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作业及答案补修_第1页
建筑力学作业及答案补修_第2页
建筑力学作业及答案补修_第3页
建筑力学作业及答案补修_第4页
建筑力学作业及答案补修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力学#第1次平时作业一 单选题(每题 2分,共30分)1. 约束反力中含有力偶的约束为(B)。A.固定铰支座B.固定端支座C.可动铰支座D .光滑接触面第10页共26页2. 图示一重物重 P,置于光滑的地面上。若以 N表示地面对重物的约束反力,N 表示重物对地面的压力。以下结论正确的是(B)。A. 力P与N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 力N与N 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力P与N 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 重物在P、N、N三个力作用下平衡3. 力偶可以在它的作用平面内(C),而不改变它对物体的作用。A. 任意移动BC.任意移动和转动D4. 平面一般力系可以分解为(C)。A . 一个平面汇

2、交力系.任意转动.既不能移动也不能转动B.一个平面力偶系C. 一个平面汇交力系和一个平面力偶系D.无法分解5. 平面一般力系有(B)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可用来求解未知量。A. 4B. 3C. 2D. 16. 关于力偶与力偶矩的论述,其中(D)是正确的。A. 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的两个力称为力偶B. 力偶对刚体既产生转动效应又产生移动效应C. 力偶可以简化为一个力,因此能与一个力等效D. 力偶对任意点之矩都等于力偶矩7. 关于力和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 力只能使物体产生移动效应B.力可以使物体产生移动和转动效应C.力偶只能使物体产生移动效应D .力和力偶都可以使物体产生

3、移动和转动效应 &平面任意力系向其平面内一点简化得一个主矢和主矩,它们与简化中心位置的选择,下 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D )。A.主矢和主矩均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关B.主矢和主矩均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C.主矢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关,主矩无关D.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关,主矢无关9.如图所示平板,其上作用有两对力Qi和Q2及P1和P2,这两对力各组成一个力偶,现已知Qj =Q2 =200N,R =P2 =150N,那么该平板将(C。A. 左右平移B. 上下平移C. 保持平衡D. 顺时针旋转10. 由两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共具有(D)独立的平衡方程。A. 3B. 411. 最大静摩擦力(B)。

4、A. 方向与相对滑动趋势相同,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B. 方向与相对滑动趋势相反,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C. 方向与相对滑动趋势相同,大小与正压力成反比D. 方向与相对滑动趋势相反,大小与正压力成反比12. 关于力对点之矩的说法,(A)是错误的。A. 力对点之矩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而与矩心位置无关B. 力对点之矩不会因为力矢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C. 力的数值为零、或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均为零D. 互相平衡的两个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等于零13. 一个点和一个刚片用(B)的链杆相连,组成几何不变体系。A.两根共线的链杆B.两根不共线的链杆C.三根共线的链杆D.三根不共线的链杆14.三个刚片用(

5、A)两两相连,组成几何不变体系。A.不在同一直线的三个单铰B.不在同一直线的三个铰C.三个单铰D.三个铰15.静定结构的几何组成特征是(D)。A.体系几何不变B.体系几何可变C.体系几何不变且有多余约束D.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二、作图题(10分)。作如图所示多跨梁各段的受力图解:作AE段的受力图如图(a),作EC段的受力图如图(b)(H)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桥墩所受的力如图所示,求力系向O点简化的结果,并求合力作用点的位置。已知Fp =2740kN,G =5280kN,FQ =140kN,FT =193kN,m=5125kN m。o解:坐标系如图Rx = T93 (-

6、140H -333kNRy = -5280( -2740) = -8020kN主矢 R JW'RfRY2 =8026.9kN方向tanRyRx-8020-333= 24.1主矩 MO =140 10.7193 215125 =10676kN m2. P =5000kN , Fi =200kN , F600kN,求力系向A点简化的结果,结果在图中标示。5000解:坐标系如图Rx 一200(-600) =-800kNRy =5000kN主矢 r j .JrX2r2 =5063.60kNRy25方向tan :RX4力系的主矢可以用解析的方法求得。200酬600*V主矩 Ma =200 4 6

7、00 2 - 5000 2 = -8000kN m3. P =800kN , R =200kN , F2 =400kN,求力系向A点简化的结果,结果在图中标示。RX =F1 F2 =600kNRy 二 _P 二-800kN主矢 R R:R2 =1000kNRy4方向tan RX3主矩 M A = Fj 4 F2 2 P 1.5 = 2800kN «m4 二铰拱桥如图所示。已知 Fq = 300kN , L = 32 m, h =10m。求支座A和e的反力。Lf2 , U2解:(1)选取研究对象:选取三铰拱桥整体以及AC和EC左右半拱为研究对象。 画受力图:作出图(a)、(b)、(c)

