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互动电子书包实验校区计划实验学校提案计画书_第1页
高互动电子书包实验校区计划实验学校提案计画书_第2页
高互动电子书包实验校区计划实验学校提案计画书_第3页
高互动电子书包实验校区计划实验学校提案计画书_第4页
高互动电子书包实验校区计划实验学校提案计画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互動電子書包實驗校區計劃實驗學校提案計畫書學校名稱:桃園縣楊明國民小學地 址:桃園縣楊梅鎮中山北路一段390巷50號網 址:.tw校長基本資料姓 名:盧金鵬電 話:03-4754929傳 真:03-4788650電子郵件:.tw聯絡人基本資料姓 名:陳儒晰職 稱:資訊組長電 話:03-4754929傳 真:03-4788650電子郵件:.tw壹、基本資料一、師生資料全校總學生數 1322 人;總教師數 58 人;總職員數 6 人。已具資訊基本素養的教師數 5

2、8 人。(註:資訊基本素養請參考本部中小學教師資訊基本素養短期指標,網址:.tw/information/expand/index.doc)年級班級數學生總數一6208二6181三6217四7218五6212六7262二、電腦教室現況(請以各間電腦教室依次填寫)序號一二三四電腦數教師用11學生用4025伺服器4印表機數雷射31其他1連線方式ADSL ADSL其他設備掃描器2部雷射印表機雷射印表機用途說明教學用CAI資料查詢管理維修方式廠商合約專人管理廠商合約專人管理註:ADSL 1 : HInet 3Mbps/768K ; ADSL 2 : SeedNet 768k/

3、128k 伺服器集中於本校資訊中心管理。三、教室電腦設備現況類別普通教室專科教室視聽教室、校史室、圖書館 總教室數3823已有電腦的教室數3823已連網路的教室數3823連線方式ADSLLanADSLLanADSLLan使用模式網路電視網路電視 網路電視其他設備雷射印表機6部單槍投影器200吋大螢幕用途說明各學年使用英語教學自然教學小組教學、自我探索資料查詢管理維修方式學年主任導師專人管理專人管理四、校園網路現況 本校校園網路已完成班班有電腦與網路,頻寬100Mbps。教學準備室與辦公室皆已完成校園寬頻網路。 二條ADSL線路連線備援 附校園網路佈線圖貳、高互動電子書包實驗校區計畫內容一、學校

4、團隊的基本資訊能力1.全校於寒暑假完成領域計畫與總體課程計畫設計,並全部以電子檔案方式呈現班級電腦可直接連接於電視機。方便教師使用虛擬光碟、網際網路等資訊融入教學各種模式。2.本校於89學年度採購按按按電腦互動評量系統,並完成教育訓練研習3.本校於87學年發展參與小班教學精神計畫,88學年參與九年一貫課程實驗計畫,投入學校教育改革的行列,透過家長會經費協助與教職員研究討論,導入新科技與資訊融入教學的觀念與基本能力皆已具備。4.本校教師善用電腦多媒體視聽器材,豐富教學資源與導入新科技工具,提昇學習興趣與教學成果,榮獲小班教學與九年一貫考核特優。5.爭取家長會補助購置高互動電子書包相關軟硬體系統,

5、並辦理教育訓練與裝機試驗中。6.校園網路已架設完成,完成班級電腦網路連線,擬訂推動校務電子化時程與教育訓練推廣。7.89、90學年度辦理教師資訊基本能力培訓,95%教師取得MOCC WORD、POWERPOINT認證。二、實驗校區規劃與教學環境規劃1.配合中央大學的電子書包實驗校區之校區概念,校內由高年級兩個班級參與實驗,學群教師共同協助以發揮教師團隊精神,並組成教師團隊,分別負責不同學習領域的教學實驗研究,以確保研究品質,兼顧學生學習權益。2.參與實驗研究之班級教室均建置成由電子白板、無線區域網路、教學伺服器、與電子書包組成之高互動教室,相關配置作業依循中央大學規範要點實施。3.參與實驗教學

