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手术缝合线行业标准_第1页
可吸收手术缝合线行业标准_第2页
可吸收手术缝合线行业标准_第3页
可吸收手术缝合线行业标准_第4页
可吸收手术缝合线行业标准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可吸收手术缝合线标准医用可吸收手术缝合线主要用于消化系统外科和整形外科等需要内缝合的 手术中。它既能为机体提供暂时的支架或屏障, 又能在完成使命后, 通过降解成 为机体可吸收的物质而消除, 避免体内因长期存在外来异物而产生炎症反应及其 他一些不良影响, 同时也避免了二次手术, 因而在医学及动物医学上, 它与其它 手术缝合线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可 吸收型植入材料。目前,在需要内缝合的外科手术中, 广泛采用的可吸收缝合线可分为天然可 吸收缝合线和人工合成可吸收缝合线。 前者主要有羊肠线、 胶原纤维可吸收缝合 线、甲壳素及壳聚糖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等, 后者主要

2、有聚乙交酯类缝合线、 聚乳 酸类可吸收缝合线、聚对二氧杂环已酮缝合线等。羊肠线来源广阔且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低廉。 但它存在柔韧性差,组 织反应大,在消化液和感染 环境下抗张强度耗损快等缺点。胶原纤维可吸收缝 合线可塑性好,成纤性能好,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毒性,但胶原吸收速率易 变化,价格昂贵。,甲壳素缝合线具有人体耐受性好,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 强度和韧性适中,植入后吸收均匀,但目前甲壳素缝合线的拉伸强度与 PGA 类 缝合线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还不能满足高强度缝合的需要; 而且在胃液等酸性 条件下强度损失较快; 也有实验表明, 使用甲壳素缝合线会出现原因不明的轻度 炎症。聚乙交酯类

3、缝合线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和惰性,无毒性、无抗原性、无致 癌性,能抗胃酸、胃消化酶和感染,组织反应极小,但它的的机械强度在体内的 损耗较快,降解速率大,一般只适合于 2-4 周的外科手术。聚乳酸类(聚丙交酯) 可吸收缝合线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作外科 缝合线,刺激小、不易产生炎症反应、局部不出现硬结,在伤口愈合后自动降解 并吸收,无需二次手术, 但降解时的机械强度性质下降太快。 聚对二氧杂环已酮 缝合线线(PDS)。其柔韧性好可制成各种尺寸的单丝缝合线。PDS引起的组织反应小,单丝的抗张强度比聚酰胺和聚丙烯大,PDS在生物体组织中强度保留率 大,对于缝合愈合时间较

4、长的伤口特别有用, 但对于愈合较快的伤口来说, 缝合 线在失去支持作用时则成为组织的累赘。 美国ETHICON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 开发出了乙交酯与 L-乳酸共聚物(PLGA, LA/GA:90/10 )缝合线,其商品名为VICRYL , 3个月后全部吸收,是较理想的缝合材料。但是,对于需要较长支持 时间的伤口来说,Vicryl缝合线就不能满足要求了。将L-乳酸与-己内酯共聚物 进行熔融纺丝,不仅成本较低,而且抗张强度(400 MPa)接近于ETHICON公 司上市的高强度缝合线PDS II (聚对二氧环已酮缝合线),打结强度高,弯曲塑 性高,不易开解,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进一步达到了节约

5、医疗费用的目的, 由美国Surgical Specialties公司于2000年生产上市,2008年在我国进口上市, 商品名为PCL普思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理想的手术 缝合线应满足下列条件:可以进行彻底的消毒杀菌处理:有一定的机械性能, 如适当的机械强度,20%左右的延伸度,有一定的柔软性和弹性回复,有一定的 湿润强度和摩擦系数;缝合打结时操作方便,作结后持结性能良好;缝合线 在体内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的强度; 对机体组织有适应性,不致因异物反应而 发生炎症;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制作容易,价廉易得。二、 标准1. 外观:光滑无毛刺,表面无油污2. 抗张强度(

6、最低):0.1mm: 1.0 N; 0.3mm: 6.5 N; 0.5mm: 20 N带针强度可稍低测量:拉力机,拉伸速度 30 cm/mi n3. 长度:亦示长度95%4. 化学品残留量1)含水量:PLA、PLGA 类:0.05%2)重金属:浸提液颜色不深如1 Jg/mL Pb2+标准液颜色取0.25 g缝线,加20 mL蒸馏水,37 °C浸泡24 h,取浸提液测试。3)铬制缝线可溶性Cr :浸提液颜色不超过1 ppm K2Cr2O7标准液颜色取0.25 g缝线,加20 mL蒸馏水,37 °C浸泡24 h,取浸提液测试。4)环氧乙烷残留量:250 Jg/g环氧乙烷接触量限

7、度:1)短期接触(t 24 h):平均日剂量不超过4 mg/d ; 2)长期接触(24 h <t <30 d):平均日剂量不超过2 mg/d,此外最大剂 量前24 h不超过4 mg,前30 d不超过60 mg; 3)持久接触(>30 d): 平均日剂量不超过0.1 mg/d,此外最大剂量前24 h不超过4 mg,前30 d 不超过 60 mg, 生不超过 2.5 g。 ISO 10993-7:2008(E) 测定: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浸提液(浸提时间大于等于产品使用一次所用的最长时间,浸提温度为实际使用中的最高温度)中环氧乙烷含量(与 环氧乙烷标准溶液对比)。5. 生物性能表征

