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大学精馏实验报告_第1页
化工大学精馏实验报告_第2页
化工大学精馏实验报告_第3页
化工大学精馏实验报告_第4页
化工大学精馏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工大学精播实验报告Company number : 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告实验名称:精储实验班 级:实验日期姓名:学号:同组成员:实验日期:精微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填料塔的构造与操作;2、熟悉精储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镯实验的操作方法;3、了解板式精播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4、掌握液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2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影响因素5、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6、测量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二、实验L _在板式精微塔中,混合液的蒸汽逐板上升,回流液逐板下降,气液两相在塔板上接 触,实现传质、传热过程而达到

2、分离的目的。如果在每层塔板上,上升的蒸汽与下降的 液体处于平衡状态,则该塔板称之为理论塔板。然而在实际操做过程中由于接触时间有 限,气液两相不可能达到平衡,即实际塔板的分离效果达不到一块理论塔板的作用。因 此,完成一定的分离任务,精储塔所需的实际塔板数总是比理论塔板数多。回流是精储操作得以实现的基础。塔顶的回流量与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回流 比是精微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大小影响着精微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回流比存在两种极限情况:最小回流I:q口全回流。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 成分离任务,则需要有无穷多块板的精微塔。这在工业上是不可行的,所以最小回流比 只是一个操作限度。若在全回流下操

3、作,既无任何产品采出,也无原料加入,塔顶的冷 凝液全部返回塔中,这在生产中无实验意义。实际回流比常取最小回流比的倍。本实验处于全回流情况下,既无任何产品采出,又无原料加入,此时所需理论板最 少,又易于达到稳定,可以很好的分析精微塔的性能。影响塔板效率的因素很多,大致 可归结为:流体的物理性质(如粘度、密度、相对挥发度和表面张力等)、塔板结构以 及塔的操作条件等。由于影响塔板效率的因素相当复杂,目前塔板效率仍以实验测定给 出。板效率是体现塔板性能及操作状况的主要参数,有两种定义方法。(1 )总板效率E式中:E总板效率;N理论板数(不包括塔釜);”实际板数(2 )单板效率Einl式中:丸,以液相浓

4、度表示的单板效率;第n块板和第n-1块板的液相浓度;4 与第n块板气相浓度相平衡的液相浓度。总板效率与单板效率的数值通常由实验测定。单板效率是评价塔板性能优劣的重要 数据。物系性质、板型及操作负荷是影响单板效率的重要参数。当物系与板型确定后, 可通过改变气液负荷达到最高的板效率;对于不同的板型,可以在保持相同的物系及操 作条件下,测定其单板效率,以评价其性能的优劣。总板效率反映全塔各塔板的平均分 离效果,常用于板式塔设计中。实验所选用的体系是乙醇一正丙醇,这两种物质的折射率存在差异,且其混合物的 质量分数与折射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使用阿贝折光仪来分析料液的折射率,从而 得到浓度。若改变塔釜

5、再沸器中电加热器的电压,塔内上升蒸汽量将会改变,同时,塔釜再沸器 电热器表面得温度将发生改变,其沸腾给热系数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得到沸腾给热 系数与加热量的关系。由牛顿冷却定律,可知式中Q加热量,kW ;a 沸腾给热系数,kW/( rn-K )A传热面积,m2加热器表面与温度主体温度之差,°C。若加热器的壁面温度为ts,塔釜内液体的主体温度为tw ,则上式可改写为由于塔釜再沸器为直接电加热,则其加热量Q为式中:u电加热器的加热电压,V ;R电加热器的电阻,Q(3 )根据进料热状态参数作q线,q线方程:式中:X ,进料液组成(摩尔分数);q进料热状态参数。式中:Cp 定性温度下进料液

6、的平均比热,(kJkmol-i-i)力进料温度,°C;Ts进料泡点,。C;r(.进料的千摩尔气化潜热,(kJ/kmol);(4 )由塔底残液浓度Xw垂线与平衡线的交点,精微段操作线与q线交点的连线作提 储段操作线。(5 )图解法求出理论塔板数。三、实验流程1、实验装置本实验的流程如图所示,主要由精微塔、回流分配装置及测控系统组成。精微实验带控制点工艺流程L配料罐 2、配料罐放空阀3、循环泵4、进料罐5、进料罐放空阀6、进料泵 7、进料旁路阀8、进料流量计9、快速进料阀10、进料口位置阀11、玻璃塔节12、塔釜加热器13、塔釜液位计14、塔釜出料阀15、塔釜冷却器16、出料泵17、快速

