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继承现状调查报告_第1页
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继承现状调查报告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英语一班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继承现状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4年11月20日-12月4日调查人:成媛 大二 英语一班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几千年的文明结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地积极指导意义、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

2、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并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认知的关系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的这次调查是有必要性和其针对性的。这次调查的目的是初步了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与继承的现状“,一共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网上问卷调查(仅以长安大学的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问卷的主要调查了大学生对为什么要继承和了解传统文化的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核以及其对大学生的借鉴作用。学校平时会从哪些方面传播和发扬传统文化以及自己对身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参与?另外具体还有团委组织的团日活动的主题有没有关于发扬传统文化的,当地政府举办的有关传统文

3、化的活动还有人们对传统文化淡漠的原因调查报告:研究思路与方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我们先通过软件问卷星制作了我们组的调查问卷表,分为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电子版通过网络,qq,人人网以及贴吧向长安大学的学生广泛传发,向同学们解释说明目的,大部分同学表示理解并给予了支持。纸质版打印出来以后由组员分三天在食堂门口发放调查问卷表,填写完毕后统一录入电脑。所以我们资料收集是多渠道的,调查对象的选择也是随机的。调查大体上做到了定性,定量和质量控制。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了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与继承的现状,难点是样本的选取可能有局限性,但是我们尽量让更广泛的同学参与问卷的填写。描述:1 调查人群的

4、人口社会学特征:样本全为当代大学生,符合目的,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2 历史对比:从以前的大学生同现在的对比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开阔,头脑比较灵活。从小接触的人,事都比以往的大学生多。最主要的是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并在今后很多年里引导整个中国的文化走向。3 他人研究对比:我们在长安大学中学习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校组织中锻炼培养自己,针对长安大学学生的调查可以做得比较接近事实,具有代表性。结果与讨论:调查问卷的初始详细数据:原始数据:1、 表格数据(数据表格.excel)

5、2、 调查结果(附录.word)讨论一,各类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程度层次不齐,对古典名著知识掌握程度不高。文科类专业学生对古典名著的掌握程度只有39%,甚至还没有理科类专业学生(42%)的掌握程度高;而其他类专业的学生对古典名著的掌握程度为0%。相对比之下,工科类专业同学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掌握程度较平均,几类知识的掌握度比较靠前,令人意外。第二, 各类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情况不佳。不管是四大名著的还是京剧,真正经常看、喜爱看、大都看过的人并不占大多数,而是看过名著中的一两部,看过一些京剧,甚至是从没看过的人居多。第三,各类别专业学生普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各类专业学生对

6、传统文化选修课开设表现出 “积极选择”和“尝试学习”人数最多,“没兴趣”的人数并不算多,而理科类专业学生更是没有人选择此项。第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景学生们多持保守态度。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比较乐观”和 “不乐观/不清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景,学生们难于定论,似乎乐观中又有些许悲观态度,多持保守态度。下面以第十七题为例:17.如果学校设有传统文化的选修课,你会: 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积极选择31 36.9%B.尝试学习50 59.52%C.没兴趣3 3.5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84第五,接触传统文化途径多样,偏重于课堂、书本。第六,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淡漠的原因。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外国文化的强

7、势传播,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和 “社会节奏加快,无暇顾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大多数学生的认识停留在受到外来冲击方面,没有意识到教育缺失这一原因。以第十一题为例:11.你认为人们对传统文化淡漠的原因是: 多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外国文化的强势传播,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40 75.47%B.社会节奏加快,无暇顾及36 67.92%C.中国传统文化种类繁多,走马观花20 37.74%D.教育缺乏18 33.96%E.其他9 16.9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60推断与建议:推断1:传统节日观念低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

8、乏而导致的。大部分人认为外国文化的强势传播,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是让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冷漠的主要原因,但是从传统节日的角度上来说其主要原因还是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与继承的现状堪忧。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地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追逐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

