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_第1页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_第2页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 195年河南辉县发掘了 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 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2 .2019江苏高考,1,3分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 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3

2、.2015全国卷丄24,4分吕氏春秋 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4 .2015全国卷126,4分唐宋时期 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 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B. 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5.2016全国卷丄26,4分宋代,有田产的 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 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

3、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 土地政策调整C. 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6 .2017海南高考,6,2分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 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7 .2018天津文综,1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下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 39%。中代整食平均宙产示童图市斤怖亩)驟廉#编

4、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4分)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 ,一旦和土地结 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 这种顽强的再生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一一横向发展。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5分)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2分)材料三 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 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 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