8、浸提液试样制备:取一定量缝线样品如 PBS溶液中在37 °C下浸泡24 h,取 浸提液测试,试样按缝线表面积与浸提介质体积比例为6 cm2/mL。1)无菌检查:应符合无菌规定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 5代,菌种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 104、枯草芽抱杆菌CMCC(B)63 501、 生抱梭菌CMCC(B)64 941 、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和黑曲霉 CMCC(F)98 003。2)Ames实验:阴性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突变型(即组氨酸缺陷型)菌株在无组氨酸的培养基上不能生 长,在有组氨酸的培养基上可以正常生长。但如在无组氨酸

9、的培养基中有致突 变物存在时,则沙门氏菌突变型可回复突变为野生型,因而在无组氨酸培养基 上也能生长,故可根据菌落形成数量,检查受试物是否为致突变物。3)溶血率:<5%将高度稀释的红细胞悬液与试验材料接触,测试释入上清液的血红蛋白 占试验开始时测出的血红蛋白的百分比(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总血红蛋白 浓度)X100%即为溶血率。血红蛋白浓度测定:红细胞被溶血剂破坏后,各种血红蛋白中的卩62+离子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Fe?+,形成高铁血红蛋白(Hi), Hi与氰化钾中 的氰根离子(CN-)结合生成稳定的络合物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 , 棕红色),而HiCN在540 nm处有一个最大吸收峰。通过

10、分光光度计测 定该处的吸光度,然后与 HiCN标准溶液对照即可测得血红蛋白浓度。4)细胞毒性实验:不大于1级将浸提液和细胞悬液共培养,培养时间不少于24 h,然后去除培养基,确定细胞毒性反应。毒性评价:定性评价一一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脱落、细胞溶解及膜 完整性等方面的变化(如 Live/Dead)。定量评价一一测定细胞死亡、细胞生长抑制、细胞繁殖或细胞克隆形成。 可以用客观的方法对细胞数量、蛋白总量、酶的释放、活体染料的释放 和还原或其他可测定参数进行定量测试评价(如MTT、WST-1等)。5)植入实验:无明显炎症反应在每只家兔脊柱一侧肌肉内,平行于脊柱位置,离中线2550 mm处,植入4个

11、实验样品(约10 mm长),各植入物间隔约25 mm。同时,在 脊柱另一侧植入4个对照材料样品。通过对不同时间内的肉眼观察和组 织病理学实验记录来评价其生物学反应,并比较实验材料和对照材料的 生物学反应。观察取样周期为1周、4周和12周。6)皮内刺激实验:无刺激性实验步骤:1)实验前4 h 18 h,彻底除去成年实验兔(至少两只)背部 脊柱两侧被毛,以备注射浸提液;2)在每只兔脊柱一侧的5个点内注射 0.2 mL用极性溶剂制备的浸提液(根据实验材料的黏性选用最小规格的 注射针进行皮内注射),同样在每只兔脊柱同一侧的后 5个点内注射0.2 mL极性溶剂对照液;3)同2)操作,在每只兔的脊柱另一侧

12、注射用非 极性溶剂制备的浸提液和非极性溶剂对照液。4)注射后在24 h、48 h和72 h观察记录各注射部位状况;5)按表1给出的记分系统对每一观 察期各注射部位的红斑和水肿的组织反应评分,并记录实验结果。6)在 72 h评分后,分别将每一实验样品和溶剂对照的全部红斑和水肿记分相 力卩,再除以12 2 (动物数)X 3 (观察期)X 2 (记分类型)计算出每一实验样 品和每一对应溶剂对照的综合平均记分。如实验样品和溶剂对照平均记 分之差不大于1.0,则可称为无刺激性。表1反应记分红斑和焦痂形成无红斑0极轻微红斑(勉强可见)1清晰红斑2中度红斑3重度红斑(紫红色)至焦痂形成4水肿形成无水肿0极轻

13、微水肿(勉强可见)1清晰水肿(肿起,不超出区域边缘)2中度红斑(肿起约1 mm)3重度水肿(肿起超过1 mm,并超出接触区)4刺激最高记分87)迟发性超敏反应实验:无致敏反应将浸提液在每只动物(至少3只)去毛的肩胛骨内侧部位成对皮内注射0.1 mL( 3组对应部位,分别注射弗氏完全佐剂与选定溶剂以 50:50体积 比混合的稳定性乳化剂;实验浸提液,对照组仅注射相应溶剂;实验浸 提液以50:50体积比与弗氏完全佐剂和溶剂(50%)配成的稳定性乳化 剂)。再经局部诱导和激发后,在自然光或全光谱光线下观察实验组和对 照组动物激发部位皮肤反应情况,并就 Magnusson和Kligman分级标准 对每一激发部位和每一观察阶段皮肤红斑和水肿反应进行分级描述并评 价。8)急性全身毒性实验:无毒性取浸提液,在24 h内,使实验动物接受试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