8、(3)列平衡方程并求解:1)以整体为研究对象' M A(F)=0FBy L-Fq L/8-Fq (L-L/8)=0得:FBy Fq -300kN' Fyi =0FAy FBy _2Fq =0得:FAy =Fq =300kN' Fxi =0Fax - FBx =°得:Fax 二 FBx2)以EC半拱为研究对象、Mc(F)=0FBy L/2-Fq (L/2 - L/8) - FBx h = 0300 32得:FBx120kN,.:Bx 8"0Fax =Fbx =120kN>校核:以AC半拱为研究对象' Mc(F) =-FAy L/2 FAx

9、 h FQ (L/2 - L/8) =300 16 120 10 300 12 = 0结果正确。四、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分析如图所示体系的几何组成。解:先分析基础以上部分。把链杆AB作为刚片,再依次增加二元体BCA, A CD,D F C C E F,得到ABCEFD几何不变体系,把ABCEFDAL何不变体系视为刚片,它与地基用三根及不完全平行业不交于一点的链杆相连,根据两刚片规则,此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与约束。2.如图所示,试分析图示结构体系的几何组成。1、2、3两两相连,组成几何不变体系,形成一个大刚片12345。刚片12345与刚片96之间通过三根既不完全平行也不

10、相交于一点的的链杆相连,然后再依次增加二元体672,785,形成大刚片,此大刚片与刚片810用一个铰和不通过此铰的链杆相连, 几何不可变,且无多余 约束。建筑力学#第2次平时作业一 单选题(每题 3分,共30分)1. 受轴向拉伸的杆件,在比例极限内受力,若要减小其轴向变形,则需改变杆件的抗拉刚度,即(C)。A.增大EI值 B. 减小EA值 C. 增大EA值 D. 减小EI值2. 正方形结构如图所示,已知各杆的EA都相同,则斜杆1-3的伸长为(D)。A. l=2Fa /EA B. 1=0 C. 1= . 2 Fa/ 2EA D.A、B、C 均错3.有一根直径为d的圆截面钢杆,受轴向拉力作用, 则

11、杆内的轴力N应为(B)。2 2 d ; dA.B .E ; C4E4已知其轴向应变为4E2 d;,弹性模量为E ,二 2E4;4. 桁架中的二杆结点,如无外力作用,如果二杆(A),则此二杆都是零杆。I .不共线II .共线III .互相垂直A.IB . IIC . I 、 IIID . II 、 III5. 拉压杆的轴力大小只与(A)有关。A.外力 B.杆长 C.材料 D.截面形状和大小6. 在刚架内力图规定,弯矩图画在杆件的(C)。A.上边一侧B.右边一侧C.受拉一侧D.受压一侧7有一截面积为 A的圆截面杆件受轴向拉力作用,若将其改为截面积仍为A的空心圆截面杆件,那么它的(D)。A.内力增大

12、,应力增大,轴向变形增大C.内力增大,应力增大,轴向变形减小&截面法求杆件截面内力的三个主要步骤顺序为A .列平衡方程、画受力图、取分离体C .画受力图、取分离体、列平衡方程9. 确定杆件内力的一般方法为(B)。A. 叠加法B. 截面法 C.B.内力减小,应力减小,轴向变形减小D.内力,应力、轴向变形均不变(D)。B.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取分离体D.取分离体、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静力分析法D. 动能法C)个。10. 截面法计算静定平面桁架,其所取脱离体上的未知轴力数一般不超过(A.1B.2C.3D.4二、作图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 试画出图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解:梁的剪力

13、图和弯矩图如下如下:2. 试画出图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q - 4kN/m I p=20kN5第11页共26页2/H2m2fnJT< 11解: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下:3试画出图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解: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下如下:(+) 1302010M 图(kN-in)三、计算题。(40分)1计算下图所示桁架的支座反力及1、2、3杆的轴力。(13分)禹第16页共26页解:(1)求支座反力'Mb =0 24 15 48 6 - Ra 18=0Ra =36kN' Y =0 Ra Rb 24 -48 =0Rb =36kN(2)用截面法求轴力, 取m-m截面右边为 对象,见图b

