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创新阅读_第1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创新阅读_第2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创新阅读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创新阅读教学设想:在学习了本专题后过一段时间,让学生重新阅读、思考本专题中所涉及的问题,使赞同的观点更清晰、 更深刻,使反对的意见讨论得更深入,从而形成更符合学生 个性的、更具有操作性的观点。课 时: 1 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 引出“温故而知新 ”(1 分钟)1、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先贤大儒, 他是思想家, 更是教育家, 他的许多关于学习的论断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大家还 记得孔子强调 “温习 ”的一些句子吗?(生回答)提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2、“温故而知新 ”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那么,我们该怎 样“温故”从而“知新 ”呢?(停顿,

2、学生思考)我想,要“知新”, “温故 ”就不是简单地浏览旧知识,而应当整理、反思、质疑 旧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 (板书:温故而知新)3、“获得教养的途径 ”这个专题就有许多值得 “温故 ”的内容, 一个多星期前,我们学习了这个专题,上次周记中有 11 位 同学说:这几天,回过头来读读这个专题,发觉自己又有了 新的思考。课代表很是热心,将同学们的反思记录收到我这 里。今天,我们就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专题的学习也来一个 “温故而知新 ”。 (板书:获得教养的途径 )二、“温故 ”整合、浓缩专题知识( 5 分钟)1、什么是 “教养 ”?2、结合课文说说追求 “教养 ”的意义是什么?(课本 P37

3、) 提示: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 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 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3、专题主要内容(教师提问,指名回答) 提示: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 “经典的力量 ”、 “求学之道 ”、 “从质疑到创新 ”(板书)第一部分,经典的力量。重点谈研读世界文学,出发点是一个 “读”(板书)字。强调反复阅读,不断有所感悟,有所 发现,懂得 “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读 ”,就能看出每一个 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 而这种感悟的过程,正是 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第二部分, 求学之道。 这部分议论的出发点可以用一个 “学 (板书)字来概括。 劝

4、学强调个人的学习,从学习的意 义、作用、方法和态度三个角度论述 “学不可以已 ”的中心论 点。师说讲的是 “从师而学 ”,阐述了关于 “师 ”的作用和标 准、从师而学的重要性和应持的态度。第三部分,从质疑到创新。这部分谈 “思 ”(板书),重点是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思考方法,研讨质疑和创新的关系。三、过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话揭示了阅读个性 化、人本化的道理,我们在阅读作品时不能做作品的奴隶, 应当站在他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对作者的观点要勇于质疑, 如果你赞同某观点,应当以例为证,使之更丰富、清晰,如 果你反对某观点,应当以例为证、以理服人,通过反思,形 成更自己的、个性化

5、的观点四、“知新”质疑、探讨,形成新见解( 38 分钟)(一)“读”的反思( 11 分钟)1、请同学们就赫尔曼黑塞和王梓坤(P48 50)关于读书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组织、引导)提示:( 1 )读什么?赞同:质疑:如,阅读应当向上看(读经典) ,还是向下看(大众 读物),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2)怎样读?赞同:质疑:如,赫尔曼黑塞主张反复研读经典,这与韩愈所主张的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王梓坤所提倡的 “倘有余暇, 何 妨多读 ”的观点是否矛盾?两者有没有借鉴意义?你怎么理 解的?(黑塞 研读经典 王梓坤 有知识,才有比较, 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知识渊博的人见解比较

6、深刻,思考比较周密,而且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常有远见,预测也比较正确,主张 “精于一而后博 ”)2、读书对我们有什么意义?提示:读书人有句名言:万卷诗书勤参看,自得人生万载 长。讲的就是读书对人生的启迪(板书)意义,使我们的人 格、心灵更充实、更完善。3、对我们获得教养具有借鉴意义的还有没有其他途径?提示:经验等(板书)(二)“学”的反思( 13 分钟)1、请同学们就荀子和韩愈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组织、引导)提示:(1)赞同什么?( 2)质疑什么?A、学”与思”有什么关系?“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惑而不从师,其 为惑也终不解矣”B、对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7、惑也 ”有什么不同见解?0韩愈 道”指什么?即韩愈主张人们学什么?提示:儒家之道0新时代的我们该学什么?如何对待古代文化?提示:古代精华 +时代内容G教师到底该起什么作用?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如何理解才正确?2、有人说: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求取(板书)的过程。你 是如何理解的?提示:(1)诸葛亮戒子集中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2)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是吾忧也。(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3、我们除了自己求取、向老师求取,作为新时代青年,我 们还有哪些渠道可以求取?提示:网络等。(三)“思”的反思( 14 分钟)1、请同学们就王梓坤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发言、讨论,教师

8、组织、引导)提示:( 1)赞同什么?( 2)质疑什么?如,有同学认为: 王梓坤十分强调 “独立思考 ”的作用, 观点 有些偏颇,新时代讲究高效率、快节奏,众人拾柴火焰高, 我们应当讲究 “合作探究 ”,没有必要 “终日而思 ”,那样做浪 费时间, 而且往往不够全面。 你认为就获得教养的途径而言, 有没有必要提倡 “合作探究 ”?C王梓坤强调 独立思考”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独立思考的根本目的,就是尊重客观存在,遵循事 物发展的规律。中国教育落后,主要在于灌输代替了独立思 考。无论在具体的学习还是研究, “不思想 ”终将一事无成, 充其量只能得 “死的知识 ”,只有独立思考才有可能获得教养, 获得

