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无刷电机本体设计_第1页
直流无刷电机本体设计_第2页
直流无刷电机本体设计_第3页
直流无刷电机本体设计_第4页
直流无刷电机本体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机与拖动基础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 学 号: 指导教师: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二零一六年七月2 直流无刷电机本体设计 1. 设计任务 (1)额定功率PN =80W 额定电压UN空310V (3)电动机运行时额定转速nN OOOr/min 发电机运行时空载转速门吋=6000r /min (5)最大允许过载倍数,=2.5 2 耐冲击能力am =1500m/s (7)机壳外径D岂42mm 设计内容: 1根据给定的技术指标,计算电机基本尺寸,包括:定子铁心外径、定子 铁心内径、铁心长度等。 2. 磁路计算,包括极对选择、磁钢选型、磁钢厚度、气隙长度等方面计算。 3. 定子绕组计算,包括定子绕组形

2、式、定子槽数、绕组节距等计算。 2. 理论与计算过程 2.1 直流无刷电机的基本组成环节 直流无刷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如图 2-1-1所示。它主要由电机本体、位置传感 器和电子开关线路三部分组成。电机本体在结构上与永磁同步电动机相似, 但没 有笼型绕组和其他起动装置。其定子绕组一般制成多相(三相、四相、五相不等), 转子由永久磁钢按一定极对数(2p=2,4,)组成。图中的电机本体为三相电 机。三相定子绕组分别与电子开关线路中相应的功率开关器件连接, 位置传感器 的跟踪转子与电动机转轴相连接。 当定子绕组的某一相通电时,该电流与转子永久磁钢的磁极所产生的磁场相 互作用而产生转矩,驱动转子旋转,再由位

3、置传感器将转子磁钢位置变换成电信 号,去控制电子开关线路,从而使定子各相绕组按一定次序导通, 定子相电流随 转子位置的变化而按一定的次序换相。由于电子开关线路的导通次序是与转子转 角同步的,因而起到了机械换向器的换向作用。 因此,所谓直流无刷电机,就其基本结构而言,可以认为是一台由电子开关 线路、永磁式同步电机以及位置传感器三者组成的 电动机系统”。其原理框图如 图2-1-2所示。3 图 2-1-1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图 图 2-1-2 直流无刷电机的原理框图 电机转子的永久磁钢与永磁有刷电机中所使用的永久磁钢的作用相似, 均是 在电机的气隙中建立足够的磁场,其不同之处在于直流无刷电机中永久

4、磁钢装在 转子上,而直流有刷电机的磁钢装在定子上, 图2-1-3示出了典型直流无刷电机 本体基本结构图。 4 图 2-1-3 直流无刷电机基本结构图 直流无刷电机电子开关线路是用来控制电动机定子上各相绕组通电的顺序 和时间,主要由功率逻辑开关单元和位置传感器信号处理单元两个部分组成。 功 率逻辑开关单元是控制电路的核心,其功能是将电源的功率以一定逻辑关系分配 给直流无刷电机定子上各相绕组,以便使电机产生持续不断的转矩。而各相绕组 导通的顺序和时间主要取决于来自位置传感器的信号。 但位置传感器所产生的信 号一般不能直接用来控制功率逻辑开关单元,往往需要经过一定逻辑处理后才能 去控制逻辑开关单元,

5、综上所述,组成直流无刷电机各主要部件的框图,如图 2-1-4所示。 2.2 直流无刷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众所周知,一般的永磁式直流电机的定子由永久磁钢组成, 其主要的作用是 在电机气隙中产生磁场。其电枢绕组通电后产生反应磁场。由于电刷的换向作用, 使得这两个磁场的方向在直流电机运行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相互垂直, 从而产生最 大转矩而驱动电动机不停地运转。 直流无刷电机为了实现无电刷换相,首先要求 把一般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放在定子上, 把永磁磁钢放在转子上,这与传统直流 永磁电机的结构刚好相反。但仅这样做还是不行的,因为用一般直流电源给定子 上各绕组供电,只能产生固定磁场,它不能与运动中转子磁钢所产