14、 :' M c =0:N1 4 36 6 =0M - -54kN 压' M d =0:36 9 -48 3 -N3 4=0N3= 45kN 拉' X = 0 :54 45 N2 cos 匚0N2 =15kN 拉2. 计算图示桁架a,b,c三杆的轴力。(13分)WkN解:(1) 结点 E 7 X = 0 可得 Na - -20kN,::(2) 1 I截面(取上部为分析对象)Me =0 即 -20 3-Nb -10 4 =0可得 Nb二-25kN压(3) n n截面(取上部为分析对象)二 x= 0即 20 Ne cos : = 010kN4xa= 4ar Tr 2可得 Ne

15、 = -25kN压3、计算下图所示桁架的支座反力及1、2杆的轴力。(14分)解:(1) 求支座反力' M b-Ra 4a 30 3a 50a =0Ra 二 35kN'Ma=°-30a-50 3a Rb 4a = 0Rb =45kN(2)用截面法求轴力I I截面:' Y = 035 - cos:二 0M =35.5 =78.26kN (拉)n n截面:'Me =0:-35 2a 30 a-N2a =0N2 二-40kN 压建筑力学#第3次平时作业一、单选题(每题 2分,共26分)1 如图所示构件为 T形截面,其形心轴最有可能是(C)。z.zZA. ZiB

16、.Z2C.Z3D.Z 42.图示圆截面,当其圆心A. I y不变,I z变大B . I y不变,I z变小C . I y变大,I z不变D. I y变小,I z不变O沿Z轴向右移动时,则截面惯性矩(C)。3. 如图所示为四根材料相同、直径相等的杆件。承载能力大的是(D)杆。A.图 aB.图bC.D.5.端固定另一端铰支的压杆,其长度系数J等于(A)。A. 0.7B. 20.5D4图示斜梁,c点受向下的力 P作用,则 AC段梁产生何种变形(A)。A. 压弯组合A. 压缩变形C. 斜弯曲D. 弯曲变形6. 如图所示结构,问 AB段梁产生何种变形(C)。A. 弯曲变形B. 拉伸变形C. 拉弯组合D.

17、 压弯组合7. 如图所示的矩形截面柱,受Fpi和Fp2力作用,将产生(D的组合变形。A. 斜弯曲B. 弯曲和扭转C. 压缩和扭转D. 压缩和弯曲& 一铸铁简支梁,如图所示,当其横截面分别按图示两种情况放置时,梁的(B)。A.强度不同,刚度相同B.强度、刚度都不相同C.强度、刚度相同D.强度相同,刚度不同匕丨T 19 有一构件,受力变形后,其横截面上中性轴不通过截面形心,那么构件的受力形式可能为(C)。A.平面弯曲B.斜弯曲C.偏心拉伸D.纯弯曲10.工程设计中,规定了容许应力作为设计依据:0 n-V。其值为极限应力 二0除以安全n第24页共26页系数n,其中n为(C)。D.1C.- 1

18、11低碳钢的拉伸过程中,胡克定律在(A)范围内成立。A弹性阶段B. 屈服阶段C. 强化阶段D. 颈缩阶段12低碳钢的拉伸过程中,(B)阶段的特点是应力几乎不变。A.弹性B.屈服C.强化D.颈缩:二max满足条13在工程实际中,要保证杆件安全可靠地工作,就必须使杆件内的最大应力 件(D)。D.匚 max-1二、一类计算题(共 34分)1图示跨度为I =10m的简支梁,在跨中 C作用集中力P,如果选用32C号的工字钢梁,已知:Wz =760 103mm3,A =7995mm2,卜 I -120MPa,试求:(1) 梁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Pmax若改用等截面积的矩形截面梁即A = 7995mm 2且h

19、 = 2b,则梁能承受的最大荷载Pmax应为多少?(8分)解:(1) 内力分析画内力图,最大弯矩为1Mmax 十14(2) 工字梁的P由强度条件:;max二仏 L-IWZE 匚4bWz 得:P- =36.5kNl(3) 矩形截面梁的P,2A = h *b = 2b.Ab63.2mmV 2取 b = 63mm h = 126mmbh2WZ62.图示三角形吊架,其杆AB和BC均为圆截面钢杆。已知荷载 P =150kN,容许应力'c l-160MPa,试确定钢杆直径do (6 分)(1)取结点B为分离体,受力图如图所示。列出平衡方程,求轴力:=0Fnabsin 30° -Fnbc

20、sin 30° = 0FnabFn2Fn cos30° -P=03150 100 _2cos30 2cos305 -86.6kN(2)根据强度条件确定截面尺寸34 86.6 10d4Fn 二U - 3.14 160 106=2.63 10,= 26.3mm取 d = 26.3mm3.一直杆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已知杆的截面面积2A = 1000mm,材料的弹性模梁5E =2 10 MPa。试求杆的总变形量。(6分)10kN.llDIm1- 5 ni15kN解:总变形为AD =AB BC CD - -0.05 0.0250.113 =0.038mm4梯形杆如图所示,已知AB段面

