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模板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1:熟悉平行线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3941页教材分析: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熟悉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性质, 学习了角以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根底上学习的.它是空间与 图形领域的根底知识,是后面的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 四边形等知识的根底,也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 很好的载体.设计理念:古人云:凡事预那么立,不预那么废.作好方案,提前打算, 做事成功的机率就大.学习更是如此,每节课内容的学习如 果能够自己先做好预习,那么你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预 习使同学们变得主动,站在主动进攻位置上的人当然容易打 胜仗.有一位哲人这样说,预习是合理“抢

2、跑,一开始就“抢跑领先,争取了主动,当然容易取胜.教学目标:1 .在课前预习的根底上,通过交流进一步体验直线的相 交与不相交关系,熟悉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 的平行关系.2 .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意义,画由平行线;能在师生交流中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画由直线的平行线3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开展空 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 系的兴趣.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 的平行关系.教学难点:借助三角尺、直尺等工具画平行线.预习指导: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向他人学习,更要向课本学习.下 面就请你翻开数学书

3、39、40页,认真学习吧!通过学习,相 信你一定能解决下面的问题.一、填一填1.互相平行,其中平行线.2,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是的在下面划(,),不是的在下面划(x ).()()()()3.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互相平行的例子并记录下来:是互相平行的.是互相平行的.二、画一画1 .想方法在下面画由一组或几组平行线,比一比谁想的 方法多2 .让爸爸妈妈欣赏一下你画好的平行线,告诉他们你是怎样画的?教具准备:课件、直尺、三角板、铅笔、方格纸教学过程:一、熟悉平行线1 .揭示课题同学们,昨天我们回家熟悉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平行线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熟悉平行线.板书课题:认识平行线2 .理

4、解概念我们先来看一组生活中的图片.这些图片中隐藏着我们 熟悉的线段,您能找到吗 ?谁能上来指一指?根据学生指的 情况闪动如果把这些线段无限延长我们可以画由下面三组 直线.这三组直线,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第二组第一组的两条直线是什么关系?相交它们相交的点叫什么?板书:交点第三组呢?你是怎么想的?刚刚同学们都 赞成第二组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答复延长,它们相交吗?不相交吗?不相交,他们是什么关系呢 ?互相平行什么是互相平行? 板书: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同一平面 内你怎么理解?谁能说说看?互相平行你是怎么理解的 ?其中 一条直线是另一

5、条的平行线,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由示一组平行线)如果这是一组平行线,我们可以怎么说 ? 还可以怎么说?(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直线 b是直线a 的平行线,直线a和直线b互相平行.)3 .练习: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是的在下面 划(V),不是的在下面划(x ).你是怎么想的?()()()()4 .找平行线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互相平行的现象,你能举例说一说 吗?我们学过的平面图中也有平行线段请大家看大屏幕: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几组平行的线段 ?5 .总结熟悉平行线,观察思考很重要,如果能动手画就更好了.二、画平行线1 .展示画好的平行线课前我们都动手画了一组平

6、行线,你是怎样画的?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的画法.谁愿意上来展示给我们大家看 ?总结:刚刚同学们展示了用不同方法画由的平行线段, 让我们大开眼界.2 .画直线的平行线这儿有一条已经画好的直线,怎样画由它的平行线呢?你是怎样画的?指名上台展示并介绍画法.思考:画直线的平行线能画多少条?试着画一画.3 .过一点画直线的平行线如果在直线点上一点,要求经过这一点,画下面这条 直线的平行线,也用直尺画可以吗 ?为什么?那你是怎样画的? 和你的同桌说说指名上台介绍同时示范.教师示范:过一点画直线的平行线强调:先要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边,用其中的一条与已知直线贴紧,另一条紧贴着直尺,直尺不能动,将三角板沿直尺平