9、的热爱和保护。推断2:社会现实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国际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大力提倡科技创新,鼓励人们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以适应需求,导致很多高校的文化教学资源方面的匮乏。高校响应国家的号召,把教育重心逐渐转移到培养社会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上,把就业率当作方向,传统文化更被摆在很尴尬的位置,因此国家的教育体制是导致了学校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忽视的重要原因。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追求富裕美好的求知欲也更加强烈。于是,社会上的人们做任何事都想要问有没有用?值不值得?因为这些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充斥了人们的头脑,现实的社会让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工作着想,为自己的未来打算,所以大

10、学生就想着要按照社会上的招聘企业的要求来培养自己。有句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很多学子就相信读理科,学好专业的技术知识是最重要的,以后更能找到好工作。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只注重知识技能而不重视自己的道德素质,人文素养的意识偏差,造成社会观念的严重错误,进而造成社会的不正常发展。推断3:学校教育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灌输传统文化的经典教育: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学校通过教材传播知识进行文化的传承,教材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是否能有效传统文化教育。虽然我们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在学习中国历史,进了大学,历史课也是一门必修课程,中国革命史和中国近代史一遍一遍的在我们耳边讲起。但是仅仅是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是

11、很难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和认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材的内容应该实现多样化,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特别是传统文化的经典教育方面,因为在研习经典中,学生能思考生命、感受人生、构建起正确的生活方式。为了能让学生更多更准确真实的了解传统文化。教材的编写是很关键的一步,第一要能够有一以贯之的个性气质,改变千篇一律、程式固定的体裁纲目;第二要使教材有故事性、可读性,改变烦冗无味、干瘪枯燥的叙述风格;第三教材具有洞察中国历史独有的神韵气数的史识,改变条列史实、缺乏见解的思想苍白。 在经典文化教育传播知识的同时,也应注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作为素质教育而言,经典文化教育对传统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传承作用。从阅读方面

12、而言:要养成规律性的阅读习惯。作为90后的大学生,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才是王道。每天在茶余饭后捧一本书静静的坐下来畅游在书中的世界,享受着被知识滋润的快乐。养成规律性的阅读习惯,也是陶冶人性情的一种方式。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我们用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成为精神财富的富翁。要学会遴选经典,应更注重对阅读本身的理性认知,而不要过多流连于丰富多彩的感性认知。现在的很多作家都是奔着名利而去的,能写出字来就冠以作家的称号,这让很多人开始病态的写或病态的叙述,三流作家开始层出不穷,那些所谓的言情、穿越、宫廷、武侠等等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然而这些娱乐消遣的作品却受

13、到了90后的追捧,也成了他们创作的动力。但是,他们的作品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经典之作,它们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带来的只是给人类一个转身的距离而已,最终会湮没在时代的洪流中。所以,作为90后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看一些经典之作,用一种理性的眼光去选择,而不是只用我们的感性去判断事物的表面。这样才会对我们自身的成长、成才有帮助,努力做到思想上要有深度和情感上要有广度。当然,不排除阅读的应试、功利作用,但是,阅读也可以改变个人气质,提高生活品味。阅读需要静下心来,才能真正融入书中,这就能培养一个人心平气和的心态、处事不惊的能力。一个人阅读多了,对身边的事物都会有更深度的认识,视野也会更加开阔。在选修课方面:

14、在学生对选修课的选择时,要对自己要选的课进行粗略的了解,不要只看到课程名称就按自己的理解,以为影视文学就是看电影之类的,一时冲动就选了,但是上了两堂课后,又觉得没意思,从此就不再和老师碰面了,这是对自己不负责。另外,要考虑到所选的课程是否对自身的能力有提升作用,因为我们做任何事都是要有一个目标的,不能付出了时间,到最后一无所获,这样完全是在浪费青春。所以,需要认真的选课,选了就要认真去上,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老师的尊重。鉴于学生对选修课的不重视、消极态度,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实现寓教于乐,通过个人因素吸引学生改变课堂的沉闷气氛。有些老师往往采用“说书”的授课方式,比较死板、枯燥,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津津乐道,可有很多学生却在台下神游,根本提不起兴趣这样的教学无法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老师应该和学生互动,有互动就会有交流,这样也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的课也能上的很轻松,让教与学得到充分完美的结合。同时,作为学生,就更应该自我约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