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015 2016 高考试题 必修二第一单元、选择题1.(2015天津文综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 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 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考点】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一一生产工具变革(耧车)【解析】由材料内容“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 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可知,该工具为播种工具,A项所示图片为耦犁,其为翻土工具,故A项错误;B项所示图片为耧车,其为西汉时 期发明的播种工具,故B项正确;C项所示为曹魏时期翻车的模型,其为灌溉工 具,故C项错误;D项所示为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
2、的翻土工具曲辕犁,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 江苏单科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 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 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一一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水利工程)【解析】从唐多有“稻垄”、北宋仍有“熟稻”到1678年“止产粟米”,是因为“田地皆成沙土”而被迫进行,并非主动选择品种,故A项错误;“沟洫之制”既可灌溉,又可排涝,是农业文明的大
3、发展,但从唐有“泻泉”、北宋 有“水阔”到1680年“沟洫之制,水陆失宜”表明水利出现问题,故B项正确;“田地皆成沙土”,表明没有重视农田生态保护,故C项错误;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全凭”的说法是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浙江文综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CD2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咼转筒 车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A.BCD.【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一一灌溉工具 变革;古代中国商业的发
4、展一一草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一一四大发明(印 刷术)【解析】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政事堂、北门学 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出现于唐朝;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出现于元朝;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出现在宋朝,依照唐、 宋、元、明顺序排列,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4.(2015新课标全国I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 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考点】古
5、代中国的经济一一小农经济【解析】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 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 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 益的增加,故C项错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 长,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5.(2015-广东文综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 妇人或不如也”, 但乡村妇女“凡耕耘、 刈获、 桔槔之事, 与 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
6、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一一小农经济【解析】古文意思是“用织机织布这些事,男子很早就学会了,有些妇女织布 甚至不如男子,但农妇做耕田、收割、取水灌溉等事,是与男人一起劳动的”,3古文描述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耕织结合不一定非 得男耕女织,故A项正确;判断资本主义萌芽必须有商品交换和雇佣关系两个 条件,材料未涉及,故B项错误;材料中男女都要耕田织布,未体现男尊女卑, 故C项错误;农家的织布属于家庭手工业而不是官营手工业,故D项错误。【答案】A6.(2015新课标全国U卷文综26)唐宋时期,江南
7、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经济重心南移【解析】坊市制度瓦解只体现出商品交换场所的变化,而不能作为促进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内购 买力下降,不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B项错误;农业技术进步会推动农业发展,也会使更多的农产品投入市场,带来 商品经济发展,是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多为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不是 促进经
8、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D项错误。【答案】C7.(2015新课标全国I卷文综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南移)【解析】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不能解释河南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减少, 故A项错误;江苏代表的南方在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增加, 表明随着唐代以来经济 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兴盛,故B项正确;中原地区经济发展 速度落后于南方,但并没有急剧衰退,故C项错误;从唐宋至明
9、清时期,政治 重心逐渐北移,故D项错误。【答案】B8.(2016江苏单科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 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4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知识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试题解析】材料“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 唤取阿香推雷车。”表明灌溉工具是翻车,使用的是人力,不是农具自动化, 故A项错误;翻车是灌溉工具,提高了农田的抗旱能力,故B项正确;标志着灌溉技术成熟的是筒车,故C项错误;材料“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
10、推雷 车。”可看出农业生产对自然还是有依赖的,始终不能摆脱自然的束缚,故D项错误。【答案】B9.(2016浙江文综17)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 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 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小农户个体经营)【试题解析】材料“佃则有田”说明土地没有过度集中,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没有涉及土地兼并现象,没有反映“有田者无力 可耕”,故B项错误;材料讲的是江南乡村社会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户 个体经营的农业经济状况,故C项正确;