6、學科初步以語文、自然與社會等科目為主,其他科目則視情況來發展。4.建置網絡教學資源網站,將學校本位課程設計與資源整理上網供閱覽與教學運用。三、參與年級、班級、學習領域與人數1.由本校六年一班與六年六班同學參與此實驗計畫,並由該導師擔任實驗負責人。2.每班人數為38人,學習狀況良好,學生程度頗齊,家長配合度高。3.暫定實驗學習領域為語文與社會領域,並結合其他學習領域,以達統整學習目的並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三、教師團隊由六年級導師葉春良與葉秀炳參與實驗計畫,其他團隊教師則負責相關協助工作。參與人員現職教學資歷負責工作盧金鵬校長彰化師大輔導系行政業務潘乾芳教務主任竹師數理系行政業務陳儒晰資訊組長暨大比

7、教所行政業務葉春良實驗班導師輔大生物所實際教學工作葉秀炳實驗班導師嘉師初教系實際教學工作李欣潔教師屏科大環保系協同教學陳昌銘教師北師初教系協同教學莊凱婷教師中山中文系協同教學黃煌鏞教師文化兒福系協同教學林正明教師花師初教系協同教學梁秋芸教師南師數理系資料蒐集黃金蓮教師師大國文系資料蒐集余淑玲教師逢甲合經系活動設計呂珍妮教師空大社會系活動設計彭碧玉教師北師普師科媒體製作葉劉璇教師世新攝影系媒體製作張育彬家長會長四、經費來源(每班,不含教學電腦與單槍投影機)項次項目單價數量小計備註1電子白板190,0001190,000由教育局與本校(家長會)共同籌款2教學伺服器80,000180,0003無線區

8、域網路35,000125,0004電子書包31,500381,197,000中央大學補助合計1,502,000單位:新台幣元相關經費來源由中央大學、教育局與本校家長會共同分攤。五、實驗學校與教師之義務1.配合指導教授之各項教學模式設計,準時參加各項研究會議,並從事教學活動設計及實施教學。2.每學期辦理校內及全縣性各一場研習活動3.撰寫期末成果報告參、未來展望及願景一、高互動電子書包實驗校區執行規劃說明1.配合中央大學規劃進行軟硬體設備之採購與操作。2.舉辦校內研習,針對高互動電子書包之實施有初步的了解,並尋求教師團隊的支持。3.利用家長會召開日程,對參與實驗班級之家長加以說明,期盼獲得社區的支

9、持。4.利用週三下午進修或課餘時間,到卓有成效的高互動電子書包實驗學校進行參觀活動,冀望獲得前人的經。5.尋求中央大學等教育學術研究機構的支持,提供教學實務上的理論依據。6.尋求教育主管機關的認可,提供教育行政業務上的協助。7.針對實施內容加以檢核,並與校內九年一貫教學活動加以檢驗,期望從中獲得未來教育發展與教育改革之契機。8.將校內實驗成果公諸於世,舉辦全縣研習活動,將此成果提供於有志於教育工作的夥伴參考。9.撰寫教學活動報告,並擇期發表以獲大眾的批評與指教,以為日後教學工作之指引。二、資訊融入教學小組人力規劃1.參與教師為本校資深且資訊素養優良的教師。2.本活動將成為本校教學創新之一大特色

10、,全校行政人員與教師將會全力配合並實施此實驗計畫。3.人力規劃表如下:行政人員教師家長會校長盧金鵬梁秋芸葉春良(實驗)會長張育彬教務主任潘乾芳黃金蓮李欣潔班親會家長代表資訊組長陳儒晰余淑玲陳昌銘呂珍妮莊凱婷彭碧玉黃煌鏞葉劉璇葉秀炳林正明三、高互動電子書包實驗器材及其周邊教學設備使用管理名稱數量放置地點用途說明維修管理方式電子白板1教室教學專人管理單槍投影機1教室教學專人管理教學電腦1教室教學專人管理無線區域網路1資訊中心教學專人管理教學資源與管理伺理器1資訊中心教學專人管理互動伺服器1資訊中心教學專人管理電子書包38教室教學專人管理四、培訓計畫與成果推廣規劃等相關配合措施推廣模式參與對象預計人