6、生的永磁磁场 相互作用,以产生单一方向的转矩来驱动转子转动。 所以,直流无刷电动机除了 由定子和转子组成电机本体以外,还要由位置传感器、控制电路以及功率逻辑开 关共同构成的换相装置,使得直流无刷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定子绕组所产生的的磁 场和转动中的转子磁钢产生的永磁磁场,在空间始终保持在(n /2 ) rad左右的 电角度。 下面以图2-1-1所示电路对直流无刷电机工作过程作简要说明。 设三相桥式逆变器采用 120导通型”通断规律。即:每隔1/ 6周期(60 电角度)换相一次,每次换相一个功率管,每一功率管导通 120电角度。各功 率管的导通顺序是 V1V2 V2V3 V3V4 V4V5 V5V6

7、 V6V1。当功率管 V1和 V2导通时,电流从V1管流入A相绕组,再从C相绕组流出,经V2管回到电源。 如果认定流入绕组的电流所产生的转矩为正, 那么从绕组流出所产生的转矩则为 负, 它们合成的转矩如图2-2-1 (a) 所示, 其大小为3Ta,方向在Ta和一Tc 的角平分线上。当电机转过 60后,由V1V2通电换成V2V3通电。这时,电流A 就 无 机 - I主屯子 电衲机本弊 卜 - 传唐器定子 - 特嘉器無子 T 主始古 _ - 1 - 环嘩遽辑开关 电子开旻裁路 - - 偵豪轄号灶理 图 2-1-4 直流无刷电机的组成框图 5 从V3流入B相绕组再从C相绕组流出,经V2回到电源,此时

8、合成的转矩如图 2-2-1 (b)所示,其大小同样为 3Ta0但合成转矩Tbc的方向转过了 60电角 度,而后每次换相一个功率管,合成转矩矢量方向就随着转过 60电角度,但 大小始终保持3Ta不变。图2-2-1 (c)示出了全部合成转矩的方向 图 2-2-1 定子绕组在空间合成转矩矢量图 (a) VI、V2 导通时合成转矩;(b) V2、V3 导通时合成转矩; (c)两两通电时合成转矩矢量图 所以,同样一台直流无刷电机,每相绕组通过与三相半控电路同样的电流时, 采用三相星形(Y)联结全控电路,在两两换相的情况下,其合成转矩增加了 3 倍。每隔60电角度换向一次,每个功率管通电 120,每个绕组

9、通电240 , 其中正相通电和反相通电各120 ,其输出转矩波形如图2-2-2所示。由图2-2-2 可以看出,三相全控时的转矩波动比三相半控时小得多。 图 2-2-2 全控桥输出波形图 如将三只霍尔传感器按相位差120安装,则它们所产生的波形如图 2-2-3 所示。 Hl 6 图 2-2-3 各相绕组的导通示意图 2.3 直流无刷电机设计的基本步骤 (1) 根据给定的技术指标,计算电机基本尺寸,包括:定子铁心外径、定 子铁心内径、铁心长度等。 (2) 磁路计算,包括极对选择、磁钢选型、磁钢厚度、气隙长度等方面计 算。 (3) 定子绕组计算,包括定子绕组形式、定子槽数、绕组节距等计算。 在设计时

10、既要保证电动机运行可靠、 性能优良、效率高和寿命长,又要体积 小、重量轻、材料省、加工方便,很多因素是相互矛盾和相互制约的。对设计的 要求是 全面考虑,统筹兼顾,全面落实技术经济指标。 2.4 主要尺寸的选择 (1)定子铁心内径的选择 直流无刷电机的转子外径 Da(由于直流无刷电机气隙一般很小,为简化问 题,就认为转子外径等于定子内径)一般随单位转速的输出功率P值增加而增大, 当电机的单位转速输出功率P相同时,其Da大致一样。决定Da时,可根据给定 的P值并结合工厂的生产条件,参考已制成的类似电机的 Da值而选定。我国目 前制造的直流电机,其Da与输出功率P的关系曲线如图2-4-1所示,它可以