11、材料讲的是佃户租地主的土地耕种, 地权和劳动者没有契合,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6新课标全国I卷文综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土地过度集中C小农户个体经营B.有田者无力可耕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5【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一一土地私有制(汉代庄园经济)6【试题解析】此图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而非个体农户分散的生产劳作状 态,故A项错误;此图没有反映出耕作技术的进步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 不能说明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故B项错误;汉代封建土地私
12、有制已经确 立,故C项错误;此图反映出汉代豪强地主在庄园内驱使农民集体生产的情形, 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6新课标全国U卷文综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宋代土地政策调整(“不抑兼并”导致租 佃制普遍发展)【试题解析】宋代经济较唐代有进一步发展,没有出现严重衰退,故A项错误;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高度 集中,租佃制进一步发展, 进而出现“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
13、0%左右, 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的现象,故B项正确;坊市制度崩溃主 要与商品经济关系密切,但与农民租种土地并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谈到的宋代土地高度集中的问题与宋代实行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有关, 不能表明政府管理失控,而是政府对土地政策的调整,故D项错误。【答案】B12.(2016新课标全国川卷文综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 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 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土地
14、制度明末租佃制(江南农村市镇经济与手工业 的发展对佃户的影响)【试题解析】意思是讲,明朝中后期江南农村的雇工即佃户,由勤劳、柔 顺到懒惰、骄纵,雇工本身的劳作态度,雇工对地主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使 佃户对地主的依赖关系松弛,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会吸纳周边农村地区大量人口的就业,会导致农业生产人口的大量下降,农村 会出现“用工荒”,因而农村雇工的地位提高了,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佃户社会地位的提高,未涉及重农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佃户地位的变 化,未体现社会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主体是佃户的人身依附关系逐 渐减弱,而不是强化,故D项错误。【答案】A713.(
15、2015江苏单科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 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民间手工业(丝织业);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解析】明清时期,吴江县盛泽以丝绸织造业和丝绸贸易而名闻遐迩,乾隆年 间,盛泽有了国内最早的丝绸纺织交易市场,“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就 是当时盛泽的生动写照,诗中“水乡”是指盛泽而非水上集市,而且宋朝时市 的时空限制已被打破,故A项错误;是“罗绮”而非纺织工“走中原”,这里 是指丝绸贸易,故B项错误;明清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16、材料未涉及重 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表明“勤织作”的原 因,故D项正确。【答案】D14.(2015福建文综14)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 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解析】从材料“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说明唐代景德镇瓷器比较出名,但是 景德镇成为瓷都是在宋代,故A项错误;从材料“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 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17、”说明陶玉身份是“镇民”,“且贡于朝”,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景德镇产品销往海外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镇民陶玉者载瓷 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说明陶玉通过进贡 朝廷,使得瓷器闻名天下,故D项正确。【答案】D15.(2015浙江文综16)“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D. 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解析】中国瓷器大量通过海上外销是在北宋以后
18、,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8汉代丝绸之路到达地中海,中国当时被称为“丝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政府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全球化的起点新航路开辟于15世纪,所以15世纪以前的丝 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16.(2016浙江文综15)定州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关于定州的表述,正确的是()秦汉始置州唐代私营绫织作坊兴起宋代以制瓷业闻名天下元代为中书省辖地A.B.C.D.【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
19、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汉至元中央与 地方的斗争【试题解析】州的设置始于西汉,故错误;唐朝私营作坊兴起,定州富人何 明远,家有绫机五百张,故正确;定州定窑是宋朝的五大名窑,其产品的质 量闻名天下,故正确;定州属河北,在元朝河北属“腹里”,为中书省所管 辖,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17.(2015浙江文综16)“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D. 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的
20、发展丝绸之路【解析】中国瓷器大量通过海上外销是在北宋以后,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汉代丝绸之路到达地中海,中国当时被称为“丝国”,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 意;明清政府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故C项正 确,不符合题意;全球化的起点新航路开辟于15世纪,所以15世纪以前的丝 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18.(2015北京文综14)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 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
21、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9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唐宋城市的繁荣(坊市制) 【解析】材料中并未出现私营商业与官营商业的对比,难以得出私营商业占主 导的结论,故A项错误;唐朝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南宋都城商业活动散 布于城内各处,说明坊市制度已经瓦解,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封 建社会中一直占主导,不可能被商业所超过,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衡 量标准有二: 商品贸易和雇佣关系, 材料中并未出现雇佣关系, 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于明朝中叶,故D项错误。【答案】B19.(2015安徽文综14)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
