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教学案例五意识_第1页
《离骚》教学案例五意识_第2页
《离骚》教学案例五意识_第3页
《离骚》教学案例五意识_第4页
《离骚》教学案例五意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离骚?教学案例五意识广东版高一课标教材?语文?必修1选了屈原?离骚?片段,内容和人教版原先的选段不同,具有相当的难度。刚接触时,学生和老师都不知如何下手。因为内容的生涩,大多数老师就选择了读,但学生读的欲望不强,目的不明,所以热情不高。学习停留在知识层面,如生字词、修辞手法、象征意义等。我带学生学习此课,选择从人物形象出发:屈原是谁?我们生活中如今哪些传统和他有关?你从什么渠道获取过关于他的信息?他给你的原有印象是什么?关注人物和事件,是学生本能的兴趣。问题以发散的方式由学生去展开,在七嘴八舌中大家勾勒出屈原的最初形象。老师并不下结论,而是直接将兴趣引入课文。有学生说?离骚?是屈原的精神自

2、画像。也有学生说因为“君不圣,相空贤,他要苦求美政;信而疑,忠被谤,他要宣泄愤怒。然后迅速切入文本,按照“五读的环节完本钱课的学习。一读:整体感受他是怎么画自己的,或者说他是怎么苦求或宣泄的?按照自己的感觉诵读课文,把第一遍阅读的感受告诉同桌。用分享的形式来完成初步感知,给学生思维的碰撞搭建了第一个平台,这是最根本的合作。深浅、对错、好坏姑且不管,不以老师意志或教参意志僵化约束学生的感受,这种感知体验的过程正是学习的要素之一。学生说得很乱,也有说得离谱的,还有自己找参考资料来照本宣科的。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这个环节中得以表达。二读:老师富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并提出两点要求:一是根据老师的朗读在原

3、文中画出节奏符号斜线和重音符号,并在不会读的、容易错的字词上标注拼音;二是感觉一下?离骚?的句式有什么特点。这样,把生字词所在的句子自然地提出来解读,就生成了一些问题。如“孟陬就引出了屈原的出生问题,引出了“血统、出身、气度、名字等,由内容的描绘自然转到去探究内容背后的东西,完成内容到内涵的自然过渡,并且就势而问“为什么,学生思路活泼而不混乱,就渐渐梳理出“非凡非凡人非凡责任的初步结论。至于句式,学生最容易发现的便是“兮字,由“兮字生成新的问题:为什么用这么多“兮字?首先学生解释这个字楚地方言“啊,老师适时带出文体知识楚地特色;楚辞代表作,二句成对,四句成节等。然后学生由老师的朗读想到抒情性,

4、老师再适时穿插文学常识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浪漫主义杰作等。下面一个问题也就自然生成了:按照对屈原情感的理解选读课文,看他抒的是什么情,又是如何抒情的?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问题的生成,即要让学消费生问题,让问题产生于学生,这样学生才有探究、解决的欲望。同时,问题的产生又不能远离文本和学习的目的,所以巧妙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理性地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本环节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恰到好处地生发出一些问题,同时完成了根本知识的学习。 三读:请学生范读第二段,问学生的新发现。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最后集中到两点:一是大量出现的第一人称;二是大量出现的香草美人形象。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契机出

5、现了,于是立即安排讨论,以四人一小组的结合方式,各自选题,进展较为充分的探究。最后请小组发言人总结发言。学生们的收获是令人惊喜的:讨论“第一人称,问题有:文章反复出现“我可见诗人什么特点?和“我相关联的内容是什么?从中能读出屈原的什么品格?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言:自我表白的欲望。学生联络第一段来讲解。强烈的自我意识。学生联络反复出现或省略掉的代词“我来展开。勇于肯定自我、表扬自我带有自我崇拜的味道。学生联络“内美“修能来展开。这里学生还有了一点小争论,即“自我崇拜是褒是贬。老师适时拓展:?离骚?2400多字,300多句,直接提及“我的有80多处,出现频率之高,比较少见。再读,沉思,倾听

6、作者灵魂的声音。学生有精彩感悟:感觉到了他的悲苦。一个人受了委屈压抑,有苦无处说,积郁难忍,就会形诸文字;屈原因为有“我所以苦,但又因为能有“我而见其坦荡。感觉到了他的孤独。他缺乏在那种权利圈子里巧妙周旋的才能,因此也就注定在这个圈子里难以长久立足。一个无法与众人沟通的“我,一个遭众人排斥的“我,怎能不孤立呢?独醒者、自修者注定是孤独者。有老师的穿插提升在其中感觉到了他的执著。这种执著正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众人皆醉,世人皆浊,但他不随波逐流。世俗之所以可怕,就在于毫无准那么、法度,所以执著最难得。感觉到了他对自己的珍惜。他假设不尊重爱惜“我,是可以妥协、投靠、改变以取富贵,或者楚才晋用,或者做个

7、逍遥的隐士。但他不愿意,他要“抚壮还要“道夫先路。为了成就自己,为了自己所坚持的生命价值观、生命理想,他只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了。他是被历史留下名字但毕生从政失意的文人典型。从失败走向失败。他后面还有贾谊、曹植、李白等人。这是天才的悲剧,任何一个理想主义者都防止不了这样的悲剧。这个问题作为重点探究环节,让学生读透、谈深、说到位,这个学习过程也成了学生精神提升的一个过程。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同时得到了进步,是此环节一大得也。整个过程中老师以关键的语句进展穿插,构成讨论的一个分子,并适时引导、拓展、提升。讨论“香草美人,问题有:“香草美人象征什么?写这些对塑造诗人形象有什么作用?学生发言有:佩带香草