7、出料阀18、n型液位控制管19、回流比分配器20、塔顶冷凝器21、塔顶放空阀22、冷却水流量计2、设备参数(1)精微塔精储塔为筛板塔,全塔共8块塔板,塔身的结构尺寸为:塔径(57x ) mm ,塔 板间距80mm :溢流管截面积,溢流堰高12mm ,底隙高度6mm ;每块塔板开有43 个直径为的小孔,正三角形排列,孔间距为6mm。为了便于观察塔板上的汽一液接触 情况,塔身设有一节玻璃视盅,在第16块塔板上均有液相取样口。蒸储釜尺寸为甲108mmx4mmx400mm。塔釜装有液位计、电加热器()、控温 电加热器(200W )、温度计接口、测压口和取样口,分别用于观察釜内液面高度,加 热料液,控制

8、电加热量,测量塔釜温度,测量塔顶与塔釜的压差和塔釜液取样。由于本 实验所取试样为塔釜液相物料,故塔釜可视为一块理论板。塔顶冷凝器为一蛇管式换热 器,换热面积,管外走蒸汽,管内走冷却水。(2)回流分配装置分配装置由回流分配器与控制器组成。控制器由控制仪表和电磁线圈构成。回流分 配器由玻璃制成,它由一个入口管、两个出口管及引流棒组成。两个出口管分别用于回 流和采出。引流棒为一根4mm的玻璃棒,内部装有铁芯,塔顶冷凝器中的冷凝液顺 看引流棒流下,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塔顶冷凝器的回流或采出操作。即当控制器电路 接通后,电磁线圈将引流棒吸起,操作处于采出状态;当控制器电路断路时,电磁线圈 不工作,引流棒

9、自然下垂,操作处于回流状态。此回流分配器既可通过控制器实现手动 控制,也可通过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3)测控系统在本试验中,利用人工智能仪表分别测定塔顶温度、塔釜温度、塔身伴热温度、塔 釜加热温度、全塔压降、加热电压、进料温度及回流比等参数,该系统的引入,不仅使 实验更为简便、快捷,又可实现计算机在线数据采集与控制。(4 )物料浓度分析本实验所选用的体系为乙醇-正丙醇,由于这两种物质的折色率存在差异,且其混合 物的质量分数与折色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故可通过阿贝折光仪分析液料的折色率,从 而得到浓度。这种测定方法的特点是方便快捷、操作简单,但精度稍低;若要实现高精 度的测量,可利用气相色谱进行浓

10、度分析。四、实验操作1、配制原料。将乙醇、正丙醇按体积比1:3放入1罐中,开3泵混匀,送入4罐。2、塔釜进来斗。开6泵和5、9、10阀门,进料占液位计高度4/5左右,关闭6泵和 上述阀门。3、全回流操作1)开塔顶放空阀门21,塔釜抽取样品,用阿贝折光仪测原始组成nd ;2 )按塔釜加热"手动控制"绿色按钮,调加热电压120V ,开冷却水min;3 )使用新针筒取样纯乙醇、正丙醇,测40时折光率,确定方程参数a、b;4 )发现回流比分配器中有液体回流后,调整到最佳电压(70110V ),稳定10分 钟;5)反复推、拉取样器,抽取热样品,注意全针筒替换,正确使用折光仪测折光率;

11、4、部分回流操作(全回流稳定10分钟后进行)1 )设定回流比为2、3或4并运行,根据泡沫高度等调节至合适的加热电压;2 )开塔釜出料阀14 ,设定塔釜液位控制高度(修改SV值二刻度线时的PV值);3 )开进来斗阀10 ,再开进料泵6 ,结合旁路阀7调整进料量约40ml/min;4 )开进料罐底部阀门,用瓶盖取样测量进料组成nd;5 )检查阀门5打开,稳定15分钟,顶、釜及塔板取样分析同上;5、实验结束先关进料泵6 ,再关进来斗阀10、釜出来斗阀14 ,然后停塔釜加热、回流比仪表。10 分钟后关阀门21 ,停冷却水,关闭阀门2和5等。注意事项:1 "苔釜加热启动后,冷却水一定要接通,约