11、作 为选定Da的初步依据。7 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得 -80 0.8 10kwL(r/min) 1000 从图2-4-1的曲线对比,取 Da=3.4cm=34m。 电磁负荷的选择 BA- $ n 式中Da - 定子铁心内径(cm); La -定子铁心长度(cm); kD考虑电机内部压降等因素影响的小于 1的系数; PN额定功率(W ; B磁负荷(T); A -电负荷(A/cm); _极弧系数; - 电机效率; n 电机额定转速(r/min )。 由式 (2) 可知, 电负荷A与磁负荷B的选择与电动机的主要尺寸直接相关。 同时,A、B的数值与电动机的运行性能和使用寿命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全 面考虑

12、各方面因素,才能正确选择 A、B的数值。 一般来说,选用较高的磁负荷 B可以节约有效材料、缩小电机体积。但是 B 过高会产生以下一些不利影响: 1)将增加转子和定子铁心饱和程度,特别是定子齿中的饱和更为强烈,于 是空气隙及 PN n N (1) 图 2-4-1 定子内径 Da 与单位转速输出功率 PN/nN 的关系 8 电动机定子磁路所需的磁感应强度增高,势必要求高性能的磁钢和导9 磁材料,其价格随之上升。 2)因为单位体积的铁耗近似地与铁内磁感应强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 B的 增大将使电机的铁耗增加,导致电机的效率降低,同时也使电机的温升增高。 同样,选用较高的电负荷 A也可以节约有效材料、缩

13、小电机体积。但是 A 过高会产生以下一些不利影响: 1) 定子绕组的去磁作用的影响比较显著,导致工作特性变差。 2) 在定子绕组电流密度不变的条件下,这将增加定子槽内导线,从而增加 了定子绕组的用铜量、铜耗和温升。 电机的电负荷A和磁负荷B与定子内径Da有关,根据已生产电机的经验数 据可以绘制成曲线,作为设计时参考。图2-4-2和图2-4-3分别表示B级绝缘直 流电机的A、B的经验值和Da的关系。 由 Da=3.4cm 根据图 2-4-2 和图 2-4-3 预取 A=130A/cm B=0.6T。 cm 图 2-4-2 电负荷 A 与定子内径 Da 的关系 700 1 1 LL; | 600

14、- U 1 L6 * j I i 1 / I j T L I j IW 1 T4 1 i i , i L -r-. 0 1 T F I 6 810 20 30 Id SOifOlOO 200 5D7JOO 10 电 8 汕 29 6O80K0 2S6305 图 2-4-3 磁负荷 B 与定子内径 Da 的关系 (3)定子铁心长度L的确定 从式(2),可以得到转子磁钢计算长度 La的表达式为 5 8 10 20 30 40 60 80100 200300 400 (cm) 图 2-4-4 计算极弧系数:-与转子外径 Da 的关系22000 iioao LOOO 500 11 由Da=3.4cm根

15、据图2-4-4,参考以往经验值,预取-8=0.9。 预取系数kD二0.8,效率 二7,根据式(3)计算得La=6.8cm 所以,铁心长度L=La=6.8cm。 (4)转子长度与直径的比值 2 从式(2)可以看出,在同样给定条件和选定的 A、B和小数值下,Da La是 一定的。因此,如果把Da选得大一些,La必定小一些,电机就比较粗短;反之, 如果把Da选得小一些,La必定大一些,电机就比较细长。电机的这个几个形状 关系可用电动机计算长度与定子内径的比值来表示: La =2 由Da=3.4cm La=6.8cm,代入式(4)计算得 (5) 定子铁心外径的选择 表 1 直流电机的标准定子外径 (m

