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生物理化学考试题目_第1页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生物理化学考试题目_第2页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生物理化学考试题目_第3页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生物理化学考试题目_第4页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生物理化学考试题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2 本四物理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2005 年9 月 25 日一、单项选择题(本题 48 分,共 24 题)1. 在恒温恒压下,反应体系的自由能变与反应进度的关系式是: ( )(A) G=( . G.E )T,p ;(B) G=( . H / . n)T,p;(C) G=( E / p) . . T, p ;(D) G=( . H / . E )T , p。2. 水的三相点为: ( )(A) 101325Pa , 273.15K; (B) 101325Pa , 273.16K ;(C) 610Pa, 273.15K; (D) 610Pa , 273.16K。3. 二元理想液态混合物,其沸点之

2、间的关系为Tb*(A) > Tb*(B),当气液达到平衡时,蒸汽压为p,则有:()(A) p=pA*+pB* ; (B) p< pA, p > pB ; (C) p > pA, p < pB ; (D)无法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4. 把一块冰放在热容为 20J/K 的玻璃容器内,若把容器中空气和冰作为体系,则该体系 为: ( )(A) 敞开体系;(B)封闭体系;(C)孤立体系;(D)绝热体系。5. 下列关于卡诺热机的效率n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两热源的温差越大,n越大;(B)低温热源的温度越低, n越小;(C)两热源的温差越小,越大;(D)高温热源的温度越高

3、,n越小。6. 克拉佩龙方程中的 Hm代表的意义是:()(A) 代表摩尔蒸发热; (B) 摩尔升华热; (C) 摩尔凝聚热; (D) 以上相变热都适用。7. 在298K时,要从浓度为m的大量氨溶液(氨的平衡蒸气压是0.03atm )中分离出1mol、1atm 下的氨气,则至少需做非体积功为:(A) 8687J (B) 2477.6J (C) 10713.6J (D) 5758.4J8. 下列叙述中,违背卡诺原理的是: ( )(A)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是增大温度差;(B)由它可以引出不等式 Q1/T1+Q2/T2V 0 ;(C)卡诺热机效率与工作物质无关;(D)可逆循环的热温商之和等于零。9. 某

4、一溶液中含有NaCI,KNO3溶质,若使用只允许水分子出入的半透膜将溶液与纯水 分开,达到渗透平衡时体系的自由度是:(A) 3 ( B) 4 (C) 5 ( D) 210. 如右图所示,若体系处于a点t=58°C , ,保持温度一定时,向体系内加入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12 ( = 酚) x(A) 在帽形线以内=2,帽形线以外=1;(B) 在帽形线以内两液相的平衡组成不变;(C) 在帽形线以内两液相质量比不变; 水酚(D) 根据杠杆规则,xc bx W W/ ) ( / ) ( = B a。11. 物质A和B的理想混和物xB=0.6,在恒温恒压下,把无限小的 A或B都加

5、入溶液所引起的偏摩尔体积的无限小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是:( )(A) dVA : dVB=3/2 ;(B) dVA : dVB=-3/2 ; (C) dVA : dVB=2/3 ;(D) dVA : dVB=-2/3。12. 1 moI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状态 A 变到状态 B(如图所示 ),对于该过程下列各式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 )(A) H=Q ;(B) S>0;(C) S<0;(D) U>0。13. 有关化学平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衡时产物和反应物的数量之间没有定量的关系;(B) 平衡时产物和反应物的数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C) 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不一

6、定相等;(D)外界条件不会引起平衡状态的改变。14. 在293K时含60%甲醇的水溶液,其密度为 0.8941gcm-3,该溶液中水的偏摩尔体积为16.8cm3 moI-1,则该溶液中甲醇的偏摩尔体积为(单位cm3-moI-1):()(A) -19.86;(B) 19.86;(C) -39.71 ;(D) 39.71 。15. H2O(s)在273K的熔化热为330.2Jg 1,现有2g, 273K的冰变成273K的水,其 S 为: ( )(A) 0;(B) 2.42 J K1;(C) 1.21 J K1;(D) 330.2 J K1。216. 溶液中物质B的化学势n B= B0(T)+RTI