7、移,这样就不会有偏差了,移到一个适宜的位置, 再画由另一条边,这样得到了一组平行线.课件演示学生再画想一想:过直线外一点能给这条直线画几条平行线?4 .回忆一下我们刚刚画平行线的过程,其中我们应用了 三年级学过的知识,它是什么 ?平移这儿有一组平移的图形,你能在平移前后的图形中找到 几组互相平行的线段?在书上指给同学看一看.谁来指一指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四、课后探究:把一张长方形纸照下面的方法对折两次,在翻开.这几条折痕互相平行吗 ?量由每条折痕的长度,看看你 有什么发现?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2:平均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 第六册教科书第 9294页.目标预设:

8、1 .让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 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 义,并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2 .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 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 .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 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平均数.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由平均数1.第一轮套圈比赛(1)师:看!体育组的男、女生正在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第一个由场的是2个队的队长:李小刚和吴燕.想不想看看他们

9、的成绩?(2)师:第一轮比赛: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是怎样比由来的? (62.第二轮套圈比赛(1)师:比赛还在继续:男生要加油了 !曲场的是谁?张 明套中女生也不甘示弱!成绩如何?(2)现在看3个男生和3个女生的成绩,是男生套得准 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呢 ?你是怎样算的?(3)第二轮男生套的准些!男生赶上来啦!男、女生平手!3.第三轮套圈比赛(1)师:最后的时机来了 !男生最后生场的是谁 ?套中了 多少个?再看女生!(2)现在,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只比总数不公平,男女生人数不一样!)(3)讨论:比什么才公平?男生4人共套中28个,女生5 人共套中30个.怎么比

10、呢?师小结:男女生人数不等,不能只比总数,比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才公平!二、移多补少,熟悉平均数1 .由示男生成绩统计图.(1)师:先来看男生成绩统计图.只能用眼睛看,比一 比,看谁的眼力好!你能从图中看一一由男生平土U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吗?师:你怎么看由来的 ?(引导学生口述移多补少的过程, 课件演示)师小结:从多的里面移给少的,使每份同样多,这叫做“移多补少(2)师:“7是指每个男生都就套中了 7个吗?师小结:这个“7是将男生每个人套中的个数通过“移多补少以后得到的结果,它是 4个男生套中的个数的平均 数.(板书课题:平均数)2 .由示女生成绩统计图.(1)师:再看女生成绩统计图.这次,比一比

11、,看谁估 计的准?估一估,女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个圈?写在自己本子上,不给其他人看!师:你估的是几?师:有估计10个的吗,可能吗?为什么?女生平均每人套中4个,有可能吗?为什么?(4)你怎么估计由来的?3 .师:现在你能快速评判由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 套得准一些?解决这个问题,是谁帮了我们的忙?平均数还真有用!三、深入研究,计算平均数1 .计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师:刚刚我们是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生平均数,想 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求平均数 ?师:谁来算一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学生口答,老师板书)2 .计算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你能计算由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吗?(生自练,汇

12、报)3 .比照(1)师:计算的结果与“移多补少的结果一样吗?(2)师:为什么计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时用总数除以4,而计算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时除以5呢?4 .师小结:我发现同学们的数学素质很高!眼力好,用移多补少看由平均数;会动脑,还会用“先求和再平均分 的方法计算由平均数.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哪种好?实践由真知!下面,我们试一试!5 .及时练习(1)练习“想想做做第 1题.由示3个笔筒(6枝、7枝、5枝)师: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笔?生汇报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求生来的?变成5个笔筒(9枝、1枝、3枝、6枝、2枝)师:平均每个笔筒有多少枝 ?师追问:为什么不用“移 多补少的方法?师小结

13、:求平均数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方法.(2)练习“想想做做第 2题.由示3根丝带,这三根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生动笔算,汇报,交流)追问:18厘米大概在什么位置?到屏幕上来指一指.四、稳固练习,加深理解1 .篮球队员的身高.师:你们身高大约多少?打篮球需要高个子!师:听田老师说,请你判断.对的打“,错的打“X. 准备好笔!(1)那么,篮球队里每个队员身高都是160厘米.(2)李强身高155厘米,有可能吗?(口答)(3)王明是中锋,队里最高的,他可能身高多少厘米?(口师:课前,田老师拍了他们的照片,介绍给大家熟悉:请看!哪个是李强?哪个是张宇?2 .游泳有无危险.(1)小红身高130厘米,

