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谈中国电信行业3G的未来发展_第1页
毕业论文-浅谈中国电信行业3G的未来发展_第2页
毕业论文-浅谈中国电信行业3G的未来发展_第3页
毕业论文-浅谈中国电信行业3G的未来发展_第4页
毕业论文-浅谈中国电信行业3G的未来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中国电信行业3G的未来发展建议摘要本文以经过电信行业重组后的新中国联通、新中国移动、新中国电信3家全国通信运营行业的龙头企业目前正在大力推广的3G业务为研究对象,从网络性能、品牌推广、资费情况等几个方面的调查和比较,论述较在2G业务上中国移动大获全胜的基础上,在3G业务普及之际,3家电信企业在3G业务上的大显身手是否能打破一枝独秀的格局,迎来真正的电信运营商的“三国演义”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009年的一整年,在3G元年的各家在3G业务上的表现,得出结论,3G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有的放矢,对重点的应用和业务进行深耕,真正为用户提供丰富并且颇具黏性的业务。才能真正迎来电信3G时代的春天。关键词:

2、动、电信、联通、3G 技术 运营 品牌、资费AbstractNowadays, after the telecom industrys reconstruction, the new China Unicom ,the new China Mobile and the new China Telecom are paying much atten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3g service. And that is what this essay is talking abou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co

3、mparison from network performance , brands-promoting and charge, we are wondering whether the three telecom enterprises could break the old situation to make the new balance. The research shows us that when we make the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3g service, we have to focus on the further devel

4、opment of som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Only when we can offer more mulriple and related services for users, then the real spring of 3g would come.Keywords: 3G Telecommunications operate trademark priceii目录摘要1Abstract2一、导论1二、文献回顾2(一)回顾21. 什么是3G22. 中国电信业3G市场的现状2(二)三大运营商3G实力的比较3三、研究方法及结果6(

5、一)网络性能研究6(二)电话问卷调查7四、讨论和建议9(一)调查结果讨论与分析9(二)小结10五、结论11(一)总结11(二)今后研究发展方向14参考文献15致谢16附录一17附录二18浅谈中国电信行业3G的未来发展建议一、导论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从此拉开了中国无线通信的序幕。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标志了,同时“大砖头”摩托罗拉3200正式登陆中国大陆正式拉开了中国民用移动通信的帷幕。1995年,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数字电话网正式开

6、通,实现了模拟蜂窝移动系统向2G网络的成功转变。1997年7月17日,第1000万个移动电话客户在江苏诞生。1999年4 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由此,出现了长期的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俩大巨头垄断移动通信市场的局面。2008年5月,由国资委和新成立的工业与信息化部联合操刀的电信企业重组,移动+铁通合并成新移动,联通C网+电信+卫通合并成新电信,联通G网+网通合并成新联通拉开了新一轮中国电信体制改革的序幕。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中国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显示, 由于手机资费近年

7、来的大幅下降,手机用户数进入高增长期,截至2007年末,中国手机普及率已达41.6%。 截至去年12月,全国手机用户数约达5.47亿户,普及率达41.6,手机用户较上年底增加8622.8万户,月均增加718.56万户。 短信发送量达同比增37.8,中国人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手机对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迫使在手机业务上的需求越来越广,因此,中国电信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固话业务的逐渐萎缩,2G也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通信速度和业务的需求;另外,中国的电信运营商由于政策原因都无法进行全业务经营,同时由于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势头造成了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竞争局面,不利于充分竞争;随着通信技

8、术的不断发展,3G技术更加能够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中国市场的发展需要也促使了3G牌照的发放,电信运营商的重组为3G的发牌也创造了契机本研究从普通用户的网络性能、资费、客户服务、品牌认知和推广等几大方面着手研究三大运营商在各自为占的3G业务方面的优劣势,够更好为用户在3G业务的选择上和运营商的业务发展站略的改进有些许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具体研究下列三个问题:1.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3G的网络性能2. 移动、电信、联通3G品牌认知度和推广力度3. 目前移动、电信、联通3G业务客服及客户满意度。4.目前三大运营商3G产品资费。从而最终比较出移动、电信、联通在3G业务上优劣势,并为电信业的未来发