7、n(fB/PO),其标准态是温度 T,并且:(A) 标准压力pO下的状态;(B)标准压力pO下符合理想气体行为的假想状态;(C)标准压力pO下的纯物质;(D) xB = 1 ,且符合亨利定律的假想状态。17. 已知反应,在298K时的, 当) ( 2 ) ( 2 4 2 g NO g O N = Pa Kp2 10 153X =Pa O N p 101325 20 ) ( 4 2 X = Pa NO p 101325 ) ( 2 =时,反应将:(A) 向左向进行;(B) 向由向进行;(C) 处于平衡态;(D) 无法判定。18. 对于一个给定的反应,若自左向右的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则:( )(A)

8、亲合势 A<0 ;(B) E v B u B>0 ;(C) rGm=( . G/ . E )T,p;(D) Qa< K?。19. 分解反应A(s) = B(g) + 2C(g),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p与离解压力p之间关系为:(A) Kp = 4 p3 ;(B) Kp = 4 p3/27;(C) Kp = p3/27;(D) Kp = p2 。20. 已知温度T时各反应的 H如下2C(s)+H2(g) = C2H2(g) ; rHm=226.8kJ mol-1H2(g)+1/2 O2(g) = H2O(l) ; rHm=-286.0kJ mol-1C(s)+O2(g) = CO2

9、(g) ; rHm=-393.2kJ mol-1CH3CHO(l)+5/2O2(g) = 2CO2(g)+2H2O(l) ; rHm=-1167kJ mol-1则反应 C2H2(g)+H2O(l) = CH3CHO(l)的厶 rH m为(kJ mol-1):()(A)-526.3 ;(B)-132.8;(C)132.8;(D)-265.6 。21. 对于恒温恒压下的理想气体反应A -B其G随E变化示意图如下:对图中最低点 e 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在e点,系统吉布斯自由能为零;(B) e 点是化学平衡的位置;(C) E eq是反应的极限进度,表明反应不能进行到底;(D) e点时,系统吉布斯

10、自由能最低,(.G/ . Z )T,p=0。322. 1.5mol H2O(g,373K,202.6kPa)- 1.5mol H2O(l,373K,101.3kPa)此过程的 G为(将 蒸气视为理想气体 ) ( )(A) -2150 J mol-1 ;(B) -3224 J mol-1 ;(C) 2150 J mol-1 ;(D) 3224 J mol-1。23. 在一气缸中装有可燃性气体,气缸活塞重10kg,气体燃烧后,活塞升高10m,并放出334.4J热量,则系统的 W、 U分别为:()(A) 980J, -1314.4J;(B) -980J, 1314.4J;(C) 1000J, 133

11、4.4J;(D) 1000J , -1334.4J。24. 一些氮的氧化物的标准生成自由能分别为:氧化物 fGm? (298K)(kJ mol-1)NO 86.688NO2 51.84N2O 103.60这些氧化物的热力学稳定性的顺序是:(A) NO2>NO>N2O ;(B) NO>N2O>NO2 ;(C) N2O>NO2>NO ;(D) 无法判断。二、多项选择题(本题 12 分,共 4 题)1. 对于恒温恒压下的化学反应的 rGm?和 rGm,下列说法中哪种是错误的:()(A) rGm表示有限体系中反应终态和始态的自由能变化;(B) rGm?表示若维持各组

12、分处于标准态,反应进度E =1时,反应自由能的变化;(C) rGm表示各组分的化学势不变时,发生一个单位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D) 根据 rGm? 的大小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E) 反应的 rGm定大于反应的 rGm?。2. 由右图可看出, A 、B 间可形成三种化合物, 会存在: ( )(A) 3 种化合物;(B) 3-5所以将一定量的 A 和 B 混合后,体系中种化合物;(E) 三相平衡的状态。(C) 2 种化合物;(D) 1-2 种化合物;43. 反应 A(g)=B(g)+C(g),在 298K 时, rHm?>0,下列措施中何者对生成产物有利:(B) 升高温度; (C) 减