12、min;2)取样后针头不拔出,只拿走针筒,同时放上一个全针筒;3 )使用同一台折光仪,样品稳定10s再读数,镜头纸用完要展开,干后继续用;4)取样后多余物料打入配料罐1内,检查阀门2打开;5 )部分回流操作时检查关闭快速进料阀门9;6 )塔釜液位不要低于液位计高度1/3 ,以免烧坏加热器;7)实验过程等待系统稳定时,可观察冷模板式塔的各种现象。五、数据处理1. W乙醇=a + bxnd中参数a、b的确定表1、40下W乙醇与nd关系表质量分数w乙醉折光率nd10先铲右千口-1 = a + b X 1.3555 曰f a = 57.7155 求解方程叫° = a + b x 1,3794

13、 J Mb = -41,8410 °2.全回流实验1)精僧塔中各板上的流液的折光率和易挥发组分的含量塔釜平均温度t箜修=910表2、全回流实验原始数据加热 电压 (V)原料 组成折光率(系统稳定后)塔顶 温度 ()塔釜 温度 ()全塔 压降 (kPa)口,顶n。na, 5100塔顶平均温度t顶="呢=79.1全塔压降?P =弋1,12 = i.i2kpa以第四块板数据为例进行计算:平均折光率 n4顶=nd顽,迹,2 = L3661r 658 = 13660乙醇质量分数 W = a + bxn= 57.7155 - 41.8410 x 1.3660 = 0.5607d,J贞乙

14、醇摩尔分数X =产/产+小匕=噤/噤 +上竽 =0.6247M i/ M _ M _46 '4660字/ 乙醇 正丙善则可得下表表3、各板上液体的折光率和摩尔分率塔板平均折光率ndW乙静X乙薛塔顶第4板第5板塔釜2)乙醇一正丙醇用新关系表4、乙醇一正丙醇平衡数据表(P二)序号液相组成X气相组成y1/x1 / y14022034105867859104111213141516171819202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1111由上表数据可得下图3)图解法求理论板数根据表3和表4的数据可得下图4)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计算由图解法可知,理论

15、塔板数为5块板(包括塔釜),故理论板数N二二因此全塔效率为N3.4E = X 100% = X 100% = 42.5%Ne8由相平衡关系可得),= ,故- = -xl+ l-(6z-l)xyaxa根据表4的数据做1/y与1/x关系图如下由图可知斜率K = - = 0.5063 z因此。=a全回流操作线方程为丫2=%X40.6247a-(a- 1)X4 1.9751 - (1.9751 - 1) x 0.6247=0.45第5块板的单板效率 X4 - X5 0.6247 - 0.5825EmL5 = X4-X; = 0.6274-0.45 = 24%故 z 总板效率 E = x 100% =羊

16、 x 100% = 42.5%单板效率一 XlXs _ 0,6247-0.5825 mL5 x.-Xg - 0.6274-0.45由以上可得下表塔顶组成Xd塔釜组成X,单板效率全塔效率24。%表6、全回流操作实验结果时间塔顶温度°C塔釜温度°C全塔压降 kPa事件14:40开始操作14:4514:46出现 蒸汽六、操作流程14:5014:53开始 回流14:5515:00开始测量七、误差分析1、 全回流操作时单板效率偏低,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1)塔板面积有限;2)气液在塔板上的接触时间不够充分,使得气液两相在达到平衡前就相互分 离;3)气速偏高,液沫夹带量大,或液量偏大,

17、气泡夹带量大,都对传质不利;2、 全塔效率偏低,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全塔效率是板式塔分离性能的综合量度,不单与板效率、点效率有关而且与板效率 随组成的变化有关。3、 人为操作所造成的误差,读取数据时的随意性导致误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有效值的取舍带来的误差。4、 由于分光仪内光路进入液体,导致系统误差加大,最终导致读数误差加大,使实验结果偏离理论值严重。八、思考题1.全回流操作有哪些特点,在生产中有什么实际意义1)塔顶产品为零,通常进料和塔底产品也为零,即既不进料也不从塔内取出 产品。2)在精储塔开车操作时,塔顶、塔釜物料浓度均未达到工艺规定要求,不能 采出送往下道工序。3)通过全回流操作,可尽快在塔内建立起浓度分布,使塔顶、塔釜物料浓度 在最短时间达到质量要求。4)解除全回流,补加物料,调整加热蒸汽量,便于顺利向正常生产过渡。2 .如何确定精微塔的操作回流比当回流比R ,时精储塔的运行情况如何精微塔还可以操作,但不能达到分离要求。操作回流比的确定方法:可通过调节回 流时间、采出时间以及操作费用、设备费用等综合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