9、展提出微薄的参考意见。二、文献回顾 (一)回顾在此在做研究的同时, 我也对此类选题做过一定调查我发现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中国三大运营商在3G方面的表现都很期待,研究的方向和结论也各不一样,但大多数都专于某一个专业领域,结论都比较片面。而我本次的研究会从技术、宏观经济、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利用相对客观的参考数据分别取证、举证、论证我的观点。1. 什么是3G“3G”(英语 3rd-generation)或“三代”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与2G 2G(second generation)表示第二代移动通讯技术。代表为GSM。以数字语音传输技术为核心。的主要

10、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同时。从另一个方面可以这样理解,“3”是和记电讯在全球推出3G服务的品牌,3的设计充分反映这个品牌的独特个性。标志外面是一个立体的钛金属外壳,内部则蕴含了一系列丰富的色彩,不断变化,充满动感。外冷内热的对比正好代表了3G手机结实的外壳和内里丰富并充满动感的信息和娱乐。据和记电讯所公布的品牌设计详情,3不单是一个数字、名称和标志。3更代表了和记电讯集团以简单、人性化、开放、积极、创新和充满热

11、忱的理念,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乐趣和功能服务的承诺。另外,从和记电讯市场宣传来看,它在极力摆脱运营商的角色定位,他不再是传统通讯运营商的代表,而是新生的移动多媒体通讯公司,代表了传统的通讯企业向娱乐性企业转型,以满足人们的多重的信息需求。林有宏、黄宇芳:电信行业精确营销方法与案例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版 第8页2. 中国电信业3G市场的现状2009年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了3G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获得TD-SCDMA TD-SCDMA是英文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

12、) 的简称,是一种第三代无线通信的技术标准,也是ITU批准的三个3G标准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两个主要3G标准(CDMA2000)或(WCDMA)它的起步较晚。、CDMA2000 CDMA2000(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 是一个3G移动通讯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的IMT-2000标准认可的无线电接口,也是2G cdmaOne标准的延伸。 根本的信令标准是IS-2000。 CDMA2000与另一个3G标准WCDMA不兼容。和WCDMA WCDMA 是英文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的英文

13、简称,是一种第三代无线通讯技术。W-CDMAWideband CDMA 是一种由3GPP具体制定的,基于GSM MAP核心网,UTRAN(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为无线接口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目前WCDMA有Release 99、Release 4、Release 5、Release 6等版本。目前中国联通采用的此种3G通讯标准。牌照,该日,新浪网随此新闻的随文调查显示,大众对3G截止1月7日14:30分,共有130503名网友参与了调查。在“你是否会考虑使用3G服务”的调查中,65%的参与调查网友表示肯定会用,27.6%的网友表示“暂时不会”,只有近7%的网友表示“肯定不会”。在“你认为3

14、G的优势是什么”的调查中,70.8%的网友认为是高速上网,23.9%的网友认为是资费更便宜,5.2%的网友认为是“其他”。在“你会选择哪家服务商”的调查中,47.6%的网友选择中国移动的TD-SCDMA,32.2%的网友选择中国联通的WCDMA,20.1%的网友选择了中国电信的CDMA2000。2009为3G时代的元年,据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提供可靠数据,截止2009年12月,三大运营商个人业务的市场份额如下:而目前主打的3G业务,经过一年的大力推广,中国电信3G业务开展的最好,用户数量突破675万。中国移动3G用户突破551万,而中国联通排最后为274万。图1 新浪网调查结果图(二)三大运营商3

15、G实力的比较1.三大运营商3G业务基础网络实力比较国家最初在分配3G牌照时,也是用心良苦。之前GSM业务一直是由中国移动来开展,所以通过这些年的积累,中国移动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溢,“财大气粗”了,所以国家把3G技术中最弱的技术,国家自主产权的TD-SCDMA分给了中移动。而中国电信近年来一直专注于固网宽带业务,在三大运营商之间算是“中等生”,所以也分的了“中等生”技术CDMA2000。而经营情况最不好的中国联通,获得了国际上3G技术中最强最成熟的WCDMA。图2 三家运营商网络优劣对比图在南京选取了9个比较有代表意义地区,对网络性能做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联通的WCDMA制式3G网络的稳定性、上

16、传下载速率、通话质量及稳定性等各方面性能,较其他两家的TD-SCDMA及CDMA2000网络占绝对的优势。图3 测试平均网速对比图2.三大运营商的品牌实力较量中国移动的三大用户品牌,号召力相当强,而中国电信的商务领航、我的E家、天翼、号码百事通、互联星空各个耀眼,而中国联通的世界风等几个品牌要差的很多。从各方面的反应来看,中国移动的服务最好,营业网点、客户资料保密,网上自助、电话业务、飞信业务、故障处理速度等服务方面相当全面。这是其他两家短期内无法超越的。这是无可厚非的。但移动目前还是缺乏受认可的集团客户品牌,同时暂时没有打造家庭客户品牌。已经推出G3品牌,未来的发展定位还不清晰。中国电信的品