14、她在深110厘米的儿童游泳池?(2)小南身高130厘米,他在平均水深 110厘米的池塘 游泳,下水游泳不会有危险呢 ?为什么?五、机动练习,拓展应用引导学生看题,提由问题.12的数.教学内容:(下)P100-101、“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机动:回到我们男女生的赛,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想到大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3:熟悉小数江苏教育版数学教科书三年级教学目标:1 .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以“米 含义.2 .能正确读、写小数局部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 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3 .结合操作,明白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知道小数也 是十进制计数.4 .在观察思考、比拟分析、综合概括等数学活动中,与 人合作交

15、流,培养发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小数局部是一位的小数具含义、读、写.难点:建立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教师:米尺、课件、计数教具学生:米尺、学习单、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在“米尺中初步感知1 .由示米尺,结合情境学生观察发现:课桌长 1米.2 .继续情境师:你知道课桌的宽、高分别是多少米吗? 试着在学习单上写一写.1交流课桌宽.发现宽缺乏1米,答案可能有:4/10 米 师:为什么用 4/10米表示?米师:你是怎样想的?4米预留空间,让学生纠错.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4份可以写成4/10 米,也可以用米表示,也就是 4分米.板书:4/10米米4 分米2交流课桌高

16、.师:你是怎么表示高的?现在觉得还能怎么表示吗?意在让学生用分数和小数表示 .在米尺上指由表示课桌高的长度,说说这样表示的理由.3 .提问:在米尺上还能找到其它长度吗?学生分小组在米尺上指一指,说一说自己的发现.4 .全班交流,概括小结.(1)同一长度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数表示.(2)十分之几米就可以写成零点几米.(3)表示对应长度的方式不同,含义是一致的.5 .揭示课题.(板书:熟悉小数)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对小数与十进分数的联系能从 形象具体抽象到含义理解,利用长度测量和单位转换是较为 直观渐进的方式之一.因此,以教材例题中测量课桌的宽和 高为素材,引导学生从不满 1米开始思考如何表示,调动已

17、 有知识和经验,联系分数的含义,由十分之几米可以表示几 分米,引入零点几米(小数)也可以用来表示.以此为根底, 开始小数含义的熟悉历程.这种从源头起步,从需要生发的 教学设计,对直观感知小数的含义十分重要.二、在“价格中有所感悟1 .师:这块橡皮的价格你能用小数表示吗?(1)学生先写一写、圈一圈.思考为什么这样表示?(2)交流为什么这样表示的理由.学生图示中表达的理由.数学含义中表达的理由.2 .观察小数,了解各局部的名称,以板书强化对小数点、 整数局部、小数局部的熟悉与书写.3 .十分之几的分数为什么可以用零点几表示?学具操作,引导发现小数和整数一样“满十进一 含义理解,明确十分之几的分数可

18、以用零点几表示.4 .专项练习:几元几角与几点几元的互换.5 .回忆反思,抽象概括.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由发,在 初步感知小数的根底上,将几元几角改写成用元做单位,以 图示、表达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熟悉程度,再次让 他们自主建立小数和分数的联系,使小数的含义由最初的感 知渐进到理解,再通过学具操作,引导发现小数和整数内在 的“满十进一共性.另外,设计直接让学生探索整数局部不为0的小数,方面是为学生学习提供新空间,另一方面是由熟悉的事物和 环境实现熟悉纯小数向熟悉混小数的过渡与开展,防止“小 数比整数小的错误熟悉.三、在“设计中稳固熟悉1 .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设计自己想表

19、示小数.2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共同分享.(1)整数局部是0的小数.(2)整数局部不为0的小数.3 .介绍自然数、整数概念.设计意图:学生对小数的熟悉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自己投入、自然建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 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提供学习材料,预留学习空间,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将小数与分数、 整数融合,完成直观感知下的形象到抽象的熟悉.符合数结 合形,自主构建小数的熟悉进程.四、全课总结请学生回忆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4: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册第5860页“熟悉长