16、m) 7 8.3 10.2 10.6 12 13.8 16.2 19.5 21.0 24.5 29.4 32.7 36.8 42.3 49.3 56.0 65.0 85.0 99.0 120 150 180 215 285 315 350 380 由定子铁心内径Da=3.4cm=34mm技术要求机壳外径D兰42mm,根据表1 可以选择定子铁心外径 D仁36.8mm=3.68cm 2.5 磁路计算 (1)极数的选择 我们已知2P*二n QLaDa,在转子外径、长度和气隙磁感应强度确定后, 沿定子圆周的总磁通为一定值。增加极对数P,可减少每级磁通,定子轭及机 座的截面积可相应减少,从而减少电机的用

17、铁量;定子绕组的端接部分将随极数 增加(即极距减小)而缩短,在同样的电流密度下,绕组用铜量也将减少;磁极 增多后,定子绕组电感相应减少,这将有利于电子器件换相。总的来说,增加极 数可以节约原材料和缩小电机外形。 同时,当增加极数后制造工时也相应地增加了; 随着极对数的增加,考虑到 极漏磁不能太大,极弧系数要减小,从而使电机原材料的利用率变差;增加 极对数后,在同样转速下,电子器件的换相次数增加,从而增加了电子器件的换 相损耗。在同样转速下,定子绕组的交变频率将随极数的增加而增加, 因而齿的 12 铁损耗随极数的增加而增大,而定子轭的铁损耗则增加很少,因为铁轭的重量反13 比于极数而下降;当电流

18、密度不变时,定子绕组中铜耗随极数的增加而降低 般说,电机效率随极数的增加而有所下降。 目前,直流无刷电机的容量比较小,极距 =1250mm 若取极对数p=2,则 nDa 3.14 33 25.9mm 2p 2 2 所以极对数p=2,极数为4,满足设计要求。 (2) 磁钢的选择 1) 磁钢材料的选择 永磁材料的种类多种多样,性能相差很大,因此在设计永磁电机时首先要选 择好适宜的永磁材料品种和具体的性能指标。归纳起来,选择的原则为: 应能保证电机气隙中有足够大的气隙磁场和规定的电机性能指标。 在规定的环境条件、工作温度和使用条件下应能保证磁性能的稳定性。 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以方便加工和装配。 经济

19、性要好,价格适宜。 目前在直流无刷电机中常用的永磁材料有铝镍钻合金、铁氧体和钕铁硼等。 在满足性能指标的前提下,考虑到其经济性,百瓦级的小型直流无刷电机转 子磁钢选用铁氧体。 2) 磁钢结构的选择 小型直流无刷电机按工作主磁场方向不同, 主要有径向磁场型式和切向磁场 型式两种,如图2-5-1所示。 b切向转子纤构 图 2-5-1 转子磁路结构 1) 径向磁场型式 采用径向磁场结构的小型直流无刷电机的运行速度一般比较低, 可直接将励 磁磁钢粘结在转子磁辘上。为了减轻转子的整体重量,可以在转子磁扼上开减轻 孔,如图2-5-1a所示。从图2-5-1a的主磁路可以看出,径向磁场型式是一对极 的两块磁钢

20、串联。仅有一个磁钢截面积对每一个气隙提供磁通, 而由两个磁钢长 度对发电机提供磁势。 2) 切向磁场型式 如图2- 5-1b所示,这类结构是把磁钢镶嵌在转子磁极中间,磁钢与磁极固主磁路磁扱 主破路磁极衬套 14 定在隔磁衬套上。磁极由导磁性能良好的铁磁材料(如软铁等)制成,衬套由非磁 性材料制成(如铝、工程塑料等),用以隔断磁极、磁钢与转子的磁通路,减小漏 磁。从图2-5-1b可以看出,它的结构是一对磁极的两块磁极并联,由两块磁钢 向每个气隙提供磁通,这样电机的气隙磁密B高,制造出的电机体积小。切向磁 场型式的转子整体结构比较复杂, 除机械加工量比较大外,它的拼装必须用专用 设备,尤其将磁钢镶