13、小压力;(E) 降低温度。无关),( )m(300K)< rGm(298K);膨胀,若体积从1dm3改变到10dm3,其内能增加了400J,求该过程的W和Q( 5分)苯在正常沸点353 K时摩尔汽化焓为30.75 kJ mol.1。今将353 K,101.325 kPa下的1 mol(A) 增大压力;(D) 减小 A 的浓度;4. 在298K,101.325kPa下,反应 2SO3(g)=2SO2(g)+O2(g)的厶 rHmv 0(且4 rHm与T则:(A) rGm(300K)> rGm(298K) ; (B) rG(C) rGm(300K)= rGm(298K) ; (D) r

14、Gm/T对 1/T作图为一斜率为正的直线;(E) rGm/T与1/T成线性关系。三、计算题(本题 40 分)1. 某气体沿 J pV 1013 = 的可逆途径2.5液态苯向真空等温蒸发变为同温同压的苯蒸气(设为理想气体)。(10 分)(1) 求此过程的 Q, W, .U, .H, .S, .F 和 .G;.25 °C 时Br2 ( 2 ) 在CCl4 ( 1 ) 中的浓度为( 2)应用有关原理,判断此过程是否为不可逆过程。3 00599 . 0 2 = x 时, 测得 Br2 的蒸汽压,已知同温下纯溴的蒸汽压为 28.40kPa,求:(5分)(1 )以纯溴为标准态,溶液中溴的活度与活

15、度系数是多少?(2) 以无限稀CCl4溶液中符合亨利定律的状态为标准态,求溶液中溴的活度与活 度系数。已知亨利常数为.NaHCO3 的分解反应:2NaHCO3 (s)= Na2CO3 (s) +H2O (g) +CO2 (g),实验测得分kPa p 319 . 0 2 =0 2 t xkPa Kx 86 . 53 = .46解压力在30C时为0.0082 ,110C时为1.6481 。若反应热与温度无关,试求:( 1 )平衡常数.p . p.K与T的关系式;(2) NaHCO在常压下的分解温度;(3)反应的;(4)恒压下通入惰性气体对平衡有和影响? (10分)5. A和B形成相合熔点化合物 A

16、B : A,B, AB在固态时完全不互溶;A,AB,B的熔点分别为200°C,300°C, 400°C,A与AB及AB与B形成的两个低共熔点分别为 150°C,3m rH .72.0 = E B x 和250°C,8.0 = E B x°( 10 分) 画出以上述系统的熔点-组成(t-x )图;1的系统从200 C400 C冷却到 200°C;8 mol B和12 mol A混合物冷却到无限接近150 C时,系统是哪几相平衡?各相的组 成是什么?各相物质的量1 , 1 ,B 画出以下两条步冷曲线:xB=0.冷却到100 C,

17、及xB=0.5的系统从是多少?8物理化学标准化考试试卷(上册)客观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计24题)1. 若规定体系吸热为正(Q>0),放热为负(Q<0),体系对环境做功为负(W<0),环境对体系做功为正(W>0),则封闭体系的热力学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为:(A) U=Q-W(B)U=Q+W(C) U=W-Q(D) U=-Q-W2 要让某实际气体通过节流膨胀而致冷,则节流操作要求条件是卩 :(A)卩0(B)卩 0(C)卩0(D)卩 03 .对于封闭体系来说,当过程的始态与终态确定后,下列各项中哪一个无确定值(A) Q(B) Q - W(C) W (当 Q=0 时)

18、(D) Q (当W=0时)4 .反应2A+B C中,反应物A从6mol变到2mol,则反应进度的改变值 (A)1mol(B) -2mol(C)4mol(D)2mol5 .如图所示atb,日宀c均是理想气体体系的状态变化 过程.若b,c两点在同一条绝热线上,则U与厶U:(A) U U(B) U U(C) U U(D)无法确定两者大小6 实际溶液中溶剂与溶质(浓度单位m )的化学势的标准态是: 溶剂溶质(A)纯溶剂m=1的溶质(B)同温度标准压下的纯溶剂;m =1且符合Henry定律的假想态(C)同温度,Roault定律x(溶剂)=1的状态;m =1且符合Henry定律的假想态(D)同温度标准压力