20、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目标1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 方形的根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 初步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2 .在猜测、验证的研究过程中,初步感知研究的根本 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积累熟悉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 念、开展数学思考.3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合作探究的水平.教学重、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根本特征.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长方形2个,正方形1个、小棒5根、方格作业 纸、直尺、三角尺、水彩笔教学过程课前谈话:猜谜游戏【设计意图:猜谜活动,既创设了轻松愉

21、快的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初步感受抓住特点是熟悉事物的好方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观察画面,抽象图形由示课件谈话:孩子们,今天的学习从这幅画开始,美吗?上完课每人送你们一幅怎么样 ?提问:从这幅画中,你能找由熟悉的平面图形吗?根据学生答复点击课件,抽象由平面图形 2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揭题:你们熟悉的图形真不少,今天,我们继续熟悉其 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设计意图:从图画中抽象由平面图形,唤起学生的已有认知,既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又引发学生 内在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二、猜测验证,自主构建1 .操作中引发猜测提问:以前我们已经初步熟悉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 摆一个长方

22、形吗?操作:学生摆长方形.反应:指名展示.反思:引发关于长方形边的猜测小结:长方形边的特点:对边相等 板书移动小棒提问:这样摆还是长方形吗 ?为什么?小结:长方形角的特点: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设计意图:尊重并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让 学生经历观察一操作一思考一交流,在摆小棒的过程中进行 “边和“角的追问,引发学生对长方形特征的猜测,为 进一步深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埋下伏笔,这样的设计也遵循 了学生从具体向抽象的认知规律.】2 .验证中深化熟悉指导方法: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都有这样的特征呢?请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操作验证汇报交流:验证对边相等:方法 1:量一量,

23、汇报测量数据;方法 2:折一折,指名操作小结:用多种的方法验证了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发现它 们的对边都相等.熟悉长宽: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长方形中靠在一起的 两条边相等吗?引导熟悉长与宽;指一指黑板面、桌面以及数 学书封面的长和宽.验证四个角都是直角:方法:比一比,讨论:它的四 个角都是直角吗?你比了几次?有比的次数少些的吗 ?还有更 少的吗?3 .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长方形有哪些特征 ? 对边相等一-边的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一 角的特征实际上我们熟悉平面图形时,一般都是从边和角两个方 面来熟悉的.【设计意图:特征的验证是思维碰撞最充分的环节,给 学生不同的长方形,激发学生尝试不同的研究

24、方法,既使猜 想得到验证,长方形的特征上升到理性熟悉,又开展了学生 的思维,同时渗透了研究平面图形的一般方法,使学生感受 到数学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4 .迁移中拓展新知谈话:我们再来看正方形的边和角又有什么特点呢?拿由正方形,你能用刚刚那些方法和思路去发现正方形的特点 吗?试试看.自主探究汇报交流:特征1:四边相等;提问: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你 们是怎么发现的?反应:方法1:量一量;汇报测量结果;方法 2:折一折;引导学生比拟折的方法,纠正熟悉偏差,优化折 法的简洁性.熟悉边长.介绍:我们把正方形每条边的长都叫做边 长.板书边长【设计意图:折一折验证正方形边的特点呈现由两个层 次:通过

25、上下、左右对折说明正方形对边相等,对角折说明 邻边相等,这样的折法才说明正方形四边相等.经历两个层 次的感知,既充分熟悉正方形边的特点,也细无声地渗透了 两种图形的内在联系.】特征2:四个角都是直角提问:正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 ?你是怎么发现的?小结: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研究了正方形,发现它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5 .比拟中沟通联系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呢?小结:看来,无论边还是角,长方形有的特点,正方形 也有.【设计意图:通过比拟对两种图形的特点进行回忆与整理,感知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深化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整体把握.】三.实际运用,稳固新知谈话:学得不错,学会了知

