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化学一轮知识点精编燃烧热和中和热学案_第1页
2012届高三化学一轮知识点精编燃烧热和中和热学案_第2页
2012届高三化学一轮知识点精编燃烧热和中和热学案_第3页
2012届高三化学一轮知识点精编燃烧热和中和热学案_第4页
2012届高三化学一轮知识点精编燃烧热和中和热学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节燃烧热和中和热知识归纳一、燃烧热1 .燃烧热的概念: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 的燃烧热。单位一般为:kJ/mol,符号:2 .燃烧热的计算:(1)求物质的燃烧热;必须以 1mol可燃物为计算标准,且可燃物必须完全燃烧生成 稳定的氧化物;(2)求燃烧反应释放的热量:一定量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等于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乘 以其燃烧热。二、中和热1 .中和热的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 mol水时所产生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单位一般为:kJ/mol,符号: H 。2 .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的中和反

2、应,其实质是H (aq)+OHh (aq) H2O(1),而与酸、碱的种类无关,因而强酸与强碱的中和热是一个定值,均为57. 3 kJ/mol。3 .弱酸或弱碱参与的中和反应的中和热:由于弱酸或弱碱难电离,且电离一般要吸热,故弱酸或弱 碱参与的中和反应,其中和热略小于57. 3kJ/mol。三、燃烧热和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由于燃烧热是从1 mol物质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来定义的,而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水所释放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们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 1 mol可燃物或生成1 mol水为标准配平其余物 质的化学计量数,如:H2(g) -02(g) H2O(1);:H =-285

3、.5kJ/mol 21 1.NaOH (aq) 一H2SO4(aq) - NaSO4(aq) H2O(1);/H =-7.3klJ/mol 22四、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1 .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应从资源蕴藏、开采运输、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各方面综合考虑。2.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是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其特点是资源丰富,使用时对环境没有污染或污染很 小,且有些可再生,属再生性能源。学法建议1 .燃烧热和中和热是反应热的两种类型,学习时应将其与热化学方程式联系起棘用心爱心专心2.采用对比的方法,注意燃烧热和中和热的联系与区别。研究条件标准能量变化单

4、位注息事项燃烧101kPa1mol放热(胡(0)kJ/mol可燃物要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中和热稀溶液生成1mol放热(胡(0)kJ/mol强酸与强大事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1mol水,都放出 57.3kJ热3.结合化石燃料的使用及新能源的开发课题,通过讨论或辩论的形式,加深对化学与社会联系的认识,并对煤的综合利用及新技术的开发做综合讨论。潜能开发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ImolH 2 SO4与1mo旧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盐类水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在101kPa时,1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定叫碳的燃烧热D . CO然烧是吸热反应思路

5、分析中和热是稀溶液中酸与碱中和生成1 molHzO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指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1molH2s04与1molBa(OH)2完全中和要生成 2molH2。,碳燃烧有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区别。因而A、C是错误的。中和反应和盐的水解反应互为可逆,因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盐类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B正确。例2 (1)在101kPa时,H2在1. 00molH2中完全燃烧生成 2.00molH 2。(1)放出571. 6kJ的热量,H2的 燃烧热为 ,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1 . 00L1. 00mol/LH2SO 溶液与 2. 00L1

6、. 00mol/LNaOH§液完全反应,放出 114. 6 kJ 的热量,该 反应的中和热为,表示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思路分析H2的燃烧热应以燃烧 1 molH2为标准,当H2完全燃烧生成2 . OomolH O时,需燃烧2. 00molH2,故 H2的燃烧热为 5716旦=285. 8 kJ/mol。中和热以生成 L molHzO为标准,而1 . 00 L 1. 00mol/LHSO溶 2mol液与2. 00 L 1 . 00 mol/l NaOH溶液反应生成 2. molH20,故该反应的中和热为114. 61d=57. 3 kJ/mol。书写表示燃烧热与中和热的热化学方