17、牌体系健全,涵盖了个人,家庭和集团三类客户,同时品牌认知度也较高。今后需要针对主打业务进行重新定位品牌内涵,建立全业务品牌体系。中国联通集合了网通的固定和宽带品牌后,品牌体系也很健全,但是品牌的整体认知度不高,今后需要整合和重新定位某些业务和品牌,强化品牌宣传。3.三大运营商3G产品推广解析天翼、G3、沃为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3G业务的主打品牌,我们以此为例研究这三大品牌推广形式及力度天翼:是中国电信针对个人客户的移动业务品牌,统领了2G、3G的整体业务,并不完全特指3G,只是电信承接C网的时机恰当,因此在推广中,大量的融入了3G元素与互联网手机的定位,给人一种天翼就是电信3G的感

18、觉。G3是中国移动的标准3G品牌,统领TD-SCDMA的产品宣传。尽管推出最早,但是由于缺乏可靠的基础支撑,到现在还给用户云里雾里的感觉,正和其水墨意境类似,玄而又玄,却让用户有距离感。沃:中国联通将沃定位在全业务品牌,并不是单纯的3G推广,而是针对分客户群的统领性品牌,在客户群服务中不仅包容了3G移动业务,更为时尚、商务、家庭提供融合解决方案。三个品牌可以说无论在形象设定还是内涵定位上可以说各有精彩,摆脱了原来电信、移动、联通的网格状品牌标识的相似性。经过对主流媒体的跟踪记录发现三者相比,电信的推广节奏感显然更强,内容传递的也更清晰,辅之以3G商用等宣传,整体效果比较显性。同时电信广告传递的

19、内容更直接,通过代言人的嘴,直接描述功能,易于被用户接受。联通的广告立意高远,画面冲击力强,但对用户来说在留下形象影响的同时,对真正的内容却无法掌握,脑子里可以记住广告煽动的画面,却无法领会到画面传递的深意。也无法便捷的反映出广告其实是想要传递WCDMA所具有的视频通话等功能和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态度。移动的广告则是纯粹的形象宣传,太过抽象,广告推广的力度不大,出现频率不高。4.三大运营商3G业务资费比较: 目前3G业务的推广最大的阻碍还是在资费上,相比较2G业务,3G最大的优势在于取消漫游收费,但是在无线宽带业务及可视电话业务上的费用居高不下,是大多数中低端用户无法接受的。3家运营商资费方面差

20、距不是很大,但是,电信利用成熟的固话、固网优势,推出了的与固话绑定业务,从而降低家庭成员间的语音通话费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用户在语音通话资费方面“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需求,争取了大量的家庭用户,这也是这一年来,电信3G用户迅猛增加的最主要的原因。三、研究方法及结果 本文采用的主要采用技术测试、用户问卷调查、运营商调查三合一的调查方法,从不同角度比较三家电信运营商的综合竞争力。(一)网络性能研究在南京地区寻找9处具有代表性的场所,利用TEMS测试软件及其他相关工具,由第三方网络测评公司,对三家运营商网络性能及上传下载速率的测试,由此比较处三家运营商在网络性能方面的差异。场所运营商3G网络上行速

21、率下行速率是否稳定中央商场电信CDMA20000.8Mbps1.5Mbps稳定联通WCDMA2Mbps5.3Mbps稳定移动TD-SCDMA0.063Mbps0.93Mbps不稳定南京火车站电信CDMA20001.0Mbps2Mbps不稳定联通WCDMA1.8Mbps3.8Mbps稳定移动TD-SCDMA0.063Mbps1.2Mbps不稳定宁杭高速电信CDMA20000.5Mbps0.8Kbps不稳定联通WCDMA1.6Mbps3.4Mbps稳定移动TD-SCDMA0.063Mbps1.3Mbps不稳定地铁新街口站电信CDMA20001.0Mbps1.8Mbps不稳定联通WCDMA1.6Mb