26、识还要能够运用,一起来解决几个问题,接受挑战吗 ?1 .画一画(1)师画长方形,说一说长宽各是多少.(相机介绍方格图)师画正方形,说一说边长是多少.(2)学生按要求画长方形.2 .辨一辨画得不错,下面考考你们的眼力.信封后面藏的都是四边形,观察一下,哪幅图可能是正方形?(1)号不可能吗?为什么?(2)号呢?(3)号可能是吗?一定是吗?还可能是什么图形 ?什么 情况下是正方形?什么情况下是长方形?还有其他可能吗?3 .比一比小华小明参加比赛了,一起去看看.(1)小华在哪里?小明呢?他们同时由发去学校,谁先到 谁获胜,这样比公平吗?为什么?各走了多少米?(2)改变比赛规那么.两人同时由发,小华沿

27、1号路线,小明沿2号路线,同 时由发,谁先到新华书店谁就获胜 ,这样比公平吗?为什么? 路程相等是怎么算由来的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表达了根底练习一一发散思维, 根本技能一一实际运用的层次,画一画,辨一辨,比一比的 设计充满了新意,又抓住重点表达思考的含量,学生结合不 同的实际问题不断强化提升对两种图形特征的理解】四、回忆总结,感悟延伸1 .回忆:这节课我们一起熟悉了 ?有哪些收获?2 .环保教育.【设计意图:回忆力求表达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和研究方 法的感悟.课尾送画,与课始首尾照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 是充满思考与智慧,更是可以创造美好世界的,渗透环保教 育.】个人简介:纪艳丽,女,泰州市大浦

28、中央小学数学教师, 总务处副主任.泰州市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 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参加泰州市小学数学优质 课评选荣获一等奖,?熟悉毫升?获省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一 等奖,?轻拢慢捻皆智慧一一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智慧生长 的途径初探?获江苏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多篇论文在省师陶杯论文评选中获奖.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879页.教学目标:1 .通过“打比方经历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物体外表 或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加深对面积意义的理解,从而熟悉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并通过迁移体会平方分米.2 .通

29、过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建立的同时,进 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3 .通过自主学习经历的呈现,进一步激发自我探究的 原动力,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面积单位的意义及合理运用面积单位.教学准备:学具(板贴、正方形模型、面积量具、课本、 练习册、纸杯)及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新知1 .由示校园照片(1)提问:瞧!这是哪里?(2)小结:校园的面积大约有 4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2 .由示公园照片师:这是建湖美丽的双湖公园,大家去过吗?它的面积大约有16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3 .比照提问:校园、公园的面积具体有多大我们并不清 楚,但是我们都是用什么来打比方了解它们的

30、面积的?4 .教师总结:我们是把校园比方成 4个标准足球场, 是把公园比方成160个标准足球场.今天,我们就从打比方 入手,学习新的知识,好吗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 .创设情境,引入概念.(1)提问交流:让我们看一看眼前的课桌面,它的面积 有多大呢?如果让你回去告诉你的妈妈课桌面的大小,你准 备用什么来打比方?(组织讨论并交流)(2)操作要求:前后 4人为一小组,合作摆一摆. 摆好后,先数一数共摆了多少个,再在小组中说一说桌面上 摆了多少个物品.(3)学生活动.(4)展示交流.(5)质疑讨论.(6)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熟悉面积单位.(板书: 面积单位)2 .熟悉平方厘米.(1)认.

31、猜一猜、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汇报结果:(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小结板书:学生答复随即板书“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厘米用符号表示:平方厘米还可以为“cm2'表示,也读作“平方厘米.会写吗?(2)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记住这个面积单位吧!举起这个正方形(示范),仔细看,用心记,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记住了吗?(3)画.师用手比划后要求学生画由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图形.生画1平方厘米.调整:画好的同学可以拿正方形对照一下,你画对了 吗?(4)我.你能在身边找到1平方厘米大小的物品面吗 ?生找:(纽扣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我的贴花纸 的面积大约是 1平方厘米;我的指甲面大约有 1平方厘 米; .)展示:屏幕展示生活中还有很多1平方厘米大小的物品面.(5)拼.下面让我们动手来拼一拼. 请拿由6个正方形, 在桌面上拼长方形.同时要求两生到投影上拼由两种不同拼 法.交流反应:(指着投影拼图)像这样拼的举手,和这个拼法一样的?追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怎么看 由来的?这个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比拟发现:课件呈现拼法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图 形,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交流汇报:形状不同,都是 6个1平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