11、數預定時程預期效益高互動理念說明校內老師40人91年10月讓教師團隊理解此實驗計畫之理念與目的參觀南湖國小校內老師40人91年10月了解南湖國小的實驗背景與發展電子書包使用校內老師40人91年10月認識電子書包的基本操作並理解其用法與在教學上的應用電子書包教學實務校內老師40人91年11月邀請學有專精的教師分享教學心得,並針對本校實施現況進行檢核電子書包教學分享(校內)校內老師40人92年2月針對本校實驗效益,進行全校性的教學心得分享電子書包教學分享(全縣)全縣老師200人92年2月針對本校實驗效益,進行全縣性的教學心得分享五、結合資訊融入教學發展計畫1.本校配合資訊融入教學發展計畫,學校團隊

12、共分為五組規劃相關教學活動,詳如下述:成語教學powerpointcai教學教學整合互動式評量陳儒晰曾敏媛連勝美潘乾芳張筌翔謝學玠褚信瑩黃敏瑛徐逢滿葉春良黃瑞枝曾明瑤朱陳春光葉劉璇汪淑貞呂珍妮李邡文陳秀英梁秋芸黃煌鏞麥清維汪淑慧楊麗娜涂文宜林正明王筱華張智昌彭彩惠袁若芳游素美余新富陳慧珍廖偉廷朱櫻雯林曉芸傅怡娟2.資訊融入教學成果推廣規劃及相關配合措施推廣模式參與對象預計人數預定時程預期效益成語教學發表會校內老師40人91年10月學校三分之二的老師會使用成語教學教學大綱提示發表會校內老師40人91年10月全校百分之九十的老師會使用powerpoint輔助教學Cai教學發表會校內老師40人91年

13、10月全校百分之九十的老師會善用學校已有的CAI教學軟體做輔助教學線上測驗與評量校內老師40人91年11月全校百分之八十的老師會應用線上評量測驗,學生參與測驗人數為百分之九十九按按按互動評量校內老師40人91年11月全校二分之一的老師會操作應用按按按互動評量系統資訊融入教學研討會全縣老師200人91年12月發表本校成果,並互相討論教材編輯與資訊融入的成效3.資訊種子教師團隊培訓課程內容綱要課程名稱選必修單位/hr內容(網要)備註基本資訊素養必修3網路著作權、網路禮節、網路沈迷、網路人際關係、網咖相關問題、對資訊科技正確的態度、生命教育、法律教育辦理教師資訊素養研習活動。確保教師皆有該資訊素養與

14、技能。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一)運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學規劃必修6認識學習科技、學習科技對教育的影響、科技與學習的關係、學習科技的發展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的目的在於教師能運用基本資訊素養與技能、以及各學科知識,有效的運用開放教育平台的工具與機制達成教學準備、教材設計、教學評量、總成專業社群、進行教室與遠距教學。配合週三進修時間,發表研發成果與經驗分享成果發表,邀請其他成員共同投入計畫核心團隊參與培訓,以工作坊方式辦理。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二)運用資訊科技進行素材與教材設計必修6人機介面、學習理論、教材整合模式、素材與教材查詢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三)運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學評量必修6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四)網路教師專業社群的組成與運作必修6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五)運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學活動必修6資訊蒐集與評鑑、學習單、專(主)題學習、合作學習、網路CAI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六)網路教學的設計與運作必修6非同步教學方式、課後輔導、網上合作學習、學習檔案評量(包括自評) 、網上主動學習模式應用系統程式設計培訓選修或自修30發展教學模式所須網路應用系統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