21、嵌到磁极中间要有专用工具。 转子拼装好后,在转子端部将 磁钢固紧,以免造成转子(对定子)的扫膛现象,甚至卡死,电机烧坏现象。 综上所述,本文所设计的直流无刷电机适合选用磁钢径向磁场结构。 所以,本设计磁钢选择铁氧体材料、磁钢径向冲磁结构,磁钢厚度取 Hm=0.2cm气隙长度取为6=0.7mm。 (3) 简单磁路的计算 直流无刷电机的磁路,一般由永久磁钢、导磁体和气隙三部分组成。其中导 磁体磁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磁路仅由磁钢和气隙两部分组成,它近似 于具有空气隙的一个圆环形永久磁钢的简单磁路,如图 2-5-2所示。 图 2-5-2 具有固定气隙的环形永久磁钢 假设环形永久磁钢之间的漏磁通

22、为零, 即忽略环形磁钢本身的漏磁通,并设 环形磁钢的截面积处处相等,均为 SM平均长度为LM。因此可认为磁钢内部的 磁感应强度在任一截面处都是均匀分布的,而沿全长 LM磁钢内部的磁场强度分 布也是均等的。 当磁路中的气隙长度为时,按磁路的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可得 HMLM H 厂 0 式中LM 环形永久磁钢的平均长度(m ; 、气隙长度(m ; H s气隙中的磁场强度(A/m)。 根据上述分析预取和计算的已知条件,参考有关资料所给的经验值和计算公 式,对磁路中相关参数计算如下: 1)漏磁系数二=1.2 ;HM 环形永久磁钢内部的磁场强度(A/m); 15 气隙磁通* 二 B $ = B“L =

23、15.85B s ; 7) 定子齿磁势Ft =2Htht ; (ht槽高) 8) 定子轭部磁势Fj1二H jiLji ; ( Lji电枢铁心轭部沿磁路计算长度) 9) 转子轭部磁势Fj2二 Hj2Lj2 ; ( Lj2转子轭部沿磁路方向长度) 10) 总磁势 F =F F Fj1 Fj2 ; 11) 总磁通::幕尢 IT.2伍85比 1 Wb 2.6 定子绕组计算 (1) 定子结构的设计 设计直流无刷电机时,在保证足够的机械强度及磁通密度允许的情况下,应 尽量减少齿宽和轭厚,以扩大槽面积,增大定子绕组导线面积,降低铜耗,提高 发电机的效率。 同时,为了使电机能够快速起动,需要采用合适的极槽配合

24、,使得 Q 二 Zs/2p 二 A C/D (7) 式中:Zs为定子槽数;p为发电机极对数;A为整数,C/D为不可约分的分数。 理论和实践证明,D越大,电机的起动阻转矩越小。对于一极数一定的直流无刷 电机,它的起动阻转矩随着槽数的变化而变化,如图 2-6-1所示。为此,在实际 设计中,应选择合适的极槽配合,以使起动阻转矩满足要求。 Bt Bst 3) 空载电枢齿磁密 btKFe ; ( bt齿宽,KFe电枢冲片叠片系数,t齿距) Bji 4) 空载电枢轭磁密 2hjKeL ;(hj1电枢轭高) Bj2 5) 空载转子轭磁密 2bi0L (bj2转子磁轭等效宽度) 6) 气隙磁势10; (K、:

25、气隙系数) 2) 16 IX 27 30 33 36 J 图 2-6-1 阻转矩和槽数的关系 在上文的分析中,我们选择转子为2对极磁钢,为了使得直流无刷电机的起 动阻力矩满足要求,我们选择12槽定子来满足极槽配合的要求。 (2) 定子绕组形式 在直流无刷电动机内, 绕组可分为单层绕组和双层绕组。 每个槽内放置一个 线圈边时,称为单层绕组;每个槽内放置两个线圈边,且分为上、下层时,称为 双层绕组。双层绕组一般都采用短距绕组,其节距 y在0.8 T左右,以使其5次 和7次谐波的影响同时削减到比较小,这样既改善了电动机的电磁性能,又可节 省材料(因为绕组的端部接线缩短了)。 单层绕组, 每相每极仅一

