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电子技术复习题_第1页
电路与电子技术复习题_第2页
电路与电子技术复习题_第3页
电路与电子技术复习题_第4页
电路与电子技术复习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路与电子技术复习题第4章一、填空题1在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掺入的杂质浓度,而少数载流子的浓度则与温度有很大关系。2、 当PN结外加正向电压时,扩散电流大于 漂移电流,耗尽层 变窄。当外加反向电压时,扩散电流小于 漂移电流,耗尽层 变宽 。3、 在N型半导体中,电子为多数载流子,空穴 为少数载流子。4、 三极管处在放大区时,其集电结电压小于零,发射结电压大于零。5、 三极管的发射区杂质浓度很高,而基区很薄。6、 在半导体中,温度变化时少 数载流子的数量变化较大, 而 荃 数载流子的数量变化 较小。7、 三极管实现放大作用的内部条件是:发射区杂质浓度要远大于基区杂质浓度,同时

2、基 区厚度要很小 ;外部条件是:发射结要正向偏置、集电结要反向偏置。8、 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IB从12 yA增大到22 H时,IC从1mA变为2mA ,那么它的 B约为100。9、 三极管的三个工作区域分别是饱和区、放大区 和 截止区。10、 双极型三极管是指它内部的参与导电载流子有两种。11、 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它的发射结保持正向 偏置,集电结保持 反向 偏置。12、 某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三个电极 A、B、C的电位分别为-9V、-6V和-6.2V,则三极 管的集电极是 A ,基极是_C_,发射极是 _B_。该三极管属于 PNP型,由 锗 半 导体材料制成。二、判断题1、 由

3、于P型半导体中含有大量空穴载流子,N型半导体中含有大量电子载流子,所以P型半导体带正电,N型半导体带负电。(X )2、扩散电流是由半导体的杂质浓度引起的,即杂质浓度大,扩散电流大;杂质浓度小,扩散电流小。(X )3、本征激发过程中,当激发与复合处于动态平衡时,两种作用相互抵消,激发与复合停止。(X )5、PN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变宽。(X )三、选择题1、二极管加正向电压时,其正向电流是由( a )。a.多数载流子扩散形成b.多数载流子漂移形成c.少数载流子漂移形成d.少数载流子扩散形成2、 PN结反向偏置电压的数值增大,但小于击穿电压,(c )。a.其反向电流增大b.其反向电流减小c

4、.其反向电流基本不变d.其正向电流增大3、 稳压二极管是利用PN结的(d )oa.单向导电性b.反偏截止特性c.电容特性d.反向击穿特性4、 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在20C时是5A,温度每升高10C,其反向饱和电流增大一倍,当温度为40C时,反向饱和电流值为( c )oa. 10A b. 15A c. 20 卩 A d. 40(iA5、 在单管固定偏置共射极放大电路中,若测得三极管的静态管压降U ce近似等于电源电压 Ucc时,则该管工作状态为:(B )oA .饱和B .截止C.放大D .不能确定四、分析计算题1、写出题图4.1所示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设二极管均为理想二极管。解:V12 (二极管

5、正向导通),Vo2= 0 (二极管反向截止),Vo3二2V (二极管正向 导通),VO4 2V(二极管反向截止),Vo5 2V(二极管正向导通),Vo6 2V (二极管反向 截止)。T?D2V 专-/?n1 o62、设题图4.2中的二极管均为理想的(正向可视为短路,反向可视为开路),试判断其中的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Q两端电压Uao o题图4.2解:题图4.2所示的电路图中,图(a)所示电路,二极管 D导通,Vao= - 6V,图(b)所示电路,二极管 Di导通,D2截止,Vao = 0V,图(c)所示电路,二极管 Di导通,D2截止,Vao = 0V。3、电路如题图4.3所示,已知

6、Vi = 6sin w t(v)试画出Vi与v的波形,并标出幅值。设二极 管为理想的。?T?D6X-题图4.35、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和三极管的类型。1 管:乂二 -2/皿=-2.7V,Vc =4V;答:NPN管,工作在放大状态。2 管:VB =6V,Ve =5.3V,VC =5.5V;答:NPN管,工作在饱和状态。答:题图4.4所列三极管中,只有图(D)所示的三极管处在放大区。3 管:VB = -1V,VE =-0.3V ,VC =7V;答:NPN管育,工作在截止状态。6、题图4.4所列三极管中哪些一定处在放大区?第5章一、填空题1、 某放大电路在负载开路时的输出电压为5V,接入12kl】的