19、下的纯溶剂; 同温度,m =1且符合Henry定律的假想态,趋向平衡的过程中封闭体系的熵值增加7作为熵增原理 , 上述表述中 , 错误的是(A) (B) (C) (D)8 下列偏导数中 ,等于 C /T 的是 :(A)(G/ T)(C)(S/T)9 已知某气相反应在P = 1.01325 X 10(B)( G/T)/ T(D)(S/ T)T = 400K、P =1.01325 X 10Pa时的热效应与Pa 时的热效应相等,则两种条件下反应的熵变= 800K,(A)S (T) >(C)S (T) <10理想气体与温度为S (T )(B)S (T )= S (T )S (T )(D)不

20、能确定其相对大小T K 的大热源接触作等温膨胀 , 吸热 Q , 所作的功是变到相同终态的最大功的 20 % , 则体系的熵变为(A) Q/T (B) 0(C) 5Q/T (D) - Q/T11 溶液内任一组分的偏摩尔体积:(A) 不可能是负(B)总是正值(C) 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D) 必然和纯组分的摩尔体积相等12 活度aB的有效浓度,若物质B的浓度单位为 mol dm ,则(A),amol.dm(B)amol.dm(C) a(D)dm .mol ,amol.dm13在大量水中溶解 1 mol溶质时 , 该溶质的积分溶解热(A)仅与该溶质在溶解前后的摩尔焓和偏摩尔焓有关(B) 仅与

21、溶剂在溶解前后的摩尔焓和偏摩尔焓有关(C) 与溶剂和溶质两种物质在溶解前后的摩尔焓和偏摩尔焓都有关(D) 不能确定(A)0.57(B)0.44(C)0.45(D)0.0915下列反应:TO(s)+2Cl(g)T Cl (l)+O(g) ; G =161.94kJmol C(s)+O(g)CO(g) ; G =-394.38kJmol C(s)+TO(s)+2Cl(g)TiCl(l)+CO (g) ; G =-232.48kJmol CO(g)+1/2O(g)CO (g) ;G=-257.11kJmol14 在TK时,某纯溶剂的蒸气压为 11.72kPa,现将20mol的非挥发性物质溶于 80m

22、ol 的该溶剂中 , 溶液的蒸气压为 5.33kPa,其中可称为耦合反应的是:(A)2 和 3(B)1 和 2(C)3和 4(D)1和416 PClPCl (g) PCl (g) ClPCl48.5%分解,在573K达到平衡时PCl则此反应为:(g),在473K达到平衡时,97%分解,(A)(B)(C)(D)18.已知反应NHCOONH ( g ) = 2NH ( g ) + CO ( g ),在 30 C 时的平衡常数(A)放热反应(C)既不放热也不吸热(E)吸热反应(D)无法确定17对参与同一液相化学反应的有关物质,当选取不同的标准态时,引起该反应的:K p 为 6.55 X 0.0001

23、, 则此时 NH (A) 0.164atm(B) 5.862atm(C) 0.0547atm(D) 0.0289atm19巳知 298 K酸强的酸 , 若它与醋酸有相同的COONH (g) 的分解压力为 :H 27.18 KJ/mol, 三氯醋酸是比醋H , 则下列数据中哪一个是三氯醋酸离解的 S (J/K):(A) -8.4(B) -90(C) -168.2(D)-38520. 水蒸气蒸馏的原理是互不相溶的双液系,其总蒸气压P=P +P 因此互不相溶双液系的沸点:A) 低于任一组分的沸点.B) 高于任一组分的沸点.C) 介于A . B 两纯物质沸点之间.(D) 无法判定.21. 欲作H O-

24、(NH ) S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必须作(NH)SO(NH ) SO(B)必须作()(NH ) SO(C)只作(NH )SO(D)只作(NH )SO22.固体六氟化铀的蒸气压P与T的关系示为lg(P/Pa)=10.65-2560/(T/K),则其平均升华热为(A)2.128k J-mol(B) 49.02k J mol(C)9.242k J-mol(D) 10.33k J mol23.Na CONa COH O Na CO7HO及NaCO10H0,常压下当将Na CO (s)投入其水溶液中,待达三相平衡时,一相是Na (CONa CO (s),则另一相是:(A)冰(B) NaCO1