22、(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解析】商人因为偷税被捉,经官府裁决被没收货物,并且官府对捉拿偷税人 的县民给予赏钱,这个主题反映了宋朝时期政府对商税征收的重视,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杭州丝织业的发展情况,关于婺州也只是说明商人的货物来 自当地,并没有说明婺州丝织业的生产与经销情况,无法判断两地丝织业孰高 孰低,故B项错误;据材料,只反映了个别商人因偷税的违法行为被官府惩罚 的正常行为,不能表明普遍的经商环境恶劣,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业方面的信息,不能表现农本商末观念,故D项错误。【答案】A20.(2015重庆文综3)宋太宗时
23、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 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 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宋代商业的发展【解析】据“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说明墟市间日 开市,不是每天开市,故A项错误;材料“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 谓之墟市”说明宋代乡村市场已成为惯例,但并不能说明乡村市场繁荣,故B项错误;“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说明官员 主张乡村交易加强的意见遭到最高统治者的拒绝,因此市场监管相对比较宽松,故C项正确
24、;宋代坊市制在时间和空间上被突破,故D项错误。【答案】C21.(2015新课标全国U卷文综27)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继续实行10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11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一一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跨区域贸易繁荣)【解析】从“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可知明成祖定都北京目 的是促进国家统一,A项是明成祖的主
25、观目的,不是客观影响,故A项错误;中 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而促进跨区域贸易繁荣不是明成祖的主观想法, 属于定都北京带来的客观影响,故B项正确;商帮是明清时期形成的,没有因 定都北京而发展受到限制,故C项错误;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的改变是随着经济 重心南移而形成的,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22.(2015江苏单科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 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一一民间手工业(丝织业);古代中国的商业 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明代商品
26、经济发展)【解析】明清时期,吴江县盛泽以丝绸织造业和丝绸贸易而名闻遐迩,乾隆年 间,盛泽有了国内最早的丝绸纺织交易市场,“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就 是当时盛泽的生动写照,诗中“水乡”是指盛泽而非水上集市,而且宋朝时市 的时空限制已被打破,故A项错误;是“罗绮”而非纺织工“走中原”,这里 是指丝绸贸易,故B项错误;明清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材料未涉及重 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表明“勤织作”的原 因,故D项正确。【答案】D23.(2015浙江文综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 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
27、车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咼转筒 车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A.B.CD.【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一一灌溉工具 变革;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一一草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一一四大发明(印 刷术)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12【解析】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政事堂、北门学 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出现于唐朝;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出现于元朝;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出现在宋朝,依照唐、宋、元、明顺序排列,选择B项符合
28、题意。【答案】B24.(2015新课标全国I卷文综26)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 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解析】中国古代实行防御性的海洋政策,政府不鼓励海洋开发,故A项错误; 宋代受理学影响,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对女性神话人物的民间崇拜,并不意味 着女性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 反映出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
29、展,其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C项正确;朝廷认可东南沿海地区民间崇拜,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不能表明其统治思想与 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故D项错误。【答案】C25.(2016浙江文综14)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 直接关联的是()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D.“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试题解析】“九市开场,货别隧分”出自于汉朝班固的西都赋,写的是 当时长安的商业经济“九市”的情况,
30、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贝锦斐成, 濯色江波”出自魏晋左思的蜀都赋,写的是成都的织锦,与商业无关, 故B项错误, 符合题意; “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出自于唐朝元稹的估 客乐,写的是当时各地的所产商品均汇聚的长安城,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出自于元末明初孙蕡的广州歌, 写的是当时的广州的商船和商人,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B26.(2016天津文综2)右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13A.BCD【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一一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纸币发展)【试题解析】题中给出的北宋纸
31、币铜版拓片是印刷纸币的模板,它的存在能反 映出北宋发行了纸币,故正确;从铜版拓片的内容,可知当时印刷技术水平, 故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纸币拓片,不是纸币实物材料,故错误;从纸币出 现和拓片上文字,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27.(2016天津文综4)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 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 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A.中国商人B阿拉伯人【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一一对外贸易(丝绸之路)【试题解析】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商人的活动很少能到达欧洲, 故A项