7、负载电阻后,输出电压降为2.5V,这说明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为12 k. *2、题图5.1所示的图解,画出了某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中晶体管的输出特性和直流、交流负 载线。由此可以得出:(1 )电源电压VCc =6V ;(2)静态集电极电流I CQ = 1mA ;集电极电压 U ceq =3;(3) 集电极电阻 Rc = 3k Q ;负载电阻R_ = 3k Q ;(4)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一:=50 ,进一步计算可得电压放大倍数A,= 50 ; ( rbb取200门);3、 有两个放大倍数相同,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不同的放大电路A和B,对同一个具有内阻的信号源电压进行放大。在负载开路的条件下,测得A放

8、大器的输出电压小,这说明A的输入电阻小 。4、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很大 ,输出电阻很 小 。5、 放大电路必须加上合适的直流偏置才能正常工作。6、 共射极、共基极放大电路有电压放大作用;7、共射极、共集电极放大电路有电流放大作用;8、 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电阻较 _大 ,输出电阻较 _小。9、 射极输出器的三个主要特点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诉似相同、 输入电阻大、 输出电阻小 。10、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由它的 直流通路决定,而放大器的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由它的交流通路决定。11、 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反映放大器放大信号的能力;输入电阻反映放大器索取信号源信号大小的能力:而输出电阻则反映出放

9、大器带负载能力。12、 对放大器的分析存在 静态 和动态两种状态,静态值在特性曲线上所对应的点称为Q点13、 在单级共射放大电路中,如果输入为正弦波形,用示波器观察V。和Vi的波形,则V。 和V|的相位关系为 反相;当为共集电极电路时,贝U V。和V|的相位关系为 同相。14、 BJT三极管放大电路有共发射极 、共集电极、 共基极 三种组态。15、 不论何种组态的放大电路,作放大用的三极管都工作于其输出特性曲线的放大区。因此,这种BJT接入电路时,总要使它的发射结保持正向 偏置,它的集电结保持 反向 偏置。16、 电压跟随器指共 集电 极电路,其 电压 的放大倍数为1;电流跟随器指共 基 极电

10、 路,指电流的放大倍数为1。17、 温度对三极管的参数影响较大,当温度升高时,Icbo 增加,1增加,正向发 射结电压U be 减小 。二、计算题1、放大电路如题图5.2 所示,已知VCC= 10V,Rb1= 4k,Rb2= 6k| ,Re=3.3k:,尺=Rl =2k0,晶体管B为50,rbb = 10E ,VBE = 0.7V,各电容的容抗均很小。题图5.2(1 )求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Q(Icq二?,VCEq二?);(2)求Rl未接入时的电压放大倍数 A ;(3)求Rl接入后的电压放大倍数 Av ;(4)若信号源有内阻 Rs,当R,为多少时才能使此时的源电压放大倍数 A降为A的一半?解:解

11、题分析本题(1 )、(2)、(3)小题是比较容易计算的,这是我们分析分压式电流负反馈偏置电路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对于第(4)小题,我们在分析时,必须要搞清放大器的电压增益与放大器源电压增益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为:尺 Ri Rs(1) Vbq4 6V BQ V BE40.7I eq 1 cq1 mARe3.3Vceq = Vcc - I CQ ( Re Rc ) = 10 -1 5.3 = 4.7Vn 26(2) rbe =bb (1 亠,0)100 13261.4k iI EQRc50 21.4-71.4(3)当接入Rl :50 11.4(4); 2 A 畀,1又|Av2|AvRi,即:Rs

12、= RRRs2Ri =Rb1Rb2rbe =4kl6k1.4ki -0.88k 1即:当Rs =0.88k时,放大器源电压增益为放大器电压增益的一半(按 鷗=1.4k 计算)。一、填空题1. 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是在输入电压为正弦波时,输出基本不失真情况下,负载上可能获得的最大交流功率。(交流功率直流功率平均功率)2. 与甲类功率放大器相比较,乙类互补推挽功放的主要优点是能量效率高。(无输出变压器能量效率高无交越失真)3. 为了消除交越失真,应当使功率放大电路工作在甲乙类 状态。4. 差动放大电路采用了 对称 的三极管来实现参数补偿,其目的是为了克 服零点漂移。5. 集成放大电路采用直接

13、耦合方式的原因是集成工艺难于制造大容量电 容,选用差分放大电路作为输入级的原因是利用其对称性减小电路的温 漂。6. 差分放大电路的差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 差,共模信号是两个输 入端信号的 算术平均值。7. 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R,将提高电路的共模抑制比。8. 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直流负反馈;9. 在放大电路中引入串联负反馈后,电路的输入电阻增加。10. 欲减小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增大带负载能力,应在放大电路中引 入引入负反馈的类型是 电压串联负反馈;11. 欲从信号源获得更大的电流,并稳定输出电流,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引 入负反馈的类型是电流并联