25、0H O(s)(C)NaCO7HO(s)(D) NaCOH O(s)24.右图中e、g、b三点所代表的物系在步冷区线上有明显的温度停顿区间(平台)的是:(A) g(B) eS(C) g 和 e(D) b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计4题)1.对于封闭的体系来说,当始终、态确定后,下列哪些物理量一定有确定值(A) Q(B) Q+W (或 Q-V)(C) W(D) H(E) C(热容)2. 在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A) 活度的量纲与所选用的浓度单位相同(B) 一个混合物的某组分 B,其活度的数值系随所选用的标准态而异(C) 活度是浓度的校正值(D) 只要有了组分B的活度值就能计算出其化学势的绝

26、对大小(E) 混合物中组分B的化学势与其标准态的化学势的差值为RT a3.下列化学亲和势公式中,不正确的是:(A) A=-(G/),(B) A=-(F/),(C) A=-艺(D) A=(G/),(E) A=-(F/)>4. A 与B双液系在某温度下发生分层现象,达平衡后岀现甲、乙两共轭层甲层富含A,乙层富含B,两者都是稀溶液,这时有:(A)(甲层)(乙层)(B)(甲层)(乙层)(C)(甲层)=(乙层)(D)(甲层)=(乙层)(E)(甲层)(乙层)主观题试卷代码:#1999123011.(计算题,本题5分),298K 时,反应 2C(s)+O(g)=2CO(g)()=-221.1 kJ-m

27、ol 3Fe(s)+2O (g)=Fe O (s) ;,()=-117.1 kJ mol求反应 Fe O (s)+4C(S)=3Fe(s)+4CO(g)().2. (计算题,本题5分)Q、W1mol苯在80°C、1atm (沸点)下蒸发,气化热 30808J mol U H、 S、 A Go3. (计算题,本题5分)设某一新合成的有机化合物(X),其中含碳63.2%,氢8.8%,其余的是氧(均为质量分数)。今将该化合物7.02 X 10 kg溶于8.04 X 10 kg樟脑中,凝固点比纯樟脑低15.3K。求X的摩尔质量及其化学式。(T相对于沸点升高的实验,其准确度较高)。已知樟脑为溶

28、剂时,=40K kg mol4. (计算题,本题10分)把一个容积为1.0547dm,并导入一氧化氮,直到压力在297.0K时达4.14 kPa为止,将一氧化氮在容器中冻结,然后再引入0.7040 g的溴,并使温度升高到达323.7K,当达到平衡时,压力为 30.82kPa,求在323.7K时反应2NOBr(g)=2NO(g)+Br (g)的平衡.(容器的热膨胀略去不计)5. (证明题,本题5分)对只做膨胀功的封闭体系,求证:(/)= -(/)6. (作图题,本题10分)下图是KNO -NaNO -HO三元盐水体系相图.现有200kg混合盐,已知其中含 NaNO 29%, KNO 71%,即图

29、中F点.计算:若想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的KNO ,应加水多少?能得到KNO物理化学标准化考试答案客1 (B)2 (A)3 (A)4 (D)5 (A)6 (D)7 (D)8 (C)9 (B)10 (C)11 (C)12 (C)13 (A)14 (A)15 (B)16 (B)17 (D)18 (A)19 (A)20 (A)21 (A)22 (B)23 (D)24 (B)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4题)1.(B)(D) 2.(B)(E)3. (D)(E)4.主观题答案1.解 ()=2,()-=-325.1 kJ mol2.解等温等压下,(A)(D) H= Q30808 J单向选择题(每小题 2分,