9、智慧。C王梓坤是不是反对合作探究”提示:P52当我们的思维难以深入时,可以向群众学习,向书刊学习”虫立思考能不能和合作探究有机结合?提示: “独立思考 ” “合作探究 ”(板书)2、一个人借鉴了许多、求取了许多、独立思考了许多,是 不是就一定能获得教养呢?提示:还必须注重实践(板书) 。3、王梓坤引用了清初思想家唐甄潜书中的话来强调反 思与实践的关系, “心,灵物也;不用则常存, 小用之则小成, 大用之则大成 ”,有同学提出疑问: “大用之 ”则一定 “大成 ” 吗?五、课堂小结( 1 分钟)反思是一种品质,经验从反思中来,智慧从反思中来,反 思使我们对旧事物有了新的认识,反思使我们对新事物有

10、了 更深的体悟。 今天,我们一起 “温故”、“知新”,从“启迪”、“求 取”、“反思实践 ”三个方面拓宽了获得教养途径, 在一些问 题上形成各自的见解,获取了文化,在道德修养上有了进一 步的提升, 完善并丰富了自己, 这本身也让我们获得了教养。附:板书获得教养的途径温 经典的力量 求学之道 从质疑到创新故读学思知 启迪 求取 反思实践新 书籍经验等 古代精华时代内容 独立思考合作 探究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问题探讨。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 生探讨问题,首先要注意专题在模块中的位置,注意专题的 内涵,注意专题中每个板块的侧重点。探讨是一种合作学习 的方式,但必须以个人对学习材料的基本理解为前提。学习

11、 材料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应当在预习中解决,因此教师在专 题教学前,要有整体的预习计划,让学生作一定的准备,以 保证课堂探讨能有序有效地进行。要抓住专题的核心问题, 尽可能使探讨能循着有价值的思路展开,以达到专题设计目 的。学生在深入探讨时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教师应当 有一定的准备。探讨可以在同桌之间展开,也可以以小组为 单位讨论,重大的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可以考虑安排一次 班级范围的探讨交流。探讨问题要注意过程,从提出问题到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做一些记录,教师对学生的探讨 结果,要作出评价。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教学时按要求对每一部分作整体探 讨。探讨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能否得到

12、答案并不重 要,重要的在于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保持和发展探 讨的兴趣。专题的核心思想是 “获得教养的途径 ”,探讨须在 这一主题的总领之下。 黑塞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阅读经典, 劝 学和师说的基本意思也不难理解, 贵在一个 “新 ”字 中心明确,三篇文章的关系,简而言之也可以概括为 “读 ”“学 ”“思 ”。1第一部分学习材料重点谈经典的力量, 出发点是一个 “读 ” 字。可以分几个层次讨论展开探讨。为什么作者强调阅读经典作品?对经典作品为什么要反 复阅读?读书学习, “读什么? ”是个基本问题。 作者认为阅读经典是 获得教养的主要的途径。 为获得教养, 先要了解学习的作用, 明白学习的要求

13、。文章开宗明义,建议人们多读书,读经典 著作,强调从 “世界文学 ”中汲取营养。这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经典作品的作用为什 么不同一般?为什么前辈学人总是提醒我们读经典作品? 每个时代都有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为什么很多东西被淘 汰,无法流传?有些文学作品轰动一时,为什么才过了十来 年就没有人再提及?为什么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文学 史?为什么每个民族尊奉的作家往往也是世界的?中国的 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和鲁迅,俄罗斯 的普希金、托尔斯泰,法国的司汤达、英国的莎士比亚、意 大利的但丁、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他们的作品,不但在本 国流传,也产生了世界的影响,滋养了无数的人。为

14、什么经 典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 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 发,必须阅读杰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 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 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习的起始阶 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 “底子 ”,?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 作者在 这里特别谈到阅读的效率问题。他指出,有的人一生只读过 十来本书,却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这是因为他们有追求,会 选择, 是 “用心在读 ”;而有的人 “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 文学 ”,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 深入理解思想家和作 家的杰

15、作,能激发学习者产生鲜活的有价值的思想。本专题 的第二部分学习材料也能印证黑塞的这个论断。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 “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 变化了的面貌, 都将得到新的理解, 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 原因是什么呢?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 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 增长,阅读不断地深入,就能不断地能从名著中有所发现, 这就是所谓的 “常读常新 ”。 ?探讨这个问题,可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来谈。许 多同学在高小到初中阶段读过中国古代名著,可是到了高中 以后,他对这些名著会有新的认识和评价。教学时可举中国 古典名著的阅读为例。如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少年读 此书,可能仅仅为其中的情节人物所打动,而有了一定的修 养和阅历后,重读此书,可能就会从历史变迁、政治谋略、 外交智慧等方面去解读了。其他如水浒传 、西游记和 红楼梦等,高中时代重读,体会和少年时代已经大不一 样,而人生每个时期都能从中汲取营养, 这就是经典的力量。黑塞认为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 才会发现杰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