14、负反馈。12. 根据滤波器输出信号中所保留的频段不同,可将滤波器分为 低通滤波器、 高通滤波器 、 带通滤波器 、 带阻滤波器 四大类。、选择题1. 通用型集成运放的输出级大多采用_D_A共射极放大电路,B射极输出器,2. 差分放大电路能够 _C_ 。A提高输入电阻,B降低输出电阻,3. 典型的差分放大电路是利用A直接耦合,B电源,4. 差分放大电路的差模信号是两个输入信号的A和,B差,C乘积, D平均值。5. 差分放大电路的共模信号是两个输入信号的A和, B差,C乘积,6. 共摸抑制比 Kcmr越大,表明电路 _C_ A放大倍数越稳定, B交流放大倍数越低,D互补推挽电路。D提高电压放大倍数

15、。D调整元件参数。D 。D平均值。C抑制零漂的能力越强,D输入电阻越高。C差分放大电路,C克服温漂,C来克服温漂。C电路的对称性和发射极公共电阻,B 。7.差分放大电路由双端输出变为单端输出,则差模电压增益B 。A增加,B减小,C不变。8.放大电路中有反馈的含义是B 。A、输出与输入之间有信号通路B、电路中存在反向传输的信号通路C、除放大电路以外还有信号通道9.根据反馈的极性,反馈可分为_C_反馈A直流和交流B电压和电流C正和负D串联和并联10.根据反馈信号的频率,反馈可分为反馈A直流和交流B电压和电流C正和负D串联和并联11.根据取样方式,反馈可分为B_反馈A直流和交流B电压和电流C正和负D

16、串联和并联12.根据比较的方式,反馈可分为_D_反馈A直流和交流B电压和电流C正和负D串联和并联13负反馈多用于A。A改善放大器的性能B产生振汤C提咼输出电压D提高电压增益14.正反馈多用于B。A改善放大器的性能B产生振汤C提咼输出电压D提高电压增益15.交流负反馈是指B。A只存在于阻容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B交流通路中的负反馈C变压器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D直流通路中的负反馈16. 若反馈信号正比于输出电压,该反馈为C 反馈。A串联B电流C电压D并联17. 若反馈信号正比于输出电流,该反馈为B 反馈A串联B电流C电压D并联18. 当电路中的反馈信号以电压的形式出现在电路输入回路的反馈称为A 反馈。A

17、串联 B电流 C电压 D并联19. 当电路中的反馈信号以电流的形式出现在电路输入回路的反馈称为D 反馈。A串联 B电流 C电压 D并联20. 电压负反馈可以A 。A稳定输出电压B稳定输出电流C增大输出功率21. 串联负反馈A 。A提高电路的输入电阻B降低电路的输入电阻C提高电路的输出电压D提高电路的输出电流22. 电压并联负反馈B。A提高电路的输入电阻B降低电路的输入电阻C提高电路的输出电压D提高电路的输出电流23. 负反馈放大电路是以降低电路的C来提高电路的其它性能指标。A通频带宽B稳定性C增益三、分析计算题1、试判断题图6.1各电路的反馈类型和极性。Vib)只3R2V。VoRC2TViRs

18、Ri卜R elRsRe3Hc2 Rc3VccRC1CbV。?RsRe4CVpRfVeeR elR卄CfCeCVCCC2Vo(e)题图6.1解:对应题图6.1所示的各个电路,图(a)所示电路引入交流、直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图(b)所示电路引入交流、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图(c)所示电路引入交流、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图(d)所示电路引入交流级间正反馈,图(e)所示电路引入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2、电路如题图6.2示,设运算放大器的最大输出电压Vopp = _12V , R2二R Rf。试求下列各种情况下的输出电压。(1)正常工作;(2)Ri开路;(3)R,短路;(4) Rf开路;(5) Rf短路。Vf&

19、 R,Rf解:(1)题图7.5.5所示电路正常工作时:Vo,Vi 二 VfRiR1RfR1RfRi10 390100.2 = 8VR, Rf: 390 当 Ri 开路时:尺一 ,Vo- Vi0.2 = 0.2VR,(3)当R|短路时:R| = 0, VN = ,负反馈消失,成为过零比较器,V =Vp =0.2V aVn =0V,Vo 二 V。= 12V 当Rf开路时:Vn = 0 ,负反馈消失,成为过零比较器,Vj =Vp =0.2V Vn = 0V,Vo 二 V。= 12V当Rf短路:Rf =0 , V。=艮Rf y J0 0 0.2 = 0.2V,电路成为电压跟R,110随器。3、电路6.3所示,设运放是理想的,求输出电压V。Vtto.evB. 3解:对于 A为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对于A为差动比例运算电路对于A构成的比例运算电路Vii VnVN -VoiRiR2V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