22、ps3.9Mbps稳定移动TD-SCDMA0.063Mbps1Mbps不稳定夫子庙电信CDMA20001.0Mbps1.6Mbps不稳定联通WCDMA1.9Mbps4.2Mbps不稳定移动TD-SCDMA0.063Mbps0.68Mbps稳定南京大学电信CDMA20001.0Mbps1.7Mbps稳定联通WCDMA2.0Mbps5.5Mbps稳定移动TD-SCDMA0.063Mbps1.1Mbps稳定聚福园小区电信CDMA20000.9Mbps1.8Mbps稳定联通WCDMA1.8Mbps5.6Mbps稳定移动TD-SCDMA0.063Mbps0.88Mbps稳定禄口机场电信CDMA20001

23、.1Mbps2.1Mbps稳定联通WCDMA1.9Mbps5.4Mbps稳定移动TD-SCDMA0.063Mbps1Mbps不稳定黄埔科技大厦电信CDMA20000.9Mbps1.5Mbps稳定联通WCDMA2Mbps5.5Mbps稳定移动TD-SCDMA0.063Mbps1.1Mbps稳定表1 网络测试数据表(二)电话问卷调查联通、移动、电信各随机抽取50位南京地区3G用户,共150位,采用电话拜访的问卷调查形式做了简短的访问。150人均予以应答。本次发放的调查问卷进一步涉及了三大运营商3G品牌各自的竞争优势,探讨了如下几个问题,从而为本论题提供充足的论据1.用户基本信息图4 3G用户性别比

24、例图 图5 3G用户年龄比例图2.以下哪种质量是你选择品牌的首选因素图6 品牌首选因素对比图3.你的三G除了语音通话,其次还主要用来什么?图7 主要业务用途对比图 4.对目前所用3G产品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方面图8 客户满意度对比四、讨论和建议 (一)调查结果讨论与分析从随机调查的150名3G用户基本信息来看,联通和移动的3G用户中男性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这与男性对新鲜事物,尤其对IT行业的敏感程度明显比女性高有关。而20-30岁年龄段的用户明显比其余年龄段多,也恰恰证明了3G的推广极大满足的年轻人日益增长的移动网络的需求,从而也给运营商一个建议,定位好自己的目标客户是相当重要的。而关于品牌的首

25、选因素方面来看,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性能和资费问题是客户最关注的方面,网络性能就像一个建筑的地基一样,只有地基打稳了才能在这基础上盖出华丽丽的建筑物,否则,又将成为下一个“楼倒倒”了。在你的3G除了语音通话,其次还主要用来干啥?问题部分我们发现,3G业务目前最大的用途是手机上网的功能,其次是无线宽带业务。这两项均反映出用户对卓越的网络性能需求是相当硬性的。在这方面,通过对的在南京选取的有代表意义的9个区域的网络指标的此时结果表明,联通在此轮胜出。其次在用户关心的品牌认知和客户服务两个方面,联通明显处于劣势,移动在继2G及高品牌认知度的情况下,很好的延续到3G品牌,这将作为移动目前最大的市场竞争力

26、来与其他两家抗衡。电信3G在着几轮较量中表现平平,但是仔细研究会发现,电信3G用户的性别比例和年龄跨度都相对来说比其他两家都较平均,这恰恰表明目前电信所采用的市场战略相当成功,覆盖面非常广,而与固话的绑定业务已经基本占领了低端用户市场,目前来看,在第一轮冲锋中,电信已占领先机。(二)小结目前看来,联通和移动都用明显的薄弱点,联通在品牌推广和客服方面明显,需要引进而作为国内自主开发的TD-SCDMA制式3G网络的运营商,中国移动在技术上明显先天不足,而电信目前发展的真正的3G用户数量其实并不多,由于cmda2000制式的终端太过缺乏,国外很多运营都已改用了其它的3G标准,在除去水分之后,他的竞争

27、力到底有多高,还有待考证,但唯独不可否认的是,电信业的重组正是为了平衡三家实力,三足鼎立的电信市场局面正是用户最乐于看到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的良性竞争。作为3G几大主流业务的视屏电话及其他增值服务,目前真正使用的用户也不多,这说明3G市场才刚刚开发,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才能领略真正的3G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和美好。五、结论 电信是一个战争永不停息的市场,尤其是在3G牌照发放之后的2009年,战争愈演愈烈。三大运营商力求在战火硝烟的3G混战中拔得头筹,即使在战略战术并不明确的情况下也要踊跃上阵,边战斗边探索,积极进行3G网络建设和各类业务的开发。正因为如此,我们在3G元年并