7、程式时,必须体现燃烧热与中和热的研究标准。1.(1)285.8kJ/mol, H2(g) - -O2(g) H2O(1);LH - -285.8kJ/mol 2'1 1.(2)57.3kJ/mol, H 2SO4(aq) - NaOH (aq)NaSO4 (aq) , H2O(1); LH =57.3kJ/mol2 2用心爱心专心例3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H2(g)Jo2(g) H2O;胡=N220.0kJ /mol 实验测得 H和O件的混2=合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时放热 3 847kJ,则混合气体中H2和QH的体积比是 ;二者放出的热 量之比约为思路分析据丙烷的燃烧热和混合气

8、燃烧放热的总值推算,混合气中丙烷的物质的量必定小于2 mol ,由此可知混合气中H2和QH物质的量之比大于其体积比也大于 9,在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符合这一要求,22至于二者放出的热量之比,需根据各自的燃烧热及其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确定。答案B; D思维诊断据燃烧热定义,任何可燃物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D错误。答案B思维诊断此题属概念辨析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与运用概念,如对概念的要点疏忽极易判断失误。思维诊断书写一般热化学方程式,只需将反应热的数值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即可。书写表示燃烧热与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反应热的数值应以1 mol可燃物或生成l molH

9、 2O为标准,在此基础上确定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思维诊断计算型选择题最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是估算法,采一用此法可减少运算量,快速准确地做出结论。除此以外,平均值法、极限分析法、十字交叉法等均是巧解计算型选择题的首选方法。知能达标训练1 .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气(C4Hw)放出的热量为 yQ,经测定完全吸收它生成的CO,需消耗5mol/L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则燃烧 1 mol 丁烷放出的热量为()A . 4yQ B . 5yQ C . 8yQ D . 16vQ答案:1 . D2 .已知Zn(s)+1。2® ZnO(s);a=250kJ/mol ah= -350kJ/mol

10、,则lgZn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2()A. 5. 4 kJ B . 350 kJ C . 3. ; kJ D . 8. 5kJ65g / mol用心爱心专心答案:2. A lgzn 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热量约为:1gM350kJ /mol =5.4kJ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质发生反应放出的能量才是反应热B.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而不表示分子的个数C.化学反应除生成新物质外,还发生能量变化D.物质燃烧总是放热反应答案:3 . A4 .已知:C(s)+O2(g) co2(g);齿=_393.5kJ/mol,2H2(g)+O2(g) 2H2O(g);iH =483

11、.6kJ/mol。现有 0. 2mol的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悬浮气,因混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共放出 63. 53 kJ热量,则混合物中C与H的 物质的量之比为()A . 1: 1 B , 1: 2 C . 2: 3 D . 3: 2答案:4 . A5 .含Ba(OH)2 1 mol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 114. 6 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 程式正确的是()A.Ba(OH )2(aq) 2HCl(aq) BaCl2(aq) 2H2O(1);H =-114.6kJ / molB.Ba(OH )2(aq) 2HCl (aq) BaCl2(aq) 2H2O(1);H = 114

12、.6kJ / mol 11C. - Ba(OH )2(aq) - HCl (aq)BaCl2(aq) H2O(1);.H =-57.3kJ/mol2211.D.-Ba(OH )2 (aq) HCl (aq) -BaCl2(aq) H2O(1);.H = 57.3kJ/mol 22答案:5 . C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水所释放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们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生成1mol水为标准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6 .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的中和热可表示为:H+(aq)+OH (aq) =H2O(1);AH= -57. 3 kJ /mol,已知分别与l L0 . 1 mol/L的NaOH&

13、#167;液恰好反应的下列物质:乙酸溶液;浓HSO;稀硝酸,恰好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Q、Q (单位:kJ),则Q、Q、Q的关系正确的是()A. Qi=Q2=Q3B.Qi::Q2::Q3C.Qi ::Q2 =Q3D.QiQ2Q3答案:6 . B 生成 CHCOONa,C3COO勺水解要吸热,所以Q<57. 3 kJ ;l L 0 . 1 mol/L的NaOH§液溶于浓H2SO时就放热,再加上反应放出的热量,所以Q>57. 3 kJ ;Q=57. 3 kJ7 .实验室测得 4molSQ参加下列反应:2SO2(g)十O2(g) ? 2SO3(g);M =196.64kJ/