8、品行高洁、芬芳。朝搴夕揽积极修身,完善自我。去皮不死的木兰,经冬不枯的宿莽志向坚贞。老师拓展屈原作品中常见意象: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奸佞。提问:香草仅指作者自己吗?学生答:还泛指贤臣。追问:“美人是谁?学生一认为是爱恋的女子;学生二否认,说本文不是爱情诗,屈原是爱国诗人,他最担忧祖国,“美人是祖国;学生三进一步补充:祖国的代表在当时就是国君,爱国就是忠君,所以“美人是楚王。学生还在争论,老师适时转移:诗歌有一段专门写到了国君,还写到了其他一些人,我们一起来看看,都写了谁,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屈原对他们的态度是什么。四读:品读第三段。联络上面留下的问题,考虑,自由组合讨论。最后形成了以下一

9、些意见。写了尧舜耿介、得路和桀纣猖披、窘步的比照自然点一下手法问题。写了党人偷乐、幽昧险隘和诗人惟、恐,道夫先路的比照。诗人奔波、不舍和君王信谗、怒的比照。作者态度:爱憎清楚。对楚王:满怀热情、满怀期待,忠诚、忠心。对党人:疾恶如仇,决不妥协。作者态度何以见?一从对人物的称呼上见对楚王用荃、灵修、美人等;二从作者对他们的用语上见。学生在阅读、探求的过程中,立体地理解了屈原,以及他周围的环境、他所处的时代。五读:齐读课文。老师提出书面练习的要求:屈原辞别了这个世界,如今我们用什么语言来辞别他呢?作为课堂作业的一种形式,这是一个理论的过程,也是一个用心贴近心的过程,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借语言的载体

10、得以充分的展示。举例:“千年的尘埃未能掩埋你的风骨,王朝的变更无法改变你的语言。沧桑岁月里多少成与败的轮回,岁月换了容颜,你却在污浊的尘世里行至永远,以致形成了一座雕像、一首咏叹曲,永世挺立,亘古盘旋。最后布置课外作业:屈原对我们的心灵形成了一种冲击,或许从此以后,我们的生命或多或少会跟他发生某种关系。请找出对你生命影响最大的五个人,分别配一小段评述。作业是完全开放的,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感知屈原之后,意识到我们的生命是需要引导的,或许他们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这样除了进步学生的信息搜索才能、概括才能、表述才能,同时还能让他们开场思索人生,让精神层次得以提升。反思:这是一节常规的讲读课,但学

11、生成了这堂课的真正主人,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课文资源的调动者、整合者。多种学习方式的交替使用,独立考虑、合作讨论、深化探究,学生们穿越了文本的重重迷宫,从感知到积累,从积累到探究,从探究到生发,从生发到鉴赏领悟拓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有发现,有生成。这是一个承受知识的过程,更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这堂课上,?离骚?不仅是以古诗文的形象出现,更是以屈原的傲岸挺拔的形象出现。走近屈原,认识屈原,和屈原对话,这些生涩的文字已经在对话中消融在学生心里。人文素养不是一句空话,它是落在每一个学习环节中的,它和知识、才能等相交相融,不可割裂。详细说来,本课的1.学生意识当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从语言

12、到内容,侧重扫除语言障碍这些主要的教学任务学生不感兴趣后,把教学切入点调整为对作者的感悟与把握,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同时,让学生在第一遍阅读以后与同桌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升了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成功体验。学生的范读、学生的发现、讨论与归结问题,都很好地表达了学生的主体意识。2.发现意识本课的教学始终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开场老师在范读时就要求学生去寻找问题,学生找出了“出生“兮等问题,在三读以后,又鼓励学生有新的发现,学生发现了“第一人称“香草美人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生成来自学习现场,因此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自然就成了学生自己关注的问题,责任感驱使他们主动考虑分析,从而为学习效率的进步

13、找到了一个有效的途径。3.起点意识按照过去的常规做法,首先是扫除语言障碍,让学生在词句上可以疏通后才进入内容。但是,学生对作者并不陌生,通过注释也可以理解一些文意,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从把握作者入手,进入课文,会有感性的认识和初步的印象,在这个根底上再相机指导点拨一些语言上的特点,同样可以殊途同归,到达学习本课的根本目的。教学起点也涉及教学中对这些古代文化的价值定位问题,即我们的人文性如何表达的问题,本课的教学,就是充分信任学生,站在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高度来确定教学起点,这样学生收获颇多,也颇实在。4.拓展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生发的问题顺藤摸瓜,梳理出一些初步的结论,老师还在此根底上,

14、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进展拓展,由“兮字拓展到当时的“楚语再到“楚辞,由“美人到“国君再到各种“意象,既合逻辑,又自然流转,学生学习起来非常顺畅,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体验了情感,升华了认识。从开场到完毕,要求学生抓住核心问题进展拓展的地方很多,使得课堂学习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发现了“第一人称“香草美人等意象后的感悟,就是思维拓展的很好说明。5.老师意识课程改革之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怎么定位呢?本课的教学就努力去理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学习成果的分享者的角色:组织学习,设计切入口,相机诱导,集中大家的问题,比较分析鉴别问题的轻重,引导学生把握住关键性的问题进展讨论,在讨论中自然进展一些穿插讲解,及时引导学生的学习拓展。这当中,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因为文字艰深就满堂灌般地一讲到底。在这里,老师富有感情的朗读使得全场的空气都凝重了起来,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气氛。最后作业的布置,更是老师给学生搭建的一个进步人文素养的平台。由屈原到其他一些我们灵魂为之震撼的人物,当我们的学生和这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