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子思学派对礼的理论诠释1995 年,湖北荆门郭店1号楚墓出土一批竹简,内容除老子、 太一生水两篇外,其余均为为先秦儒家文献。李学勤先生最先指 出,该墓所出五行、缁衣、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 等篇是久佚的子思子,是子思子学派的作品,得到国内外大多 数学者的认同。墓葬的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约公元前300年左右), 竹简的年代当更早于此。这批儒书中有关心性问题的论述,是子思撰 作中庸的前期材料,有赖于此,我们得以重构子思学派的礼学思 想体系。一、性与天道论语公冶长云:“子贡日: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 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这段著名的文字,曾被史记孔子世家、汉书畦宏夏侯胜 传赞、汉
2、书外戚传师古注、后汉书桓谭传等引用,影响 相当之大。性与天道,孔子为何罕所言及?后世学者颇多推测。 史记天 官书云:“是以孔子论六经,纪异而说不书。至天道、命,不传; 传其人,不待告;告非其人,虽言不著。”正义云:“待,须也。 言天道性命,忽有志事,可传授之则传,其大指微妙,自在天性,不 须深告语也。”认为天道性命,“大指微妙,自在天性”,所以不传;第1页共9页 也有可能是传而不告。天官书此语,使孔子罕言性与天道的问题 带有几分神秘色彩。后汉书桓谭传注引郑玄论语注:“性谓人受血气以生, 有贤愚吉凶。天道,七政变动之占也。”钱大昕承郑氏之说,认为“古 书言天道者,皆主吉凶祸福而言",故
3、圣人难言之。但程树德批评 郑氏之说:“郑氏兼学谶纬,其以吉凶祸福解天道,亦为风气所 囿。”程说甚是,故钱说也不可从。皇侃引太史叔明云:"六籍即有性与天道,但垂于世者可踪,故 千载之下,可得而闻也。至于口说言吐,性与天道,蕴藉之深,止乎 身者难继,故不可得而闻也。”顾炎武踵其说:“夫子教人,文行 忠信,而性与天道在其中矣,故日不可得而闻。” “夫子之文章,莫 大乎春秋。春秋之义,尊天王,攘戎狄,诛乱臣贼子,皆性也、 皆天道也。故胡氏以春秋为圣人性命之文。”若如其说,则孔 子的“礼”也一以贯之于六籍及文行忠信之中, 子贡为何没有“不可 得闻”之叹?可见其说不可从。又,太史叔明以子贡之言乃
4、是“夫子死后,七十子之徒,追思曩 日圣师平日之德音难可复值”,此说不为无理,耐人寻味。所谓夫 子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当是孔门后学颇喜讨论性与天道,子贡乃追 思孔子生平言论,发觉夫子罕有言及,故发此议论。作为七十子之一 的子思,最早在中庸中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 谓教”的著名的心性论命题。检阅文献,孟子、荀子以及大小戴礼 记,无不谈性与天道,当是子思影响之所及。性与天道又恰恰是郭第2页共9页 店楚简最重要的话题。性自命出“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 情,情生于性”所表述的思想与中庸所论完全相同。可见性与天 道,是子思学最先派着力开拓的思想领域。大凡政治家在提出其社会学说时,为使其学
5、说具有最强的针对性, 往往着意寻求人类最普遍的特点,孔子所谓“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 远人,不可以为道”,此之谓也。孔子将“礼”作为最切近于人类 的社会普遍之道,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循而勿失。孔子提出了一个正确的原则,但是,他没能系 统地回答“为什么人必须遵循于礼”的问题,换言之,孔子并没有建立起礼的理论体系。孔子殁后,子思学派对礼的理论探索,是从研究治世之道开始的。 它们认识到,治必由道,"不由其道,虽尧求之弗得也”。“苟不从其由,不反其本,虽强之弗内矣。上不以其道,民之从 之也难”。“凡动,必顺民心,民心有恒。”认为礼的基本内涵 是人性,是最近于人
6、的“道”。尊德义云:圣人之治民,民之道也。禹之行水,水之道也。造父之御马,马 之道也。后稷之艺地,地之道也。莫不有道焉,人道为近尽管当时戎狄交侵,世事纷乱,子思学派并没有将人的血统、地 域或种族的特征,而是将人性作为其治世之道的基础, 认为要建立和 谐的社会秩序,就必须顺应人性。在子思学派看来,所谓人性,是与 水、马、土地等所具有的特性一样,是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是人类 最普遍的特征,“四海之内,其性一也”。第3页共9页因此,对人性的把握,可以推己及人;又由于能把握普遍的人性, 就可以上推命与天道,而知所当行之人道,所以说“者出所以知己, 知己所以知人,知人所以知命,知命而后知道,知道而后知行