14、mol 当放出 314. 3kI 热量 时,S02的转化率最接近于()A . 40% B . 50% C . 80%D . 90%答案:7 . C 分析:由反应:2sO2(g)+O2(g) ?2SO(g); H=-196。64Kj/mol2mol196.64Kj用心爱心专心x=3.2mol314.3Kj则SO的转化率为:32 x100% =80% 48,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在101 kPa时,10 kg 丁烷完全燃烧生成 CO和H 0(1) (1)放出热量5 X105kJ, 丁烷的燃烧热为 ,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8.2900kJ/mol;2c4Hl0(1) 13O2(

15、g) 8CO2(g) 310H2O(1);:H - -5800kJ /mol分析:1mol(58g) 丁烷(C4Hl0)的燃烧热为 58g/吧 M5M105kJ =2900kJ/mol10000g9 .已知: C 2H6(g) +-O2(g)2CO2(g) +3H2O(g);c 2H6(g) +7O2(g)2COz(g)+3H2O(1).22(1)根据所学过的知识推测:等物质的量的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更多的是(填或),理由是。答案:9 .;H20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时要释放出能量10 . 1 mol H2完全燃烧时放热 286kJ,而每千克汽油完全燃烧时约放热46 000kJ , H被公认为是21

16、世纪替代燃料的理想能源。试通过汁算和分析、比较,简述Ha作为能源的三个主要优点:; 。答案:10 .来源丰富,可以再生;单位质量H2燃烧放热多;燃烧后产物不污染环境分析:单位质量的 H2和汽油分别放热为:286kJ4600kJ /H 2 :=143kJ / g 佃:4.6kJ / g2g1000g可知单位质量H 2燃烧放热多11 .标准状况下,aL乙快气体充分燃烧时,生成CO气体和液态水,放出 bkJ的能量,则乙快的燃烧热为,热化学方程式为 。22 4b5.22 4b .答案:11.lJ /mol;C2H 2(g) , 一O2(g) 2CO2 (g) - 6H 2O(1); lH =-kJ /

17、mola2a12 . 1 . 00L1. 00mol/LHSQ溶液与 2. 00 L1. 00mol/LNaOFMyc应,放出 114. 6 kJ 的热量,由 此可推知H2SO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 ,表示该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为。11答案:12 57 3kJ / mol; - H2SO4 (aq) + NaOH (aq) 1 Na2sO4(aq)+H 2O(1);曲=-57.3kJ/ mol 22综合能力训练1.某人浸泡在盛有 60. 0L水的浴盆中,在1h内,人体所散发出的热量使水温从30c上升到31. 5C (假设人体体温保持恒定,且热量没有损失),该人一天可释放多少热量 ?

18、1 g脂肪燃烧放出39. 7 kJ的热量,如果该人一天所需的热量以摄人脂肪来计算,则他一天至少需要摄人多少克脂肪?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4.2kJ用心爱心专心/(kg C )。答案:1 . 9 072k)228 . 5g分析:1h人体释放的热量一3Q =cm. T =4.20 10 J (kg C) 60.0kg (31.5 C 30 C) =378kJ则24h人体释放的热量为 :378kJ 24 =9072kJ需摄入脂肪:吧% .228.5g39.7kJ2 .某种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中丙烷和丁烷的质量分数为80%和20%,燃烧时热化学方程式为:C2H 8(g) 5O2(g) 3CO2(g) 4H 2O(g);;H -,200kJ/mol2c4Hl0(g) 13O2(g) 8CO2(g) 10H 2O(g);H =-5800kJ/mol用质量为0. 80kJ,容积为4. 0L的铝壶将一壶20c的水烧开,消耗液化石油气0. 056kg,求燃料的利用率。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 2kJ/(k8 C),铝的比热容为 0. 88kJ/(ks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