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学术资料-旅游管理概论_第1页
日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学术资料-旅游管理概论_第2页
日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学术资料-旅游管理概论_第3页
日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学术资料-旅游管理概论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日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日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作 者】乌恩 /金波/蔡运龙【作者简介】乌恩 (1971-),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讲师,北京林业 城市与环境学系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生态旅游和公 园利用研究。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 100871 金波 蔡运龙 北京大 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 100871【摘 要 题】海外视野日本是我国最大的市场, 1996-1998年间,每年来华旅游者都在 150 万人以上1 ,今年九月,继新、马、泰、韩和澳大利亚之后,日本成为了又一个向我国公 民开放自费旅游的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加入 WTO ,两国间的旅游交流

2、势必会 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000年 6-7 月间,笔者受聘于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赴日进行题 为考虑环境保护的旅游规划的研究工作,考察了一些日本的自然、人文旅游 地,并且访问了一些大学、研究所、旅游规划机构、旅行社、信息。1 日本的旅游资源日本交通公社调查部等机构将日本的旅游资源分成以下四个级别类型:特A级能够代表日本、具有地方(如关东地方、东北地方等)特色的旅游资源; C 级主要为县内及周边居民利用的旅游资源。根据这一标准进行调查的结果是,日 本共有 9300处 C 级以上的旅游资源 3。日本的国土面积仅为38万km2,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 多小岛组成,但日本群岛轮廓狭

3、长,呈东北西南向延伸,长达3000km,因此使其具有了从亚热带至亚寒带的多样气候类 型,并且降水丰沛,森林覆盖率超过 70%以上。山地面积超过总面积的 3/4,地形 富于起伏,火山、地震频繁。正是由于上述自然地理特征原因,日本也就有了岛 国、森林国、渔业国、火山国、地震国、断裂国、温泉国、梅雨国、台风国、洪水 国和冬雪国等诸多的别称 4,5。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山岳、高原、原野、湿地、湖 沼、峡谷、瀑布、海岬、岛屿、岩石、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类型 6。日本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现代化的工商业社会,同时又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建 筑物、动植物园、博物馆、美术馆和传统节庆活动等 5。总之,从旅游利用的视角来

4、看,日本的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 资源都很有特色,是一个自然环境质量优良,传统与现代结合得非常自然的国度。2 战后日本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及现状 7战后重又出现了学生的修学旅行,这是日本旅游业复兴的起点,1945-1954年间,旅游开发最引人注目的事物是:滑雪学校、观光列车、海水浴和登山。1955-1965年出现了旅游的大众化趋势,新的旅游地不断出现,国民宿舍和国 民休假村是旅游者主要的投宿地,国民参加宿泊型旅行的比率已从 1953年的 29% 上升到了 1964年的 42%,并于 1964年实现了海外旅行的自由化。1965-1974 年,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家用汽车的普及,旅游活

5、动出现了 大量化和内容日趋多样化的特点。 1964 年,国民宿泊型出游已达人均一次以上, 更以这一年的大阪万国博览会为契机,旅游地出现了民间大规模开发主题公园、别 墅、改建和新建旅馆的热潮,政府也开始加大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包括环境的规 划、保护和整备。1975-1984 年间,日本经济进入了低增长时期,同时,地域经济的衰退使地方 成为旅游地开发的主导,地域主义也使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家乡,在此背景下,故 乡参与环境和谐等成为了旅游业的主题,并且出现了温泉热,故乡的森林、一村一 品特产品开发是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旅游产品。1985 年以后,由于泡沫经济、房地产热带动了兴建度假地的升温,地方不再 主导旅

6、游地开发建设,人们的旅游消费指向开始多样化,并且,海外旅游成为时 尚,进入到了一个海外旅游者超过一千万人的时代。现在的日本,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和农产品进口量的扩大,出现了矿产意识 的深入人心,发动居民参与街区、村镇规划建设活动的普及,生态旅游、绿色旅游 正在成为旅游需求的焦点。3 日本对旅游资源、旅游环境的管理和保护 虽然日本法律完备,并且具有很高的效率和很好的效果。 政府的环境厅、农林水产省、建设省、国土厅、文化厅等部门及其派出机构 负责旅游相关政策的制定、执行及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和环境保护。为了掌握全 日本的自然环境及其变化,日本环境厅已经进行了六次全国范围的自然环境保全基 础调查,被称