7、”,“知己而后知人,知人而后知礼,知礼而后知行”。子思学派将人性作为治道的基础和主体, 提出“道始于情,情生 于性”的理路, 认为孔子的礼治思想发端于人情,“礼因人情而 为之”。情是性的外显,情与性相为表里,道始于情就是始于性。 所谓人性,是指喜怒哀乐之情,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所云“民有 五性,喜怒欲惧忧也”即是。子思学派高扬人性,是对周公、孔子以来,周代人本主义思想的 传承与发展。武王克商、殷周革命之后,周公鉴于纣王失德亡国的教 训,提出“明德慎罚” 的口号,要求统治者“无于水监,当于民 监”,奠定了人本主义的基础。孔子深化了周公的思想,倡行“仁” 的学说,提出“仁者,人也”,(11) “仁者,
8、爱人"。(12)的论题。而 要爱人、以人为本,就必须尊重人性。尊德义说“民可导也,而 不可强也”,“可导”的是人性,“不可强”的也正是人性。人情有 天然合理的因素,只要是真实之情,就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性自命出云:凡人情为可悦也。苟以其情,虽过不恶。不以其情,虽贵不难。 苟有其情,虽未之为,斯人信之矣。关于这段文字,陈来先生解释为:“一个治民者,如果与人民有 感情上的沟通,虽有过失,人民也不会嫌恶他。他对人民有情,即使第4页共9页 他没有做事,人民也相信他。”陈先生没有解释“不以其情,虽贵不 难” 一句,又将“过”解释为“过错”,认为此文主旨是“强调治民 者内在情性的修养”。(13)
9、细绎文意,我们得不出陈来先生的结论。我 们认为,此文乃是针对普遍的人性而言,而并非仅仅是治民者。文中 的“过”应解释为“过犹不及”之过, 是过度之意。大凡人情总是可 以令人接受的,所以说“凡人情为可悦也”;悲喜好恶之情,只要真 实,即使过度,也不会令人厌恶,所以说“苟以其情,虽过不恶”; 伪作之情,即使其表演的难度再大,也无足称道,故“不以其情,虽 难不贵”;只要有真情,即使尚未行动,人们也会相信。性自命出 说“(道)始者近情”、“礼作于情”,离开情就无所谓道,无所谓 礼。子思学派对人性的重视,于此可见一斑。平心而论,孔子也曾提及性或天道。关于性,孔子曾经说过“性 相近,习相远”, 在回答鲁哀
10、公“君子何?乎天道”之问时,孔子 说:“贵其不已。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其 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天笼照大地,哺育万物,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它昼夜交替,寒往 暑来,具有不可逆转的力量。是为孔子的天道观。子思学派从两个方 面对孔子的天道观作发展:其一,认为天不仅是宇宙的主宰,而且是 万物之“道”的渊源。“知天所为,知人所为,然后知道,知道然后 知命”。“圣人知天道也。知而行之,义也。行之而时,德也。”天道无所不在,天道形诸于地,即为地道;形诸于水,即为水道; 形诸于马即为马道;形诸于人,即为人道。因此,人性得自天命,人第5页共9页 性即是天性。其
11、二,是将性与天道相打通,不仅说明了人性的来源, 而且为人性说取得了形而上的依据, 尽管其中少有玄学的成分,但却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这恰恰是孔子思想所未曾涉及之处。在获得上述认识之后,我们再读大小戴礼记,发现有关性与 天道的论述甚多,如礼记大传云:“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 人道始矣。”大戴礼记礼三本云:“礼有三本,天地者,性之 本也。”礼记祭义云:“是故君子合诸天道。”大戴礼记子 张问入官云:“故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达诸民之情,既 知其以生有习,然后民特从命也。”中庸云:“唯天下至诚,为 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
12、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 地参矣。”礼记礼器:“天道至教,圣人至德。”礼记礼 运:“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事,协于分艺。 故礼义也者,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宝也。”朱子说中庸 立言之旨在说明“道之本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可谓深得其要。根据笔者的研究,大小戴礼记主体部分的撰作年代,与郭店楚简大 致相当。 将郭店楚简与大小或礼记参阅,即可了解性与天道 的讨论,在七十子之徒中是何等热烈。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率”,郑玄释“循”, 至确。此说与性自命出所论,正相吻合。有学者释率为“长”, 似不可从。“率”字在先秦文献中习见,多训为“循”。尔雅释诂云:第6页共9页“率,循也。”
