦娥一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 现实。这说明 A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 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 24.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5. 2008年3月15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草案)。 因为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矛盾错综复杂, 所以改革进程既慢不得, 也急不得;“既 要摸着石头过河,又要有路线图”,既

12、必须统一部署,又不能“一刀切”。其中“既要摸 着石头过河,又要有路线图”最能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 认识和改造世界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 C.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D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26. “望梅可以止渴,画饼却不能充饥”这说明 A .意识的反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B .意识的反作用有时有效果,有时没有效果 C.意识的能动作用巨大,但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制约 D .意识的能动作用总是有限的 27. 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

13、天云 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这首诗说明了 A .事物运动是永恒的 B .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二、非选择题: 28. 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 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 2008 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 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 全国军民 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结合材料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

14、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9辨析: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因此,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的。 30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 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 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和发 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 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丰富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 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当代中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真正坚持马

15、克思 主义。 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党对待马思克主义态度的正确性。 31 北方某县地处城市边缘的山区, 山多地少,长期以来只从事单一的粮食种植业,越种 越穷。近几年来, 他们把党的富民政策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 积极探索山区农业发展的新路。 县政府组织农科人员进行实地考察, 根据本地实际, 一方面修筑公路, 改善交通运输条 件;另一方面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教会农民科学种植, 发展起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和中, 药材生产, 对蔬菜进行真空保鲜包装,销售到周边大中城市, 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在有 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又聘请科技人员, 引进高新技术办起了蔬菜、药材加工厂。 为了使农 产品能够顺利

16、销售出去,组织起上万人的专业销售队伍,该县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县能够脱贫致富的原因。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C 4D 5B 6B 7C 8C 9D 10D 11D 12B 13D 14B 15D 16D 17A 18C 19C 20A 21D 22B 23A 24D 25B 26C 27C 二、非选择题: 28从材料1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 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 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 材料 2说

17、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 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 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 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29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任何实践都是 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因此,辨题观点有其合理性。 认识来源于实践, 并反作用于实践。 但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 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则会带来消极的作用, 使实践陷入误区。 我们讲盲目的实践 是指这种实践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导致失败。 因此,认为“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的” 观点是不科学的。我们要不断地追求真理以指 导实践活动,避免盲目的实践活动。 30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 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是主观与 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我们党根据我国国情和革命与建设的实际, 在实践 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在 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