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1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过关训练新人教版_第1页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1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过关训练新人教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1 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过关训练新人教版(时间:45 分钟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旅美学者薛涌认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A. 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B. 受益于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C. 最终改变了欧洲的统治地位D. 工业革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C 欧洲“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与材料中“英国金融”“美国金融”不符

2、,故 A 项错误;受益于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与材料中“北意大利金融” “美国金融”不符,故 B 项错误;“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表明欧洲中心被取代,故 C 项正确;工业革命决定了“英国金融”,但与材料中“北意大利金融”“荷兰金融”不符,故D 项错误。2下图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130tt1600年门OO年LBCO年L9C0年2MK序A.西方发挥主导作用B.世界市场不断扩大C.从自由无序到有序D.全球化不断加强C 从新航路开辟到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都实行自由贸易,没有统一有序的管理机制。二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体现出世界经济逐渐向制度

3、化和体系化方向发展。故选C 项。3. (2017 日照模拟)1933 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放弃了金本位体制,限定过去和未来 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来确定国际 金价,重新确立了金本位体制。这两次改变的共同之处是()A 提高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B. 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C. 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D. 反映了美国主导世界经济的愿望B 1933 年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放弃金本位体制,实行美元贬值,增发钞票以解决蚯代匸广的出厲推广益膜轨势定蛍立I I曝断如戟:塔直I I的创制节無用I I左IhIhulul内煥觀2货币短缺,故 A 项错误。30 年代美国放

4、弃金本位体制,美元贬值,有利于开拓美国国内、国际市场,促进美国经济恢复;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来确定国际金价,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故B 项正确。30 年代美国美元贬值,放弃金本位体制,力口剧了当时各国倾销战、货币战,阻碍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故 C 项错误。30 年代美国迫不得已放弃金本位体制,使美元在世界货币地位大大降 低,美国主导世界经济的愿望难以实现,故D 项错误。4.下面是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年代1950196019701973与日本的贸易+ 2.4+ 2.015.919.4与西欧的贸易+

5、 2.0+ 10.75.817.8注:+为顺差,为逆差A. 美国经济实力迅速衰退B. 世界经济发展呈现颓势C. 日本、西欧经济实力超过美国D. 美元地位面临危机D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并非迅速衰退,故A 项错误;美国进出口贸易额不能反映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故B 项错误;欧日崛起,美国实力相对下降,并非超过美国,故 C 项错误;美国贸易逆差扩大,收支情况恶化,美元信誉受到极大冲击, 故 D 项正确。5在“相互封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和损人利己的社会风气中,欧洲的经济不可能 获得充分发展”。1945 年以后,莫内、斯佩克和哈尔斯坦等“新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 避免重蹈覆辙的

6、新的经济结构。创造“新的经济结构”主要是指()A.国家干预经济机制B.布雷顿森林体系C.国际自由贸易体制D.欧洲一体化D 国家干预经济机制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是国家的经济政策,与材料 “新的经济结构”不符,故 A 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确立的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 货币金融体系,故 B 项错误;国际自由贸易体制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故 C 项错误;根据“相互封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和损人利己的社会风气”可知“冷战”已经开始,西欧处于美苏“冷战”的前沿阵地,所以莫内等人寻求欧洲的联合来对抗美苏,故D 项正确。6近期, 美国学者发布了 捕捉苹果全球供应网络利润 的报告, 显示苹果公司每

7、卖 出一台 iPhone,就独占其中 58.5%的利润,非中国劳工占去3.5%,苹果公司以外的美国从业者获得 2.4%,中国大陆劳工获得 1.8%,欧洲获得 1.8%,日本和中国台湾各获得 0.5%。导 致这种现象3出现的原因是()A. 跨国公司掌握产品创意和核心设计B.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地位不利C. 发达国家是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D. 经济全球化中的利润分配极不平衡A 由于苹果公司掌握产品创意和核心设计等高科技, 所以获益最大的是美国的苹果公司,故选 A 项。B、C D 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 72005 年 11 月,在第四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开幕之际,第三届美洲人民峰会在马德 普

8、拉塔举行大规模集会,反对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这从侧面反映出()A. 经济区域集团化易扩大贫富差距B. 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引起了他国不满C. 经济区域集团间排他性特征明显D. 该贸易区难以实现利益均衡的理想D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扩大贫富差距的信息,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美国霸权主义,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区域集团间排他性特征,故 C 项错误;材料中“第三届美洲人民峰会在马德普拉塔举行大规模集会, 反对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说明是自由贸易区 内的反抗斗争,这是利益不均的结果,故D 项正确。& (2017 德州模拟)国际企业管理学会主席阿兰鲁格曼断言:“虽然存在着一些推 动全球化

9、的经济力量,但是更存在着极强的文化和政治壁垒对于大多数(跨国公司的)其他生产部门和所有的服务业而言,区域化比全球化的意义更大。三极区域(美、欧、日 )以异质性而不是同质性为特征。 ”由此可见,他认为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A.并行不悖 B.矛盾对立C.相互促进D.目标趋同B 根据材料“区域化比全球化的意义更大”可知作者并非认为并行不悖,故A 项错误;根据材料“但是更存在着极强的文化和政治壁垒对于大多数(跨国公司的)其他生产部门和所有的服务业而言,区域化比全球化的意义更大。三极区域 (美、 欧、日)以异质性而不是同质性为特征”可知,作者认为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是矛盾对立的,故B