32、错误;古代中国对外交往通过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到达中亚、西亚地 区,再由阿拉伯人经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阿拉伯人是传播四大发明和中国物 产到欧洲的桥梁,故B项正确;由于交通工具和地理因素的限制,欧洲人到达 古代中国很艰难,而且马可波罗是元代才来到中国游历,并不是促进两地物 种传播的主要途径,故C项错误;奥斯曼土耳其人控制的是地中海东西方贸易 商路,不利于中国与欧洲往来,故D项错误。【答案】B28.(2016北京文综15)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 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 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33、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D.奥斯曼土耳其人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14A.B.CD.【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商业一一明代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试题解析】材料“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表明农产品在当时大量进 入了商品流通领域,故正确;“积累了巨额财富”不是用来扩大再生产,而 是“用于购田置地”说明了当时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故正确;“获得 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反映了食盐贸易依然控制在政府手 中,故错误;材料反映了一个徽商最初经营农产品、后来经营食盐、发家
34、致 富的过程,没有涉及社会地位提高的信息,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29.(2016新课标全国U卷文综27) 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 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试题解析】族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题干材料谈到的只是清 代很多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与族谱编修无关,故A项错误;族谱是同宗共族的血缘家族,用来记载本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按照中国人认祖归 宗的传统,清代乾隆
35、年间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现象增多,恰恰说明 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是提及福建各地族谱中 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并不能说明内地宗族开始整 体迁移台湾,福建不能代表所有的内地宗族,故C项错误;材料中提到入台族 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说明两岸居民正常往 来没有受到阻碍,故D项错误。【答案】B二、材料题30、(2016江苏单科21)(12分)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 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 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
36、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 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 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材料二 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 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 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 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
37、所学知识,概括 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6分)15(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3分)(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3分)【知识点】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做法,据材料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得出取消 关卡和禁令,也就是允许自由经商;第二小问成效,据材料一“富商大贾周游 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得出商业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 第三小问目的,结合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得出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 第四小问影响,结合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得出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8、2)据材料二“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得出经商是实现富裕的最有效途 径,据材料二“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得出利润是商 人的主要追求目标,据材料二“以末致财,用本守之”得出购买土地可以更好 地保存财富。(3)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得出抑商和惠商是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抑商政 策是封建社会一直奉行的经济政策,惠商是阶段性的,抑商和惠商在某一阶段 同时存在。【答案】(1)做法:取消关卡和禁令(允许自由经商)。成效:商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目的: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 础。)后果: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压抑经济活力)。(2)观念:利润是商人的主要追求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南州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江门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综合卷)
- 甘南州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参考答案详解
- 长春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自贡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6年天水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嘉义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殡葬面试试题及答案
-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6年武威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5年度护理三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表
- 2025年松阳县机关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34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教师编制考试面试题库及答案
- 幼儿园家长工作沟通技巧培训教材
- 二类医疗器械零售经营备案质量管理制度
- 黑龙江省 2025 年专升本英语全真模拟卷
- 浙江南海实验高中2025年秋9月月考高一数学试题+答案(9月29日)
- 司法鉴定人岗前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地面保洁施工方案
- 医用耗材不良事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