28、没有看到运营商明确的发展方向以及3G的杀手级应用,但也必须肯定一点,数据业务在2009年获得了不错的发展。三国混战的2009年已经过去,我们期待着三大运营商在2010年的3G竞争中建功立业。首先,3G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有的放矢,对重点的应用和业务进行深耕,真正为用户提供丰富并且颇具黏性的业务,而不应只是停留在对产品概念大肆宣传的层面上。与此同时,运营商也需要优化组织架构,建立良好的支撑平台,以开放的态度促进产业链合作,并顺应用户需求,使终端、套餐、资费等市场策略相得益彰。(一)总结1.增值业务期待实现更大突破宋禹建电信增值业务营销第19页随着2009年的通话费下调、取消双向收费、取消漫游和长途

29、等政策的实施,运营商的话务量不断提高,不过话音收入却出现持续下滑的情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增值业务继续保持良好增长,移动增值业务占移动收入的比例呈现增长趋势。这与2009 年三大运营商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增值业务来提高自身3G竞争力的战略有关。中国移动重点在于深化传统强项业务,同时积极探索新业务。首先,传统业务在规模很大的情况下实现持续增长,截至2009年9月30日,中国移动增值业务使用用户数达到4.59亿,彩信用户数达到1.33亿,无线音乐使用用户数达到3.99亿。与此同时,中国移动还积极探索新业务,例如Mobile Market和139社区等。到2009年年底,Mobile Marke

30、t拥有注册用户96万,应用程序下载次数已超过200万次,移动应用商城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发展潜力被业界看好。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则是将各类业务全面铺开,特别是各类传统增值业务。两家在发展新业务时具有一定后发优势,有利于缩短与中国移动的差距。在业务发展进程中,两家也更倾向于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开放性更高。例如,2009年5月,中国电信与微软MSN联合发布天翼Live,凭借MSN的号召力抢占IM市场,用户数快速增长,到2009 年11月底,天翼Live用户数突破100万。为进一步加强用户吸引力,天翼Live还实现了跨网发送短信功能,电信用户可向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短信。总体来说,三大运营商都在不遗余力地发

31、展其增值业务,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来抢占最大的3G市场份额。但在增值业务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三大运营商急于求成、盲目跟随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自身3G品牌的真正定位尚缺乏冷静深入的思考。移动的“G3”避开技术先进性强调信息应用丰富性。“沃”希望给用户带来惊喜但缺乏实质性内涵,各类应用相对匮乏。天翼则希望突出其技术先进性,即固网宽带和移动通信的融合,但业务品牌和客户品牌交代不清。3G品牌战略的不清晰,直接导致了3G元年的混战局面。2.积极推进平台建设与组织变革在业务平台支撑方面,中国移动通过VGOP来打通增值业务平台,建立了一套业务能力开放和互通的体系,实现了业务能力的统一开放。中国电信和

32、中国联通则是通过组织架构调整来实现部门之间的业务融合,其中尤以中国联通动作幅度最大:在市场前端,整合市场部、个人客户部和家庭客户部,成立市场部和销售部;合并管理信息系统部和业务支撑系统部,成立信息化部。中国电信调整幅度也不小,将个人客户部和家庭客户部合并为公众客户部,同时成立产品中心,统筹产品开发和管理工作。运营商进行如此大幅度调整的最主要动因是,2010年3G的竞争重点将从网络建设转为直接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业务和优质的服务。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仅通过组织架构调整来满足对固定移动业务融合的支撑作用还是不足的,平台的搭建还需要其他多方面的支撑。而且对于运营商而言,如果长时间陷于复杂的组织架

33、构融合与人事协调,或者进展不够顺利的话,很可能伤及元气,影响持久战斗力。3.3G终端匮乏及低端化成瓶颈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1月20日,共有497 款3G终端获得工信部发放的入网许可证,其中TD终端218 款、CDMA2000终端145 款、WCDMA 终端134 款。由此可见,目前支持3G业务的终端种类仍然欠缺,对3G产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局限性,这是2009年最令3G运营商头疼的事情。以中国电信为例,目前 CDMA智能终端数量少,而低端的终端数量相对较多,这会从总体上拉低中国电信3G用户质量,ARPU也不可避免地下降。中国联通WCDMA终端种类最少,公司在2009年10月底

34、声势浩大地引入iPhone(手机上网),希望通过iPhone品牌助力联通“沃”品牌的推广。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一举措并没有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目前,中国移动的TD手机大约60多款,与WCDMA、CDMA EVDO相比,在品牌、款式方面的可选范围仍然有限,无法满足用户需求。为突破终端的瓶颈,运营商将把推动3G终端的发展和销售作为2010年的工作重点之一。例如,中国移动成立终端部,可见其对于终端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独立的二级部门更加有利于终端工作的统筹管理。在终端策略上,中国移动将拓宽销售模式,提高公开渠道销售占比。另外,中国移动有自己的OMS操作系统,有利于在OPhone手机中进行深度定制,推广数