10、项正确;材料信息认为两者是对立的, 并非相互促进,故 C 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两者目标趋同, 故 D 项错误。 9. (2017 晋中质检)“20 世纪初和 20 世纪末之间存在的类似之处和明显的连续性给 人深刻印象。”下列选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 跨国公司的资本扩张B. 欧洲经济政治的一体化趋势4C.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D.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A 20 世纪初,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跨国公司迅速发展。20 世纪末,经济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跨国公司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与材料观点相符,故 A 项正确。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资本主义各国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

11、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组织来调节彼此间的金融和贸易关系。这就使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与战前相比有了改进。促成这一改进的主要动力是()A. 新的科技革命的开展B. 美国利用美元图谋称霸世界C. 跨国公司使各国经济联系加强D. 电子计算机及互联网的运行A 材料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联系加强,反映出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即第三次科技革命, 故 A 项正确;美国图谋称霸世界不利于国际组织调节解决金融贸易关系,不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故 B 项错误;跨国公司与电子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联系和全球化的发展,但不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力,故 CD 两项

12、错误。11.有学者指出:国际分工是物质前提国际协调机制是保障手段。这些均属于技术层面的因素,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 而计划经济国家市场化的体制转型, 显然归属于制 度的层面,是经济全球化真正得以实现的基础性因素, 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充分条件。 下列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经济全球化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 经济全球化带来世界范围内的制度变革C. 技术因素是实现经济全球化最重要原因D. 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转型A 经济全球化的实现需要国际分工、国际协调机制等必要条件和市场化的体制转型等必要充分条件,故 A 项正确;材料意思是经济体制的某些变化是经济全球化实现的前提,故B 项

13、错误;技术因素是重要条件但不是最重要原因,最重要原因是体制转型,故C 项错误;材料认为部分国家的经济转型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属于倒置因果关系,故D 项错误。12 .下面为 2001 2008 年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统计表(单位:件),这在客观上反映了 ()5年份项目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发起反倾销调查发起反倾销调查(I)366312232214200202164208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n)5351524956705671n/I0.140.160.220.230.280.350.340.34A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加强B.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兴起C. 反全球化

14、浪潮再次兴起D. 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A 2001 2008 年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总体上维持在高位增长水平上,反映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在世界经济舞台的话语权在稳步上升,故A项正确;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兴起远远早于材料中的时间,故 B 项错误;全球化在材料中没有未提及,故 C 项错误;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的相互关系在材料中并未论及,故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2017 德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核心到边缘-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世界经济体系根据英J.M.罗伯茨全

15、球史绘制材料二 二战期间,英国和美国都在酝酿战后经济秩序的方案。19431944 年,英、美经过多次谈判,商定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妥协方案。1944 年 7 月,英、美等44 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以英美妥协方案为基础的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和 国际复兴开发 银行协定 二战后重建国际经济秩序的另一举措,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和谈判。1947 年 4 月,美、英、中、法等 23 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的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 了 123 项,涉及大约 5 万种商品。10 月,23 国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 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从1947 年起,关贸总协定成员国进行

16、了多次多边谈判,重要的有“狄龙回合” “肯尼迪回合”“东京回合”等,有力地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经济体系中与类国家(地区)之间的地位关系,并分析这一关系的成因。(10 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两个国际经济体系(秩序)建立方式的不同之处,并概括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特点。(8 分)(3)有研究者认为,尽管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有诸多弊端,但仍有明显的合理性。你是否同意?说明理由。(7 分)解析第问的第一小问,代表欧美国家,位于核心地区,处于主导、支配地7位;代表广大亚非拉地区,位于边缘地区,处于从

17、属、附庸地位。第二小问从欧美和亚 非拉两方面来分析, 欧美通过工业革命和代议制确立经济政治优势,然后通过殖民扩张将亚非拉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而亚非拉地区技术水平和生产方式落后。第(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世界经济体系主要是通过殖民扩张确立的; 根据“英、美经过多次谈判”“美、英、中、法等23 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的谈判”得出二战后的世界经济体系主要是通过协商谈判建立。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的世界经济体系是由美国主导的,并且日益朝着制度化、 体系化方向发展。 第(3)问属开放性试题,第一小问回答同意或者不同意均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

18、国际经济秩序的积极影响或者消极影响即可。答案(1)关系:类国家(地区)处于主导、支配地位,类国家(地区)处于从 属、附庸地位。成因:近代以来,欧美通过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确立了在经济和政治上的 领先地位;并通过殖民扩张将亚、非、拉美地区卷入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体系。亚、非、拉美地区则普遍科技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2) 不同之处: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是通过殖民扩张(或武力威逼);二战后:主 要通过协商谈判。特点:美国主导;制度化、体系化。(3) 同意。理由: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是建立在当时主要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基础之上的,是当时世界经济格局的反映;这一秩序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其制度化、体系化的特点适应 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在这一体系之下,战后世界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出 现了经济繁荣的“黄金时期”,世界贸易增长。不同意。这一体系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二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