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年相关资料_第1页
迎新年相关资料_第2页
迎新年相关资料_第3页
迎新年相关资料_第4页
迎新年相关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迎新年相关资料春节众多习俗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变到现在,有些已不再记得,而有些我们还相传沿用至今。下面是本人为你整理迎新年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的日子。祭灶在老底子,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腊月二十四,抻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2、统统扫由门。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这习俗起于宋代,每逢春节,无论城市、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贴春联、窗花都是为了增加喜庆气氛;“福”字倒贴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春节桂贴也很普遍,是一种风俗和信仰,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O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来被红纸代替。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3、。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寓意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爆仗”、“炮仗”、“鞭炮”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新的一年,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来除旧迎新。传说女娟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

4、初七日为人日。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长辈受拜以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初二送礼忌单数。【压岁钱】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岁”与“祟”谐音,压岁钱意思也就是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吃年糕】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大年初三,肥猪拱门。正月初三“归宁”节,嫁生去的女儿们在这一天要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大年初四,三羊开泰正月初四灶神节一一

5、恭迎灶神回民间,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又称为“羊日”;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大年初五,艮牛耕春。正月初五财神节接财神回民间,传说那天是财神的生日,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正月初五还有破五一说,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大年初六,马到成功。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大年初七,人寿年丰。大年初七“人日节”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人日”,传说里若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适;若阴雨,则疾病瘟疫生,又称“七煞日”。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

6、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不过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材料也不同,取意也会有差异。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俗称“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正月十五,夜照田蚕。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

7、,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浙江: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拜六神:打过开门炮,各家男女穿新衣。接三神:拜过六神后,又在中庭摆起小方桌,盛米一碗,盖以红纸,周围黏固,端放桌上,烧香点烛,虔诚膜拜,叫做“接三神”,祭后移到室内,直到正月初四,才送神撤座。拜祖:旧时正月初一中午,在洞头县,各家要祭拜祖宗。从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在苍南,叫“探正月”,到一般亲戚家里去,都要带礼品。江苏: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

8、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茅养,吃时挖由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江宁人有春节“打神豉”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豉手浑身使劲地擂豉助兴,初三“打夜豉”、初七“上七豉”,十三至十五打“赤膊豉”,气氛热烈。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赎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中原春色河南:送神慌年忙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嚅嚅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湖南: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接龙后,开始舞龙。龙随豉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湖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