35、据业务的应用。4.资费降低成为大势所趋在资费方面,各运营商都在逐渐推行统一的手机计费标准。例如,中国联通统一全国3G资费,采用“长市漫一体化”结构,即取消了长途费和漫游费,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也在逐渐推出类似的套餐和资费标准。中国电信天翼3G套餐种类比较多,而且不同的地区套餐价格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例如北京电信的“天翼商旅套餐”,用户的国内通话费(长市漫合一)执行统一费率,即本地通话费、国内漫游通话费、国内长途通话费执行统一的优惠费率。中国移动为更好地维持现有用户,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费,并实行家庭计划。例如,天津移动的家庭网套餐,月基本费4元月(主号付费),家庭网内客户之间通话本地主叫基本

36、通话费0.05元分钟。目前,电信市场特别是传统语音市场逐渐饱和,3G市场不是在2G市场基础上的横向推进,而是应用和业务的纵深发展。因此,运营商在传统语音市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资费降低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5.因地制宜创新全业务经营在进入全业务运营时代后,运营商起初都将固定和移动捆绑业务作为突破点,提供包括固话、宽带、无线等综合性业务。例如,中国电信以广泛拥有的家庭和政企客户、品牌、渠道资源为基础,积极实施多业务捆绑的竞争策略,力求拓展其无线宽带和移动通信用户。2009年中国电信移动用户融合用户占比呈逐月上升趋势,在家庭客户中,e9套餐在我的e家套餐中的占比呈逐月上升趋势。截至2009年10月,

37、包括e6手机版及e9套餐在内的移动融合套餐在我的e家中的渗透率总共达到34.3%的水平,超过了中国电信的预期目标。这种方式虽然有助于移动用户数的增加,但此类用户ARPU偏低,给运营商带来的利润比较有限。因此,运营商的全业务发展,必须注重业务创新,业务领域将是全方位的,包括话音、数据、多媒体等,融合业务逐渐成为重点发展方向。面对全业务竞争,固定宽带接入和高速数据业务的缺失成为中国移动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短板问题。为此,中国移动提出了以IMS为核心的全业务运营战略,为政企客户和家庭客户的争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IMS可集中控制多媒体彩铃、高清视频会议等数据业务,中国移动可以以IMS网网关作为抓手,与竞争

38、对手争夺宽带上网市场和家庭固话市场。2008年原联通与原网通的融合为新联通带来了较为均衡的全业务资源,但从2009年的实际情况来看,融合还仅仅停留在组织架构、人员调整的层面,而且从融合重组后的现状来看,在人员结构与组织协调方面仍然存在很大问题。简言之,2009年中国联通对内进行融合重组,对外进行品牌宣传,无法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进行业务的开发和运营。在固网业务和移动业务方面分别落后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竞争格局下,中国联通在2010年只有真正全力推进移动、固话、宽带等各类业务的融合发展,才能从容应对激烈的竞争。中国联通要将集客业务和家庭业务的开发落到实处,加快完成组织架构调整,建立核心员工的团队

39、,完善相关的IT支撑和流程,否则其全业务战略无法真正贯彻执行。从总体上看,2009年三大运营商都在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全业务的探索和尝试,离真正的全业务运营还有一段路要走。2010年运营商需要尽快完善内部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业务开发和运营,而不是将现有业务进行简单的机械组合并通过套餐捆绑的营销方式漫无目的地向用户推广。(二)今后研究发展方向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电信行业在2009年3G市场在3G元年的发展势头,为电信3G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论据,但是电信行业是个不断有新的高新技术介入,4G、5G的时代在不久的将来也将登陆中国市场,学无止境。我将一直关注中国电信行业的发展,研究2G、3G、4G、5G对社会文明及物质发展的推动力。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参考文献 1、董飞、杨丰瑞,TD-SCDMA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策略江西通信科技出版社, 2007版2、董飞、杨丰瑞,3G电信业的未来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版3、韩露.3G时代移动运营商竞争策略探讨 中国数据通信出版社, 2005版4、阚凯力 3G与电信业的未来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版5、林有宏、黄宇芳电信行业精确营销方法与案例人民邮电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