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_第1页
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_第2页
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_第3页
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二、课前准备1、谈读书作者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剑桥大学毕业。代表作随笔新工具。培根的警句:“善择时即省时。” “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 “顺境易见劣性,逆境易见德性。” “一切腾达,无不须循小梯盘旋而上。”“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2、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马南邨,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狡黠( ) 藻饰( )

2、诘( )难 滞( )碍 味同嚼( )蜡 吹毛求疵( ) 矫( ) 睾( )肾 阐( )证 要诀( )4、将下列的成语及其解释连线味同嚼蜡 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吹毛求疵 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寻章摘句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豁然贯通 比喻故意挑毛病,找缺点。因小失大 指读书只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5、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关于读书的名言。三、学习过程 1、谈读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层意。三个层次。第一,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第二,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三,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

3、上的各种缺陷。2、谈读书中提出了哪些读书的方法?“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这句话指出哪三种不同读书方法?对读书提出了哪些要求?选读、浏览、通读、精度、读摘要等。粗读、泛读、精读。读书时要仔细推敲思考,反对故意挑剔,不可迷信书本。3、谈读书这篇随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培根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随笔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作者运用比喻说理。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作者运用排比说理。这样写,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运用对比说理。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 (课后题)4、揣摩谈读书中的下边两段文字,

4、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一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二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一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二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证明观点。5、不求甚解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第一段: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第二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第四段:说明因

5、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第六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态度读书的。第七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从反面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第八段:紧接上一段的意思,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也是不因小失大,与“不求甚解”的意思相似。最后一段: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因为书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读懂的。6、不求甚解:到底应该怎样理解“不求甚解”?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7、为什么不少人批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我国传统的文化中,

6、儒家与道家之间区别很大。儒家入世,为国、为家、“克己”、无我;道家游世,以宇宙自然为本,张扬个体生命。两家世界观、人生观不同,读书方法也不同。 道家的读书方法以陶渊明说得最为明确:“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儒家对待读书,讲究严谨、精细。因此,儒家批评道家的读书方法,就毫不奇怪了。 8、不求甚解中“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4个原因。多读几遍才懂;读到后面才懂;过段时间才懂;有实际知识后才懂。四、课堂训练不求甚解阅读6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 7围绕如何读书,作者主要谈了哪些观点? 8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段中的两处加粗成分叫插入语,它们有什么作用?

7、 9作者说“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此你有何看法? 10作者是如何证明“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这一观点的? 11长期以来,对于读书就有“博览”与“精通”的争论,你持什么观点?说明理由。答案 6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7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8开头的插入成分表明下面的观点是引用别人的,不代表自己的意见;结尾处表明下面的结论是自己通过实践而得出的,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9此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同意。因为读书的目的就在于领会书中的真意,形成人生的感悟。”10先由列宁对普列汉诺夫的批评引出自己的观点,接着举三国诸葛亮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为例证明这一观点,最后又补充说明“活读”并不是不认真读,而是着眼于全局。11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