13、诗经屡见“率”字,如大雅假乐“不愆不 忘,率由旧章”,郑笺:“率,循也。”小雅北山“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毛传:“率,循也。”小雅沔水“ ?彼飞隼, 率彼中陵”,郑笺:“率,循也。”小雅吉日“悉率左右,以 燕天子”,郑笺:“率,循也。”大雅 ?» “率西水浒,至于岐 下”,毛传:“率,循也。“尚书此字也习见,如大禹谟“惟 时有苗弗率”,传:“率,循也。”君?» "丕冒海隅出日,罔不 率俾”,传亦训率为循。如此之类,均不得训长。孟子引诗“不 愆不忘,率由旧章”云“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也以遵释率。(郭店简性自命出云“ ?性者,习也;长性者,道也”。“?”,
14、整理者释为“养”。有人认为,此“长性者,道也”, 长应该解释为君长之长,意即“领导性的是道"。鄙见,“?”字不得释“养”,因为习非养性而得。?当释“永”,永,久也,永久其 性即成习,俗云“积久成习”是也。此“长”字或可释为“长养”。诗小雅蓼莪:“长我育我”,长,养也。能长养其性者方为 道。“率性之为道”,意即遵循常人之性,庶几乎为道。儒家重亲亲 之道,故以孝悌为本,亦即以人性为本。 六德云:“先王之教民 也,始于孝悌。”成之闻之云:“天降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 臣之义,著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是故小人变乱大常以逆大道, 君子顺人伦以顺天德。”语丛一云:“父子,至上下也。” “兄 弟,至先后也。” “丧,仁之端也。”后儒说“圣人之治本于道,而第7页共9页 道本于身,身本于心,心本于孝。” 最中肯繁。先秦儒家著作的重大发现,中国哲学20辑,辽宁教育 出版社,1999年。十驾斋养新录卷三,天道。论语集解卷九,公冶上。论语集解义疏卷二。日知录卷七,夫子言性与天道。论语集解义疏卷二,皇疏引。中庸。论语颜渊。 此语引自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一书的六德篇,。以下凡引此书者,均只标篇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品牌定制转让合同范本
- 2025-2030智慧校园建设技术路线与教育资源整合管理研究
- 2025-2030智慧景区管理系统发展现状技术应用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2025-2030智慧旅游产品行业市场特性分析创新思路营销咨询投资评估规划报告
- 2025-2030智慧教育行业市场供给与教学需求分析及产业投资创新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智慧市政设施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布局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智慧家居系统建设与物联网技术应用
- 2025-2030智慧城市规划行业融资风险评估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智慧城市行业市场供需分析及容量评估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智慧城市环境监测行业供需调研发展前景规划策略研究分析报告
- GB/T 17196-2017连接器件连接铜导线用的扁形快速连接端头安全要求
- 2023年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面试笔试真题题答案
- PFS技术培训资料(制冷原理)课件
- 安徽省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收费标准
- 幼儿园绘本故事:《小熊不刷牙》 课件
- 六大茶类制作加工及品质特征 培训教学课件
- 40篇英语短文搞定高考3500个单词(全部含翻译-重点解析)
- 《大数据金融》教学大纲(第六学期)附课程考核标准
- 2022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难点知识习题及答案
- 磷石膏堆场项目库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71页)
- 军队部队模板ppt课件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