30、共计24题)()(5W = P(外) V= PVRT= 8.314 X (1273+80.1) = 2937 J2 分) U= Q-W= 30808-2937 = 27871 J S= H/T= 30808/353.3 = 87.24 J K . G= H-T S= 03.解:(1) = m =(/()= ( )/()=0.228 kg mol(2(2)(C) = r(B)/r(C)= (0.228 X0.632)/0.012 = 12同理:(O) = 4(H) =20该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O(34. 解 2NOBr(g) = 2NO(g) + Br(g)开始时 : 0(NO)(Br )平

31、衡时 : (NOBr)(NO)(Br )(NO) =(323.7/297.0)X24.14 =26.31 kPa(1(Br )=(0.7040/159.8)X8.314X 323.7/(1.0547X10)=11.24 kPa(1(NOBr) = (NO)-(NO)(1(NOBr) =2( (Br)-(Br)(1(NO)+ (Br )+ (NOBr) =30.82(1解此三个方程 得(NOBr) =13.46 kPa(1(NO) =12.85 kPa(1(Br ) =4.51 kPa(1= (NO) (Br)/(NOBr) =4.110 kPa(25. 解 据第一、二定律联合公式d=d+d(2

32、故 (H/ P) =(据麦克斯威尔公式/)+(1(/)=-(V/T)(2故 (H/ P) = -( V/T) A= U-TA S= 27871-353.3X 87.24 = -2937 J3 分)分)分)分)分) 分) 分) 分)分分分分)分)分)6. 解:(1) 由图知 , 体系在 H 点处可得到纯净的固体 KNO.T加水量/混合盐量=/=0.5/2.5=1/5加水量=2001/5=40kg(4分)(2) WKNO(S)/W( 饱和溶液 )=/=0.9/1.4丁体系总量为240+40=240 kg.W(饱和溶液)=240-W(S). W(S)=240-W(S)0.9/1.4解得 W(S)=9

33、4kg(6物理化学标准化考试试卷 (下册)客观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24 题)1. 若某反应速率常数k的量纲是:浓度时间(A)三级反应(B)二级反应(C)一级反应(D)零级反应(A)ABDC(C)ADBC3.GR/AB=K(A)只有a.b为正整数2. 一反应的中间产物E的生成速率为 该反应的机理是 :dC /dt = k C -k Ck C(B)ABD(D)AB,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E)只有g,r为正整数(C) a,b,g,r均可为正整数或正分数(D) a,b,g,r只能为正整数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活化能不可能为负值(B)仅对基元反应

34、有活化能可言(C) 不是每个反应都有 Arrhenius 活化能 (D)Arrhenius 活化能是一个微观量5. BET 公式中相对压力 P/P(A) P/P 0.05 (B) P/P=0.05-0.35任意相对压力都可以(C) 相对压力越小越好 (D)6. 描述催化剂特征不正确的是 :(A) 催化剂不能实现热力学上不可能进行的反应(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 , 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皆不变(C) 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D) 催化剂只能缩短反应达到的平衡时间 , 而不能改变平衡状态7. 一反应分下列几步进行:AE + h v该反应的量子效率为:(A)1(B)6(C)4(D 28. 能证明科尔劳

35、乌施经验式(A A , A- (c)的理论是:(A) 阿仑尼乌斯 (Arrhenius) 的电离理论(B) 德拜休克尔 (Debye-Huckel) 的离子互吸理论(C) 布耶伦 (Bjerrum)的缔合理论(D) 昂萨格 (Onsager) 的电导理论9. 浓度为 0.1mol - kg(A) 0.1 mol - kg(C) 0.2 mol - kg10. Onsager 电导理论对的 MgCl 水溶液,其离子强度为(B) 0.15 mol- kg(D) 0.3 mol- kgD-H 理论的发展体现在:(A)由稀的强电解质溶液推广到任意浓度的强电解质溶液(E) 由强电解质溶液推广到弱电解质溶

36、液(C) 由水溶液推广到非水溶液(D) 由平衡态推广到不可逆过程11. 下面说法中完全正确的是:(A)氢醌电极的优点是不易中毒,可在有还原剂的溶液中使用(E) 玻璃电极的优点是不受氧化剂及PH值范围的影响(C) 甘汞电极的主要优点是可逆性高,电势稳定(D) 标准氢电极的主要优点是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12. 描述电池 Ag , AgCl |KCl (aq) |Cl (P) , Pt 特点是不正确的:(A) 此电池是热力学可逆的(B) 电池的正极电位和负极电位与KCl 溶液的浓度有关(C) 电池的正极电位与负极电位与K(D) 电池的电动势只与 KCl 的浓度有关13. (Tl /Tl)(Tl /Tl