7、为绿色关系方面,观光基本法、国土利用规划法、环境基 本法、自然公园法、都市公园法、自然环境保全法、文化财产保 护法、古都保护法、森林法、农地法、鸟兽保护法、温泉 法、海岸法、都市计划法、生产绿地法、以维护城市景观为目的 的树木保存法、市民农园整备促进法、农地法和各个都、道、府、县的 自然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发挥着基本的保证作用 8 。日本旅游地的投资主体也比较多元,因此,直接牵涉旅游地开发、规划和管 理的行为主体较多,包括国家各省厅及其派出机构、各级地方政府、公司、团体等 等,但各方多会在法规、制度的约束下履行责任、享受权利,积极推进自然保护与 人类利用的和谐发展。如以著名的日光国立公园为例,

8、国有土地占62.0%,公有土地占 3.4%,私人土地占 34.6%,日本国家环境厅北关东地区自然保护事务所是直 接管理公园事务的机构,它负责决定公园的总体规划、管理规划、审批园内的各种 赢利与非赢利事业项目、公园的自然保护、巡视、清扫、美化、旅游及其他设施的 整备、园内基础资料的调查、收集等,国家农林省林野厅的事务所负责区域内森林 的抚育、保护、利用等工作 9 。4 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方面的高等教育与研究 日本的大学中,涉及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方面的专业主要是社会工学、工业 大学的社会工学专业、筑波大学和东京大学的林学专业、立教大学的观光学专业、 千叶大学的造园专业及地理专业等。从事旅游资源与环

9、境方面研究的机构除大学以 外,还有一些国立研究所、民间公司的研究部门、规划设计事务所及民间组织、志 愿团体等机构及其人员,例如国立环境研究所社会环境技术及社会学方法、生态旅 游、森林旅游等诸多领域。日本大学及国立研究所学术氛围浓郁、科研经费充足,研究人员待遇也比较 高,他们可以不断地选择自己感兴趣同时与实际紧密相联的基础理论或应用课题进 行研究,而其他机构的研究工作正好弥补了大学和国立研究所研究内容、角度和方 法的不足。正因如此,使日本的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方面的研究能有一个比较高的 水平。5 日本的旅游开发规划日本学者把日本的旅游规划按空间尺度分为以下四级层次:全国规划; 地方规划(如日本的关

10、东地方、东北地方等);地域规划(如三陆地域);地 区规划(如日光温泉地) 10 。因日本是一个高度市场经济国家,旅游规划的委托 方主要是开发、经营商,其次才是地方自治体,所以,日本进行的主要是后两个尺 度类型的旅游规划,地区规划基本类似于我国的景区规划。日本从事旅游开发规划的机构主要是一些规划设计公司和事务所,因其人员 组成的学科和能力背景比较广泛、全面,国家对旅游规划从业机构和个人的资质审 查和法律规范也比较严格,规划活动中各方权利和义务关系也比较清晰,因而保证 了规划的准确性、艺术性。当地居民参与和当地居民受益是现代旅游和生态旅游的 重要原则和特征,如何让当地居民参与旅游规划是日本旅游学界

11、正在思考和实践的 课题。6 生态旅游在日本 在高度城市化的日本,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学界、旅行商、政府、民间团体和旅游者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但对生态旅游的理解和实践也还 是多有不同。值得肯定的是,那种大规模的开发性破坏已经很难见到,旅游业带来 的环境污染等也正在治理和消除(如污水处理系统的完善、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 源的更多使用),许多由旅游地居民组成的志愿者和生态旅游推进会等组织正在积 极开展活动,旅游的环境、文化教育功能也在旅游地的活动和项目中得到了更多的 体现,国家甚至以法律和政策手段加强旅游业在农、山、渔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 改造,有许多居民以经营出版自己的刊物。当地的旅游

12、活动也基本是以疗养、度 假、运动、科普、修学等项目为主,很少见到国内很多自然型旅游地那种叫卖声此 起彼伏、娱乐设施、场所随处可见的情形,整个国立公园显得自然、安静、和谐。 日本国家林野厅主导的旨在让国民了解森林环境、提高环境意识和振兴林区经济的 深入森林推进事业也已经在全国范围展开,很多森林地区每年都要举行一些以生态 修学、公众参与研讨环境问题、感受自然之美为主题的专项生态旅游活动,如北海 道森林管理局函馆分局在 2000年分别主办了三次以生态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5月 24日北海道上之国町的早春的风,新绿的清香森林浴、野草观察、古迹探访之旅; 7月16日北海道今金町的散步鸟语花香的 美利河自然