26、个线圈, 而双层绕组, 每相每极仅两个线圈时称为 集中绕组。单层绕组每相每极有两个或更多个线圈、双层绕组每相每极有两个以 上线圈时,称为分布绕组。 电动机的定子(或转子),其圆周等于 360。,这种用机械关系计量的空间 角度叫做机械角。但是在电工技术中,经常用到电角度(简称电角)的概念。每 对磁极占定子圆周的空间的机械角为 3600 / (极对数),但其电角度为360 。 且每经过一对磁极,就相应转过 360电角度。显然电角度是与磁极数有关,它 与机械角度的关系(图2-5-1 )为 电角度=极对数X机械角度17 a) b) 图 2-6-2 电动机机械角与电角的关系 a) 4 极电机磁场示意图

27、b)转子导体 1 的感应电动势波形 归纳起来,直流无刷电动机对绕组有下列基本要求: 1) 绕组导体沿定子圆周排列, 通电后产生的磁场, 应形成与转子磁场相同 的极对数,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否则,它将无法运行; 2) 节约用铜。在用铜量一定时,产生的感应电势或电动势最大; 3) 绕组的结构应尽力使工艺简单,制作维修方便; 4) 绝缘可靠,散热条件好。 根据以上分析,本设计中直流无刷电机定子绕组采用双层绕组形式。 对双层 绕组而言,电动机定子有多少个槽,就会有多少个线圈,即线圈数等于槽数。 双层绕组特点之一是一般都用短距绕组。一般说来,节距缩短一或两个槽时, 对于各个线圈的安放,不会发生什么妨碍。而

28、短距绕组的明显好处是缩短了端接 线,节省了铜线,而所产生的基波感应电势削弱得并不多。相反,采用短距绕组 以后,对感应电势的谐波可以削弱很多, 这对改善感应电势的波形是有利的。 为 了定量分析上述优点,下面通过计算短距绕组的基波感应电势和谐波感应电势来 加以说明。 图2-6-3画出了一个短距绕组,它由导体I和导体U组成,线圈的节距 y1 小于极距T,其节距比为B。 采用短距绕组后,该绕组所产生的感应电势比全距绕组的应有所减少, 那么 N 7 w 18 如何来精确地计算其数值呢?为此,先看其中一匝所产生的感应电势。在分析感19 应电势之前,首先规定好导体与绕组感应电势的正方向。 导体感应电势以顺时

29、针 方向作为感应电势的正方向,并规定绕组的中心线处在磁极之间时作为时间的起 点。 导体I的基波感应电势 巳=EmS in t( )= -EmS in(t ) 2 2 (8) 导体U的基波感应电势 Pn PJI: E2 =EmS in t( ) = -Em si n( t ) 2 2 (9) 绕组的基波感应电势 pH Pn E12 = E| - E2 = E msin( ;:: t ) - sin( ;:: t ) 2 2 Pur =Emsin cos t 2 (10) 绕组为整距时,绕组基波感应电势应为 Ei2EmCos( t),所以短距绕组的 基波感应电势 式中kpl 基波短距因数,kp1

30、n(二/2)。 短距因数也是一个小于1的数。这是由于当绕组采用短距后,线圈里的两根 导体所产生的基波感应电势的相角不是相差 180。所以,线圈的基波感应电势 不是导体基波感应电势的两倍,而是相当于整距绕组的基波感应电势乘上小于 1 的因数。 所以,采用短距绕组后,一方面可使端接部分缩短,节省了铜,另一方面还 能改善感应电势的波形,这是双层短距绕组的显著优点。 双层绕组一般存在两种绕组型式,即叠绕组和波绕组。图2-6-4表示了两种 绕组的绕组型式,其中,图a为叠绕,图b为波绕。叠绕组的联接特点是,把一 个极下同一相的几个线圈依次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极相组。由于串联元件是后一个 叠在前一个上面,故叫做叠绕组。 E12 =E12 sin Pn 22 = E12 kp1 (11) 20 图 2-6-4 双层绕组的两种绕组型式 仃 a)叠绕 b)波绕 叠绕组的优点是,短距时端部可以节约用铜;缺点是,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