37、 )=-0.34 V为 ( 单位: V )(Tl /Tl)=0.72 V ,(A) (0.72X 3) + 0.34(B) 0.72X 1.5 + 0.17(C) 0.72+ 0.34(D) 0.72- 0.3414. 电解池和原电池极化时,其电流密度i(A) i(B) i(C) i(D) i15. 氢超电势 () 与电流密度 (j)a+b j 只适用于(A) 氢的电极过程(B) 有气体析出的电极过程(C) 电化学步骤是电极反应的控制步骤的过程(D) 浓差步骤是电极反应的控制步骤的过程16.用Cu电极电解CuSO,溶液的pH值将(A) 增大(B)(C) 不变(D)17. 水包油 (O/W) 型

38、乳化剂的减小阴极区减小 , 阳极区增大HLB 值的范围 :(A)0 2(B)3 8(C)9 15(D)17 2518. 活性炭对于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四种脂肪酸水溶液中的吸附趋势为(A)甲酸乙酸丙酸丁酸(E)甲酸V乙酸V丙酸V丁酸(C)甲酸=乙酸=丙酸=丁酸(D)无规律性19. 在固体表面上,吸附溶液中两种相同类型离子时,易被优先吸附的是(A)浓度大的离子(E) 多电荷的离子(C) 离子的大小与晶格离子的大小差不多的离子(D) 与晶格相同的离子,能生成溶解度最低的化合物的离子20. "人工降雨"时用飞机在云中喷撒微小的Agl颗粒,这样做的目的(A)使生成水珠所需的饱和蒸气

39、压降低(E) 使Agl的溶解度增大(C) 使生成水珠所需的饱和蒸气压升高(D) 使水珠的凝固点降低21. 溶胶电动现象主要决定于 :(A)热力学电位(B)电动电位(C) 分散层电位(D)紧密层电位22. 明矾净水的主要原理是 :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电解质的对抗作用(A) 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B)(C) 电解质的敏化作用(D)23. 对电动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电动电位表示了胶粒溶剂化层界面到均匀相内的电位(B) 电动电位的值易随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C) 电动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D) 电动电位一般不等于扩散电位©24. 在碱溶液中,用 HCHO 还原

40、HAuClHAuCl 5NaOHNaAuO4NaCl 3H O2N a AuO3HCH0 Na OH2Au + 3HCOONJ 2 H O其中 NaAuO(A)负电荷,电泳时液体向正极移动(E) 负电荷,电泳时液体向负极移动(C) 正电荷,电泳时液体向正极移动(D) 正电荷,电泳时液体向负极移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 一个液相中基元反应 AB; H, 则 :(A) E+E =G(B)H=E-E(C) H =E +E(D) E=E-U(E) E=E - U2. 25 'C时,应用测电动势的方法求HCI 溶液的PH值,下列电池中哪些不能满足这一要求(A) Pt,H (P =

41、1atm)|HCI(a)I当量甘汞电极(B)当量甘汞电极II HCI(a),H Q.Q|Pt(C) Pt, H (P )|HCI(a)|O(P ), Pt(D)玻璃电极|HCI(a) I饱和甘汞电极(E)玻璃电极 |HCI |CI(g), Pt共计 4 题)同一电流密度下 ,3. 关于原电池极化曲线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 极化的结果 , 阴极电位更负 , 阳极电位更正(C) 极化的结果 , 负极电位更负 , 正极电位更正(D) 电流密度增大时 , 两电极的过电势也增大(E) 随着过电势增大 , 端电压也增大4.少量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A)能增大溶液表面张力(B)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