13、休养林森林浴、温泉浴之旅; 10月29日北海道惠山町的美丽的海岸线,雄伟的活火山 登山、探胜、学习之旅 11 。7 对我国发展旅游事业的借鉴意义通过考察日本的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并与中国的情况作一对比,笔者有一 些不成熟的思考,觉得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借鉴日本的经验:(1) 多样的区域景观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与其他国家比较,日本很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形象特色,但从日本国内各个 地区之间的文化景观上看,区域差异是非常小的,关东地方与关西、东北等地方在 城市风貌、民族文化,这使我国自然和文化景观的多样性特点非常明显。其实,我 国的城市风貌也早已没有地方特色可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就是最能代表地方区域

14、聚落形式和建筑特色的乡村、集镇也已经开始趋向雷同,好在还是刚刚开始。因 此,我国在进行城镇规划、区域规划和景观规划的时候,应该有必要好好考虑一下 如何将现代与地方传统结合的问题,丰富多彩的区域景观本身就是我国一笔巨大的 旅游资源。(2) 旅游规划的机构和人员 日本的旅游规划工作主要由专业的规划设计公司和事务所来进行,如前文所 述,其规划人员的学科、能力背景比较广泛、全面,很适合旅游规划这一相关自 然、文化、工程技术诸多领域的知识和经验的工作。如笔者在日本著名的旅游规划 设计公司 LAC 计划研究所看到,十五名主要业务成员的专业出身及职业资格涉及 旅游管理、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城市及区域规划、建筑

15、、测量等众多领域 12 。研究所为了能在 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除了要树立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市场形象,还必须要 树立一个不断探索、应用最新前沿理论的形象,这样就要求规划设计人员每年都要 在一定级别的专业刊物上发表(3) 以市场经济的视角、方式开发和管理旅游资源 从日本战后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历史、现状来看,国家和地方政府更多地 是在制定、执行开发政策、法规等方面来进行旅游行政管理的,政府的投资也主要 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及民间资本不愿意介入的公益性领域, 经营性投资的主体是民间资本。我国应该认真研究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及发展 中国家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16、以便建立适合我国模式,确保旅 游业这样一个竞争激烈、投资风险高、对基础设施、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有较大依 赖性的产业平稳发展。(4) 当地居民在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参与和受益 当地居民的参与和受益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标志和目标,经济收入的增长、 旅游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质量的保持及提长等是确保居民参与的长久,根本动 力,另一方面,也只有居民参与才能保证旅游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动态平衡。 例如,农村、山村、渔村的人口过疏现象从六十年代开始成为日本的一个社会问 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发展村民家庭旅馆、观光农业、农村休假旅游、一村一 品活动等增进城乡交流、增加乡村居民经济收入的、旨在改变乡村人口过

17、疏、增加 地方经济活力、美化区域景观的旅游开发开始在全国展开。 1992年 4 月,日本农 林水产省设置绿色旅游研究会,发出了在农、山、渔村地区开展以了解自然、学习 文化和增进人与人交流为主旨的逗留型旅游活动的号召,国家和地方还制定了相关 的政策和法律,如在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市民农园促进法、农村 休暇法、促进农、山、渔村地区发展逗留型旅游活动的相关基础建设之法律 中都进一步明确地给予了体现 13-15 。【参考文献】1 日本交通公社 .JTR REPORT'99日本人海外旅行R.东京:日本交通公社,1999.82.2 张雅秋 .公民出境游再添新国家中国观光客首飞日本 N. 北京日

18、报, 2000-9-14(1).3 (财)日本交通公社调查部编 .观光读本 M. 东京:东洋经济新报社,1998.37- 42.4 刘德生.世界自然地理 M. 北京:出版社, 1986.123-124.5 日本环境厅自然保护局 . 环境厅自然保护局乞O役割七仕事R.东京:日本环境厅,1999.1.6 (财)日本交通公社调查部编 .观光读本 M. 东京:东洋经济新报社,1998.38- 42.7 根据与原日本观光学会会长三田育雄教授的谈话及观光读本整理 .8 LAC计划研究所著.观光计划论M.东京:技报堂出版, 1976.198-201.9 北关东地区自然保护事务所.北关东、南东北的自然保护R.日光:环境 厅自然保护局北关东自然保护事务所, 2000.2.10 LAC计划研究所著.观光计划论M.东京:技报堂出 版, 1976.31.11 林野厅 住肚尢哲森林俱部参加求乜人力、J.森林UUx-Hy, 2000, (5): 9.12 LAC计划研究所著.LAC计划研究所业务案内R.东京:LAC计划研究所, 2000.2-11.13 三田育雄丘力%国UXAO展望J.交通七经济,1999, 59(12): 44-51.14 李杰宰,等.日本池农山村观光七刀丿UXAO状A.日本观光学会.日本观光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