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试题 川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试题 川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试题 川教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试题 川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上)第1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直击考点 司母戊鼎、三星堆、四羊方尊和青铜艺术课前导学1.青铜是以 为主要元素的合金,因呈 色而被称为青铜。 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掌握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 、 、 时,青铜在生产、军事和生活中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青铜时代。2.青铜器按用途划分,有 、 、 、车马器、 、工具等十多类,每一大类又包括许多种。湖南出土的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的是 ,河南出土的青铜器的典型风格的代表是 ,它的特点是"雄伟端庄,气势凛然"。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 、 、 和 等,造型奇异,风格独特,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知识结构青铜工艺的成

2、就青铜:以铜为主要元素的合金。青铜时代:指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在生产、军事、生活地位十分重要。青铜分类:食器、酒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工具等青铜精品:司母戊鼎(河南)四羊方尊(湖南)三星堆的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人面像、青铜树(四川)难点突破 如何欣赏青铜艺术?以四羊方尊为例。欣赏一件青铜器从三个方面:(1)数据分析:四羊方尊高58.3厘米,重34.5公斤。通过数据我们大致了解了四羊方尊的大小和重量。(2)整体造型:四羊方尊整体造型别致奇特,整体器形和动物形象相结合,巧妙自然和谐得体。它集线雕、浮雕、立体雕塑于一器,把平面图像和立体雕塑结合起来。方尊的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是我国上古文明的

3、瑰宝。(3)细节欣赏:尊的颈部铸有蕉叶,蕉叶上的花纹叫夔形纹。夔是古代龙的一种,象征着王权。蕉叶的底部饰有兽面纹,用狰狞的面目体现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不可逾越。肩部由四条龙蟠缠在四周,尊的腹部分别铸有四只大卷角羊,突出尊外。羊大为美,含有吉祥的寓意在里面。方尊的边角及每一面中间都铸有棱脊,增强了造型的气势,使方尊的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体现了商朝威严法度。全器上下线条光洁刚劲。羊角是事先铸成后配置在羊头的陶范内,再合范浇铸的,如果没有高超的技术,就很难达到整个器物浑然一体的效果。总体来说:造型奇特,纹饰瑰丽。课堂巩固1、青铜时代,以青铜器在生产、军事和生活中地位重要而得名。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不

4、包括的时期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2、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 B C D3、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工艺精湛,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产生于我国哪个朝代( )A夏朝 B商朝 C 西周 D春秋 4、在商周时期,我国西部的青铜文明相当发达,这里的青铜器造型奇特、风格独特,张将军誉为“沉睡千年,一醒惊天下”,指的是哪个地方?( )A黄河流域    B珠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     D东北平原5、下列文物属于“三星堆”青铜文化的是( ) A B C D 6、下列与古代人民

5、生活密切相关的器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青铜器 陶器 石器铁器 A. B. C. D. 课后提高1、巨大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畜牧业发达       D、铁器开始使用2、有这样一段图片的解说词:“它出土于湖南,四面各有一条龙,四角各铸一只羊,结构巧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此图片中的青铜器应是 ( )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青铜盘D青铜面具3、夏商西周时期的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创造者是 ( )A奴隶主B贵族C奴隶D平民 4、成

6、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人声鼎沸”等,都与“鼎”有关,鼎主要是用于( )A盛酒 B煮饭 C装饰 D祭祀5、青铜器的艺术价值都体现在 ( )整体结构美观造型奇特或雄伟纹饰讲究,线条丰富,图案优美统治者用来祭祀ABCD6、仔细观察右面这幅图,你认为它不是什么:( ) A、一种乐器 B、一种青铜器 C、一种礼器 D、一种武器7、根据所学知识,对下列青铜器根据用途进行分类。 A B C D E F G H属于乐器的是 属于兵器的是 属于食器的是 属于酒器的是 属于工具的是 反思积累:1、常考点: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文化 2、易错点:司母戊鼎的戊知识互动 司母戊鼎的发现和价值 司母戊大方鼎是1

7、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发现的。这里距武官村大墓西南隅大约80米。大鼎出土后,因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是,由于日本侵略者多次勒索和强购,当时恐怕被日寇掠取,便把大鼎又重新埋在地下。1946年6月抗战胜利后,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大鼎出土后,先存放在安阳县政府,同年10月移到前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解放后称南京博物院)。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北京建馆,又将方鼎运到北京展出。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是原鼎的复制品,真品早已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保护起来了。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32

8、.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鼎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好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大鼎的腹内长壁上有三个铭文“司母戊”。关于这三个铭文如何解释,目前学术界有三种说法:(1)一般的解释认为这鼎

9、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司”解释为职司、官司、典司。(2)另一种解释认为这是一个氏族的名称。(3)第三种解释把“司”释为祠。“祠”就是祭祀的意思。也还有把“司”释作王后的“后”字的。“母戊”是谁呢?最早的推测,母戊是殷王武乙的配偶妣戊,即文丁的母亲,作器者则为文丁。卜辞记载文丁的配偶为批癸,而帝乙的配偶却不见记载,因此陈梦家同志认为,“母戊”可能是帝乙的配偶。据此,则大鼎力殷墟晚期的器物(陈梦家:殷代铜器见考古学报1954年第7册第30页)。另一种意见认为,“母戊”可能是指武丁的法定配偶或祖甲的法定配偶。因此作器者可能为祖庚、祖甲、或廪辛、康丁。这样,该鼎就是殷墟前期的遗物(考古19

10、77年第1期)。司母戊鼎是我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有人曾用光谱定性分析它的合金成份,结果表明大鼎的成份和殷代一般铜器的成份基本相同。人们又对铜、锡、铅三元素用化学分析的沉淀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鼎的合金成份是:铜占8477,锡占1164,铅占279,这一分析与周礼·考工记上说的“六分其金而锡居一”的记载基本是相符的。关于大鼎的铸造方法,根据考古工作者的观察分析,认为大鼎是采用组芯的造型方法,即先用土塑造泥模,用泥模翻制陶范,再把陶范合到一起灌注铜液。从铸造痕迹来看,司母戊鼎是用二十块范铸成的。司母戊鼎出色的铸造技术,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第五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上) 第1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