42、力(C)不能改变溶液表面张力(D)表现为正吸附(E)表现为负吸附主观题试卷代码:#2000062021. (计算题,本题5分)298K时,在HCI溶液中,3-羟基丁酸经催化转化为内酯的反应,反应式表示为:酸 内酯;羟基丁酸的起始浓度为18.23 mol dm ,经测定记录其它数据如下:时 间 / min 0 2136506580100内酯浓度 /moldm0 2.41 3.73 4.96 6.10 7.08 8.11 13.28求该反应在298 K时的平衡常数.2. (计算题,本题5分)对于单分子反应(气相),活化熵往往可以忽略(假定活化熵为零)。试计算300K时活化焓为62.7 KJ mol

43、时,其反应速率常数 k和t已知:玻耳兹曼常数 k = 1.3806 X 10 J K ,普朗克常数h = 6.6262X 10J s3.(计算题,本题5分)0.002mol kgCaCl25Ca和 CI()以及平均活度系数()。4.(计算题,本题10分)电池 Hg | Hg Br (s) |BrAgBr(s) |Ag25 C附近时,/V = 0.06804 + 0.312 X 10(T-298)写岀通过1225 C时该电池5.(计算题,本题10分)298K 、 pCdZnCdZn的浓度均为0.10mol kg1 ),H (g)在 Cd(s)和Zn(s) 上的超电势分别为 0.48V和 0.7V

44、 :,设电解液的pH保持为7.0,试问:(甲)阴极上首先析岀何种金属?(乙)第二种金属析岀时第一种析岀的离子的残留浓度为多少?(丙)氢气是否有可能析岀而影响分离效果?(Cd/Cd)=-0.403V(Zn/Zn) = -0.763V。6.(计算题,本题5分)反应H+Br2HBr的机理为:Br2BrBr+HHBr+H H +BrHBr+BrH+HBrH +Br2BrBr试以稳态近似法证明:dHBr/dt= k(k /k)HBr /(1+kHBr/kBr)物理化学标准化考试答案试卷代码:#199912301返 回客观题单向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计24题)1(D)2 (D)3 (C)4 (C)5(B

45、)6 (B)7(D)8 (D)9(D)10 (D)11 (C)12 (D)13 (B)14 (A)15(A)16 (C)17(C)18 (B)19 (D)20 (A)23 (C)24 (A)3分,共计4题)3.(B)(D)4.(B)(D)21 (B)22 (B)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B)(D)2.(C)(E)1.设起始酸浓度为时净反应速率为平衡时(dx/dt)则k /k已知xa, t 时刻:酸的浓度为:dx/dt=k (a-x)-k=0(a-x )=k x=K=x /(a-x)=13.28, a=18.23.2.3.代入得 K=13.28/(18.23-13.28)=2.68 解k =

46、(k T/h) X exp(- =(k T/h) X exp(-=ln2/k = 9.17解艺m z=0.006 mol kg Z0.509HHX 10(0.002a-x;内酯浓度为(1(1(1(1/RT) X exp(75.9 s/RT)sX 20.004(0.006)(1S:11/R)(2)10.1577(3分) 分) 分) 分)主观题答案(H/H)(Cd 上)=0.05915 X lg 10-0.48V=-0.894 V(H/H)(Zn上)=-0.05915X 7-0.70 :=-1.114 V这两个(H/H)值均小于(Cd /Cd)和(Zn /Zn)所以H (g)不会析岀4解:dBr/

47、dt=2kBr-kBrH+kHBr +kHHBr-2kBr=0(1)dH/dt=kBrH-kHBr-kH HBr=0(1)+(2) :Br=(k/k)Br(3)H= (k/kkH Br/(kBr+k HBr)又 dHBr/dt=kBrH+kH Br-kH HBr(5)(g)6.)H Br/(1+ka(Cd H)=6.5 X 10在Cd上析出电势为:将代入,经整理得dHBr/dt=kHBr/k(5 分)试卷代码:物理化学标准化考试答案#1999123010.9131分()(0.695 X 0.913)0.8341分解(-)Hg(l)+ Br(aq)tHg Br(s) + e(+) AgBr(s) + e>Ag(s) + Br (aq)电池反应:Hg(l)+ AgBr(s)宀HgBr (s)+ Ag(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