21、积为A =10cm2,BC段面积为A2 =20cm2,材料的弹性模量E =2 105MPa,试求杆的总变形量。(7分)§2曲1 I0WrB4 C<lraI1W解:(1) AE、EC段内力分别为:Fnab - -10kNFNbc = 10kN(2)分别计算各段的变形量:FNAB *1 ABEA13=0.05mm-10"03汉12 105 106 10 10“匚IbcFnbc *l bcEA2310汉103汇12 105 106 20 10“=0.025mm(3) 总变形量为:-0.05 0.025 - -0.025mm (缩短)5.图示简支梁,已知:P = 50kN ,

22、-10MPa , - 1 - 3MPa。截面为矩形,其高宽比为h b = 4 3。试选择梁截面尺寸。(7分)解:(1)求最大内力Qmax =P =5°kNM max = Pa =10kN m(2)求 h、Wz 二bh283 M max亏bF可得:b=150mm=200mm一 Y 8k3(3) 校核剪应力强度3Q max =匸罟=2.5MPa !.满足要求。2bh三、二类计算题(共 8分)有一根横截面为矩形的压杆,两端铰支,试求压杆的长度I为何值时,即可开始应用欧拉公式。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E = 200Gpa , ;p =200Mpa。AT777解:(1) 计算 pH-P =二2 E

23、= P =99.3(2) 计算压杆的最大柔度 = Jl i0.17lJ/A最大柔度等于-p时即可开始应用欧拉公式,压杆的最小长度为:/. =' p0.171 =99.3l 584mm四、三类计算题(每小题 8分,共32分) 计算图示刚架 B点的水平位移 亠和C截面的转角 丸,EI=常量。解:用图乘法作Mp图,见图(a)作Mi图和M2图,见图(b)、(c)(3)作M2图,见图(d)第26页共26页(3)求位移-Bh=11ycElElei &qiqiqi24EIqi24EI2 计算图示刚架支座 B的水平位移厶B和转角九。PCD2EIEI EI解:用图乘法(1)作Mp图,见图(b)作

24、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作Mi图,见图(c)在E端加单位力 P = 1,作单位弯矩图M1 。=Bh12EIB =Z1-xa x2EI丘Pa 14 2Pa232EI在E端加单位弯矩 M =1,作单位弯矩图 M2。(4) 求位移(1Pa、 Pa3-<a一xa i =(24丿 16EI第40页共26页3计算图示刚架支座A的水平位移,EI=常数。解.、- M1 M p1解.一-dsy0EIEI304 /、EI4 试计算图示刚架 C截面的水平位移厶CH和转角;:C , EI为常数。1!解:-:CHml23EI ml6EI0)建筑力学#第4次平时作业一 单选题(每题 3分,共18分)1.在位移法的基本方

25、程中,(C)随外荷载的变化而变化。C .自由项D.王系数和副系数A.主系数 B .副系数3.图示单跨梁的传递系数 Cab是(A) °咖工D.11A.OB.C.124.图示单跨梁的传递系数Cab是(C)。A. 0.5B.1C.05.图示单跨梁的传动刚度Sab 是(A) ohEl、=III丿El、ABLIL1A. iB.2iC.3iD.4i6.图示单跨梁的传动刚度Sab是(B)。=旦1I I丿2EA. iB.4iC.6i二、一类计算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1.用力法计算图示超静定梁,并绘出M、Q图P20kN=5kN/m40002000Si2000 I解:(a)所示(1)结构为一次超静

26、定,取基本结构和基本未知量如下图勺二5kNAnA(a)H If VP=20kN基本结构和基本未知量的取法可以有多种,我们也可以将C处的支杆看作多余约束,则其中的约束反力为基本未知量,相应的去掉C处多余约束支杆的静定结构为基本结构。列力法方程: '站X! ='p = o一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方程很简单,只有x1 一个未知量。作Mi图,见图(b),作Mp图,见图(c)计算系数S ii和自由项、11 =丄1EI 21 2 1 2 33EI1EI4 10.1 1一1 4 -20 1 1 L< 3222 丿1003EI系数S ij和厶iP的物理意义是基本结构上的位移,对于梁和刚架,常用图乘法计算。S ij Mi 图 x Mj 图, iP Mi 图 x MP 图 解方程,计算X1:Xi1Pii100 =12.5 kN m8作M图,见图(d),作Q图,见(e)12.50-1313"V 图(熾)(e)2用力法计算下图所示刚架,画M睑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